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因子在天疱疮发病机理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来源 :国际皮肤性病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feng2742400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疱疮的发病过程中有嗜酸粒细胞和单核细胞的浸润、补体的活化、纤溶酶原-纤溶酶的激活,以及角质形成细胞间粘附的丧失,但其确切的发病机制和形成棘细胞松解的机理尚不明确.从细胞因子的角度研究有利于阐明其发病机制.研究提示:天疱疮发病中同时存在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细胞免疫紊乱为Th1/Th2细胞混合亚型;天疱疮抗体与靶抗原结合,可能通过诱导角质形成细胞分泌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上调了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和C3的合成,从而引起棘细胞松解形成;白介素10下降,使白介素1、α肿瘤坏死因子进一步上升.另外,白介素1、2、6、10和α肿瘤坏死因子等细胞因子有可能成为疾病严重程度的监测指标.

其他文献
单纯疱疹病毒Ⅰ型(HSV-1)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HSV-2)感染可检测型特异的病毒抗原、病毒DNA和型特异的HSV抗体而进行实验诊断。由于多数HSV-2感染无症状,因此检测HSV-2特异抗体在HSV-2感染的诊断中很重要。
婴儿脂溢性皮炎和特应性皮炎是婴儿最常见的湿疹类皮肤病.有人认为他们是两种不同疾病,具有各自的特点.然而脂溢性皮炎往往发生在特应性皮炎之前,有时二者同时发生.
期刊
报告3例因接种非疱疹病毒疫苗后引起疱疹病毒感染的再活动.例1:患者,女,53岁.于1998年4月接种甲醛灭活的甲肝疫苗,14天后,在左侧T10皮肤区域内出现带状疱疹,皮疹消退后无后遗症.1998年9月再次接种上述疫苗,接种后8天,口唇出现单纯疱疹,12天后出现带状疱疹的神经根性疼痛及感觉过敏,第16天在左侧L1皮肤区域内出现疱疹,用伐昔洛韦治愈后未再复发.HIV试验阴性.例2:略.例3:男,27岁
烟酰胺有抗炎活性,它可以治疗多种疾病。近年米已有不少报告,包括内用及外用。对烟酰胺的来源、结构、生理活性、药理活性、临床前药理、临床药理及临床应用等,进行了文献复习。
期刊
SLE是一种主要累及育龄女性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生育期的女性和男性中,SLE发病率之比约为9:1,成年前和迟发SLE的老年患者其比值却低得多.停经后首发SLE的患者不常见,而且这类患者的疾病经过通常良好,提示雌激素状况可能在疾病的表现中起作用.小鼠SLE模型证实了雌激素在鼠SLE中的致病作用,雌激素是否加重人类SLE的活动度尚存在争议.为了了解卵巢功能衰竭对SLE发作的影响,作者进行了低雌激素血状
期刊
临床研究显示,神经系统成分如心理和神经源因素能影响痤疮病程,情绪或心理压力可触发和(或)加重痤疮,但压力和痤疮间的本质联系并不清楚.以往的资料表明,因情绪压力而加重的皮肤病中,神经肽的分泌与其炎症发展有关,压力可导致神经肽P物质释放,P物质能通过一系列作用诱导神经源性炎症.
蕈样肉芽肿(MF)根据受累皮肤的肿瘤分期可分为T1~T4四个期.多数患者诊断时常为泛发性斑片和(或)斑块型(T2期).作者报道了176例T2MF的临床特征及治疗后的随访结果.与种族、年龄及性别相匹配的对照组(取自美国十年寿命表)相比较,176例T2MF患者总的生存率及平均生存期均较差.患者中年轻者(<58岁)比年长者(≥58岁)有更好的远期结果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但缓解期无明显差异.性别、人种对总
期刊
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以境界清楚、形状不规则、黑素细胞脱失的皮肤白斑为特征。据估计,患病率为1%~2%,通常在20岁之前发病,大多缓慢进展。补骨脂素光化学疗法(PUVA)被认为是治疗白癜风最有效的方法,>50%的患者症状改善。但是,PUVA起效慢,常需数月到数年,而且发表的疗效数据是不一致的。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PUVA影响了白癜风的自然病程,因此PUVA引起的色素再生应假定只是达到了临时改
期刊
干细胞因子(SCF)是一种新近发现的多功能生长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生殖细胞、肥大细胞及黑素细胞等均有作用。最初认为SCF产自成纤维细胞和肝细胞,但新近研究表明,内皮细胞及角朊细胞亦有SCF样作用。HaCaT细胞是人角朊细胞系,在接种后进入增殖期直至融合,持续约7天,以后自动转为分化期。该实验即选用这种细胞作为分化期角朊细胞分泌SCF的研究模型。
期刊
该研究的目的是明确在系统性免疫性风湿性疾病患者中,血清B淋巴细胞刺激物(BLyS)的水平是否升高及其与血清免疫球蛋白(Ig)和(或)自身抗体滴度的关系.方法:从185例患者中取血清,其中95例患系统性红斑狼疮(SLE),67例患类风湿性关节炎(RA),23例患其他系统性免疫性疾病.对7例需接受关节穿刺术的患者,同时测定其滑膜液BLyS水平.从48例健康者中取血清作对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