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阅读教学中的情感基调——正确的价值观导向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文质兼美的美文,具有典范性,充满人文性。每篇美文都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或悲壮激昂,或闲情恬淡,或热情洋溢,或低沉愁伤。阅读教学,应根据文本的价值观取向,让学生在正确的课堂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圍中,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
(一)整体感知文本,感悟文本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有整体的感知阅读。通过对文本的整体认知阅读,初步体验文本的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的情感基调。再深入学习文本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先通过对全文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外貌的庄重肃穆,工作的艰辛困苦,人品的高尚魅力,确立课堂的情感基调,再体验文本中的重点句段,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通过教师的朗读示范,感悟文本的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教师的朗读示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决定着课堂的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围。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朗读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悲壮、激昂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悲壮、激昂的氛围中体验五壮士英勇牺牲精神,自然化解了学生因时代差距所带来的对文本情感体验的困难。
(三)通过教师的导语,完成对课文的导入,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教学《麻雀》一课,有教师这样设计导语:“世上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世上最伟大的亲人莫过于母亲。当儿女有难有险的时候,敢于用生命的付出拯救孩子的那個人,必定就是我们的母亲。今天,让我们带着敬意去感受一只老麻雀在她的孩子小麻雀生命危险时,那惊人的壮举和无畏的母爱。”寥寥数语,奠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基调。
教师设计导语,要简短精练,具有情感扇动性,为课堂教学定下情感基调,起到价值观导向,同时,又要有开启课文学习的作用。
(四)通过音像、场景设置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体验文本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情感基调
有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在教室黑板挂上周总理遗像,在遗像边戴上小白花,然后在哀乐声中导入课文,用低沉悲痛的语调朗诵课文,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失去亲人后悲痛和缅怀氛围中。学生听着老师的朗读,无不潸然泪下。课堂情感基调完美定格。
二、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鼓励、珍重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
只要符合文本的正确价值观导向,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鼓励、珍重并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协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珍重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不要用“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情感个性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美童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有学生认为应用上扬的语调,读出小女孩看到奶奶的惊奇、渴望、祈求,也有学生主张用低沉的语调读出小女孩即将死亡时奄奄一息的可怜祈求。
不同的体验,一样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应该给以鼓励,并好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朗读。
(二)有违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学生个性体验,教师要给以恰当的引导斧正
教学《麻雀》一课,学生发表对老麻雀的看法时,有学生认为,老麻雀自不量力,纯属冒险。这情感体验有违教材文本价值观取向,教师应该给以恰当指点和正确引导。
朗读课文《丰碑》,怎能让学生对军需处长冰雪中那坚强的形象不充满敬意?又怎能不斧正学生读军长那庄重的军礼时,发出的嘻笑?
阅读教学的课堂,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必须符合文本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明知前面是悬崖,怎能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作借口而放纵。
三、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载体——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不能脱离学生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充满语文味。
(一)寓情感教育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中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是通过文本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也只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去理解感受。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放映一段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影视,固然能渲染课堂情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董存瑞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但真正让学生体验董存瑞的高大,还得通过对文本中董存瑞动作、语言、表情的文字描写,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
(二)阅读——特别是朗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最好途径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不断朗读,实现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情感价值,也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对文本情感的个性体验。
(三)听说写——表达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一样离不开情感教育。
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倾听,在倾听中体验独特的个性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表达,去交流,只有带情感的交流才能动之以情,取得交流的最大效果;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去表达,只有带情感的写作,才是真正的表达,只有真情实感的表达,才能让文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离不开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必须要有符合教材文本的情感价值取向,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个性体验。同时,还必须把情感教育寓于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有这样的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语文教材为我们提供了文质兼美的美文,具有典范性,充满人文性。每篇美文都凝聚着主人公或作者从生活中得来的情感体验,喜怒哀乐,或悲壮激昂,或闲情恬淡,或热情洋溢,或低沉愁伤。阅读教学,应根据文本的价值观取向,让学生在正确的课堂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圍中,接受正确的情感教育。
(一)整体感知文本,感悟文本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阅读教学中,首先要让学生对教材文本有整体的感知阅读。通过对文本的整体认知阅读,初步体验文本的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的情感基调。再深入学习文本重点段落,重点词句,升华学生对文本的情感体验。
如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先通过对全文的阅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居里夫人外貌的庄重肃穆,工作的艰辛困苦,人品的高尚魅力,确立课堂的情感基调,再体验文本中的重点句段,情感教育的教学效果就显而易见了。
(二)通过教师的朗读示范,感悟文本的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教师的朗读示范,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引领作用,决定着课堂的情感基调和情感氛围。阅读教学中,要重视教师的朗读示范。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自己的情感,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好别人的情感。”
例如,教学《狼牙山五壮士》一课,通过教师的示范朗读,可以把学生带进一种悲壮、激昂的氛围中,让学生在悲壮、激昂的氛围中体验五壮士英勇牺牲精神,自然化解了学生因时代差距所带来的对文本情感体验的困难。
(三)通过教师的导语,完成对课文的导入,给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导向,确立课堂教学的情感基调
教学《麻雀》一课,有教师这样设计导语:“世上最无私的爱莫过于母爱,世上最伟大的亲人莫过于母亲。当儿女有难有险的时候,敢于用生命的付出拯救孩子的那個人,必定就是我们的母亲。今天,让我们带着敬意去感受一只老麻雀在她的孩子小麻雀生命危险时,那惊人的壮举和无畏的母爱。”寥寥数语,奠定了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基调。
教师设计导语,要简短精练,具有情感扇动性,为课堂教学定下情感基调,起到价值观导向,同时,又要有开启课文学习的作用。
(四)通过音像、场景设置等教学辅助手段,帮助学生体验文本价值观取向,确立课堂情感基调
有老师教学《十里长街送总理》时,在教室黑板挂上周总理遗像,在遗像边戴上小白花,然后在哀乐声中导入课文,用低沉悲痛的语调朗诵课文,一下就把学生带入失去亲人后悲痛和缅怀氛围中。学生听着老师的朗读,无不潸然泪下。课堂情感基调完美定格。
二、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鼓励、珍重和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
只要符合文本的正确价值观导向,阅读教学中就应该鼓励、珍重并发展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协特。”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情感思维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一)珍重学生个性情感体验,不要用“标准答案”扼杀学生情感个性体验
《卖火柴的小女孩》这篇精美童话中,有这样一段话:
“奶奶!”小女孩叫起来,“啊!请把我带走吧!我知道,火柴一灭,您就会不见的,像那暖和的火炉,喷香的烤鹅,美丽的圣诞树一样,就会不见的!”
有学生认为应用上扬的语调,读出小女孩看到奶奶的惊奇、渴望、祈求,也有学生主张用低沉的语调读出小女孩即将死亡时奄奄一息的可怜祈求。
不同的体验,一样的情感教育效果,教师应该给以鼓励,并好好引导学生深入体验、理解、朗读。
(二)有违文本正确价值取向的学生个性体验,教师要给以恰当的引导斧正
教学《麻雀》一课,学生发表对老麻雀的看法时,有学生认为,老麻雀自不量力,纯属冒险。这情感体验有违教材文本价值观取向,教师应该给以恰当指点和正确引导。
朗读课文《丰碑》,怎能让学生对军需处长冰雪中那坚强的形象不充满敬意?又怎能不斧正学生读军长那庄重的军礼时,发出的嘻笑?
阅读教学的课堂,学生的情感个性体验,必须符合文本正确的价值观取向,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明知前面是悬崖,怎能用尊重学生个性体验作借口而放纵。
三、阅读教学中的情感载体——语言文字、听说读写训练
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阅读教学中,对学生的情感教育和情感体验不能脱离学生语言文字和听说读写的训练。要从语文学科的特点出发,把教学生正确理解祖国语言文字和进行情感教育统一起来,激发学生情感的浪花,培养学生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阅读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充满语文味。
(一)寓情感教育于语言文字的表达训练中
文章不是无情物。语文教学中的情感价值观是通过文本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也只能通过对语言文字的训练去理解感受。
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放映一段董存瑞舍身炸暗堡的影视,固然能渲染课堂情感氛围,帮助学生理解董存瑞不怕牺牲的高大形象,但真正让学生体验董存瑞的高大,还得通过对文本中董存瑞动作、语言、表情的文字描写,引导学生去感悟体会。
(二)阅读——特别是朗读,是学生进行情感体验的最好途径
朗读是语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也必不可少的教学手段。阅读教学中要通过多种形式的不断朗读,实现学生和文本之间的情感对话。
义务教育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文本的情感价值,也让学生通过朗读表达自己的对文本情感的个性体验。
(三)听说写——表达不一样的情感体验
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听说写的语言文字训练,一样离不开情感教育。
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倾听,在倾听中体验独特的个性情感;让学生带着情感去表达,去交流,只有带情感的交流才能动之以情,取得交流的最大效果;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写作,去表达,只有带情感的写作,才是真正的表达,只有真情实感的表达,才能让文章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
总之,语文阅读教学离不开情感教育,离不开情感体验,阅读教学必须要有符合教材文本的情感价值取向,又必须尊重学生独特的情感个性体验。同时,还必须把情感教育寓于语言文字、听说读写的训练中。只有这样的阅读教学,只有这样的情感教育,才能真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