羌笛无需怨杨柳 春风已度玉门关

来源 :中国-东盟博览(旅游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iwh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清风视界:旅行摄影师、Getty Images签约摄影师、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中国人像摄影学会会员。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王昌龄的《从军行》这首诗以戍边战士的视角,既让我们想见当年战争的残酷激烈、战事的频繁不断,又让我们看到了战士誓死报国的豪情壮志,以及最后必胜的坚定信念。
  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场景。画面次第展现广阔地域: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
  画面的气象恢宏开阔,情调悲凉壮美,意境深邃高远,如今站在玉门关前的我产生了无限遐想,怀古之情,油然而生......从敦煌至玉门关近百公里,途中经过阳关。阳关是中国古代陆路对外交通咽喉之地,占有“一夫当关,万人莫开”之险要地势,是丝绸之路南路必经的关隘。
  阳关,一座被流沙掩埋的古城,一座被历代文人墨客吟唱的古城。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唐代诗人王维写的一首边塞诗。他的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立刻把人们的思绪带进黄沙迷漫、鸟兽夷稀、大漠孤烟的凄凉境地。
  时光流逝,岁月变迁,昔日雄关,只留残壁与荒凉,不禁令人扼腕叹息。蓝天白云之下,遥看大、小方盘城的残垣,仿佛又看见远古战场人喊马嘶、金戈铁马的惨烈。
  大漠中矗立的阳关遗址,见证着往昔丝绸之路上丰富的人文交流以及繁荣经济。漫漫黄沙、千里戈壁之下不知埋藏着多少千古忠魂,诗人李白的“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诉说着中华民族的铁血与忠诚。
  在人们心目中,阳关总是凄凉悲惋、寂寞荒凉的。
  然而,今天的阳关,已是柳绿花红、林茂粮丰、泉水清清、葡萄串串的好地方。除了从残存的阳关遗址可以给游人带来一点思古之幽情外,古代那种金戈铁马、鼓角相鸣的杀伐痕迹早已荡然无存。
  烽火台高耸的墩墩山上,修建了名人碑文长廊。游人漫步在长廊里,既可欣赏当代名人的诗词书法,又可凭吊阳关遗址,还可以远眺绿洲、沙漠、雪峰的自然风光。
  宋代以后,因与西方的陆路交通逐渐衰落,关遂荒废,慢慢荒芜,只剩下被称为“阳关耳目”的烽燧立于大漠戈壁之上。
  从阳关继续前行我们来到了玉门关。玉门关始置于汉武帝开通西域道路、设置河西四郡之时,俗称小方盘城,位于甘肃敦煌市西北90公里处。
  小方盘城,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耸立在戈壁滩东西走向狭长地带中的砂石岗上,南边有盐碱沼泽地,北边不远处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长城,长城北是疏勒河故道。 相传西汉时西域和田的美玉,经此关口进入中原,因此而得名。汉时为通往西域各地的门户,故址在今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元鼎或元封中(公元前116~105年)修筑酒泉至玉门间的长城,玉门关随之设立。
  说起玉门关,大家马上会想到一首脍炙人口的唐诗,这就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诗中那悲壮苍凉的情绪,引发我们对这座古老关塞的遐思、神往......
  离小方盘城不远处还有大方盘城遗址,大方盘城是玉门关中的一个关隘,因不是順道,去的人很少,如时间充裕也值得一去。大方盘城又名河仓城,位于小方盘城(汉玉门关)北约10公里处, 因比小方盘城大,故名大方盘城。伦敦藏唐《敦煌录》有河仓城储军粮的记载,因此人们认为它就是河仓城。据考证,此城建于汉代,是一座储备粮秣的仓库,目前在甘肃仅发现此一处。城为夯土板筑,呈长方形,东西长132米, 南北宽17米,残垣最高处6.7米。城内筑南北方向土墙两堵,把整个城隔成了3部分。南、北残壁上留有小洞,似为通风设备。每部分均开南门,外围东、西、北3 面加筑两道围墙,第一道围墙断壁尚存。
  在到大方盘城前最先看到的是一棵孤独的胡杨,死而不倒 。在这里一望无际,全是漫漫沙漠,唯有胡杨那千年不倒的身躯守护着大漠,陪伴着大方盘城,它坚强地与恶劣环境作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似乎使我感悟到了什么是顽强与勇敢。
  今天,随着我国对西部的开发,“一带一路”的推进,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古老的丝绸之路将迎来新的生机。戈壁大漠之下的千古忠魂,必将佑护着我们踏上新的征程,迎来伟大的复兴。我们必将以崭新的姿态矗立世界民族之林,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羌笛无需怨杨柳,春风已度玉门关。
其他文献
When
期刊
在安徽黄山市境内,也就是曾经的徽州地区,有着不少的古镇和古村落,其中的宏村、呈坎、屯溪老街等村落各自因其特色美景而闻名,吸引着无数游客为之前来。  皖南古村落是徽文化的集中体现。山水相融,雨雾缭绕,地方文化特色浓厚。早在15世纪末至18世纪中叶便称雄于商界近300年的徽商,是这些古镇村落的缔造者。以“程朱理学”为精神内核的徽文化,在对村落的选址、布局、建设、装饰等方面,有着直接的指导和影响。  宏
期刊
徽菜,中國八大菜系之一。徽菜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徽州府(由现黄山市,江西省婺源县,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组成),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其独特的地理人文环境赋予徽菜独有的味道。  黄山市因处于亚热带季风性气候和亚热带湿润性气候交界处,雨量较多、气候适中,物产特别丰富。野生动植物满山生长,栖山而息,山珍野味,构成了黄山美食主佐料的独到之处。  臭鳜鱼,闻着臭吃着香  关于鳜鱼的鲜美,古人是深谙其道的。 
期刊
白明瀚,江湖人称小白,瑞典乌酱萨拉大学媒体与传播研究专业硕士;做过记者,当过编辑,干过文秘。最擅长发呆码字设计旅行线路,扛得起折腾受不了束缚,喜欢热闹更热爱在路上轰轰烈烈的寂寥。  這次旅行,缘起于两张有关蒲甘的图片。一张图片上,脸上涂着特纳卡的小姑娘纯净地微笑。另一张是热气球伴着晨曦飞越瑞山陀塔。在外表浮华内心冰冷灰霾的帝都待够了,突然就被这样纯净的美深深打动,于是毫不犹豫地计划了这次短暂的逃离
期刊
位于中国广西西南部的扶绥县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但这个拥有丰富旅游資源的美地正等待人们去发现。  去处一:龙谷湾恐龙公园  一直以来,扶绥县都有“恐龙之乡”的称号,这里是世界最大的蜥脚类恐龙的发现地,也是目前世界上储藏有恐龙化石资源最多的地方。如今在龙谷湾恐龙公园,也可领略“恐龙趣味”。园区邀请来自全国各地的古生物学家实地考察,由数个顶尖设计团队联手制作,被誉为“大西南高端娱游代表
期刊
“曼德勒之路啊,那里有阳光、棕榈和叮叮作响的风铃”,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英国作家吉卜林的诗《通往曼德勒之路》这样描写道,优美的诗句让人对这个东方故都遐想无限。  曼德勒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巴利语名称为“罗陀那崩尼插都”,意为“多宝之城”。缅甸历史上的几个王朝曾经建都于此,通过历史之光,我们看到了这座城市深邃的过往。尽管时代飞速发展,但在曼德勒,仿佛时光还是不紧不慢的模样。  作为缅甸的第二大城市,对
期刊
当初决定去缅甸,部分原因就是看到《Lonely Planet》在介绍缅甸的时候,一开始便讲了很多“不宜前往”和“推迟访问”的看法。当时的决定,的确有几分挑战权威的刻意。  任何一个地方都值得去旅行,很多时候旅行的收获甚至是来自负面体验。这是我对旅行的看法之一,也正是因为抱定这个观点,我的旅行常有惊喜。  缅甸,适合去旅行,而不是去旅游。它的神奇之处在于:把一个理想主义的旅游者变成一个现实主义的旅行
期刊
曼德勒,是曼德勒省的省会、著名的故都,人口约80多万,是缅甸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之一。曼德勒地区被列为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可看的古迹很多。适合旅游的季节是每年10月到次年4月,而住宿价格会根据淡旺季有所不同,很多酒店到了10~11月价格会水涨船高。不过,平时的价格还是非常亲民的。  Thiri Thitsar Hotel Mandalay  酒店距离陈妙达西机场仅有6公里,曼德勒外国语大学、曼德勒
期刊
曼德勒位于缅甸中部伊洛瓦底江畔,因背靠曼德勒山而得名,是曼德勒省的省会,是缅甸第二大城市、缅甸最后一个王朝雍笈牙王朝的都城。作为缅甸重要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华人主要聚居地,曼德勒是缅甸之旅不容错过的城市。  ■气候  缅甸一年分为凉季、热季、湿季三个季节。每年10月到次年4月是缅甸旅行的黄金时间,这时候是凉季的结束和热季的开始。  ■签证  中国公民因私前往缅甸,可在缅甸驻华大使馆、驻昆明领事
期刊
“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用在吉兰丹好像格外准确。吉兰丹,向来以手工艺品著称。妇女在吉兰丹的经济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她们所制作的手工艺品,从吉兰丹银器、篮子到衣服布料等,皆是马来西亚最好的手工艺品。  多样化银器  马来西亚的银制工艺以精美细致见称,其中又以吉兰丹的最为著名。吉兰丹银器工匠所生产的银器非常多样化,从实用的到华丽的装饰品皆有。用银制作成的整套茶具、水果盘、胸针、耳环、戒指及手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