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笔者在教学实践、实验操作等活动中,发现实验教学是发现科学规律、验证定律、帮助学生理解学科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最好途径。
关键词:实验能力;学科素养;创新
什么是实验能力?“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扩展、深化的过程。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仪器正确使用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科学描述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等。在近些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一、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师”的因素
1. 新课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课改后,教师自己在实验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这其中也包括了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导致我们有些演示实验中对某些仪器使用方面的注意点强调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给学生造成反面影响。
2. 在中考这条指挥棒下,我们很多老师为了在考试中有更大收获,往往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解题上,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一个缺乏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创新能力呢?
3. 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缺乏良好的环境、缺乏专业指导。农村教师培训缺少优质资源、培训提高机会较少,专家指导有限,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乡镇培训、地区级培训,省级培训的比例都较低。
(二) “生”的因素
1. 实验准备工作缺乏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即预习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知道到底去实验室做什么,造成了进实验室好比进入菜市场,虽然兴奋,但嘈杂、无序。往往在实验室里学生虽非常热情,但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的尴尬局面。
2. 实验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验室里大多比较热情,但是发现能顺利完成实验的同学少之又少,尤其会发现许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操作面前显得“高分低能”。部分学生甚至为了避免经常犯错而选择不再动手,使得操作能力越来越差。
3.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室里学生的操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酒精灯的熄灭时盖灯帽方法不正确;取液体时盖子的放置正放;玻璃棒使用时发出与容器碰撞的声音;取液体时不会正确使用滴管;闻气味时直接闻取……
4. 实验观察能力薄弱
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时,很多同学将装置连接好并开始实验后就认为自己的实验已经完成了,他们并不重视实验中自己应该干什么。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得很多科学实验收效甚微。
5. 现象描述不够科学
对于实验现象,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定义,所以当要他们去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讲什么,甚至往往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现象混淆。
6. 实验设计能力欠缺
学生由于在平时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性的做完一个个实验,并没有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思考,所以不能领悟实验设计的科学思想,轮到让他们来设计实验的时候往往就会束手无策。
7. 实验结果处理不当
在有些化学实验中,学生历尽千辛万苦,通过实验得出了一组组数据,可是面对一组组来之不易的数据时,学生却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面对现状,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演示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克服困难,让“实验”之花绽放
(一) 改善教师实验素质
1. 转变教师实验观念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教师感受到新时代,对于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其中就包括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教师将实验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2. 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针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诸如讲座、操作练习、实验操作比赛等手段,刺激教师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追求,在教师中形成规范实验的氛围,做到规范演示。
(二)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教育应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走进新课程,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间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以学生的自主活動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1. 辅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为了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可以先提前一天将实验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简单罗列,并给予适当的练习,教师就可以提前知晓学生的操作困难,有利于在课堂上给予有效指导,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错误。
2. 放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哪怕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有些实验,甚至是有些实验步骤可以让学生完成。
3. 刺激学生观察科学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投入实验现象的观察当中,刺激学生的观察欲,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种类很多,有些实验是为了比较物质的性质的,有些实验是为了观察一个普遍现象的,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某个规律的正确性的……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别人设计的意图,为什么可以这么设计等问题,体会别人设计的理念
5. 帮助学生正确描述现象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实验现象,知道实验现象包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见的等直观现象,也就是用感官直接能够感知的现象,而非最终结果,避免出现概念混淆。
6. 训练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通过将各种形式的结果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果,给出科学结论,科学数据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图表式等。
当然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学生踏踏实实的态度,我坚信只要师生不懈地追求,“实验”之花一定会在农村中学中灿烂绽放的。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5(3):8-14.
[2]刘玲.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寿光市田柳初中.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兴辰,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
李秀娟,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李振宙,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
关键词:实验能力;学科素养;创新
什么是实验能力?“能力”这一概念的内涵经历了一个不断丰富、扩展、深化的过程。能力不是天生的,是后天形成的。它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环境与教育的作用,在学习与实践的活动中逐步形成的。实验能力包括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仪器正确使用的能力,实验观察能力,实验现象科学描述的能力,实验设计能力,处理实验数据、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等。在近些年的教学工作中发现目前中学实验教学中普遍存在很多问题。
一、 当前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师”的因素
1. 新课改对老师是一种挑战。课改后,教师自己在实验方面可能会有所欠缺,这其中也包括了实验的规范操作能力。导致我们有些演示实验中对某些仪器使用方面的注意点强调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给学生造成反面影响。
2. 在中考这条指挥棒下,我们很多老师为了在考试中有更大收获,往往在课堂上把重点放在了解题上,而忽视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这种做法极不利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发展,一个缺乏实验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孩子,又怎么会有创新能力呢?
3. 对于农村中学的教师,缺乏良好的环境、缺乏专业指导。农村教师培训缺少优质资源、培训提高机会较少,专家指导有限,教师参加过县级培训,乡镇培训、地区级培训,省级培训的比例都较低。
(二) “生”的因素
1. 实验准备工作缺乏
学生在进入实验室实验之前,没有进行必要的知识准备,即预习工作不到位,甚至有一部分同学根本不知道到底去实验室做什么,造成了进实验室好比进入菜市场,虽然兴奋,但嘈杂、无序。往往在实验室里学生虽非常热情,但不知该从何处下手的尴尬局面。
2. 实验动手能力较差
学生在实验室里大多比较热情,但是发现能顺利完成实验的同学少之又少,尤其会发现许多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在实验操作面前显得“高分低能”。部分学生甚至为了避免经常犯错而选择不再动手,使得操作能力越来越差。
3. 实验操作不规范
在实验室里学生的操作方面存在很多问题,例如:酒精灯的熄灭时盖灯帽方法不正确;取液体时盖子的放置正放;玻璃棒使用时发出与容器碰撞的声音;取液体时不会正确使用滴管;闻气味时直接闻取……
4. 实验观察能力薄弱
在教师演示实验和学生自己操作时,很多同学将装置连接好并开始实验后就认为自己的实验已经完成了,他们并不重视实验中自己应该干什么。学生没有敏锐的观察能力,使得很多科学实验收效甚微。
5. 现象描述不够科学
对于实验现象,学生往往不能很好的定义,所以当要他们去描述实验现象的时候,很多学生不知道应该讲什么,甚至往往将实验结果与实验现象混淆。
6. 实验设计能力欠缺
学生由于在平时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只是机械性的做完一个个实验,并没有对实验的步骤进行思考,所以不能领悟实验设计的科学思想,轮到让他们来设计实验的时候往往就会束手无策。
7. 实验结果处理不当
在有些化学实验中,学生历尽千辛万苦,通过实验得出了一组组数据,可是面对一组组来之不易的数据时,学生却不能得出正确的科学结论。
面对现状,作为教师,我们要改变以往只重视演示实验而忽略对学生实验能力培养的现状,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克服困难,让“实验”之花绽放
(一) 改善教师实验素质
1. 转变教师实验观念
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使教师感受到新时代,对于学生来说,能力的培养最为重要,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的素养,其中就包括实验的动手操作能力,让教师将实验能力的培养放在教育的重要位置。
2. 提高教师操作能力
针对教师中存在的问题,加大对教师实验能力的培训,可以通过诸如讲座、操作练习、实验操作比赛等手段,刺激教师对实验操作规范性的追求,在教师中形成规范实验的氛围,做到规范演示。
(二) 提高学生实验能力
教育应以人为本,着眼人的发展。以往的教学是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教学,走进新课程,注重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营造师生间和谐、真诚、温馨的心理氛围,以学生的自主活動为主要方式,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
1. 辅助学生做好实验准备
为了督促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教师可以先提前一天将实验前应具备的基础知识简单罗列,并给予适当的练习,教师就可以提前知晓学生的操作困难,有利于在课堂上给予有效指导,避免一些不必要的操作错误。
2. 放手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意识地给学生增加实验操作的机会,哪怕是教师的演示实验中,有些实验,甚至是有些实验步骤可以让学生完成。
3. 刺激学生观察科学实验
在进行实验的时候,我们可以采取生生互评和师生互评的形式让学生投入实验现象的观察当中,刺激学生的观察欲,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
4.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能力
实验种类很多,有些实验是为了比较物质的性质的,有些实验是为了观察一个普遍现象的,有些实验是为了验证某个规律的正确性的……在每一个实验中,都要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别人设计的意图,为什么可以这么设计等问题,体会别人设计的理念
5. 帮助学生正确描述现象
让学生明确什么是实验现象,知道实验现象包括看得见的、摸得着的、听得见的等直观现象,也就是用感官直接能够感知的现象,而非最终结果,避免出现概念混淆。
6. 训练学生处理实验结果
通过将各种形式的结果显示给学生,让学生分析数据得出科学结果,给出科学结论,科学数据展示的形式多种多样,有表格式、图表式等。
当然对学生实验素养的培养过程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坚持不懈的精神以及学生踏踏实实的态度,我坚信只要师生不懈地追求,“实验”之花一定会在农村中学中灿烂绽放的。
参考文献:
[1]夏正江.论课程观的转型及其对新课改的影响[J].课程·教材·教法,2005(3):8-14.
[2]刘玲.新形势下课堂教学行为存在的问题.山东省寿光市田柳初中.
[3]韦钰.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作者简介:
李兴辰,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
李秀娟,甘肃省酒泉市,甘肃省酒泉第四中学;
李振宙,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