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开始了,这一次,京津冀一体化真的开始了。今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座谈会,要求北京、天津、河北三地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式,以此为标志,京津冀一体化正式上升为重大国家战略。
在历经二三十年的曲折发展后,京津冀一体化终于有望迎来实质性突破。只要三地都能立足于各自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京津冀城市圈就一定能呈现“1+2>3”的效果。
交通“打头阵”,优化三地产业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老大难”。尽管运行多年的京津城际高铁、京冀高铁为三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
河北目前与京津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共存在“断头路”里程达2300公里;燕郊进出北京城区仅有一条102国道,高峰时期燕郊数万人进京,其状况堪比春运。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必须在交通上实现重大突破,为降低经济成本和人口疏解提供先决条件。
在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中,明确了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的思路。
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三地已经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计划,到2020年,“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将初步建成,绿色交通的覆盖范围将扩大。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标为:到2020年,计划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实现首都国际机场1亿人次乘客目标和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
到时候,北京的“一卡通”将能在天津的公交车上使用;北京新机场走高速能直达河北;2015年保津城际铁路通车后,40分钟在北京、天津与保定三地间实现自由往返……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设想都将可能实现。
相对10年前,京津冀一体化条件更加成熟。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及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陈仲伟认为,北京人口急剧增长,大城市病越来越重,具有产业转移的急迫性,将一些非核心职能转移出去已成共识。
此外,河北近几年经济增速回落较快,在全国各省市中增速排名靠后;而天津经济增速居于全国前列,在港口建设等方面也都有着独当一面的“雄心”。
从京津冀三地负责人的表态来看,分工正在逐渐明确,三地间的对接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北京:化繁为简 有舍有得
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为了治疗北京的大城市病,这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
相对来说,北京想要做好“舍”的文章,需舍去不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产业,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
北京部分功能迁出已经成为既定思路,接下来,北京要突出四个核心功能,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北京正在加快建设通州首都副中心。北京的正中心一般认为是东三环的国贸CBD和长安街上的西单、东单等。但国贸地区与长安街地带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承接国贸地区的功能,分流大量人流缓解拥挤的交通压力正是通州副中心的重要使命。
早在2012年,北京就提出要打造通州新城作为承接北京部分功能的另一个中心。
4月3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通州区调研表示,通州是北京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要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有更大作为。
天津:津滨双核打造港口及金融业
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天津的作用毋庸赘言。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天津更多在物流业、口岸、服务贸易业等功能上优势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提出的四个核心功能中,并未提及经济金融功能,在此情形下,天津或许更加有望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及金融方面功能的建设。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和主城区逐渐成为天津发展的双核体系,尤其是随着滨海新区的东疆自贸区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天津港还将在东疆加快建设5个产业聚集区和5大平台,吸引北京市和河北省同类功能向东疆转移。
在承接部分北京功能外溢的同时,带动周边唐山、沧州、廊坊、秦皇岛、承德等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天津更侧重发挥港口物流功能。天津港提出,要将天津港打造北京海港物流中心,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向临港区域转移;打造北京航运物流服务产业聚集区。
河北:承接京津腹地
作为京津发展的最大腹地,河北可谓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保定和廊坊作为两大桥头堡,被突出作为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
河北省对接北京的卫生、教育、批发等功能转移的工作也已经开始。包括保定、承德、廊坊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已经针对承接北京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作出预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概念,让保定和北京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3月以来,保定作为首都副中心,承接北京部分功能的“真真假假”,让保定的各大楼盘“获益良多”。
目前已确定的是,保定市计划承接首都部分行政、科教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与京津形成京津保三角核心区。保定将做强产业支撑,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为载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
廊坊市具有更好的区位优势,与京津同时接壤,南部也与距京津较近。
恰逢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廊坊将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
京津冀一体化的曲折历程
1982
北京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随后进行了首都圈规划,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区域协作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会”,解决地区间的物资调剂,指导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
2001
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大北京规划,引起社会热议。
2004
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有关城市负责人,就一体化问题达成“共识”。
200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在多方面协作。
2006
“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
201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2013
2013年,习近平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2.26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4.3.25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建议,应尽快出台“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建立常态化的“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发展。相比京津冀这样的区域规划,一直被热议的“首都经济圈”规划更强调经济辐射作用,也被更快推行。
2014.4.09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
在历经二三十年的曲折发展后,京津冀一体化终于有望迎来实质性突破。只要三地都能立足于各自优势、现代产业分工要求、区域优势互补原则和合作共赢理念,京津冀城市圈就一定能呈现“1+2>3”的效果。
交通“打头阵”,优化三地产业
交通是区域发展的“老大难”。尽管运行多年的京津城际高铁、京冀高铁为三地经济发展注入活力,但“最后一公里”问题仍然突出。
河北目前与京津对接的高速公路、国道、省道共存在“断头路”里程达2300公里;燕郊进出北京城区仅有一条102国道,高峰时期燕郊数万人进京,其状况堪比春运。
京津冀要协同发展,必须在交通上实现重大突破,为降低经济成本和人口疏解提供先决条件。
在习近平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讲话中,明确了把交通一体化作为先行领域的思路。
据北京市交通委透露,三地已经开始编写交通协同发展计划,到2020年,“一环六放射二航五港”的交通一体化体系将初步建成,绿色交通的覆盖范围将扩大。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标为:到2020年,计划形成京津冀9000公里的高速公路网和主要城市3小时公路交通圈,9500公里的铁路网和主要城市1小时城际铁路交通圈,实现首都国际机场1亿人次乘客目标和北京新机场一期工程的投入使用。
到时候,北京的“一卡通”将能在天津的公交车上使用;北京新机场走高速能直达河北;2015年保津城际铁路通车后,40分钟在北京、天津与保定三地间实现自由往返……在京津冀三地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这些设想都将可能实现。
相对10年前,京津冀一体化条件更加成熟。世邦魏理仕执行董事及中国区研究部主管陈仲伟认为,北京人口急剧增长,大城市病越来越重,具有产业转移的急迫性,将一些非核心职能转移出去已成共识。
此外,河北近几年经济增速回落较快,在全国各省市中增速排名靠后;而天津经济增速居于全国前列,在港口建设等方面也都有着独当一面的“雄心”。
从京津冀三地负责人的表态来看,分工正在逐渐明确,三地间的对接工作也已悄然开始。
北京:化繁为简 有舍有得
京津冀一体化的核心是为了治疗北京的大城市病,这是一个得到广泛认同的观点。
相对来说,北京想要做好“舍”的文章,需舍去不符合自身功能定位的产业,调整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优化产业特别是工业项目选择,形成高端引领、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产业发展模式。
北京部分功能迁出已经成为既定思路,接下来,北京要突出四个核心功能,即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
此外,北京正在加快建设通州首都副中心。北京的正中心一般认为是东三环的国贸CBD和长安街上的西单、东单等。但国贸地区与长安街地带的发展已经到了极限,承接国贸地区的功能,分流大量人流缓解拥挤的交通压力正是通州副中心的重要使命。
早在2012年,北京就提出要打造通州新城作为承接北京部分功能的另一个中心。
4月3日,北京市委书记郭金龙在通州区调研表示,通州是北京副中心,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处于桥头堡位置,要积极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努力有更大作为。
天津:津滨双核打造港口及金融业
在京津冀一体化中,天津的作用毋庸赘言。作为一个港口城市,天津更多在物流业、口岸、服务贸易业等功能上优势突出。
值得注意的是,北京提出的四个核心功能中,并未提及经济金融功能,在此情形下,天津或许更加有望能进一步促进经济及金融方面功能的建设。
目前,天津滨海新区和主城区逐渐成为天津发展的双核体系,尤其是随着滨海新区的东疆自贸区的建设力度不断加大,天津港还将在东疆加快建设5个产业聚集区和5大平台,吸引北京市和河北省同类功能向东疆转移。
在承接部分北京功能外溢的同时,带动周边唐山、沧州、廊坊、秦皇岛、承德等周边城市地区的经济发展。
此外,天津更侧重发挥港口物流功能。天津港提出,要将天津港打造北京海港物流中心,承接北京高端制造业制造环节乃至整个产业链向临港区域转移;打造北京航运物流服务产业聚集区。
河北:承接京津腹地
作为京津发展的最大腹地,河北可谓迎来了难得的机遇。保定和廊坊作为两大桥头堡,被突出作为首都功能疏解及首都核心区生态建设的服务作用,进一步强化石家庄、唐山的两翼辐射带动功能。
河北省对接北京的卫生、教育、批发等功能转移的工作也已经开始。包括保定、承德、廊坊在内的多个城市都已经针对承接北京功能转移和产业转移作出预案。
“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概念,让保定和北京前所未有地紧密连接在一起。3月以来,保定作为首都副中心,承接北京部分功能的“真真假假”,让保定的各大楼盘“获益良多”。
目前已确定的是,保定市计划承接首都部分行政、科教和医疗养老等功能疏解,与京津形成京津保三角核心区。保定将做强产业支撑,以白洋淀科技城、京南现代产业基地、首都服务功能承接区为载体,发展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节能环保和临空经济、现代物流等产业。
廊坊市具有更好的区位优势,与京津同时接壤,南部也与距京津较近。
恰逢京冀共建北京新机场和临空经济区的有利时机,廊坊将以生态、智能、休闲、商务为发展方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与北京关联度高的产业。
京津冀一体化的曲折历程
1982
北京在《北京城市建设总体规划方案》中首次提出“首都圈”的概念,随后进行了首都圈规划,成立了全国最早的区域协作组织“华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会”,解决地区间的物资调剂,指导企业开展横向经济联合。
2001
两院院士吴良镛提出大北京规划,引起社会热议。
2004
国家发改委组织京津冀有关城市负责人,就一体化问题达成“共识”。
2005
《北京城市总体规划》提出京津冀应在多方面协作。
2006
“十一五”规划中收入了京津冀区域发展问题,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京津冀都市圈规划的编制。
2011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发布,提出“打造首都经济圈”。
2013
2013年,习近平提出北京、天津应谱写“双城记”,并提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2014.2.26
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召开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座谈会,京津冀一体化被提到国家战略层面。
2014.3.25
《京津冀发展报告(2014)》建议,应尽快出台“京津冀地区区域规划”,建立常态化的“京津冀市长联席会议制度”,共谋发展。相比京津冀这样的区域规划,一直被热议的“首都经济圈”规划更强调经济辐射作用,也被更快推行。
2014.4.09
国家发改委发布消息称,正在会同有关部门和地方研究编制首都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的相关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