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瑞那》:西方良知背后的东方主义凝视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nce666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东的沙漠,浩瀚而安宁。一列车队停靠在公路的一侧。然而,坐在这些轿车里的乘客们想不到的是,透过监控设备,美军的技术人员早已将他们的位置掌握得一清二楚。随着兵士们的沉静的声音——“四英里”、“二英里”,一枚导弹落在排在第四位的银色轿车上。车内乘客无一幸免,连路面也被炸出一个大坑。这是美国影片《辛瑞那》(Syfiana)结尾处的场景。《辛瑞那》拍摄于2005年,是一部以石油问题为主题的影片。虽然就绝大多数好莱坞影片而言,临近尾声的爆炸往往是恶有恶报的象征,是鼓舞人心的环节,而《辛瑞那》里的这场爆炸却令人扼腕叹息。
  美军所要谋杀的,是影片虚构的一个盛产石油的中东阿拉伯国家的王子Nasir。事实上,爆炸发生时,Nasir王子正在前往皇宫的途中。他此行的目的是要发动一场政变:就在不久以前,国王作出决定,本应属于Nasir王子的王位传给了他的弟弟。Nasir王子曾在牛津大学读书,还在美国乔治城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在阿拉伯世界的皇室成员中,是比较有才华有抱负的一位。Nasir王子计划自己当上国王后,就对国家进行一番改革。事实上,这个国家虽然通过石油贸易,赚取了不少财富,但是,作为传统的阿拉伯国家,在这里,商业遭到抑制,年轻人找不到工作,持异议人士被投入监狱甚至处死。Nasir王子希望将他的祖国改造成一个政教分离的国家,建立议会和独立的司法机构,并且给予妇女选举权。Nasir王子的思想虽然与西方的观念相近,但是,对于美国方面而言,他却是一个麻烦的人物——Nasir王子反对美国在他的国家驻扎军队,在石油贸易上,也不愿受美国方面的钳制。不过,在Nasir看来,那些美国的石油公司与其说是到中东的产油国寻求合作,倒不如说是来榨取这片土地下的石油资源的——中东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油区之一,而且,在石油资源正在一天天地趋于枯竭的情况下,已经探明的剩余的石油资源中,有百分之九十储藏在中东地区。Nasir王子没有与美国的石油财团Connex公司合作,而是把一个庞大的天然气开发合同交给了中国的企业。
  Nasir王子的弟弟是当今中东国家统治阶层的缩影,他虽然也曾经在牛津大学受教育,却是一个只懂得声色犬马的公子哥,至于治国的能力,则是半点也无——用Nasir的话说,他是个连妓院也不会管理的人。可是,对于美国方面来说,这位二王子拥有不可忽视的优点:他不反对美国政府在其国境内驻军,也愿意与美国的石油公司合作,简而言之,是维护美国在中东地区的利益的合适人选。因此,美国方面给该国的国王施加压力,迫使他将Nasir的弟弟定为王位继承人。国王虽然支持Nasir在石油贸易上摆脱美国石油公司的控制的努力,而另一方面,这位年事已高,且每天在轮椅上度日的国王已经没有开罪西方人的斗志了。与承担作为国王的责任相比,他似乎更加向往去欧洲安度晚年。Nasir王子无法接受其父亲的决定,准备通过政变来夺取王位。至于美国方面的有关势力,则在以政治手段压制Nasir王子失败的情况下,索性向Nasir的座驾发射了一枚精确制导导弹,将其置于死地。
  值得一提的是,当Nasir表示不肯接受国王关于王位继承人的决定而转身离去时,他的弟弟非但没有显示出焦虑,反而露出一丝微笑,可见对于美军的刺杀计划,他其实是心中有数的。对于片中那个阿拉伯国家的民众而言,Nasir王子本是他们改善生存状态的希望,然而,Nasir的弟弟——这位事实上的继任者——不仅昏唐无能,而日心思狠毒,可想而知,该国民众的生活恐怕会越来越黯淡。
  与Nasir王子一同被炸死的人中,有一个名叫Bob的美国人。Bob从美国赶赴中东,就是为了提醒Nasir王子,他可能会遭到刺杀,却不幸刚好遇上了这场爆炸。Bob曾经是中央情报局的特工,在中东地区有多年的工作经验。事实上,就在前不久,Bob曾依照来自上级的指示,前往黎巴嫩行刺Nasir王子。当时,Bob的上级告诉他,Nasir王子是一名恐怖分子,与基地组织有来往,在经济上对后者给予支持。由于中央情报局在伊朗的线人Mussawi叛变,Bob的刺杀行动不但没有成功,就连刺杀计划本身也被Mussawi公布于众。为了逃脱罪名,Bob的上级竟宣称Bob的行动早已不在其控制之下,把刺杀Nasir王子的责任推到了Bob个人头上。Bob在调查后发现,事实上,刺杀Nasir王子的计划并非来自中央情报局官方,而是由一个名叫Dean Whiting的人在幕后策划的。影片虽然没有直接指明此人的身份,却暗示他是美国某个大律师事务所的所有者,在华盛顿颇有影响力,而上文提到的Connex石油公司就是Whiting的事务所的客户。而且,DeanWhiting也曾经与Nasir的弟弟接触,表示愿意帮助他夺取王位。作为中央情报局的特工,Bob效忠的对象是美国政府,而非大型石油公司的商业利益,因此他决定支持Nasir王子。
  爆炸发生时,现场的另一名美国人——Nasir王子的首席经济顾问BryanWoodman——侥幸地躲过了致命的爆炸。Bryan是个理想主义者,他深信Nasir王子计划中的变革将会成功,而Nasir会像伊朗的前国王一样,在这个阿拉伯国家建立起真正的民主制度。Bryan甚至希望Nasir建立的民主国家将会对整个中东地区产生良好的影响。事实上,在结识Nasir王子之前,Bryan本是一名能源市场分析师,在日内瓦的一家咨询公司工作。当时,Bryan携家人参加了Nasir王子在西班牙举办了一个招待会。而就是在这个招待会上,Bryan六岁大的儿子死于触电事故。Bryan之子的死亡虽属意外,但或许也隐喻着,在中东的土地上,美国式的纯真理想也许注定逃脱不了夭折的命运。
  事实上,本片的片名“辛瑞那”是华盛顿的智囊团对他们理想中的中东地区的称呼,即石油和财富的代名词。然而,真实的中东,远远不是美国石油公司的“辛瑞那”。Nasir王子去世后,他的弟弟登上了王位,而Connex公司也终于如愿以偿地拿到了在波斯湾开采天然气的巨额合同。然而就在Connex公司为此庆功之际,巴基斯坦青年Wasim驾驶载有爆炸物的渔船,向Connex公司的天然气运载基地发动了自杀式袭击。Wasim是一名失业的石油工人,原本在Connex公司位于波斯湾的工厂工作,是国际能源市场资本运作的牺牲品。Wasim失业后,他通过Connex公司申请的签证也即将作废。由于不会讲阿拉伯语,Wasim找不到新的工作,而他在移民局门前排队时又仅仅因为说话即遭到殴打。生活无着的Wasim进入了一所伊斯兰激进组织所属的学校,在那里,Wasim不仅没有被看作处于社会边缘的外籍劳工,反而得到了兄弟般的关爱。对于Wasim这样的底层打工者而言,他们的希望似乎在于以极端的,却又似乎是符合他们的伊斯兰信仰的,同时也是纯洁而虔诚的方式去毁灭这个现存的社会,并让自己的灵魂进入天堂。然而,另一方面,Wasim的愿望其实很简单,只是“有一份工作”,“让母亲过上 好一些的生活”,“得到基本的尊重和关怀”等等,然而,或许正是由于这些原本再寻常不过的愿望无从实现,给恐怖主义组织提供了乘虚而入的机会。
  相对于体制的邪恶,无论是Bob个人的善良还是Bryan的理想主义都是于事无补的。而另一方面,当Connex公司自以为可以高枕无忧地在中东地区攫取利益时,却遭到来自像Wasim这样把恐怖主义视为唯一希望的底层伊斯兰教徒发起的圣战。无论是失业还是社会的冷漠,在将一名普通打工者变成自杀式袭击者的过程中,“仇恨”往往是不可缺少的因素。“物美价廉”的石油虽然保证了美国国内的昌盛繁荣,却也损害了石油出产国的利益,而说到底,真正承受着这种损害的是那些处于社会底层的民众。影片旨在告诉观众,正是由于觉得自己是美国等国家的繁荣的牺牲品,某些底层伊斯兰教徒才对现存的社会秩序产生怨恨,并且选择以极端的、恐怖主义的方式对其做出回击。
  应该说,《辛瑞那》是一部体现了当今西方人良知的作品,和赤裸裸地鼓吹对阿拉伯世界进行政治干预和经济支配的右翼分子不可同日而语。然而,隐藏在这份良知背后的,却依然是对阿拉伯世界一成不变的东方主义凝视,这一点却和右翼分子别无二致。这正符合萨义德在《文化和帝国主义》一书中对康拉德小说《诺斯托罗莫》的评论:这无疑是一部对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予以道德批判的小说,但它同样反映出对非西方文明的居高临下的文化优越感,而这种文化优越感恰恰是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合法性基础。
  影片强烈地暗示观众,阿拉伯世界本身的文明是愚昧落后的,从这种文明中大概只能孕育出两种人,要么像最终登上王位的二王子那样声色犬马、腐败无能,要么像Wasim那样投身到毫无建设性的“圣战”中。唯一的希望来自受过西方教育的Nasir王子,如果阿拉伯世界多几个像他这样的王子,美国政府也许就不必向中东地区“输出民主”了。至于指使美国士兵行刺Nasir王子的Connex公司,只是没有政治觉悟的垄断财团,并不代表美国政府。毕竟中央情报局的前特工Bob在了解事实真相后也坚决站到了Nasir王子一边。影片中还有一个美国司法局的调查员Bennett,调查Connex公司吞并另外一家美国石油公司Killen的案件,以防止在合并过程中采用不正当手段,损害交易公正。可见影片制作方对美国政府是何等有信心。
  全盘西化果真能引领阿拉伯世界走上一条康庄大道吗?只消看看土耳其的例子就不难明白了。土耳其共和国是世界上最西化的伊斯兰国家,一直以欧洲国家自居,而且早就是北约成员国和欧洲共同体的联系国。但它加入欧盟的愿望四十四年来却一再受挫。新当选的法国总统萨尔科齐更是明确表态反对土耳其加入欧盟。欧盟国家为此举出了许多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指责土耳其政府不够民主、违反人权等等,但明眼人都知道欧盟国家拒绝土耳其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和战略层面的考虑。从经济上讲,土耳其一旦入盟,有助于其廉价劳动力抢占欧洲的劳动力市场;就战略而言,欧盟更愿意让土耳其作为自己和战乱频仍的中东地区的缓冲区,让土耳其去承担风险,自己稳稳当当地过太平日子。既然像土耳其这样的“好学生”都无法得到西方世界的身份认同,又有什么理由相信Nasir王子的西化政策会给他的国家带来福音呢?
  值得一提的是,有位看过此片的国内观众在网上推荐它“是对美国多年来在中东实施的强权政治的一次毫无遮拦的揭露和讽刺”(http://www.douban.com/subiect/1439286)。如果所有的观众都觉得本片“毫无遮拦”,那么制片方和投资人秘而不宣的意图就真的完美实现了。事实上,倘若对强势文明的话语逻辑没有必要的警惕之心和批判意识,便很难不被它牵着鼻子走。
其他文献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人物谱中,殷海光显然是一位殿军之将。与早先几位领军人物相像,殷海光也有着同样的早熟与早慧特征,其标志是早在中学时代,独立翻译过一部四百七十多页的逻辑学著作,并动手撰写一篇洋洋洒洒一万五千字的译者引言,引起逻辑学大家金岳霖的垂青。追求智慧的激情、思考问题的理性与驾驭中英文的能力,展现并预演了这位少年“小狂士”此后搅动中国思想界的诸般武器。  然而,这位颇具语言天分的学者,翻译中的“
德国有许多古老的大学城,比如海德堡、哥廷根、图宾根、弗莱堡和马堡等。这些城市,都因一所著名大学而驰名,而城市里的生活,也与这所大学密不可分。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物理学的黄金岁月里,哥廷根大学教授波恩、海森堡等领导的哥廷根学派,在量子理论的创立中,做出了巨大贡献,而哥廷根也成了当时全世界物理学家心中的圣城。那时在北美的大学里流行着一句口号:收拾行囊,奔向哥廷根。我在大学学习量子力学和科学史时,这
在浙江大学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若干杰出的音乐家,比如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张清常先生。  关于张清常,可以说抗日战争中最著名的两所大学的校歌都与他有关,一是西南联大的校歌,一是浙江大学的校歌,特别是前者,流传极广。不过,这中间还有一些问题需要澄清。  张清常曾谈到当时浙江大学校歌的制定过程,如在《忆联大的音乐活动——兼忆西南联大校歌的创作》中,他说:“我是搞语言学的,音乐只是我的业余爱好。由于爱之
地球仪成了古董    1993年秋目的一天,东四大街边上一个中年汉子扯着嗓子高声叫卖:“都来瞧,都来看啊!五块钱就买个古董啦!”什么样的古董才值五块钱?挤进围观的人群,只见一辆平板三轮车上堆了满满一车地球仪。地球仪怎么会成了古董?那汉子的解释是:“苏联都分成十五瓣了!东欧卫星国的名儿都改了,您说而今这是不是‘古董’?”我掏出五块钱,抱着这个崭新的“古董”,黯然回家去了。古董者,凝固的历史也。可天底
新月派诗人在新诗成熟和发展的过程中自觉进行艺术尝试,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诗歌个性、风格,而徐志摩正是贯穿新月派前后期的重镇。他的诗歌创作集个性化与创造性为一体,从意象创造到情绪情感的宣泄以及音律和谐,都带有“徐志摩式”的艺术风格,他的诗歌和散文作品也被广泛收录于中学教材与读本中,对于学生掌握现代新诗的艺术技巧和体味诗美大有裨益。教师在教学时往往侧重于对课文逐词逐句的翻译和解释,忽略了从整体上分析诗歌意
2005年三四月间,父亲病情危重。想到他将不久于人世,我们决定把《薛暮桥回忆录》重印,以便在他辞世后送给他的老朋友、老同事、老部下,以及经济界的同仁,一方面是为给大家留个纪念,另一方面也是为传播他的思想。于是,在对全书做了一遍检校后,过了“五一”长假,我就把书稿送到天津人民出版社。遗憾的是,这件事启动得太迟了,新书的问世没有赶上父亲的葬礼。在葬礼上,我们向前来吊唁的人们分送了《薛暮桥晚年文稿》。2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我国颁布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提出了教材编写建议。随后,又根据教育部2018年颁布的《做好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全国六省市于2019年秋已率先使用统编版新教材(高中必修上、下册),预计2022年前其他省市将全部使用新教材,高中语文教材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高中语文教材建设,探索新版语文教材
最近,北京大学出版社隆重推出了当代艺术批评家、艺术史学家吕澎先生的巨著《20世纪中国艺术史》。这是一部全面梳理和系统呈现二十世纪中国艺术发展进程的史学专著,浓缩了过去100年绚丽壮观的中国艺术发展史。从全新的艺术史观出发,作者在该著中明确告诉我们:“政治与经济的历史绝不能混淆于艺术的历史,并且,艺术的历史也绝不仅仅是一部纯粹的道德与伦理的发展史。”从这一论述中我们清楚地发现一个问题:艺术史家的工作
60年前的2月14日,《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在莫斯科签字。在中国和苏联最高领导人毛泽东和斯大林的注视下,两国外交部长周恩来和维辛斯基在条约上签字。第二天的《人民日报》在头版上方并排刊登“毛泽东主席”和“斯大林大元帅”的大幅照片;第二版全文刊登《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和几个相关协定;第三版发表新华社社论《中苏友好合作的新时代》。  60年过去了,许多人仅知道两国公告所说“谈判是在恳切与友好的互相谅
评周方银的《解码》。    学界有句名言:说不尽的莎士比亚,因为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这一现象揭示了一个朴素而基本的道理,即一部人文经典,自其诞生之日起,就预留了无限广阔的阐释空间。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可以看到不同的风景,读出不同的意蕴。正是在这各不相同的阐释之中,人文经典获得了永久的生命力。周方银的《解码(西游记)》就是一部立足于现代视野,对《西游记》进行全新阐释的力作。    争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