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吉林省教育厅资助项目(编号:2006)
陈存仁,原名陈承沅,著名的医家。出生于上海,早年丧父。曾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主编了《中国药学大辞典》,整理出版了日本汉方医籍丛书《皇汉医学丛书》。20世纪30~40年代,他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津津有味谭”专栏,以小品文的形式,将中医的食疗与医学知识的普及传播开来,影响极大。后来陈存仁将这些医学小品汇集成册,名曰《津津有味谭》。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营养方法与食疗的著作”。
陈存仁在书序中这样记载:“中国人把食品作为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悠久,在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中国的养生食品,要点有三:第一要售价廉,第二要生产便,第三要功效验,几千年来,就在这廉、便、验三个条件之下,维护了我们广大民族的生命。”也是本着这种思想,陈存仁在书中以特稿的形式,分上下两部分谈了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上部分的内容为:“小叙”、“消渴症是不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古书记载”、“中药治愈胡适糖尿病的故事”,下部内容为“消渴症的证候”、“消渴症的病源”、“消渴的治疗实务”、“忌口标准和食养品一览”、“治疗消渴症的要点”,此外还有附录“西医学说二节”。可以说,陈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向人们讲述了有关糖尿病的预防、诊治、食疗等科学知识,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
陈存仁认为:“糖尿病我国医书旧时叫做消渴症,……与西医所谓糖尿病完全相同。”为了论证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症完全相同,他引用了著名医生余云岫的论文《十年搜求经籍病名的经历》,余氏通过研究中医经典著作中对消渴症的记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于是乎方才敢认定古人之消渴病,就是现在的糖尿病”。此外,陈存仁还从司马相如患消渴症这一故事入手,对糖尿病的病因又作了深入的介绍。他梳理了从《内经》到近代有关消渴症的中医文献,向读者介绍“消渴”两字最初见于《内经》,其病源曾被疑是风流之症,张仲景订立了金匮肾气丸可以治疗消渴症,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最早发现了消渴症“易生疮痈”,并告诫人们“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无他”。王焘的《外台秘要》是最早记录消渴症“尿有甜味”的典籍。对此陈存仁特加按语说:“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值得大书而特書的一章。我们比英国医生认出糖尿症,早了近一千年。”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指出消渴症会生痈疮的原因,陈存仁将巢氏提出的病因“血中不清,热气留阻经络,血气壅塞而致生痈”的观点与西医理论作对比,认为与西医的原理相仿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许多社会名人提出反对中医、废除中医的时候,陈存仁在“中药治愈胡适糖尿病的故事”中,通过引用两个小短文“胡适之与黄芪”、和胡适作的《秋室验经图》,以胡适的实证来证明中药能够治愈糖尿病,为中医正名。
他说:“西医已确认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胰岛素并不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只是血糖的调节剂。但是,胡适之的糖尿病的确是服中国药而愈,历来传说甚盛。”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参加留学考试时,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文学改良刍议》,该文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当时著名的报纸《晶报》发表了徐凌霄的名为《胡适之与黄芪》的文章,文中记载:“胡适之君,与余久不晤,顷于友人席上闻人谈其近事,颇可供新旧潮中研究之资料。胡君以用功勤力过度,患消渴疾,就协和医院医治。西医云是糖尿症也,不可为矣。速预备后事!胡君归,殊焦灼,西医某,素有名,信其言之果确,知天数之难逃矣。一华友谓可请中医一治。胡曰:‘中医之学,不根据科学上之系统研究,不足凭也。’友谓西医已束手矣,与其坐以待毙,何不一试耶?胡君勉强从之。华医至,诊毕曰:‘此易事耳!饮以黄芪汤,如不愈,惟我是问。’胡服后,竟豁然愈。”
给胡适看病的是哪位医生呢?就是名医陆仲安先生。陆仲安先生由于治愈了胡适的病而名声大噪,著名西医俞鸿宾先生曾托人到胡适那儿抄出全部药方,并且知道了胡适的病是糖尿病并发肾炎。陈存仁也将该医方节录在他的《中药大辞典》的序文中。其方为“生芪四两、云苓三钱、泽泻三钱、木瓜三钱、西党三两、酒芩三钱、法夏三钱、杭芍四钱、炒于术六钱、山萸六钱、参三七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片”。为了感谢陆仲安,胡适曾在林琴南送给陆仲安的一幅画上题字,名曰《秋室研经图》:“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的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我看了林先生这幅秋室研经图,心里想像将来的无数试验室研经图,绘着许多医药学者在化学试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的管子,在那里做化学的分析,锅子里煮的中国药,桌子上翻开着《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书,我盼望陆先生和我都能看见这一日。”
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当时一般人的见解几乎“中国医药”就是“不科学的代表”,而胡适的病反用中国药治愈,这个经历使得胡适对中医中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完全抵触中医了,他期盼着能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中医。
陈存仁在“消渴的治疗实务”中,介绍了几种食疗的方法如:猪胰汤、地黄汁。三张治本的药方,即:六味地黄丸、消渴丸、回天消渴丸。在方后标明这些药方的加减使用方法,公布了这些方药在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为了能让读者了解糖尿病饮食的禁忌,他还在文中提出了“忌口标准和食养品一览”,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陈存仁的《津津有味谭》,是近代名医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典范。他从食疗入手,结合中西医的知识,化难为易,既很好的宣传了中医,又让普通民众受益。
陈存仁,原名陈承沅,著名的医家。出生于上海,早年丧父。曾拜国学大师章太炎,名中医丁甘仁、丁仲英父子为师。主编了《中国药学大辞典》,整理出版了日本汉方医籍丛书《皇汉医学丛书》。20世纪30~40年代,他在香港《星岛晚报》上开辟“津津有味谭”专栏,以小品文的形式,将中医的食疗与医学知识的普及传播开来,影响极大。后来陈存仁将这些医学小品汇集成册,名曰《津津有味谭》。这是一部关于“中国营养方法与食疗的著作”。
陈存仁在书序中这样记载:“中国人把食品作为养生与疗病,这个历史就更悠久,在周朝时已设有食疗医官。”“中国的养生食品,要点有三:第一要售价廉,第二要生产便,第三要功效验,几千年来,就在这廉、便、验三个条件之下,维护了我们广大民族的生命。”也是本着这种思想,陈存仁在书中以特稿的形式,分上下两部分谈了糖尿病的中医疗法。
上部分的内容为:“小叙”、“消渴症是不是糖尿病”、“糖尿病的古书记载”、“中药治愈胡适糖尿病的故事”,下部内容为“消渴症的证候”、“消渴症的病源”、“消渴的治疗实务”、“忌口标准和食养品一览”、“治疗消渴症的要点”,此外还有附录“西医学说二节”。可以说,陈氏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形象地向人们讲述了有关糖尿病的预防、诊治、食疗等科学知识,从一个侧面展示了当时社会对糖尿病的认识水平。
陈存仁认为:“糖尿病我国医书旧时叫做消渴症,……与西医所谓糖尿病完全相同。”为了论证糖尿病与中医消渴症完全相同,他引用了著名医生余云岫的论文《十年搜求经籍病名的经历》,余氏通过研究中医经典著作中对消渴症的记载,得出这样的结论,“我于是乎方才敢认定古人之消渴病,就是现在的糖尿病”。此外,陈存仁还从司马相如患消渴症这一故事入手,对糖尿病的病因又作了深入的介绍。他梳理了从《内经》到近代有关消渴症的中医文献,向读者介绍“消渴”两字最初见于《内经》,其病源曾被疑是风流之症,张仲景订立了金匮肾气丸可以治疗消渴症,唐代孙思邈的《千金》最早发现了消渴症“易生疮痈”,并告诫人们“凡积久饮酒,未有不成消渴。其所慎有三:一、饮酒。二、房事。三、咸食及面。能慎此者,虽不服药而无他”。王焘的《外台秘要》是最早记录消渴症“尿有甜味”的典籍。对此陈存仁特加按语说:“这是世界医学史上值得大书而特書的一章。我们比英国医生认出糖尿症,早了近一千年。”巢元方的《诸病源侯论》指出消渴症会生痈疮的原因,陈存仁将巢氏提出的病因“血中不清,热气留阻经络,血气壅塞而致生痈”的观点与西医理论作对比,认为与西医的原理相仿佛。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当时许多社会名人提出反对中医、废除中医的时候,陈存仁在“中药治愈胡适糖尿病的故事”中,通过引用两个小短文“胡适之与黄芪”、和胡适作的《秋室验经图》,以胡适的实证来证明中药能够治愈糖尿病,为中医正名。
他说:“西医已确认没有根治糖尿病的方法,胰岛素并不是治疗本病的特效药,只是血糖的调节剂。但是,胡适之的糖尿病的确是服中国药而愈,历来传说甚盛。”
胡适(1891~1962),原名胡洪(马辛)、嗣糜、字希疆,后参加留学考试时,改名适,字适之。安徽绩溪人。著《文学改良刍议》,该文引发了一场声势浩大影响深远的文学革命。参与《新青年》杂志的编辑,以倡导“五四”文学革命闻名于世。历任北京大学教授、北京大学校长、台湾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
当时著名的报纸《晶报》发表了徐凌霄的名为《胡适之与黄芪》的文章,文中记载:“胡适之君,与余久不晤,顷于友人席上闻人谈其近事,颇可供新旧潮中研究之资料。胡君以用功勤力过度,患消渴疾,就协和医院医治。西医云是糖尿症也,不可为矣。速预备后事!胡君归,殊焦灼,西医某,素有名,信其言之果确,知天数之难逃矣。一华友谓可请中医一治。胡曰:‘中医之学,不根据科学上之系统研究,不足凭也。’友谓西医已束手矣,与其坐以待毙,何不一试耶?胡君勉强从之。华医至,诊毕曰:‘此易事耳!饮以黄芪汤,如不愈,惟我是问。’胡服后,竟豁然愈。”
给胡适看病的是哪位医生呢?就是名医陆仲安先生。陆仲安先生由于治愈了胡适的病而名声大噪,著名西医俞鸿宾先生曾托人到胡适那儿抄出全部药方,并且知道了胡适的病是糖尿病并发肾炎。陈存仁也将该医方节录在他的《中药大辞典》的序文中。其方为“生芪四两、云苓三钱、泽泻三钱、木瓜三钱、西党三两、酒芩三钱、法夏三钱、杭芍四钱、炒于术六钱、山萸六钱、参三七三钱、甘草二钱、生姜二片”。为了感谢陆仲安,胡适曾在林琴南送给陆仲安的一幅画上题字,名曰《秋室研经图》:“我自去年秋间得病,我的朋友学西医的,或说是心脏病,或说是肾脏炎,他们用的药,虽也有点功效,总不能完全治好。后来幸得马幼渔先生介绍我给陆先生诊看,陆先生有时也曾用过黄芪十两、党参六两,许多人看了,摇头吐舌,但我的病现在竟全好了。……我看了林先生这幅秋室研经图,心里想像将来的无数试验室研经图,绘着许多医药学者在化学试验室里,穿着漆布的围裙,拿着玻璃的管子,在那里做化学的分析,锅子里煮的中国药,桌子上翻开着《本草》、《千金方》、《外台秘要》一类的古医书,我盼望陆先生和我都能看见这一日。”
胡适之是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当时一般人的见解几乎“中国医药”就是“不科学的代表”,而胡适的病反用中国药治愈,这个经历使得胡适对中医中药有了新的认识,不再完全抵触中医了,他期盼着能用更先进的技术手段来研究中医。
陈存仁在“消渴的治疗实务”中,介绍了几种食疗的方法如:猪胰汤、地黄汁。三张治本的药方,即:六味地黄丸、消渴丸、回天消渴丸。在方后标明这些药方的加减使用方法,公布了这些方药在实验室中的实验结果。为了能让读者了解糖尿病饮食的禁忌,他还在文中提出了“忌口标准和食养品一览”,方便了读者的使用。
陈存仁的《津津有味谭》,是近代名医进行医学科普教育的典范。他从食疗入手,结合中西医的知识,化难为易,既很好的宣传了中医,又让普通民众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