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

来源 :考试·高考英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upergirl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的著名演说“我有一个梦”不但在美国人中家喻户晓,在中国也十分有名。不过,与“我有一个梦”一样在美国十分著名的名言“不要问国家能为你做什么,问一问你能为国家做什么?”(Ask not what your country can do for you – ask what you can do for your country) 却很少有中国人知道。这句话出自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之口,曾经激励了无数年轻人的心。
  50年前的1月20日,年仅43岁的肯尼迪就任美国第35任总统,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当选总统。他在总统就任仪式上,慷慨激昂地发表了就职演说,其中令人印象最深的就是上面这句话。肯尼迪在就职演说中呼吁民众承担公民义务,对国家、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他的就职演说与罗斯福的就职演说被认为是20世纪最令人难忘的两次总统就职演说。
  前不久刚刚去世的肯尼迪妹夫萨金特•施赖弗 (R. Sargent Shriver) 致力创办的“和平队”,可以说是美国普通民众,特别是年轻人响应肯尼迪号召,身体力行公共服务的缩影。和平队1961年3月成立到现在,至少有二十万美国志愿者分别在全球139个国家和地区工作和生活,他们努力通过自己的服务促进和平和友谊,改善全球各地人民的生活。
  在美国人心目中,肯尼迪与华盛顿、杰斐逊、林肯、罗斯福等人一样,位居历史上最伟大总统之列。今年正好是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全美各地举办了各项纪念活动,离我们办公楼不远的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从1月18日到2月6日举办名为“约翰•肯尼迪总统:50周年庆祝”的系列活动,活动包括国家交响乐团、美国芭蕾舞剧院、知名大提琴家马友友、著名女中音歌唱家丹妮丝•格费丝 (Denyce Graves)、著名钢琴演奏家依曼努阿•埃克斯 (Emanuel Ax) 的演出以及诗歌表演、放映纪录片等。
  奥巴马总统1月20日在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发表讲话,纪念肯尼迪就任总统50周年,号召美国人民弘扬肯尼迪提倡的奉献精神,树立并努力达到远大目标。奥巴马在他的讲话中称赞肯尼迪的就职演说是“以一篇后来成为美国行为准则一部分的演说,呼唤一代人为他人奉献,呼唤整个国家创造伟大业绩。”
  五十岁以上的华人对肯尼迪一定不会陌生,古巴导弹危机令人记忆尤深。但70后、80后的年轻人对肯尼迪就不那么了解了。我曾经带过不少到华盛顿来游玩的亲友去肯尼迪表演艺术中心参观,年轻人总是说我们听说过肯尼迪这个名字,但不知道他是干什么的。
  1917年5月约翰•肯尼迪出生于波士顿附近的布鲁克兰 (Brookline),我曾经在那里住过几年,常常有机会经过肯尼迪旧居,那是一栋十分普通的独立屋,四周绿树环绕,环境幽静,布鲁克兰居民很为有这样一位名人而自豪。肯尼迪的家族信奉天主教,所以他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唯一一位天主教总统。肯尼迪竞选总统前,民主党内外都不看好他,但他决意参选。肯尼迪能言善辩,演讲十分有鼓动性,赢得年轻人的喜爱。他在电视辩论中力挫对手、老牌政治家尼克松,为最后赢得大选奠定基础,此后电视辩论成为总统大选必不可少的一环。在大选的最后阶段,肯尼迪以极其微弱的优势赢得总统宝座,成为美国历史上最受民众喜爱的总统之一。
  
  肯尼迪总统故居 (照片:国家公园管理局)
  肯尼迪入主白宫后,面对的是国内外一系列难题:经济萧条、种族隔离纠纷不断、民权运动方兴未艾、民心思变、来自苏联的挑战不断增强等。他以个人魅力加上勇气,带领美国走出低谷,在国内注重发展教育事业、改革税收制度、修改农业计划、改善住房条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保健、给黑人公平权利、为六十年代的民权运动高涨开辟道路。在对外政策方面采取软硬两手措施,迫使苏联从古巴撤走导弹,使得二战后最严重的核战危机得到化解;同时大力开发美国的太空计划,使美国在太空领域的竞争力一举赶上并大幅领先苏联。
  肯尼迪执政的六十年代正是美国社会大变革时期,民权运动、女权运动、性革命、摇滚音乐、反战运动风起云涌;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也壁垒分明。肯尼迪以他的智慧、朝气、勇气给美国社会带来新风,当然他的私生活也一直是人们谈论的话题。奥巴马称赞说:“肯尼迪总统以稳健之手担纲,不费一枪一弹化解了冷战时期最危险的危机。他强制履行了黑人男女青年选择大学的权利。他动员志愿者队伍,前往遥远的异乡担任和平大使。他让美国放眼月球,在‘斯普特尼克’(Sputnik) 升空后的太空竞赛中力争上游。”
  据盖洛普 (Gallup) 上个月公布的最新民调显示,在近半个世纪的历届总统中,美国民众对肯尼迪的评价最高,85%受访民众对他持肯定态度,里根以74%居次,克林顿以69%排名第三。尼克松则垫底,只有29%的民众对他持肯定态度。
  美国民众为何喜欢肯尼迪?现任美国总统奥巴马讲话中的一段描绘可能是最好的注解:“当时那一群人穿着厚厚的冬衣,满怀期待地行进在白雪覆盖的街道上。一个国家,青春焕发,充满着朝气,憧憬着充满希望的新的十年。”
其他文献
The stalwart bastion of language, the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will now include  and LOL as real words worthy of etymological recording.   Other words added include the formidable OMG. As they say,
期刊
The Japanese coined the word tsunami to mean “harbor① wave.” (“tsu” means harbor, and the character “nami” means wave). In the wake of the Japanese tragedy, remember these tsunami survival tips:    1.
期刊
你长大独立的过程,对你的父母来说,可能却是一个艰难的调整和适应过程。他们还不习惯这个新的你——在他们心里,你还是他们的那个小不点呢。    The clothes you wear. The food you eat. The color of your bedroom walls. Where you go and how you get there. The people you hang w
期刊
1. What is language for? Some people seem to think it’s for practicing grammar rules and learning lists of words — the longer the words the better. That’s wrong. Language is for the exchange of ideas,
期刊
Researchers believe they may be able to replace damaged cells in the retina① with similar ones found in algae②. The technique has worked in mice and now scientists believe they can begin human trials
期刊
美国总统奥巴马对乔布斯逝世发表声明:乔布斯位列美国最伟大的创新者行列,他勇于以不同方式思考,敢于相信自己能改变世界,足够睿智实现自己的想法。通过在自己的车库里建立了世界上最成功的公司,他形象地展示了美国的创新精神。  President Obama on the Passing of Steve Jobs:   “He changed the way each of us sees the wor
期刊
编者按:这篇文章不少同学或许读过,它充满寓意,给人启迪,重要的是——它句式简单、易读!简洁的短句比晦涩的长句读起来轻松,因为轻松,所以快乐!  A man died and was on his way to another world, either the Heaven or the hell. He saw an extremely magnificent palace half way a
期刊
接受高等教育对以后的工作和收入有好处,这个说法几乎全世界的人都会认同。美国这次经济衰退与大学入学人数的关系就是一个很好的旁证。美国经济从2007年开始遇到麻烦,2008-09年房市泡沫破裂引发金融风暴,股市探底。这个期间美国高等院校入学人数从2006年的1776万人增长到2009年的2043万人,涨幅达15%(美国教育部国家教育统计中心数据)。相比之下,美国人口在同一期间增长不到3%(人口普查局资
期刊
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常译作:伯克利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伯克利加州大学是加州大学10所独立大学里历史最悠久、学术最繁荣、思想最自由的大学。也常被称为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伯克利是加利福利亚州美丽如画的海湾地区 (Bay Area) 的一座城市,在美国著名城市旧金山 (San Francisco) 旁边,因为拥有全美最多顶级专业的
期刊
编者按:长假过后,你是不是感叹假期太短,出外旅行的你,是不是觉得回来太快。其实不止假期,当你去任何一个陌生的地方,去的路途总会觉得长,盼啊盼却还是不到,回时却发现并没有那么远。让你有这种感觉的始作俑者,就是——“回程效应”。  Most people returning from holiday feel that the journey home passes by much quicker t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