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笨拙的爱

来源 :闽南风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dezhufangchu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
  这些年,受各类书籍和心灵鸡汤的影响,开始懂得生活需要仪式感。可回想起母亲,她目不识丁,也不懂得什么是鸡汤,更不明白什么高雅情趣。她一生,只是用那笨拙而原始的方式,一声不吭地爱着我们。
  每年端午节一大早,母亲都会不知疲倦地从天井的水井里打水,一桶一桶又一桶,直到家里所有的水桶和脸盆都装满了水。
  这些装满水的盆盆桶桶都在太阳下暴晒着,端午的阳光正从柔软向强硬过渡。
  吃过午饭,那些水桶和脸盆里的水,在阳光的照射下都冒起了小泡泡,用手去触摸时,发现凉意已去,温暖袭来。
  在母亲的催促下,我们开始肆情地享受着她手动的温泉,洗头洗澡。
  长大后才明白,这是世界上最昂贵的温泉。
  身材矮小的母亲,身上似乎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儿。每年都会在端午节给子女们制造温泉,只是因为憨憨的她,信了“孩子们在端午节用日头晒过的水洗澡,夏天皮肤不会生疮长痱子”的说法。
  在那个没有空调,连电风扇都慢悠悠地转着的年代里,生疮和长痱子几乎成了每个孩子夏天的一场噩梦。
  为了抵抗那疼痛难挨的疮子,和那瘙痒无比的痱子,母親费尽了心思。除了日常的痱子粉和花露水外,她似乎不肯轻易放过每一个可以与疮子痱子抗争的日子。
  七夕节那天,她总是想方设法从菜市场买一捆“四君子”回来。
  买不起鲟螃蟹的她,就用家里老母鸭下的青壳鸭蛋,煮起了“四君子”汤。
  诏安民间有七夕吃四君子煮鲟螃蟹或青壳鸭蛋,可以消除孩子们身上的疮子与痱子,还可以让孩子们健脾开胃,使他们不再挑食的说法。
  至今不明白,为什么在那贫穷的年代里,怎么还会有挑食的孩子。也不明白,为什么非得是青壳鸭蛋,白壳的不行吗,鸡蛋不行吗?只是清楚地记得那兑了盐巴的四君子汤,清香中带着丝丝的甘甜,味道确实不错。
  平均主义,是母亲管理家庭和众多子女最简单的方法。她和父亲只是象征性地喝了点四君子汤,而我们这群孩子,每人一碗汤一个蛋。
  勤俭节约,是母亲持家的秘密武器。年幼无知的我,不清楚从她和父亲嘴巴里节省下来的两枚鸭蛋可以做些什么。只是经常看到她,隔段日子就把床底下两个小箩筐里的鸡蛋和鸭蛋装到菜篮里,带到农贸市场。回来时,菜篮里装满了猪肉、鱼和各种时蔬。
  2
  北方人在冬至吃饺子,南方人的冬至吃汤圆。听说冬至的汤圆是有灵性的。在家乡人眼里,冬至不吃汤圆会变成妖精。
  为了让我们平安健康地长大,不成妖成魔,母亲每年在冬至的前两天就开始忙碌。把大米和糯米按一定的比例调配好,方言里把这个比例叫做“破”。“破”是一门技术活。糯米多了,搓出来的汤圆软塌塌的,不成形。大米多了,煮出来的汤圆又硬又柴,口感极差。
  母亲将“破”好的米洗净,浸泡一定的时辰。然后提着那一桶浸泡后的混合米,到邻居家排队,等候磨米浆。
  一条街,近百户,只有一家人门口有石磨。逢年过节,这户人家也就门庭若市了。妇女们聚集在一起,边排队等候,边聊着各种家长里短。
  石磨有上下两块巨大的圆石组成。上层圆石有长长的木轴,轴上连着三角形的木架子。一条长长的粗布绳从屋檐上的铁钩垂下来,布绳的两端绑在石磨的木架上。
  我一直认为推动那笨重的石磨,是一个重体力活。娇小的母亲却从不喊累,不曾叫苦。我偶尔会去凑个热闹,把浸泡后的混合米舀一勺放入石磨上层的入口处,看着石磨在母亲的推动下,将那些固态的米变成液态的米浆,从下层的出口流入石磨下方的桶里。不一会儿,我便觉得无趣,撂下母亲,跑一边玩去了。
  气喘吁吁的母亲,将米浆提回家后,把米浆倒入洗净的炊巾里,用绳子绑住封口,并在炊巾上压一块大石头,将米浆里多余的水分去除。待米浆固态化后,母亲就着手组织一家大小围着小圆桌,搓起汤圆来了。而她又开启了新一轮的忙碌——煮汤圆。
  寒冬里,一碗红糖姜水汤圆里浓缩着母亲不厌其烦的操劳,和那从不被提起的爱。
  3
  “妈,拜托,以后不要再麻烦人家给我捎肉松和麦片了。食堂的伙食挺好的,我每天都喝着炖罐里的汤,饭后还会吃点水果。现在整个人都胖得像熊猫了。”
  “什么?怕我没吃宵夜晚上饿着?饿不了呢,每天晚上都有勤工俭学的学生到宿舍里卖各种小吃,我足不出舍就能填饱肚子。”

  我左手握着电话筒,右手提着沉甸甸的母爱,在公话亭里巴拉巴拉。
  儿行千里母担忧。虽然我的大学离家只有百里之遥,但母亲依然有这样那样的顾虑。离家前,她一脸虔诚地在自家的水井边挖了一抔净土,用块红绸布小心翼翼地包了起来,嘱咐我带到陌生的城市里。她自信满满地说,这样我就能服水土,很快地适应新的环境了。
  可是,她依然担心。因为打小我就嘴刁,只吃她和父亲做的饭菜。她怕我吃不惯食堂的大锅饭。每次听到有老乡回家,母亲总是会碰巧出现在老乡家里,然后托他们给我带各种吃的。
  她不知道,告别了家人的守护后,我活得跟野草一样野蛮。在吃喝方面从不亏待自己。毕竟,在城里只要有口袋有钱,生活就能过得很是滋润。
  大学毕业时86斤的体重,是我人生中体重的巅峰。毕业后,从城市到农村,体重也倏地从86降到73,不到半年,掉了13斤肉。母亲的心又开始不安宁了。
  20世纪90年代末的农村是贫瘠之地,哪怕你口袋里揣着再多的钱,也难以买到自己喜欢的食材。挨饿,谈不上。但领着工资,过着清贫的日子,却是真实的写照。
  每星期在我到校前,给炒一玻璃瓶猪肉,是母亲唯一能给我的营养。我不爱吃油腻的,母亲选了纯瘦肉。
  经常听别人说起,纯瘦肉是又柴又硬,缺乏弹力,口感很差的。可是母亲炒的瘦肉,分明是滑口有弹力的。与平时父亲的炒粉肉做法不同。这瓶要带到我单位的瘦肉,每次都由母亲亲自操刀。她在炒肉时加入了些许豆豉和剁碎的生姜,让瘦肉变得咸香起来,口感极佳。
  神奇的母亲,每次炒的一瓶瘦肉,都正好吃五天。不知道是她的预算能力强,还是我的配合水平高。抑或那一玻璃瓶咸香猪肉,是母女连心的有效见证。
  母亲牌瘦肉勾馋了两位室友,偶尔过来蹭几片后,不过瘾,便趁着周末回家时,让自己母亲如法炮制。周一,寝室里不约而同出现了三瓶瘦肉。只是,到了周三,有两瓶瘦肉已经开始发霉变味了。
  或许,天下的母亲都是一样的。但每个母亲爱孩子的方式又不尽相同。而我的母爱保质期会更长一点吧。不然,怎么她已经离开了七年,而我对她的思念却不曾减弱半分?
其他文献
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苍茫悠远的闽粤古官道车水马龙,熙熙攘攘,自古就是一处繁华的交通要塞,士农工商从这里起航去追求各自的人生理想,望前路渺茫,何处是归程,始建于明万历丁丑年(1577)的华严寺(雨亭庵)因建在官道旁,为无数疲惫的心灵提供了一个栖息之所。相传古时有一上京赶考举子在此休息,夜梦观音菩萨金身显现,特许愿修建一座寺庙,后举子高中,故建庵以谢佛恩,才有后来的雨亭庵,即今位于诏安县深桥镇西坑
期刊
我每次回家,孙子便会迎接我。他总想看一看我有没有带书回来。一见到我帶书回来,他就一下子抢过去,打开来看。其实他不识字,他想看的是书里的插图。如果那本书的插图他喜欢,便舍不得把书还给我,要占着看了几天后,渐渐觉得不新鲜了,才让我看。有时我急于要看那本书,就得给他讲条件,许诺再买一本插图更美的书给他看,他才肯放手让我看。  近来,我一有空就随便从书架上拿一本书来,并不是从目录上选取文章来读,而是像孙子
期刊
动车飞驰着,故乡的身影倒退着,异乡的脚步不停,你牽挂着远方的家,远方的家也牵挂着你,异乡的游子啊,知否?知否?  前些日子,临时回乡下看望父母,在回福州的动车上,我写下这段话。  常年在外,时常会踏上回家的路。因为路的尽头,是亲情,是故乡。近几年,随着诏安县结束了没有铁路的历史,开通了动车,回故乡的路变得顺畅舒坦了,我常常来一场说走就走的“回家”。  故乡的路,说来话长。  儿时深深的记忆里,是家
期刊
很多年前,看电视里陈道明做的利郎服装广告,记住了那句广告语“简约而不简单”。当时心里一动,觉得这句“简约而不简单”真不简单。按我的理解,就是指服装款式看上去简洁大方,细节处却又不失精致。有个女装品牌就叫“简约”,我曾经买过好几款,衣裙的款式质量可以说名副其实。  在房子装修中,我们也常用这句“简约而不简单”来形容家居的品味。近日一老朋友乔迁新居,第一次去参观时,我想到的就是这句广告語。130多平米
期刊
入夏的闽南,骄阳似火。但那遮天蔽日的树木花卉,却流淌着绿,荡漾着花香,溢满了清新空气,犹如天然氧吧。  东山县的干部介绍,一到清明节,当地有一颇为与众不同的“先敬谷公,后拜祖宗”习俗。悼念的是曾经在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为改变东山岛风沙肆虐的恶劣环境,种植木麻黄,做出艰苦卓绝贡献的谷文昌。  顺着“敬谷公”思路,我踏进村庄,坐在矮凳,促膝谈心。山口村民何赛玉老大娘、“治沙小鬼”林财平、原县林业技
期刊
再读《资治通鉴》之“赤壁之战·隆中对”,反观《三国演义》的“隆中对”,又有新的收获。咱不去说诸葛亮描绘的“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的宏伟蓝图,也不去争论鲁肃的《榻上策》与诸葛亮《隆中对》谁更高明,咱且从司马徽说起。  司马徽是个名士,道家,颇具仙风道骨,庞德公送号“水镜先生”,后人称“好好先生”。冯梦龙《古今谭概》里记载:“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
期刊
寇准是北宋名相,殊不知,他小时候是个问题少年,贪玩而叛逆,后被其严厉的母亲管教之后,浪子回头,发奋上进,最终成才功。那么,这背后有着怎样的故事呢?  北宋建隆二年(961),寇准出生于陕西渭南一个书香门第。寇准的父亲寇湘是著名的“学霸”,后晋开运二年(945)考中状元,做过三年(944—946)省政府正厅级秘书长,即魏王府(大名府)记室参军。因为生逢乱世,运气不好,寇湘一直未做大官,而且英年早逝,
期刊
二胎过后,体重飙升到我不得不锻炼的地步,我开始去晨跑,这个个体玲珑的小城市没有太多场所,我就只得绕着老街跑一圈。每个早晨总能巧到近乎预约地在宛南亭前遇到两个人,一个是值早班的清洁工,身着职业黄褂,后背十分显眼的画一只展翅的飞鸽,她低头注意扫帚边的每一片落叶,除了扫地的沙沙声外,一路尽是沉默与安静。一个是去寺庙里敬早茶的村妇,每天她都把头发梳得一丝不苟,着衣得体,一手拿着供香,一手提着红色供篮,我不
期刊
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即,在这莘莘学子十年寒窗一朝冲刺的紧要关头,一年一度的高考励志标语也应运而生,并且顺理成章地挂上了墙头。  幽默机巧的说:“进清华,与主席总理称兄道弟;入北大,同大家巨匠论道谈经。”直截了当的说:“就算撞得头破血流,也要冲进一本线的大楼。”文艺范十足的说:“今朝灯火阑珊处何忧无友,他年折桂古蟾宫必定有君。”贴心暖心的说:“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放弃;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成长。”还
期刊
“有准摸蜊仔,无准洗浴”。多年前,准备上省城参加公务员招考面试的前夜,月华如水,繁星闪亮。我在父亲的陪伴下,缓缓地顺着港口桥河畔散步,他边走边运用这句闽南方言鼓励我轻松上阵,叮嘱我要以平常心尽力而为。  人生路上,有成功就当作摸得蛤蜊,没摸得蛤蜊就当作洗个澡游个泳,既要努力拼搏,又要以乐观豁达的态度面对成败。从那时起,我明白父亲对我们既寄以殷切希望,又随时敞开包容的胸怀,为我们筑起温馨的避风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