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职业道德既是教师工作的指南针,也是学生人格培养的风向标,教师的思想、观念、行为关系到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的问题。所以说师德建设对一个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下面我主要从树立四种意识谈谈如何加强师德建设。
第一、树立“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意识”
社会赋予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使命,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在我国,教师向来被看做是知识和人格的化身,更是人师世范、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凡此种种,都将教师这一角色推向了风口浪尖,我们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都会被世人关注,被良知拷问。所以,作为教师就得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知识的积累,就得夹起尾巴做人,放下架子做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通过努力学习和潜心修行,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
第二、树立“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意识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深刻领会学校深化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克服“慢、混、散、满、浮、懒、庸、差、虚、私”等方面的弱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守学校这块净土,消除职业倦怠情绪,真正达到“刹歪风、正行风、强队伍、树形象、抓质量、促发展”的目的。
作为教师,无论是学生时代所学,还是做教师时的积累,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总有一种感觉——知识不够用啊!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也许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就会过时,甚至成为错误,譬如说,原来课本上教给我们的九大行星说。而且学生对教师知识的苛求越来越强烈,课本中边缘学科知识点渗透越来越深入,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即使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又忘了,我们还得认真学习,否则,如何面对学生。平日里,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检查、督促那是职责,更是对大家的爱护和关怀,而真正评价我们、扣问我们良知的则是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所以只有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才能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育学生,以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
第三、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局意识
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工作,只有加强协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互长精神,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双丰收,真正达到学校、老师、学生共赢的目的。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强调的团结协作不是没有分歧,更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而是敢于挑战权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协作。单打独斗、怕与人分享是没有出路的,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大家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就会把教育这项浩瀚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开发好、建设好,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我们不愿看到那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无政府现象。生活中更要想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道理。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希望大家努力工作,创新工作,高效工作,共同营造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良好局面。
第四、树立“视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意识
学校是全体师生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学校的主人。敬业爱岗、淡泊名利、甘于清平、乐于奉献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人们常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的,选择了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就要俯下身子甚至是蹲下身子,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受教育者,力戒体罚学生,更不能向学生施加“冷暴力”,用心去呵护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成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广大教师只有倾注爱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爱其生,方能使学生安其学、亲其师、信其道。正如古人所言:“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我们坚信:水本无花,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人叹息,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实在难教,这是事实,但我更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付以真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总之,德对教师的重要性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所言:“德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可见,教师务必把德的修养放在心灵神殿的中央,到达修德养性、积德行善的高境界。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
第一、树立“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律己的意识”
社会赋予了我们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使命,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要求。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使学生对教师尊敬的唯一源泉在于教师的德和才。”在我国,教师向来被看做是知识和人格的化身,更是人师世范、社会良知的代言人。凡此种种,都将教师这一角色推向了风口浪尖,我们日常行为的一点一滴都会被世人关注,被良知拷问。所以,作为教师就得时刻检点自己的行为,检查自己知识的积累,就得夹起尾巴做人,放下架子做事,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通过努力学习和潜心修行,达到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要求。
第二、树立“活到老、学到老、进步到老”的意识
通过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深刻领会学校深化干部作风整顿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努力克服“慢、混、散、满、浮、懒、庸、差、虚、私”等方面的弱点,恪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坚守学校这块净土,消除职业倦怠情绪,真正达到“刹歪风、正行风、强队伍、树形象、抓质量、促发展”的目的。
作为教师,无论是学生时代所学,还是做教师时的积累,都不可能一劳永逸,我们总有一种感觉——知识不够用啊!特别是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缩短的今天,也许今天我们认为正确的东西,明天就会过时,甚至成为错误,譬如说,原来课本上教给我们的九大行星说。而且学生对教师知识的苛求越来越强烈,课本中边缘学科知识点渗透越来越深入,通识教育和终身教育已成为社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对此,除了学习我们别无选择,即使今天学的东西明天又忘了,我们还得认真学习,否则,如何面对学生。平日里,上级主管部门、学校领导对我们工作的检查、督促那是职责,更是对大家的爱护和关怀,而真正评价我们、扣问我们良知的则是课堂上那一双双求知若渴的眼睛。所以只有静下心来,潜心学习,才能适应时代变化的需要,才能以高尚的师德感染学生,以渊博的知识培育学生,以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引导学生,真正成为人民满意、学生喜欢的教师。
第三、树立“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大局意识
在学校这个集体中工作,只有加强协作,精诚团结,相互支持,互长精神,才能实现教书育人的双丰收,真正达到学校、老师、学生共赢的目的。常言道:人心齐,泰山移。团结的集体才具有凝聚力和战斗力。我们强调的团结协作不是没有分歧,更不是表面上的一团和气,而是敢于挑战权威、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的协作。单打独斗、怕与人分享是没有出路的,有道是“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我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要大家上下一心,通力合作,加强交流,资源共享,就会把教育这项浩瀚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开发好、建设好,从而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与和谐发展。我们不愿看到那种“一人一把号,各吹各的调”的无政府现象。生活中更要想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的道理。所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希望大家努力工作,创新工作,高效工作,共同营造你好、我好、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的良好局面。
第四、树立“视校如家、爱生如子”的意识
学校是全体师生生活的乐园,成长的摇篮。学校的每一位成员都是学校的主人。敬业爱岗、淡泊名利、甘于清平、乐于奉献是对教师职业的最好诠释。人们常说教书育人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是的,选择了教育,很多时候我们就要俯下身子甚至是蹲下身子,真正走近学生,走进学生心灵,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宽广的胸怀接纳每一个受教育者,力戒体罚学生,更不能向学生施加“冷暴力”,用心去呵护那一颗颗稚嫩的心灵。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无意间的一句话,可能造成一个天才,也可能毁灭一个天才。”所以,广大教师只有倾注爱心,以俯首甘为孺子牛的情怀爱其生,方能使学生安其学、亲其师、信其道。正如古人所言:“同言而信,信其所亲;同令而行,行其所服。”我们坚信:水本无花,相荡而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而发灵光。有人叹息,现在的教育制度下学生实在难教,这是事实,但我更相信,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只要我们付以真心,没有教不好的学生。
总之,德对教师的重要性正如前教育部长周济所言:“德是教师之灵魂,师德决定了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和对事业的忠诚,决定了教师执着的追求和人格的高尚;另一方面,师德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成长,教师的理想信念、道德情操、人格魅力直接影响到学生的思想素质、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高尚而富有魅力的师德就是一部活的教科书,就是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对学生的影响是耳濡目染的、潜移默化的、受益终生的。”可见,教师务必把德的修养放在心灵神殿的中央,到达修德养性、积德行善的高境界。真正成为人民群众满意的教师,担负教书育人的光辉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