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北京到北京:赛场之外奥运的力量

来源 :三月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n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8年9月17日晚8点,国家体育场内,北京残奥会闭幕式如期而至.鸟巢11000平方米的地屏被灯光勾勒成一片绿草地,黄色小花渐次开放,显现出“给未来的信”中英文字样.象征信笺的60万片红叶从鸟巢上空飘落.rn中国用一场盛大的告别仪式与奥运说再见.rn当主持人邀请国际残奥委会主席菲利普·克雷文与北京奥组委主席刘淇登上主席台时,摇着轮椅的克雷文突然停下,俯身从地面拾起两片红叶,一片送给刘淇,一片郑重地放进上衣口袋.
其他文献
芭蕾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鼎盛时代的意大利,兴盛于法国宫廷.17世纪下半叶,芭蕾被引进俄罗斯.到19世纪末期,在俄罗斯进入其繁荣的时代.rn1941年6月22日,德国军队在没有宣战的情况下突袭苏联西部边界,对苏联城市和军事编队进行了轰炸性空袭.苏德战争爆发,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在苏联,这场战争被称为卫国战争.
期刊
王甦菁入选了“2021年度中国残疾人事业新闻人物”,是北京市两位候选人之一.这一年距他初到北京已经过去8年.8年间,王甦菁专心致志地在他的科研领域——“微表情检测方法”上孜孜不倦地耕耘.近几年,也很少接受采访,“中国版霍金”的名头已经不再是新闻.除了出差参加各类会议、论坛,大部分时间他就待在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办公室,带着学生做实验、发论文.
期刊
国歌在鸟巢奏响,国旗缓缓升起,在旗杆旁,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邰丽华带领44名听障表演者用手语“唱”国歌……这是北京冬残奥会开幕式上的动人一幕,他们的“歌声”虽然无声,却震撼人心.rn从手语国歌到画出心中的会徽,再到《冬残奥圆舞曲》,残疾演员为世界贡献了一场温暖又充满力量的开幕式,也用特殊艺术向奥林匹克精神致敬.这不是中国残疾人艺术团第一次登上奥运开闭幕式的舞台,从雅典到北京,从平昌到北京,艺术团演员们一次次惊艳世界.
期刊
在2021年的东京残奥会上,为中国队获得首枚金牌的运动员,是男子佩剑个人A级项目一名叫李豪的选手.当我们把关注的焦点从金牌移开,会发现一个细节:李豪出生于1994年——在28年前,有一件让国人第一次了解和走近残疾人的大事件,也对整个社会扶残助残的理念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它就是1994年在北京举办的远南运动会.
期刊
我曾是一名残奥田径运动员,也是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上,那个点燃火炬的最后一棒火炬手.对于总导演张艺谋,我对他印象很深.那时候开幕式彩排为了做到不泄密,我们都在后半夜进场,张艺谋在指挥完整台演出之后过来找我说自己的想法,细致地告诉我点火时应该怎么样控制姿态和保持状态,让动作更合理和美观.虽然最后人们看到是我点燃了火炬,其实是很多人一起努力做到的.我想,这也是体育带给我的一种荣耀.
期刊
我是丁伯坦,今年已经78岁了.1968年,我从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医疗系毕业至今,几十年来一直在康复医学领域深耕,特别是我参与了一系列残疾人国际体育赛事,负责其中的残疾人康复体育事业和医学分级工作.这些赛事,不仅加深了我对康复医学的理解,也促进了中国康复医学的发展.
期刊
1986年初,我从云南赶回北京,正式办了转业手续,到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宣传部报到.在此之前,基金会秘书长薛恩元与我谈话,第一个话题就是传达邓朴方理事长提出并经党组理事会确定的中国残疾人福利基金会工作人员职业道德:“人道,廉洁,奉献.”
期刊
汉代"苛人受钱"应指官吏"拘止人而受钱".《说文·叙》言"廷尉说律",以"苛之字止句"申明了此罪特征.《晋书·刑法志》所载张斐《注律表》"呵人受钱"应为"苛人受钱",表文是在身体强制的意义上将"苛人受钱"区别于其他五项"以威势得财"之赃."苛人"常具有官吏依职权执法的表象,因此汉代法律体系区分"苛人"是否涉赃,以不同类型的规则分别予以规制:对单纯"苛人",主要以诏敕整饬,为官吏执法保留了弹性空间;对"苛人受钱"之赃,则在律令体系内区分苛人事由,以涉嫌犯罪为由拘止人者入律上既有"受赇"罪名;不以涉嫌犯罪为由
2008年北京残奥会开幕式我是和大学室友一起看的.rn当时我在辽宁医学院兽医专业读大二.从小我就特别喜欢小动物,尤其喜欢狗,小时候姥姥家有一只黑背,姥姥说我就是在它背上趴着长大的,所以在考大学选专业时就选了兽医.rn2008年9月6日晚上,我们早早就在宿舍打开电脑等着看开幕式.入场仪式中,中国代表团最后一个亮相,其中,雅典残奥会两金得主、盲人跳远运动员李端牵着一只导盲犬入场.
期刊
“为什么活着这么难呢?我想遭遇一场意外……”深夜10点,“树洞监测简报”生成,几位微博用户的留言被判定为高风险评论.随后,相关的微博账号、名称、时间、位置等详细信息被发送到“树洞行动救援群”.rn“2号微博用户自杀倾向明显,需要尽快疏导.”“我知道这个地方,我马上过去!”一条条信息在群里弹出,志愿者、心理医生、计算机专家……很快,不同身份的群成员组建成一个救援小组,寻找可与2号微博用户建立联系的蛛丝马迹.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