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收购相关理论及研究综述

来源 :企业文化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hao75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管理层收购现象首次发现至今已经有30余年,本文将从概念、理论依据以及国内外研究现状对MBO的相关理论及研究状况进行综合的介绍。
  关键词:管理层收购 理论依据 研究综述
  1关于MBO的概念
  管理层收购,英文译为Management Buyout,简称为MBO。MBO现象被英国经济学家麦克·莱特(Mike Wright)于1980年首次发现,是指目标公司的经理层或者管理层通过运用借贷所融集的资本进行本公司股份的购买,这种收购行为将改变企业的所有者结构、资产结构和控制结构,实现企业自身的重组并获得预期的收益,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一种杠杆收购。
  2 MBO的理论依据
  2.1 委托——代理成本节约说
  委托——代理成本节约说认为,现代企业中的代理关系可以理解成为一种合同关系或是一种契约关系。在这种代理关系下,委托人通过雇佣代理人,授予代理人有限的决策权力,然后让代理人代替委托人进行相关事务的处理和决策。
  事实上,各方经济利益关系的总和构成了代理公司的本质,在委托人和代理人之间均存在着各种个人利益的冲撞,委托人和代理人受到个人利益的驱动,为了使个人利益达到最大化,他们选择从市场进入企业。由此可以看出,在企业之中,代理关系是极具复杂性的。
  从这个角度上看,MBO便是一种有效的对委托代理关系进行调整的方式。企业实行MBO,公司的管理层具有了所有者和管理者的双重身份,缓和了管理层因委托代理关系而产生的矛盾,节约了过高的代理成本。
  2.2 专属性人力资源假说
  专属性人力资源假说认为,导致MBO的根本原因是专属性人力资本剥夺。对于企业来说,管理层是企业的核心,尤其是高级管理人员。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管理层作为企业的专属性人力资本具有较难的退出障碍。在现实生活中,这种专属性人力资本容易受到利害关系人的剥夺,这便给那些敌意接管者以可乘之机,甚至是会使企业丧失专属性人力资本。最后,管理层为了能够获得人力资本的保障,不得不通过增加股权来获得更多的控制权。
  2.3 信息不对称性假说
  信息不对称假说认为,企业并购失败的原因一般源于两点,一方面是企业接管前的信息不对称,另一方面是企业接管后的文化整合。
  3 MBO的研究现状
  3.1 国外MBO的研究现状
  MBO在国外不仅有广泛的应用,对于理论和实证方面的研究也是此起彼伏,各方观点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国外的研究现状总结起来主要分为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
  1.理论研究
  通过研究,MBO的支持者认为,MBO的盛行是由以下几个原因决定的:
  (1)创造价值。创造价值是主要的理论基础。MBO能够创造价值的原因可以分为以下几点:①降低代理成本。詹森(1986)指出,由于企业实施MBO通常会举借高额的债务,形成高财务杠杆,就迫使企业重视现金流量的管理,将其运用于债务的偿还而非支付股利,利用分配现金流量降低了代理的成本。②降低投资风险。阿尔钦和伍德沃德(1987)认为,MBO是防止劫持专属性投资的有效手段。J·弗雷德·威斯通(1998)认为,管理人员容易受到剥削,在企业允许大额负债的前提下将会发生MBO。
  (2)税收利益。勒文·施泰因(1985)认为,MBO的真正驱动力其实是税收。为了实施MBO,管理层通常会举借高额的债务来进行融资,企业不得不支付大量的利息,进而回避了税收。
  (3)企业家精神说。麦克·莱特(2001)提出了企业家精神说。他认为,如果管理者不能获得与其对公司贡献相应的报酬时,管理层就会采取MBO的手段来使自己获得相应的利益。
  (4)管理机会主义。辛格(1990)提出管理机会主义,管理者是由于掌握了更多企业内部的资料和信息,对所在企业有着更直观和细致的了解,所以才热衷于MBO。
  2. MBO的实证研究
  国外对于MBO的研究可谓是层出不穷,总的来看,外国学者一般围绕实行MBO前企业的财务特性、行业特性、实行MBO后企业的治理结构、战略变动和整体经营绩效等多方面进行研究。
  德·安杰罗(1984)等学者最先开始了对MBO的实证研究,通过认真分析,他们发现MBO的目标企业通常是中小型的企业,并且行业状况多半比较成熟,直到最近这几年,才开始在新兴的高新企业中发展起来。
  詹森(1989)认为,在典型的所有权分散的企业中普遍存在着代理关系的问题,且MBO具有一种特性,那就是可以通过控制、降低代理成本,使被收购企业实现较高的现金流。
  从企业治理机制方面的实证研究来看,莱特和柯尼(1985)通过研究发现,在英国,有75%的管理层持有较高的股权比例,而且还有一股独大的现象。
  MBO所引起的绩效变化不仅仅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更是实践工作者关注的重点。卡普兰(1988)对企业实施MBO前后各股东的相关盈利进行比较,研究发现,在盈利方面,MBO前股东的利润远不及MBO后股东(包括投资人和管理者)的盈利。
  3.2 国内MBO的研究现状
  我国关于MBO的研究,通常是基于国外MBO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并考虑到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基本情况,从不同的角度对我国MBO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和分析。同国外相似,我国MBO的研究也主要围绕在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两个方面。
  (1)在理论研究方面,国内学者根据国外MBO理论研究的成果,通过结合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对MBO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分析,例如朱小斌(2001)所著《民营化浪潮中的MBO》,王志勇(2002)所著《中国企业走进MBO》等研究均对MBO理论进行了一般性介绍,或是对实施MBO后为企业带来的积极效应进行评价分析,贺慈浩、张小蒂(2000)所著《我国中小企业体制改革一种可借鉴的模式》及廖成林、宋福林(2001)所著《国有中小企业管理层收购探讨》等文献中重点关注了强化激励机制、降低代理成本等积极影响。
  (2)在实证研究方面,我国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通常分为两种,一种是对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如李青、王东华(2002)所著的《中国MBO案例分析》,另一种是对样本公司进行财务数据的比较分析,如孙喜平,张庆(2006)所著的《我國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财务绩效的实证研究》。通过这两种方法所进行的研究得到的普遍结论是企业实施MBO并没有提升企业的经营绩效。
  参考文献:
  [1]车玲洁.国内管理层收购现状研究.[Z].天津:经营与管理杂志社,2011.
  [2]孙自愿.管理层收购(MBO)在我国推行的六大理论支撑点--从激励角度解读MBO在我国发展的可行性.[J].商业研究,2003,23(307).
其他文献
摘 要:企业内部控制是随着企业财务管理发展而兴起的,由于我国的企业在这方面发展时间还比较短,其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针对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对策,旨在更好地规范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发展,提高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  关键词:企业 内部会计控制 问题 通径  管理科学的发展对于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着重要的影响,企业为了保证自己的生产运营,提出了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9月26日,“华东全垒打”广告联播计划暨2004“华东第一品牌栏目联合体”新闻发布会在南京举行。“华东第一品牌联合体”由江苏广播电视总台城市频道《南京零距离》、安徽电视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近年来,我国对幼儿师范院校的语文美育教育进行了不断的优化改革,对教学体制,教学方法进行不断改进与完善,使得幼儿师范院校的语文美育教育的教学内容越来越丰富,教学方法也
苏州广电总台在2002年1月1日组建,成为包含了广播、电视、网络、报纸等多种媒体的产业集团,在承担宣传任务同时,直接面向市场。当时苏州广电总台提出的发展目标,是在5年内经
我国《公司法》要求上市公司必须同时设立监事会与独立董事这两种内部监督机制,但是两种产生于不同法系的监督机制在某些职权上存在冲突与重叠,为了避免公司成本的浪费,如何
*2004年4月20日,重庆电视台九套节目改版,重庆卫视“麻辣行天下”三大主线、五大亮点,编排出效益;*2004年5月后,重庆卫视西部地区收视持续增长,多项指标西部排名第一;*2004年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