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创业教育课程对实践的要求非常高,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大学产学研资源,结合90后大学生的实际特征,加强创业指导学科建设,提升创业指导师资队伍水平,成立专门的创业指导机构,帮助他们进行自主创业。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课程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目前的大学中,创业教育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含义,其内涵体现了开办和首创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过程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而在此概念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则从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狭义教育,在向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广义教育过渡。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教育无疑为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了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更意指了创业精神、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些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岗位的人都是重要的。
“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 (2)创业知识教育。所谓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的知识。(3)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4)创业心理教育。创业心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条件。所谓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二、创业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创业教育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
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涉及到创业教育方面的启发或者教学,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学好,无需进行创业教育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教育,没有普及性,还有认为创业教育是领导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等等。而在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有意识创业的大学生,尚未树立风险意识,比较盲目和冲动。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院从事就业指导教学的人员主要来自就业创业教研室老师。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创业教育了解比较少,对创业教育的设置、研究不够,难以开展课程的建设和体系构建,对于创业教育的深入也就无从谈起。
(三)缺乏配套的辅导、成长机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及研究规律不够深入,事实上当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后,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是促成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之中包括必要的创业形势分析,工商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等。而现在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创业竞赛、报告的层面上,拘泥于表面,而对于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实用性的帮助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另一方面是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很少主动走出校门积极联系。
三、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成才模式。
(二)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是其必然的趋势。重点培训有选择地在一些专业中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可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专业教育的课程。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决定着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体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水平,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加深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社会人士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四)拓展创业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效果。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课外实习、组织创业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模拟应聘就是通过校外专家进行模拟面试,创造一个完全的面试的仿真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启发学生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能、创业教育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业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力
度,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观念必不可少的手段。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已经不再那么灿烂夺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校要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大学毕业生把就业选择与人生选择或自身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统一起来。因此,一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广播以及网站等,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突出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二要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能力的教育,营造创造性教学的风气,形成“在学习中创业、创业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三要在高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尤其要广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越芬,姜晓宏. 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 王杨明.《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职业教育研究》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学改革;就业指导课程
一、高职院校创业教育的内容
在目前的大学中,创业教育正在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创业”已经超越了“创办企业”的狭义概念,而更具有广义上的开创事业,开拓事业,开拓业绩等含义,其内涵体现了开办和首创的困难与艰辛,体现了过程的开拓性和创新性。而在此概念基础上的“创业教育”,则从具体的操作技能为主要目标的狭义教育,在向以人的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广义教育过渡。从这个角度而言,创业教育无疑为学生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提高了新的视角和载体:创业的概念不仅仅局限在自主创业上,更意指了创业精神、创新性和综合素质的发展与提升,而这些对于从事各个领域和岗位的人都是重要的。
“创业教育,是指开发和提高受教育者的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培养未来企业家的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 (1)创业意识教育。创业意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基础。所谓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人起动力作用的个性心理倾向,包括创业需要、创业动机、创业兴趣、创业理想、创业信念和创业世界观等。” (2)创业知识教育。所谓创业知识,是指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所必须具备的专业知识、经营管理知识以及财务知识等综合性的知识。(3)创业能力教育。创业能力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关键。所谓创业能力,是指影响创业实践活动效率,促使创业实践活动顺利进行的主体心理条件。(4)创业心理教育。创业心理教育,是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条件。所谓创业心理,是指在创业实践的活动过程中对创业者的心理和行为起着调节作用的个性意识特征,即情感和意志,以及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二、创业教育视角下就业指导课程存在的不足
(一)对于创业教育思想上存在误区。在就业指导的过程
中,大部分老师并没有涉及到创业教育方面的启发或者教学,一些老师认为大学生在校期间首先要把专业知识学好,无需进行创业教育或者认为创业教育是对少数创新能力强,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的教育,没有普及性,还有认为创业教育是领导的工作,与自己无关等等。而在学生层面,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意识,即使是有意识创业的大学生,尚未树立风险意识,比较盲目和冲动。
(二)缺乏专业化的师资队伍,教学水平参差不齐。目前我院从事就业指导教学的人员主要来自就业创业教研室老师。兼职的多、专职的少,且多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和培训,对于创业教育了解比较少,对创业教育的设置、研究不够,难以开展课程的建设和体系构建,对于创业教育的深入也就无从谈起。
(三)缺乏配套的辅导、成长机制。我国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国内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科发展历史,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主要分支及研究规律不够深入,事实上当学生有了创业意识后,如何进行进一步的引导和帮助是促成创业成功的重要条件,这之中包括必要的创业形势分析,工商法规知识培训,技能培训、政策支持等等。而现在的创业教育主要停留在组织创业竞赛、报告的层面上,拘泥于表面,而对于提供模拟演习基地、实习基地等实用性的帮助却少之又少,一方面是很少有企业愿意提供机会,让学生学习实际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另一方面是高校在这个过程中缺乏主动性,很少主动走出校门积极联系。
三、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的策略
(一)明确创业教育目标。大学生创业教育的目标,就是通过实施创业教育来改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择业理念,丰富大学生的创业知识,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兴趣,形成一定的创业能力,完善大学生成才模式。
(二)构建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单独开设创业教育这一门课程在高职院校并不具备成熟的条件,因而在高校就业指导课程中强化创业教育是其必然的趋势。重点培训有选择地在一些专业中开设创业教育的课程。在课程形式上,可采用选修课和必修课结合的方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用相应专业教育的课程。
(三)提高任课教师的创业理论和实践水平。创业教育的实践性、创新性和综合性的特征决定着创业教育对教师的创新素质、知识结构和综合能力都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高校创业教育的教师大多缺乏创业体验,在教学中很难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一方面,这需要教师不断地通过理论学习提高自身的创业理论水平,通过深入社会实践加深经验。另一方面,还需要聘请社会人士充实创业师资队伍。
(四)拓展创业教育渠道,提升教学效果。目前的创业教育模式比较单一,效果并不理想,可以通过模拟应聘、课外实习、组织创业竞赛等方式,加深学生的体验从而达到更好的效果。 模拟应聘就是通过校外专家进行模拟面试,创造一个完全的面试的仿真环境,这种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很好地启发学生悟性,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同时帮助学生理解个人形象设计、面试技能、创业教育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之外,还可以通过学生创业竞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业能力。
(五)加大创业教育宣传。加大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力
度,是培育大学生创业观念必不可少的手段。创业教育既是一种教育,也是一种思想意识。只有思想意识得到了提高,才能促使大学生价值观念的转变。随着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变,大学生头上的光环已经不再那么灿烂夺目,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成为了当今社会的一个严峻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加大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就显得格外重要。因此,高校要把对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宣传工作与思想政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与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教育联系起来,使大学毕业生把就业选择与人生选择或自身价值和远大理想的实现统一起来。因此,一要充分利用黑板报、宣传栏、校报、广播以及网站等,加强对大学生创业事迹的宣传力度,突出和强化大学生创业意识的人文环境,营造大学生创业的舆论氛围,形成提倡大学生创业的价值观念;二要在校风、教风、学风建设中突出与强化创新、创造能力的教育,营造创造性教学的风气,形成“在学习中创业、创业中学习”的良性循环,从而潜移默化地培养和强化大学生的创业意识;三要在高校的制度建设上鼓励师生创新、创造、创业,尤其要广泛宣传成功创业者的创业事迹、创业方法和奋斗经历,激发学生的创业热情和创业理念,形成尊敬创业者的浓厚氛围。
总体而言,创业教育在我国还是一个新生事物,经过近年来的探索,已经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亮点。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还是存在不少问题,需要不断进行研究和实践,以培养出更多更好的创业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越芬,姜晓宏. 关于高校开展创业教育的思考[ J ].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 王杨明.《在高校大学生中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的战略思考》,《职业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