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云阳陡峭的长江岸边,张飞庙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走入其中,苍翠的树丛掩映中“江上风清”四个黑底白字赫然在目,彰显着“张祠金石,甲于渝东”的浓厚文化气息。
云阳,川东地区文化与古建筑风格保存最好的县镇之一。炎炎夏日,就着凤凰山的绿,探访老宗庙,遥想千年岁月,最是闲适悠然。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始建于一千七百年前,历代扩建,历尽沧桑,盛而不衰。原来的张飞庙临江屹立于飞凤山,巍峨入云,林木阴翳,森严肃静。而对面县城背靠的山也比较陡峭。如巨龙般的长江莽莽从两山之间奋力奔突,一路呼啸冲向夔门。山势的险峻、江流的湍激和张飞的壮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人文图景。我们现今探访的云阳张飞庙,是由原址飞凤山麓搬迁到盘石镇龙安村的张飞庙。
未搬迁前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汤口”,是云阳县旧县城所在地;新落成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万户驿”,又称“万户坝”、“旧县坪”。原来,这是2300年前云阳县立县时的地址。当时的县名叫朐忍县。后来云阳县城搬到汤口,是因为北周政权军事斗争的需要。而这次县城和张飞庙的搬迁,不缘于烽火狼烟,而是和平环境里伟大建设使然,也就是举世罕见的“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工程”的驱动。
新落成的张飞庙,位于长江北岸大梁山下盘石镇旁。对面是新县城驻地。大梁山沉雄而无恶势,如龙逶迤,缓缓下江。新县城依托的地带,甚是开阔。更与旧张飞庙环境不同的是,这里的长江上崛起了一架虹桥,即新建成的云阳长江大桥,把大梁山、张飞庙和磨盘寨、新县城连接起来。整个地理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统一。此地的特点是“缓和”,旧址则是“险峻”。
张飞生于涿郡,殁于阆中,民间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与“三国演义”写的有所不同。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时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噩耗,悲愤交集,下令部下三日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范疆、张达二将深知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之杀害,取下首级,直投东吴。吴王孙权得知刘备兴兵伐吴,深恐哀兵必胜,又恐魏兵乘虚而入,派人向刘备请和。范、张二将闻此消息,正在云阳途中,慌忙将张飞头颅抛入江中,逃遁他乡。当晚有一老翁在铜锣渡撒网打鱼,捞起张飞头颅,惊异之间,恍惚见张飞跪地哀求:生为蜀人,死当蜀鬼,请将头颅葬于蜀境。渔翁受托,泪如雨下,便将张飞头颅葬在云阳对岸的飞凤山麓,并邀集百姓修起最早的张飞庙。这便是云阳张飞庙的来历。
张飞庙经历代修葺扩建,殿、楼、轩、阁、亭齐备,唐、宋、明、清历代均有遗迹。张飞庙在地理位置和建筑上都很独特,还留下历代名流许多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等大量的珍品。庙内石碑、摩崖等石刻及木刻书画作品多达六百余件。藏品年代远至汉唐,近到明清。各流派、各风格兼收并蓄。故有“张祠金石,甲于渝东”之赞,有文章、书法、雕刻“三绝”。苍翠的树丛掩映中“江上风清”四个黑底白字赫然在目,它为清末国子监学正、学部主事云阳人彭聚星所提。在陡峭的长江岸边,张飞庙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
张飞庙的主要建筑和雕塑群是围绕着张飞的传说和其独具魅力的性格来布局、建造的。进了大门,就是结义楼天井,可见刘、关、张三人高举酒杯,仰天长望,沥血祭天,慷慨悲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结义台前有四十年代孙元良驻军张飞庙时写下的赞颂张飞的诗句:“吾侯椎屠耳,辉煌酹大志,岂为高官爵,宅心在济世。”表达了对张飞的景仰。出结义楼往东是寄托张飞思念云长的望云轩,再过字画满地的楼廊,沿石阶而上便是祭祀张飞的正殿,中间是高大的张飞塑像,两旁是一组雕塑群。
《三国演义》在写到张飞遇害时有一首诗赞云:“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这一组塑像把诗句中的张飞“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敌”等传奇佳话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整个正殿,张飞爱憎分明的性格,赤胆报国的精神,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形象的再现。
云阳,川东地区文化与古建筑风格保存最好的县镇之一。炎炎夏日,就着凤凰山的绿,探访老宗庙,遥想千年岁月,最是闲适悠然。
张飞庙又名张桓侯庙,与云阳县城隔江相望,始建于一千七百年前,历代扩建,历尽沧桑,盛而不衰。原来的张飞庙临江屹立于飞凤山,巍峨入云,林木阴翳,森严肃静。而对面县城背靠的山也比较陡峭。如巨龙般的长江莽莽从两山之间奋力奔突,一路呼啸冲向夔门。山势的险峻、江流的湍激和张飞的壮烈构成了一幅和谐的山水人文图景。我们现今探访的云阳张飞庙,是由原址飞凤山麓搬迁到盘石镇龙安村的张飞庙。
未搬迁前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汤口”,是云阳县旧县城所在地;新落成的张飞庙,对面的地名叫“万户驿”,又称“万户坝”、“旧县坪”。原来,这是2300年前云阳县立县时的地址。当时的县名叫朐忍县。后来云阳县城搬到汤口,是因为北周政权军事斗争的需要。而这次县城和张飞庙的搬迁,不缘于烽火狼烟,而是和平环境里伟大建设使然,也就是举世罕见的“截断巫山云雨”的“三峡工程”的驱动。
新落成的张飞庙,位于长江北岸大梁山下盘石镇旁。对面是新县城驻地。大梁山沉雄而无恶势,如龙逶迤,缓缓下江。新县城依托的地带,甚是开阔。更与旧张飞庙环境不同的是,这里的长江上崛起了一架虹桥,即新建成的云阳长江大桥,把大梁山、张飞庙和磨盘寨、新县城连接起来。整个地理环境也达到了和谐统一。此地的特点是“缓和”,旧址则是“险峻”。
张飞生于涿郡,殁于阆中,民间有张飞“身葬阆中,头葬云阳”的传说,与“三国演义”写的有所不同。关羽败走麦城为孙权所害,时张飞驻守阆中,惊闻噩耗,悲愤交集,下令部下三日备齐白旗白甲,挂孝出征,为关羽报仇。范疆、张达二将深知不能如期复命,又惧张飞虎威,遂趁张飞醉卧之际,将之杀害,取下首级,直投东吴。吴王孙权得知刘备兴兵伐吴,深恐哀兵必胜,又恐魏兵乘虚而入,派人向刘备请和。范、张二将闻此消息,正在云阳途中,慌忙将张飞头颅抛入江中,逃遁他乡。当晚有一老翁在铜锣渡撒网打鱼,捞起张飞头颅,惊异之间,恍惚见张飞跪地哀求:生为蜀人,死当蜀鬼,请将头颅葬于蜀境。渔翁受托,泪如雨下,便将张飞头颅葬在云阳对岸的飞凤山麓,并邀集百姓修起最早的张飞庙。这便是云阳张飞庙的来历。
张飞庙经历代修葺扩建,殿、楼、轩、阁、亭齐备,唐、宋、明、清历代均有遗迹。张飞庙在地理位置和建筑上都很独特,还留下历代名流许多诗词、歌赋、书画、碑刻等大量的珍品。庙内石碑、摩崖等石刻及木刻书画作品多达六百余件。藏品年代远至汉唐,近到明清。各流派、各风格兼收并蓄。故有“张祠金石,甲于渝东”之赞,有文章、书法、雕刻“三绝”。苍翠的树丛掩映中“江上风清”四个黑底白字赫然在目,它为清末国子监学正、学部主事云阳人彭聚星所提。在陡峭的长江岸边,张飞庙亭阁飞檐,层楼峭拔,煞是壮观。
张飞庙的主要建筑和雕塑群是围绕着张飞的传说和其独具魅力的性格来布局、建造的。进了大门,就是结义楼天井,可见刘、关、张三人高举酒杯,仰天长望,沥血祭天,慷慨悲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结义台前有四十年代孙元良驻军张飞庙时写下的赞颂张飞的诗句:“吾侯椎屠耳,辉煌酹大志,岂为高官爵,宅心在济世。”表达了对张飞的景仰。出结义楼往东是寄托张飞思念云长的望云轩,再过字画满地的楼廊,沿石阶而上便是祭祀张飞的正殿,中间是高大的张飞塑像,两旁是一组雕塑群。
《三国演义》在写到张飞遇害时有一首诗赞云:“安喜曾闻鞭督邮,黄巾扫尽佐炎刘。虎牢关上声先震,长坂桥边水逆流。义释严颜安蜀境,智欺张郃定中州。伐吴未克身先死,秋草长遗阆地愁。”这一组塑像把诗句中的张飞“怒鞭督邮”、“义释严颜”、“长坂退敌”等传奇佳话塑造得栩栩如生。在整个正殿,张飞爱憎分明的性格,赤胆报国的精神,横扫千军如卷席的英雄气概都得到了形象的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