整合素连接激酶在白内障发病过程中的作用

来源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zcc11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整合素是一种在哺乳动物体内广泛表达的细胞表面受体,整合素连接激酶(ILK)是整合素信号通路的关键激酶,其与整合素结合进行细胞与细胞外基质(ECM),甚至细胞与细胞之间的信号传导。目前的研究发现,ILK及其整合素信号通路的活化可以激活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和转化生长因子β/Smad蛋白(TGF-β/Smad)介导的细胞增生、黏附和迁移,引起晶状体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和纤维化,还能激活糖原合成酶激酶3β/β-链蛋白(GSK3β/β-catenin)等信号通路,介导水通道蛋白(AQPs)调节水转运过程,最终导致晶状体内囊泡运输受限,渗透压改变,从而引起白内障。白内障是世界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主要由于老化、遗传、代谢异常、外伤、辐射、中毒和局部营养不良等引起的晶状体囊膜损坏,使其渗透性增加,丧失屏障作用,或导致晶状体代谢紊乱,使晶状体蛋白发生变性,形成混浊,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ILK可以通过多种信号通路介导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移行、黏附、增生和凋亡,因此深入研究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对白内障的预防和治疗有重要意义。本文就近年来ILK在白内障发病中的作用进行综述。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艾滋病相关恶性淋巴瘤(ARL)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以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AR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生存状态,按1∶2随机抽取与ARL人口统计学及临床特征相匹配的106例普通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比较ARL与NH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经过和生存状态。进一步分析ARL患者生存的影响因素。统计学处理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多因素分析采
目的探讨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临床指标对疾病发展、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感染科2015年4月1日至2015年10月30日住院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患者164例,其中康复136例,死亡28例。对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用Spearman相关分析临床指标与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分析相关指标预测患者死亡的效能。结果
期刊
期刊
目的探讨模拟7 500 m高空缺氧环境对轰炸机、歼击机和运输机3种机型飞行员心率变异性(heart rate variability,HRV)、心率( heart rate,HR)、呼吸频率(respiratory rate)、体表温度(temperatures,T)、动脉血氧饱和度(oxygen saturation,SaO2)、血压(blood pressure, BP)变化的影响。方法将49
期刊
抗青光眼手术后滤过泡渗漏的发生率为3%~25%。发生滤过泡渗漏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抗代谢药物的使用和手术中所采用的结膜瓣的类型,其组织病理学机制主要为结膜下组织变性。滤过泡渗漏可造成低眼压、滤过泡炎甚至眼内炎。目前滤过泡渗漏的治疗方法主要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主要包括包扎、自体血清或纤维蛋白注射或点眼、应用组织胶修补等。手术治疗包括自体结膜组织转位或修补,角膜、巩膜、生物羊膜和生物材料修补等
儿童白内障手术步骤较多,儿童眼的解剖学特点及白内障的不同状态常常需要变更手术操作技术,术中、术后并发症较成人多,术后随访观察须严密,视力重建需要家长的长期配合与付出,这些都使儿童白内障的治疗具有挑战性。近年来,儿童白内障手术并发症的研究领域有了以下更新:23G及25G玻璃体切割机用于儿童白内障手术,使儿童白内障摘出术实现无缝线;多中心、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美国婴儿无晶状体眼的治疗项目(IATS)
甲状腺相关眼病(TAO)常表现为上睑退缩、结膜充血水肿、眼球突出、复视、斜视、视力下降等,疾病早期确诊有一定困难。TAO患者往往在病程早期即出现上睑退缩,影响外观,造成不适感和视力减退,增加对上睑退缩的了解有助于TAO的早期诊治。TAO上睑退缩患者往往具有典型的横向耀斑征,即上睑颞侧退缩更明显,但仍容易漏诊,需与先天性上睑退缩、部分神经系统疾病、高度近视突眼、青光眼滤过泡等相鉴别,同时综合考虑患者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是一种由脑组织合成并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的小分子碱性蛋白。研究发现,BDNF对视网膜神经节细胞(RGCs)、视网膜感光细胞(RPCs)和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细胞均有保护、营养及抗凋亡作用。视网膜色素变性(RP)是由于RPCs及RPE细胞凋亡引起的视网膜退行性疾病。RP动物模型证实了BDNF的长期给药对于RP的治疗价值。然而BDNF在体内的半衰期较短,且无法跨越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