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功能:研究历程、成果及其现代化启示

来源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omao111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术界对德育功能的研究包含对德育存在价值和意义的探究。改革开放以来的德育功能研究历经四个研究阶段:拨乱反正为德育功能研究准备思想资料;引入系统论、价值论拓展德育功能研究的理论视野;辨析德育功能和德育价值关系并就个体享用性功能展开争鸣;以及寻求德育功能实践路径以指导德育实践。在此过程中,研究者借鉴系统论、价值论、主体性哲学,从社会变迁以及主体需要两维度不断丰富德育功能研究成果。德育功能研究为现代化学校德育指明了发展方向,学校德育应从强调社会性功能到倚重个体性功能,由工具性功能向本体性功能发展。在社会性功能和个体性功能层面,分别实现向全面功能和立体功能的转向。
其他文献
采用激光熔覆工艺参数,对轧辊表面裂纹使用Fe基金属粉末涂层修复,再对涂层进行力学性能测试,探索出最优工艺参数。在不同工艺参数下制备涂层,切取所需试验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XRD)分析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物相组成。用金相显微镜分析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显微组织结构,用扫描电镜(SEM)分析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晶体结构。用显微硬度仪测试了Fe基金属激光熔覆试样的维氏显微硬度。用高速摩擦试
上岭村是凡一平的故乡。在多年的创作中,他有意赋予上岭村人物一种“非凡的气质和品格”,将上岭村转化为其文学意义上的故乡,以此获得对历史的跨域想象,实现文学对心灵的救赎。通过研究《顶牛爷百岁史》这部长篇小说中主人公顶牛爷的人物塑造方法,剖析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忠义、守节、果敢、正直的品格,探讨凡一平如何通过塑造人物来构建上岭村,上岭村这个地域空间又如何反过来影响凡一平的创作,进而揭示作者的叙事策略及其“套
近代列强在东北北部地区的商业博弈,是在日俄共同侵略中国的“两强凌一弱”格局下进行的,是以俄国的日益退却与日本的不断扩张为其突出表征,其中也有德、美等西方列强的参与,在某些时候甚至呈现出多方交叉博弈的格局。
模块化设计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模块为基础进行设计,用标准化的原理进行统一、归纳、简化,使不同功能或者相同功能不同规模的对象标准化,通过模块的选择与组合构成不同的系统。模块化设计在建筑设计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作为一种绿色的设计方法,实现了设计与建造的有机统一,适应新型建筑工业化的需求。模块化设计应用于建筑领域的优势在于,其对建筑系统的划分有助于建立由空间到构件的系统化建筑模块信息库,通过模块的不同
随着生态文明建设和产业不断升级,政府对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的双控日益严格,中水回用和废水零排放成为对工业企业的基本要求。甲方公司的四期焦化废水零排放处理装置采用活性炭吸附再生、树脂软化、纳滤分盐、膜浓缩、电渗析浓缩、冷冻结晶和蒸发结晶技术将焦化废水进一步深度处理,提取出硫酸钠和氯化钠工业盐,并将产水全部回用于工艺。由于焦化废水含氟浓度较高,经过膜浓缩后,氟离子浓度达到100mg/L以上,进入后续工
旴江医学作为地方医学流派,医技精湛,学术颇丰,其中蕴含的饮食养生思想十分丰富,具有研究价值。但其饮食养生思想内容较零散繁杂,缺乏系统化、条理化,且现代相关研究多数关注于某个医家的学术研究,普遍偏于某个医家的养生研究,有关饮食方面的研究偶有几篇,而有关整个旴江医家的饮食养生研究更是寥寥无几,有待更进一步的挖掘整理。本文通过对东晋至明清时期的旴江医学中有关饮食养生的著作,进行系统性地整理归纳与挖掘研究
红外人脸图像的边缘轮廓特征对于红外人脸检测、识别等相关应用具有重要价值。针对红外人脸图像边缘轮廓提取时存在伪边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Canny算法的红外人脸图像边缘轮廓提取方法。首先通过对引导滤波算法引入“动态阈值约束因子”替换原始算法中的高斯滤波,解决了原始算法滤波处理不均匀和造成红外人脸图像弱边缘特征丢失的弊端;接着对原始算法的非极大值抑制进行了改进,在原始计算梯度方向的基础上又增加了4个梯
<正>(注:以下作者均来自浙江省宁波滨海国际合作学校,文中不再标注)一、以《我的好朋友》为题,写一个片段我的好朋友章宸铭704班他身材小巧,却活跃,诚如他的英文名“Happy”一样:暖融融的笑容常挂在脸上。每到下课时,总能看见他在课桌间四处穿梭的身影,或绘声绘色地讲述跌宕起伏的故事,或以惟妙惟肖的神情激扬天下事,或用幽默诙谐的腔调分享校园趣事。娴静,是他的另一种精气神。课堂上,他凝神静思,目光总是
期刊
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文化振兴是根本,文化建设需要艺术设计的介入,乡村资源的激活需要艺术设计的助力。本文以宁城县扎兰营子村为例,通过查阅文献、实地访谈和乡村调研,以生态美学理论和CIS理论为指导,调查乡村文化艺术,整合乡村文化艺术资源,以乡村文化为魂,以乡村品牌为主线,以艺术设计为手段,关注生态四季变化、关注日夜景观交替,使民居建筑、民宿装饰、庭院空间、街
在我国的乡村现代化进程中,部分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方式过于粗暴,功能缺失、文化隐蔽、观赏性差等问题屡见不鲜。文章以淮安市高家堰古街改造及团结村村部更新为例,从功能匹配、文脉梳理、生态可持续等角度入手,结合乡村居民的实际生活习惯和精神需求,从项目背景、现状问题、设计理念、整体规划与节点设计等方面阐述了改造方案的构思,探索在乡村振兴“五位一体”需求下的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