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鲁亚克《在路上》的时代灵魂

来源 :文学教育·中旬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znmtz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摘要:克鲁亚克《在路上》将一个全新的美国梦以一个绝佳的视角展现给读者,使读者在探索中逐渐懂得了这个“美国梦”不再拘泥于传统社会价值观中的自我财富的盲目可追求和物质享受,而是上升到精神层面的自我价值的认定。本文重点就《在路上》所赋予的时代灵魂进行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克鲁亚克 时代灵魂 在路上
  一部经典的文学作品,往往是被注入了时代的灵魂,克鲁亚克的代表作品《在路上》都是因为作者迫于无奈的社会环境下的另一种反抗方式,他们渴望用文字的力量来传达他们的思想,用文字的力量来揭露时代的弊端。作为“垮掉的一代”中的佼佼者,克鲁亚克以自传体的形式将自己化身为《在路上》的主人公萨尔,开启了一场与好友迪安等的跨越美国大陆的西部之旅,经历了地域与心态的双重变化,他将沿途很多青年放浪形骸、喵是传统伦理的行为一一记录下来,从而理想与现实、理性与欲望的一次次冲撞使得《在路上》引领读者走向了一个追求美国梦的新视角。
  一.在绝望的时代中寻找希望的曙光
  克鲁亚克将都市生活的压抑,社会环境的无奈淋漓尽致的表现在了《在路上》,整体给人以绝望颓废的气息。作者似乎意欲以“垮掉的一代”为线索引出二战后充满绝望气息的美国社会。小说中所描述的西部米尔城浓缩了整个美国社会,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当时美国处处可见的流民沿街乞讨,生活处处受到歧视的黑人贫困不堪,处处流露着颓废的气息。主人公则化身为垮掉的形象代言人,在颓废中寻找内心渴望的东西,但克鲁亚克写作的初衷绝不是为了将一幅毫无生机的美国社会图画展现给迷茫的美国民众。人们对克鲁亚克的作品《在路上》的评论也不尽然,有人说是为了讽刺批判当时的美国社会,也有人认为是让美国青年人认清社会现状不要再盲目的反叛。这部作品中爵士乐贯穿始末,正是由于二战后这种被边缘化的音乐激起了被边缘化的美国青年的反抗,他们试图寻找内心渴望已久的自由与真理,但探索过程中深深的无力感刺激他们产生了偏激的行为。书中主人公在一次次的尝试失败后仍顽强执着的追求他们自己的梦想与价值,作者也正是通过这些来凸显了《在路上》的主旨,即要在绝望的时代中寻找希望的曙光,可以失败很多次,但决不放弃,这便是作者写作的初衷。
  二.用新的“美国梦”指领时代的脚步
  在作品《在路上》的创作过程中,克鲁亚克被一封没有标点的信引燃写作热情,随之天马行空的笔触随性流淌,折射出了一个时代的灵魂,这个新的美国梦将引领人们寻找信仰来支撑自己无聊而乏味的生活,也必将成为美国人的精神写照。例如书中的萨尔和迪安这俩个角色,他们的美国梦就是女人,就是一切美好事物的综合体,与他们志同道合的一群人也都坚定地认为只要勇敢的探索下去,必将跨进新的“美国梦”时代。克鲁亚克在《在路上》这一个文学作品中并未找到一条切实可行的寻找美国梦的途径,所以美国青年也只能朝着目标进行尝试和探索性的前进,但这个过程被大多数美国民众否定了,因而迫于社会环境的压力,克鲁亚克所刻画的萨尔最终也只能无奈的放弃对美国梦的追求,重新回到主流社会,重复传统的机械般的社会模式,以他为代表的垮掉的一代也就随之垮掉,但是追求新意义下“美国梦”的萌芽随之而诞生,并且这种意识逐渐壮大才成就了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繁荣富强。
  三.年轻一代在《在路上》寻找自我
  克鲁亚克将现实中迷茫的自己化身为小说中的人物,这也是他所有小说中人物自我身份迷失的一个显著特点。他曾在一部小说中这样写:“他不知道自己是谁,来自何方,又去何处。”人生时而清晰,时而彷徨,我们每个人也都会有那么一个精神恍惚的瞬间,我们忽然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并渴望寻找原因来释然自己内心的恐慌。《在路上》中便真切的描述了这样一群迷失自己的人,他们丢失了冷静的心态和理性的分析,用极端的吸毒酗酒行为来麻痹自己,逃避现实,他竟然意识不到自己是谁,他也无法找到一个合适的答案来安慰或者说服自己,不过这也正是克鲁亚克小说的风格,他的几乎所有小说中的人物都是自发性的进行精神反思,个体经验也都是从其自我角度出发解释的,每一个主要人物都自省似的寻找自我存在的价值,历经种种坎坷,但如果途中采取消极的态度,以一个消极的身份去寻找这个理想之路,他们便会迷失自我,消遣时间,一路颓废下去。
  四.结束语
  经典永不磨灭,《在路上》一直闪耀在文学界,克鲁亚克的这部作品对美国的历史发展产生了无法衡量的价值,对美国社会意识形态的转变产生了极大地推动作用,他以“垮掉的一代”的消极堕落为起点,引领人们的视角去认清社会发展的趋势,激发人们的反省意识,使人民大众在垮掉的绝境中看到了“美国梦”的希望,唤醒了人们对自我价值的认定,对精神层面的追求,从而将美国推向了一个真正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
  (作者单位:沈阳航空航天大学)
其他文献
通过对辽宁省法库县、昌图县农村家庭的调研,分析了农村学龄子女就学地点选择的现状及影响其就学地点选择的因素.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家庭收入、在城镇有无购房、夫妻双方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春秋战国时期的先哲在几千年前的中华大地上曾发出这样的呼喊.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是必然的.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也认为,学习就是不断的尝试,得到
内容摘要:古典时期的伟人莫扎特以他的专长-作曲,闻名于世界,在这些曲目中他最钟爱的当属歌剧,在他的歌剧中,最被人熟知的便是他的三部喜歌剧了,本文主要讲述的便是这三部曲中的其中一部《费加罗的婚礼》,在《费加罗的婚礼》中塑造的伯爵夫人形象,就最适合于女高音咏叹调的表现形式,本文对伯爵夫人罗西娜的艺术形象解析,深刻的反映出伯爵夫人的人物形象。  关键词:莫扎特 伯爵夫人 形象塑造  一.莫扎特及其歌剧《
杨万里的《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是入选初中语文教材的著名古诗,全诗如下:“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该诗描绘了六月西湖的美丽风光,诗
《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我国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是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
导入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次优质的教学活动应该有一个巧妙的导入,教师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如何实施导入,对学生数学学习兴趣的激发、解决问题思维的启发,对学生参与
画院的存在与发展一直都是值得研究的。画院的存在有其自身的客观因素,早在1957年成立的北京和上海两地的中国画院就是为了解决所谓的从旧社会遗留画家生计问题而设立的,也培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随着问题意识的不断前进,新的教学法——问题引导教学法又走进了我们的课堂.问题引导教学法,从字面来理解,我觉得是以问题为指引,揭示全部的教学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