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社会中“城漂族”的家园情结和审美品味——以“李子柒现象”为分析对象

来源 :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du1986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子柒作为曾经的城漂族与还在城市打拼的年轻一代有天然的命运勾连,城漂族在阶层流动受阻的现实面前感受到物质和精神上强烈的双重家园失落感.而李子柒美食视频恰恰通过营造自得其乐的风光田园和超脱世俗的禅意格调迎合了城漂族的家园情结和审美品味,宣泄了阶层流动受阻的年轻人内心的焦虑和迷茫,由此社会动因和个人际遇的交汇造就了"李子柒现象".
其他文献
传统网络人际传播理论认为,网络表情符号的出现是为了弥补网络人际传播非言语线索缺失的弱点而达到降低沟通不确定性的目的。然而,以“迷之微笑”表情为代表的一部分网络表情符号如何有效降低沟通的不确定性却存在疑问。2×2多因素组间设计实验发现,“迷之微笑”表情符号虽然呈现出垄断型诠释意涵,但当其与文本效价存在冲突时,不仅不能降低沟通的不确定性,反而会产生可称之为“‘迷’效应”的干扰效果,揭示了网络表情符号可能会增加额外的解码负担。这一发现为网络表情符号的不确定性消除论与社交线索补偿论提供了反证,同时也表
基于对青年群体"移听"行为的考察,从具身实践、交往实践和意指实践三个层面,聚焦传播对于身体的改造与身体对于传播的改造之间的互构与互嵌关系."移听"行为中的身体三重性体现为以"移听"装置为工具基础,以主体在特定社会空间中关系间性的身体呈现和关系的空间建构为实现手段,以此实现主体及其所属亚文化群体的外在文化标识建构.从此意义而言,"移听"作为当前新媒介技术激发下的新型传播实践,为进一步观察和理解传播能够成为主体改造身体并实现身体多维度延展的重要工具提供了鲜活的个案.
可视化使时政新闻呈现效果得以优化,有利于增强时政新闻的可受性和分享性.照片、图表、漫画、文字、视频甚至音频等媒介元素都是可视化呈现的工具,汉字视觉符号的处理、"噪音语法"的运用都是时政新闻可视化的操作途径.时政新闻可视化表达充分考虑网络因素,增强网感,提升趣味性,善于将音乐短片、动漫、绘画等艺术形式运用到新闻生产中.视觉逻辑不能取代新闻逻辑,艺术规范与新闻规范相互碰撞并走向融合,共同致力于时政新闻可视化生产.
时空分离、抽离机制与知识的反思性作为现代性的三大动力机制,加速了个体从传统共同体的脱嵌历程.全球疫情下,留学生作为坐拥多重身份的离散群体,对于母国与居住国、全球与地方都有着特殊的界定与想象,并通过个体的在线叙事形塑自我、完成疗愈.疾病隐喻、群体污名加剧了他们作为"边缘人"的不安与焦虑,但仍试图从文化伦理层面的民族国家汲取情感支持.同时空共患难的经历作为一种异质同构的基础性存在,通过民间仪式的共情沉淀为特殊时期的集体记忆,加速了他们与地方的再嵌以及与全球连接的可能,一种基于人类共同善的新联结正在生成.
伴随着"李子柒频道"成为YouTube中文频道中最大的账号,李子柒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超越了国内外传媒机构,成为标志性的"东方网红".海外网友观看李子柒视频后的评论,从侧面证明了用户对这种东方式劳动美学的认可."李子柒视频"对劳动过程的全面、深刻和艺术化的展现,体现了劳动之于纪实影像内容的重要价值,也提醒学界反思什么是纪实影像的本体论.在数字化传播和国际传播深刻变化的当下,"李子柒们"究竟是复制既有的网红成名与变现的模式,还是回归数字劳动者的立场,有效应对可能的劳动异化与资本裹挟,也是劳动美学能否贯彻到底
当今媒介系统正是整体性与差异性的结合体,媒介系统的有序发展有赖于不同媒介形式个体间的错位发展与相互协作.从生态位、增值链和多模态话语三个视角出发,明确提出融合位、融合链和融合态三个媒介融合维度,以此构建媒介融合的三维空间指标体系.研究指出,媒介融合应以融合位为标准明晰不同媒介形式间的竞合关系,以融合链为标准发现媒介价值链中增值的战略环节,以融合态为标准确定媒介融合中不同媒介形式的配置关系,从而通过媒介融合的优化组合获得协同一体的融媒体,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
纪录片与文字介质一起,共同建构着疫情时代的集体记忆,并通过互联网媒介赋权,实现了阐释视角与话语体系的民间化,构筑了一幅以"人民性"为核心的抗疫图景.在"病毒政治化"和"病毒污名化"的国际舆论背景下,新冠疫情类纪录片不仅能够展现中国在全球抗疫进程中的大国情怀与责任担当,更是祛除偏见、破除污名的有力武器,同时嵌入到社会肌理当中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表征之一.
2020年,新冠疫情改变了世界传媒生态,流媒体取得跨越式发展,电视收视缓慢下降,流媒体收视大幅提升。面对新冠疫情,纪录片行动起来,显示了独特的社会价值。大片化与作者化成为纪录片创作核心策略,而破圈与跨界成为纪录片传播核心策略。新冠疫情中断了世界纪录片产业的连续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纪录片生产总投入为49.19亿元,同比下降2.3%,年生产总值为64.33亿元,同比下降3.4%。面对更为复杂的国际局势,中国纪录片国际传播更为艰难,也更为重要。
认知神经科学技术与方法凭借实时、准确测量心理过程和潜意识反应的独特优势,为探索受众动态情感研究的难点提供可能.通过fMRI、EEG等技术获得的神经数据及对应情感指标,将受众情感研究的应用场景拓展到影视创作和传播的整个过程,提升共情效果.多模态神经数据采集分析技术、超扫描技术、群体实地神经测量技术、计算神经建模方法等新方法的加入,提出了多维神经动态评估范式,能进一步获取复杂情感数据、探索情感互动、测量情绪感染、揭示情感变化规律.
通过对微博热点事件"老人用现金被拒"的情绪传播分析发现,公众愤怒情绪存在明显的模仿和感染现象,舆情反转激化了网友情绪,媒介建构的铺垫效果影响了公众的情绪变化和事件认知,道德情绪与移情效应推动了个体情绪的社会分享行为.但个体情绪的社会化传播不意味单一的"公民共同体"形成,情绪社会分享存在圈层化,观点冲突与抱团现象并存.从社会动因来看,利他与合作、风险社会中的技术焦虑与信任异化是推动该舆情事件中个体情绪形成社会化传播的主要社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