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教育扶贫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研究

来源 :求知导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i1ji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县Z村(以下简称积石山县Z村)的相关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和访谈,阐述了教育扶贫下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对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的现状提出对策建议,旨在为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研究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关键词:教育扶贫;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
  中图分类号:C91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07-02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教育脱贫作为实现精准扶贫的重要举措,一方面要求我们加大教育投入,将教育经费向贫困地区和基础教育倾斜;另一方面则要求我们关注、关爱农村贫困家庭留守儿童。
  一、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
  1.调查对象基本现状
  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较低。积石山县全称为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面积910平方千米,总人口22.47万人。胡林家乡位于积石山县中部,全乡共辖9个村,92个合作社,总人口为12353人。农村总劳动力共5456人,全乡有汉、回、东乡、保安、撒拉、土、藏七个民族,其中以东乡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全乡总人口的52.4%。全乡总面积为50.35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为14080亩,人均耕地面积1.14亩。
  2.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法。本次调查,笔者在积石山县Z村Z小学(共有学生210人),共发放“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调查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5份,回收率为95%。所调查学生的年龄主要分布在8~13岁,年级跨度从小学一年级、二年级、三年级到四年级,其中男生占27%,女生占73%。问卷内容涵盖生活问题、学习问题、心理问题、意识问题四大方面。
  (2)访谈法。针对生活安全常识、心理健康、生理发育常识、学习策略、美德品质等问题,对20名留守儿童、1名教师展开深度访谈。
  二、积石山县Z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生活问题
  父母在异地工作,见面次数较少。受宗教信仰因素的影响,当地留守儿童父母的打工地多集中在新疆乌鲁木齐、宁夏银川、青海西宁、甘肃兰州。从地域上看,当地留守儿童家长基本在民族地区从事牛肉面馆拉面、生产一线操作等工作,由于民族宗教信仰、工资薪酬和企业集中招聘的原因,90%的家长在新疆乌鲁木齐。从积石山县到新疆乌鲁木齐,距离有2069.2千米,横跨甘肃、青海、新疆三個省份,14个小时的火车车程,导致父母不能经常回家看望子女。在“最近一次见到父母是什么时候”问题的回答上,1年以上没有见过父母的学生占35.1%,半年以上一年以下没有见过父母的学生占22%,2个月以上半年以下没有见过父母的学生占31.7%,两个月以内没有见过父母的学生占11.2%。
  长期与父母的分离导致留守儿童的最主要表现就是缺乏自信和安全感。在实地调研期间,积石山县Z村留守儿童在完成课堂作业或者家庭作业的时候都会不自觉地用手遮挡,出现害怕犯错、担心被别人看到作业的情况。在与志愿者们交流沟通的过程中,他们几乎不敢正视志愿者们的眼神。以上表现和同班级非留守儿童形成鲜明的对比,父母在成长过程中的缺失带给留守儿童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我肯定。
  2.学习问题
  监护人无能力、没时间辅导留守儿童学习。通过调查,积石山县Z村留守儿童监护人为父母其中一方的为32.2%,留守儿童监护人为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的占56.4%,监护人为其他亲戚的占4.1%,而寄养在别人家里的留守儿童占0.9%。由此可见,留守儿童的监护人绝大多数为家里的老人。一方面监护人缺乏学习辅导意识,另一方面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监护人不得不承担所有家庭劳动,既没有能力、没有精力,又没有时间去辅导孩子学习。
  监护人既没有积极地肯定学习的重要意义,也没有给留守儿童传递学习能改变命运的坚定信念,他们对留守儿童学习问题的忽视,会对留守儿童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一定影响,甚至会产生学习不重要,学习无用等消极作用。
  3.心理问题
  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沟通较少。面对“你会和谁分享你生活中的秘密或者困难”这样的问题,选择分享给同伴的占39.7%,选择分享给家人的占36.8%,选择分享给教师的占15.2%。“清楚父母在外打工的具体职业”的学生占15%,其中通过视频了解父母职业的占10%,到父母工作地实地参观的学生占5%,85%的学生甚至不知道父母的具体工作内容。这与城市里孩子3~4岁入园前能熟记父母、家人姓名,知道父母职业,熟练背诵父母联系方式等形成鲜明的对比。90%的学生不理解父母出去打工的原因。综上所述,父母与留守儿童沟通较少,或沟通不够深入,只是浅显地询问成绩、学习状态,导致留守儿童对异地父母的基本职业信息了解较少,更不用说情感交流、生活问题交流等深层次的有效沟通了。
  作为第一监护人的父母本应该最了解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心理等问题,但由于长期的异地分离以及父母和孩子的沟通频率不高、沟通内容单一,导致留守儿童对自己父母不信任,而更愿意选择和自己身边的同学和朋友来沟通生活和学习中的秘密和困难。
  4.意识问题
  监护人自护教育意识淡薄。由于农村生源减少,村校的合并,使得大多数学生需要步行很远去上学,对样本学校进行调查,笔者了解到距离学校最远的孩子上学需要1个小时的时间。农村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危险,但是89%的家长表示农村很安全。79.4%的家长除了叮嘱孩子上下学路上注意来往车辆,没有考虑过其他安全隐患。由于主要劳动力都在外打工,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年长长辈,有些父母中的一方在家也得承担家庭全部劳动,所以,即便是远到1小时路程的农村留守儿童,恶劣天气下也没有家里人接送。与城市里临放学前拥堵的校门口相比,农村儿童监护人在儿童保护意识上较为淡薄。   近年来,新闻报道了多起农村留守儿童被性侵的案件,事发之后,很多受害留守儿童甚至不是很清楚自己被侵犯了,更不会第一时间选择通过告知老师、家长保护自己,这暴露出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自我保护常识和意识。
  一方面,由于农村尤其是少数民族农村保守、封建的传统思想,避忌生理安全方面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另一方面,由子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监护人多为年老、文化层次低的爷爷奶奶,代际隔阂,年龄和成长背景的差异,本身就让老一辈和留守儿童的沟通较少,更不用说依靠爷爷奶奶来传播自我保护的经验、培养自我防范意识了。
  三、改善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现状的对策
  1.生活方面,建立需要帮扶的农村留守儿童档案信息库
  相关人员先要摸底,了解当地农村留守儿童的分布情况。然后,当地乡镇的妇联、民政工作站举办“自护教育训练营”,至少举办一次集中安全自护教育活动,教农村留守儿童应对各种各样的生活问题,包括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并让学生树立基本的户外安全、人身安全、自然灾害的防范等自我保护意识。
  2.学习方面,在常规德育基础上增加贫困儿童的生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首先,学校要加强对留守儿童学习兴趣的引导,帮助留守儿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其次,学校要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课外阅读兴趣。再次,学校要借助新媒体技术,建立贫困地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在留守儿童家长和老师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改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脱节的现状。最后,多家访、多面谈、多交心,随时掌握留守儿童学习问题。
  3.心理方面,将心理关爱纳入教育精准扶贫方案,关注留守儿童心理健康
  以海南省“巾帼励志班”为例,海南省在贫困地区留守儿童的心理辅导和励志教育德育上早有先例,他们创办了“巾帼励志班”,即先关注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然后关注留守儿童成才。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自护教育对象从学生本人扩展到学生家庭。学校要对家庭特殊的留守儿童建立班级档案和学生成长档案,开展学生个案研究,同时,结合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引导学生团结留守儿童,形成和谐良好的校园风气。
  4.意识方面,定期给留守儿童开展普法教育课
  针对小学生心理特征及犯罪分子作案的特点,教师可以结合典型生动的校园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如何辨别侵害行为、如何自我保护等,提高留守儿童自护意识及安全防范能力。同时,学校可以制作“向校园欺凌说不”“机智的小红帽”等留守儿童防侵犯普法手册,编写留守儿童安全教育宣传册,组织开展留守儿童安全案例分析会,及时培养留守儿童监护人及其家庭的安全教育意识和理念。
  留守儿童作为社会转型期的一个特殊群体,其教育和成长问题直接关系到贫困地区农村教育扶贫的成效,关系到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关注和关爱留守儿童,要从生活、学习、心理、意识等方面入手,明确家庭、学校、社会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职责,各责任主体协同合作,这样有利于有效改善貧困地区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的现状,也有利于进一步巩固教育扶贫成果。
  [参考文献]
  [1]王嘉毅,封清云,张 金.教育与精准扶贫精准脱贫[J].教育研究,2016(7):12-21.
  [2]卢国良,贵志祥.民族地区留守儿童关爱与服务体系的研究目标及路径[J].教育研究,2011(1): 128-130.
  课题项目:兰州工业学院青年科技创新项目“教育扶贫下的农村留守儿童自护教育研究——以临夏积石山县Z村为例”(19K-018)。
  作者简介:白丽丽(1986— ),女,甘肃临夏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教育管理;
  马俊年(1983— ),男,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其他文献
摘 要:流行音乐作为通俗音乐的代表形式之一,内在的设计形式以及结构都相当多样化,尤其在民间传播效率上属于最为快速最为广泛的类型,它的这一特点使得多数音乐人都会关注这一音乐创作类型。以教育行业的音乐课堂为例,流行音乐对于课堂效果的提升以及课堂氛围的营造具有较大的帮助,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可以通过引入流行音乐来改善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进而让音乐教育课堂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文章对此进行了
期刊
摘 要:为了让更多学生更快爱上经典古诗词,加快推进古诗词教学常态化、有效化,我校建设了古诗词课程基地。古诗词课程基地建设内容主要有建设课程基础,保障课程实施;构建物态文化,诗化育人环境;创编校本教材,优化课程载体;推进课程实施,创新教学方式;拓展实践途径,促进学生创新。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课程基地;建设内容  中图分类号:G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期刊
摘 要:自初中英语教学开展以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方式已经深深扎根在学生心中。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病显而易见,即在短暂的课堂教学时间内教师占用大部分时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课堂氛围不活跃,学生的学习效率低。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初中英语课堂“笑”起来。  关键词:初中英语教学;教学策略;课堂气氛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可见,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十分重要。本文结合具体教学实践经验,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策略进行了粗浅的分析。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运用能力;培养策略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
期刊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关于“写作”的目标,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笔者结合统编教材,通过“养习、激趣、心动、真实、乐读”五美齐发的做法,让写话之花“生根、萌芽、发枝、长叶、开花”,切实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关键词:写话;方法;统编教材  中图分类号:G427
期刊
摘 要:西藏地区积极推进“领雁工程”,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基层教研工作,在实践探索中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三环”是为项目驱动、因地制宜、组块管理;“六步”是勤调研、创名师、建团队、搞研发、优评价、多循环。实践证明,“三环六步”区域化教研路径是可行的,且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关键词:基层教研;“领雁工程”;区域化推进;实践探索  中图分类号:G420 文
期刊
摘 要:数形结合是学生学习数学最常用也是最重要的一种数学思想方法,是指把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进行思考,从而化难为易、化繁为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从儿童的视角出发,挖掘并选择能体现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素材,精心设计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推理能力,使学生主动探索在给定情境中隐含的规律或变化趋势,建立数与形的生动联系,体会到数形结
期刊
摘 要:感统失调的学生因为生理原因,在背诵时存在很多障碍,如记忆力差、容易重复背诵、遗忘得快等。帮助他们进行有效背诵的方法和策略有很多,首先是巧用激励,激发他们的背诵兴趣;其次是科学、合理地提高他们的记忆力;最后是运用多种形式,改变他们的背诵方法。经过研究和统计,低学段感统失调学生在这些方法策略的指导下,背诵的有效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关键词:感统失调;有效背诵;低学段;语文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 要: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通过数学活动,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提升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以“年、月、日”的教学为例,探讨联系生活激发学生探究意识的策略。  关键词:自主权;最近生长点;核心价值;问题意识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6-0067-
期刊
摘 要:以博物馆为平台的馆校合作以活动为载体对学生开展传统文化、民族精神、道德法治、理想信念等教育,文章采用的调查研究、数据对比等方法拓宽了学校德育途径,促进了教师专业化成长,有利于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学校教育;馆校合作;教育活动体系  中图分类号:G26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35-0002-03  一、活动简介  学校与博物馆深度合作,借助升印轩米升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