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说新石器时代

来源 :史学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h123456ls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们学习原始社会的历史时,常常遇到什么是“新石器”、“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文化”等问题。简要地说。“新石器”就是指古时人类制造、使用的石质磨光生产工具;“新石器对代”即人类使用这种磨光石器进行生产、谋生的历史阶段;在这个历史阶段人类双手所创造的种种精神与物质文明,就是“新石器文化”或“新石器时代文化”。这一切,是和在它前面的极其漫长的历史时期——旧石器(即远古人类用石块打制而未曾磨光的石质工具)时代相对而言,虽然说在旧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发明并使用磨研、钻孔生产技术.但并未实用于制造生产工具方面,只是在制作装饰、艺术品上应用而已。直到今天,考古、历史学家还把古时人类开始制造并使用磨光石器视为人类社会进入新石器时
其他文献
<正> 我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早在汉代便形成了一整套文献收藏整理制度。汉代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既是当时政治文化发展的产物,同时又给予当时的政治文化以重大影响。本文拟对汉代的文献收藏和整理制度作一初步考察,并探讨它与汉代政治文化的关系。
<正> 以“中国人民解放军”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的名称,迄今已经三十八年了。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各个历史时期,这支军队曾使用了若干与当时革命形势、任务相适应的名称。(一)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1927年8月1日,在国民党右派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大革命惨遭失败的危急时刻,周恩来、朱德、贺龙、叶挺刘伯承等领导原隶属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贺龙、叶挺、周士第等部,于江西南昌举行武装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检。起义以共产党为领导核心,政治上则以国民党左派的面目出现,发表了宋
<正>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苏美英三国所结成的反法西斯同盟中,美国前总统罗斯福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积极促进了同盟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在当时受到了人们普遍的承认和赞扬。然而,战后迄今,由于“冷战”、美苏“争霸”及其他原因的影响,对于罗斯福的同盟政策和行动的评价,在东西方颇具代表性的美苏史学界,却出现了一种人为的否定倾向。在美国,有人说罗斯福战时与苏联结盟是一个“极大的错误”,是对美国的“背叛”。苏联史学界一些人则一味斥责
讨论了结构和结构构件的可靠性评定方法。根据对某厂房檩条项目的检测、分析和计算,对檩条的承载能力、连结、裂缝、变形四个子项和檩条项目进行了可靠性鉴定,同时对檩条的耐久
<正> 拿破仑在回忆自己引为自豪的战争史时,仅仅承认只犯过两大错误。其中之一就是发动半岛战争。这就告诉我们:半岛战争在拿破仑对外政策构思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拟就这个问题作些初步探讨。一历史上往往发生出乎人们意料之外的事件。当时很多人对拿破仑进攻半岛之举,大惑不解,似乎这是偶然的行动。其实不然。
三荣大厦基础施工中取消后浇带,采用了UEA混凝土无缝施工新技术,为裙房的提前交付作出了根本保证。本文从UEA混凝土补偿收缩的原理、伸缩缝间距及工程应用等方面,对这一混凝土超
<正> 对于道光帝在林则徐禁烟问题上的态度,我们要采取两分法,既要看到他支持了禁烟运动,还要看到他扼杀了禁烟运动。禁烟前,禁烟派势单力薄,处境困难。1838年(道光十八年),鸿胪寺卿黄爵滋上《请严塞漏厄以培国本疏》主张禁烟。在参加讨论这个建议的各省官员中,反对者有琦善、伊里布等二十人,其中满员十三人;赞成者有林则徐等八人,其中汉员六人。二十八人中,反对派占多数,满员占反对派的多数,而反对派还不断地攻击黄爵滋。在这种情况
<正> 十九世纪末,世界资本主义巳发展到了帝国主义阶段。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加深了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的进程。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的经济侵略从以商品输出为主转到了以资本输出为主。这时帝国主义列强争相在中国投资攫取铁路建筑权。因为取得某一段铁路的投资建筑权,也就意味着垄断这段铁路沿线的资源。在河南,有法俄投资建
<正> 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和在一定的条件下发生的。历史年代好象一条线一样,可以把历史长河中大大小小的事件串起来。因而,年代就成了历史发展的重要标记。成为掌握历史发展的线索、进程、阶段的重要依据。无论平时教师讲课,或是领导学生进行阶段复习和全面系统地进行毕业总复习,教师都应该掌握这把钥匙,并以此为线索让学生掌握中学历史教材的基本内容。但是,古今中外的历史事件甚多,要把中学《中国历史》和《世界历史》课本中所提到的年代都能记得牢固,这是不容易的,也是不必要的。因此,
<正> 司马迁撰《史记·货殖列传》,开头这样写道:“《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据中华书局出版《史记》校点本) 历来的史家都根据这一条资料,说司马迁在这里对《老子》提出了批评,指斥老子的思想行不通。我认为这种说法不合理,有悖于司马迁的基本思想。其实,司马迁在这里非但不是批评《老子》,相反却赞同《老子》的主张。试申述四点理由如下: 第一,从文字训读看,有两点应当校正。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