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构建中国声乐学派的思考和展望

来源 :作家·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tcatg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21世纪之后,世界文化发展明显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面对日益激烈的文化竞争,根本的办法就是在艺术创作和表演中保持和展现自身所特有的风格。对于声乐艺术来说,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大前提就是构建声乐学派,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形成较为统一的追求。本文从声乐理念、演唱方法、作品创作等方面,对构建中国声乐学派这一想法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思考。
  关键词:声乐艺术 声乐学派 构建思考
  中图分类号:J602 文献标识码:A
  一 声乐学派的含义和界定
  《辞海》中“学派”词条解为:“一门学问中由于学说师承不同而形成的派别。”而声乐学派是指在遵循声乐演唱普遍规律的前提下,不同国家和民族的声乐艺术工作者,在声乐创作和表演中,形成了较为统一的理念、追求和风格,不但有着具有代表性的声乐作品、声乐演唱者和演唱方法,而且在人才培养方面也较为系统和完善。每一个声乐学派所体现出来艺术特点都是唯一的,也正是各个学派中的这种“唯一性”,才构成了全世界声乐艺术的多样性。通过声乐学派的构建和形成,能够让学派以一种整体性的姿态展现出来,而每一个学派成员,都能够因为这种整体性而收益,最终获得声乐艺术在本国家和民族的发展。
  二 中国声乐学派的构建思考
  1 树立正确的声乐观念
  长期以来,无论是专业人士还是非专业人士,提到中国声乐艺术,脑海中总会浮现出美声、民族这两个词汇,对于这两个词的误读直接影响到了对声乐艺术的整体认识。声乐艺术是指演唱者以自己的发声器官为基础,发出动听声音的艺术。而唱法是指是指演唱者为了获得美好的声音,有意识的对自己发声器官进行使用,以更好地歌唱。误区就在于,在声乐发展过程中,唱法已经被人为的划分为不同的派系,并且在声乐界已经成为了一种既定的思维模式。美声和民族被严格划分为了两个派别,这其实是对声乐艺术的一种曲解和误读。无论是民族还是美声,还是后来出现的通俗、原生态,这些词汇描写的都是一种歌唱方法,他们本身并不是一种声乐艺术,而只是因为歌唱方法的不同而带来的歌唱效果的差异。而且任何一种歌唱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的,伴随着观众们审美水平的提高,伴随着歌唱心理学和生理学的进步,伴随着声乐作品的丰富和发展,都会给唱法本身带来相应的变化。
  这种片面的认识直接影响到了中国声乐学派的构建,因为有的人主张建立民族声乐学派,有的人主张建立中国美声学派,殊不知无论是民族也好,美声也罢,都是中国人的声乐艺术,而不是其他国家和民族的。真正中国声乐学派应该是一个整体性概念。无论是民族还是美声,都要以体现民族风格、抒发民族情感、彰显民族精神为根本目的,所以不应该再因为对唱法的称呼而忽略了声乐艺术的整体性特征,应该树立一个整体的声乐观。从艺术的科学性来看,作为一个学科来说,各个子学科都可以有多元化的方法和理念,但是学科本身的原则和标准都是恒定的。而且从观众接受的角度来看,只要观众觉得歌声好听即可,完全没有必要对其进行唱法上的辨识和考证,歌唱者采用何种方法和观众无关,只要他发出的是美妙动听的、具有鲜明韵味的声音。
  2 树立正确的歌唱观念
  中国是一个有着悠久声乐历史的国家,几千年来,在漫长的历史演变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一种本民族所特有的演唱方法,也就是今天的民族歌唱方法。而在20世纪初,源自于意大利的美声唱法传入了中国,这也是一种因其自身所具有的科学性和艺术性而在世界范围内广受认可的歌唱方法。美声唱法的传入,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歌唱的看法。有的主张应该坚持发展民族歌唱方法,实现民族文化的传承;有的主张发展美声唱法,因为美声唱法是最科学的。这种争论愈演愈烈,以至于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爆发了著名的“土洋之争”,后来在国家领导人的介入下,才最终形成了“土洋并存,融合发展”的方针。也就是说,充分尊重两种歌唱方法自身的特点和科学性,并在此基础上借鉴对方的优秀质素,实现一种融合性的发展。例如,美声唱法中,作为美声唱法中美化声音的重要手段,共鸣的运用历来都被演唱者看重。因为受制于人体的生理技能,声带本身所发出的声音很小且很单薄,要想让这种声音更美、传播得更远,就需要借助共鸣,且不同的共鸣器官对于声音的美化效果也不同,充分满足了作品和演唱者对音色变化的需要。共鸣技术是民族声乐中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美声唱法中的共鸣技术因为具有普遍性,所以完全可以为民族唱法所用。同样,民族唱法也能够给美声唱法以充分的启示和借鉴。因为美声唱法所演唱的艺术歌曲或歌剧选段,都具有较强的叙事性特征,所以在情感表达方面不是太侧重。而民族唱法却将情感看作是歌唱的统帅,主张以情带声,声情并茂,那饱含着情感色彩的声音,能够直接进入听众的内心深处,获得一种感人肺腑的艺术效果。
  而从实践效果上来看,这种融合发展的理念无疑是十分必要的,收获也是丰硕的。20世纪70年代以来,有一大批歌唱家,无论其本身采用的是民族唱法还是美声唱法,都从这种“融合发展”的理念中获益匪浅,不但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而且还在国际舞台上展现出了鲜明的风格。由此可以得出一个清晰的认识,无论是美声唱法,还是民族唱法,都是科学唱法中的一种,他们之间并不是泾渭分明的,而是可以相互借鉴的。除了美声唱法和民族唱法之间,原生态唱法、通俗唱法等,每一种唱法都有自己的优势和长处所在,都可以被其他歌唱方法所借鉴。所以说,要树立一种正确的歌唱理念,只要是科学的歌唱方法,都可以充分利用,当前很多歌唱家纷纷跨界,如莫华伦演唱《月亮代表我的心》,廖昌永演唱《有多少爱可以重来》,吴碧霞在音乐会上半场演唱美声歌曲,下半场演唱民族歌曲。而汤灿、祖海等人,她们都有过学习两种唱法的经历,所以在声音上很有特点。以上种种就是这种融合的具体体现。声乐艺术本身就是唱情的,用科学的歌唱方法,发出美妙动听的声音,抒发出情感,才是声乐艺术的本原。所以,在中国声乐学派的构建上,应该树立一种科学的歌唱观念,不能再将各种唱法之间进行严格的区分,而是应当融为一炉,这种融合性本身就是中国声乐学派在演唱上最大的特色所在。   3 创作出更多优秀的声乐作品
  声乐艺术是依赖于作品而存在的。尤其是作为一个声乐学派来说,理应具有多种风格各异的作品,为体现学派风格和促进学派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首先,从作品的类型来说。还是受制于唱法之间的限制,中国现有的声乐作品可以分为三大类型。一种是民族歌曲。是指20世纪初新文化运动之后至今,所创作出来的作品。一种是艺术歌曲,也是新文化运动时期,在海外学成归来的音乐家,模仿西方艺术歌曲所创作的中国艺术歌曲。最后一种则是广大的通俗歌曲。伴随着声乐演唱观念的融合,在今天,歌曲类型之间的差异和区别已经越来越小,一首歌曲创作完成之后,所有的演唱者都可以演唱。这无疑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需要继续坚持和发扬,只有在作品上消除这种所谓的唱法的上隔阂,才能真正实现歌唱的融合。
  其次,是从作品的质量上来说。新时期适合中国声乐学派的歌曲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第一是民族性。民族性是一个学派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所创作出来的声乐作品,应该能够体现本民族所特有的民族精神、民族风格和民族品质,这是演唱者在演唱中体现出民族精神的基础。如20世纪初所创作的一些艺术歌曲,虽然艺术歌曲源于欧洲,但是中国创作者却在具体的创作中融入了大量的民族性因素。如黄自先生在创作中融入了中国所特有的五声调式。赵元任先生将京剧的素材融入其中,萧友梅先生的作品则体现出了中国艺术创作中所特有的意境美追求等。无论是作品还是演唱,都体现出了一种民族性。新时期的声乐作品创作,也应当将这种民族性放到首要的位置上来考虑,当然并不是要求所有类型的歌曲都以此为绝对标准,而是作为创作者来说,应当将其视为自己的责任之所在。第二是时代性。每一首声乐作品都是时代的产物,集中体现出了那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和风貌。如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些爱国歌曲,就唱出了中华民族不怕牺牲,追求民族自由和独立的心声。改革开放后的一些歌曲,也唱出了中国人意气勃发的新面貌。“文章合为时而著”,歌曲创作也应如此,只有贴近于时代,演唱者才爱唱,听众才爱听,这才是真正高质量的声乐作品。
  4 培养出有代表性的歌唱家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声乐事业的进步,不少歌唱家纷纷在国际比赛中获奖,为国家挣得了荣誉。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奖的,都是用美声唱法演唱外国美声歌曲的演唱者,而我们民族特有的民族歌曲,民族唱法和原生态演唱者,却鲜有走出国门的机会。这对于中国学派的整体形象的展示十分不利的。前文中已经提到,要想构建中国声乐学派,就要突破唱法之间的认知和行为界限,彰显出学派的演唱风格,以获得世界的认可,而这一点靠外来的歌唱方法演唱外来的作品,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所以,应该培养出多位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以体现出中国声乐学派所特有的演唱风格。例如,在歌唱方法上,已经有很多演唱者都从民族唱法或其他唱法中汲取了丰富的营养,经过运用后也受到了良好的效果,他们能够在国际舞台上获奖,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下一步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这种融合体现得更为鲜明,更为直接。如吴碧霞,她在国外的演唱会上,就是先后唱中外两种歌曲,无论是民族声乐艺术本身,还是吴碧霞所体现出的高超的歌唱能力,都获得了国外观众的一致认可。被誉为是东方的“夜莺”。即使是宋祖英、谭晶这种“标准”的民族声乐演唱者,也同样在维也纳金色大厅大获成功。所以说,具有代表性的歌唱家,其标准应该是在歌唱中用不同的方式彰显出民族风格和民族声乐艺术的精髓,通过他的演唱,让观众体会到该学派在演唱中所追求的融合性和民族性特征,同时这种融合性又是十分成功的。比如说,一个歌唱者参加国际声乐大赛,不管演唱的是什么风格的曲目,无论是专业评委还是普通的观众,都能够感觉到他的演唱与其他演唱者有不同之处或是较为突出的特点,而这种不同或突出又是十分创新、合理的,为人所接受的,这就是一种学派特点的体现。当多位演唱者都表现出这种特点的时候,中国声乐学派也就能逐渐被世界乐坛所接受。而且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他们的演唱,能够唱出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唱出一个中国演唱者的自信和自豪。所以说,尽快的在当前环境下,探索到一套真正适合自己的歌唱方法和声乐作品,积极参加一些国际间的比赛和交流,让外界了解中国声乐艺术,感受中国声乐艺术。这不但是演唱者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中国声乐学派发展的需要。
  综上所述,从艺术的发展历史来看,无论是音乐、绘画还是舞蹈,都曾有过各种学派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艺术的发展。新时期下,民族性的坚持和表达成为了一种艺术是能否站稳脚跟并获得世界性认可的重要前提。声乐艺术在中国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如果能够在此基础上,群策群力,团结一心,形成一个从创作到表演,从理论研究到人才培养的都相对完备学派体系,无疑会使中国的声乐艺术得到更广阔的发展。对声乐艺术的发展、声乐文化的普及和声乐人才的培养,都具有无法估量的积极作用。本文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的研究,旨在能够起到抛砖引玉之用,引起更多声乐艺术工作者对这一问题的重视和探索。
  参考文献:
  [1] 郭建民、赵世兰:《六十年来中国民族声乐艺术“土”“洋”关系的微妙变化》,《黄钟》(中国·武汉音乐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2] 乔新建:《确立民族声乐双重发展途径的构想》,《音乐研究》,2003年第2期。
  [3] 石惟正:《是分道扬镳,还是殊途同归?——论中国民族声乐的发展道路》,《人民音乐》,2003年第9期。
  [4] 乔新建:《请勿混淆科学与风格的界限——兼与陈辉、韩溪二同志商榷》,《人民音乐》,2005年第2期。
  [5] 刘志:《对三种“唱法”的提法之思考》,《人民音乐》,2002年第8期。
  作者简介:周琰,女,1980—,河南洛阳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声乐教学,工作单位: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设计学院。
其他文献
为研究哥兰叶(Celastrus gemmatusLoes.)中的化学成分,用Diaion HP-20,Toyopearl HW-40,silica gel等柱色谱方法,从其70%含水丙酮提取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
在科学技术和生力工具都不发达,而国家岁入又主要仰仗农业经济的古代,劳动力是极重要的生产力量。对国家财政来说,人口和土地一样,都是至要的收入来源(人头税、徭役、田赋),所以一些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教育的主要途径,它对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促进作用。作者将启发式教学在高校音乐教育中进行了实施。通过启发学生,诱导学生,使学生自觉地、积极地、主动地
第十级曲目《八度练习曲》卡本良斯基曲这首八度练习曲是俄罗斯作曲家卡本良斯基的作品。首先,八度技术在第10级的程度时必须进行练习,因为第10级有很多曲子都会涉及八度,对
目的:探讨药剂科管理中,规范化药品质量管理对其管理质量的影响。方法:以2016年1月-2016年10月药剂科各项情况作为观察组,另以2015年1月-2015年12月药剂科各项情况作为照组。
个人所得税流失严重据税务部门统计,我国目前年收入3万元以上者达440万人,超10万元以上者达100万人,以此计算,全国应征个人所得税100亿元以上。但实际情况是,1994年9月底,全国累计征收个人所得税48.9亿元
不以营利性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主体是其他国家特别是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普遍做法。从服务主体的构成看,大致有两种类型。一是以政府直接创办的公立机构作为医疗服务主体。最有
现今,小提琴是一件受人们喜爱和为大家熟知的乐器,在世界任何地方大多数人都能叫出它的名字。其实,这是一件非常古老的乐器,早在16世纪初,就有它的记载,其后意大利的阿马蒂和
药品具有特殊属性,为保证药品的质量,须做好其从原料到生产的每个过程的监督工作。药品的质量安全与人们的身体健康和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是全体社会成员共同关注的问题。而
这一章,我将讨论古典时期键盘音乐作品中,最常见的装饰音记号的弹法。这些说明适用于17、18及19世纪作曲家的作品。装饰音弹法的改变,主要是发生在贝多芬的时代。我们可以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