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深患者谈康复

来源 :特别健康·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ki11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误诊难以避免
  从现有医学实践看,精神疾病药物的有效性是显而易见的。这好比拉一下灯绳,灯就亮了。吃药就相当于拉下开关,只要药物到位,患者的症状自然就能缓解。
  但现实总比理论复杂得多。据我观察,单一的精神疾病并不難治。比如说,单相抑郁症,即使到了重度,也可按图索骥,用上一两种抗抑郁药,大约六到八周内症状就能缓解;即使运气实在糟糕,换上一两次药也能见效。然后维持治疗几个月,或可临床治愈,进入减药阶段。
  比较难治的是双相。双相之所以难治,首先在于确诊困难。
  双相在发作之前,大多表现为单相抑郁,患者很少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的体验。很多患者往往在多年后追溯病史时,才会隐隐约约想起自己或许有过轻躁狂的迹象。也有约五分之一的双相患者,以躁狂起病,这又会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
  正因为如此,大多数双相患者都被误诊过。来自欧美国家的统计资料表明,双相患者平均要经过八年才能确诊。69%的双相患者曾被误诊为单相抑郁、焦虑症、精神分裂症、人格障碍和物质依赖等。
  其次,双相即使被确诊,治疗起来也比单相复杂得多。主要原因在于双相患者总在抑郁和躁狂两极间游走或震荡,假如再合并抑郁、焦虑、强迫,或者人格障碍、成瘾行为,种种症状相互牵制,治疗时就会投鼠忌器,顾此失彼,很难下手。
  患者自身情况,也是不能不考虑的制约因素。比如,有的患者肝功能不好,或者血糖高,某些药就不能使用;有的患者体质较弱,对药物副作用耐受性差,选择余地就会变小。
  “治疗窗”的概念
  由此,我提出“治疗窗”的概念。
  我认为,一种复杂的精神疾病,如果合并多种症状,加之患者本人个体情况复杂,其治疗的时间和空间就会被限定。
  这个治疗时空,或可比喻为一个窗口。单一病症的治疗窗口较大,随便怎么治都能见效;而病症每复杂一分,治疗窗口就缩小一分;复杂到一定程度,有限的窗口就会被横七竖八的木条遮蔽,且时刻在发生变化。一个精神科医生的高下之分,就在于他能否把握这个稍纵即逝的时机,把药物投进窗口。
  首先,他要能准确识别各种症状的本来面目(它们经常是隐晦的或含混的);其次,他必须宏观把握,通盘考虑,综合处理各种症状。要点不可缺,次序不能乱。否则,就会顾此失彼,“按下葫芦起来瓢”,对冲治疗效果。
  《史记·淮阴侯列传》云:“时乎时,不再来。”所谓时机,就是指那种一旦失去,就再也不会回来的东西。对于治疗精神疾病,时机就是如此重要。
  比如,患者本身包括其心理状态等内环境,就是一个变量。如果他身体状况佳,活力十足,他对于药物副反应的耐受性就较好;反之则差。这个时候,对治疗窗的判断,就是看患者体内的血药浓度范围。只要合并用药不超过治疗窗的上限,就可以抓住时机,大胆用药。
  用药是一种艺术
  两年前,我患双相,未能被医生识别。耽误半年后,病情恶化,陷入深度抑郁,几成亚木僵状态。
  后来求北京安定医院姜涛大夫,他根据我治疗半年无效这个信息,猜测我有可能是双相;又根据我当时的低动力状态,判断我是去甲肾上腺素不足。
  于是,他先使用对去甲肾上腺素有强刺激作用的瑞波西汀,意在把我从深度抑郁中提上来,同时试探一下会不会转躁,是不是双相;而为了防止可能发生的转躁,又并用碳酸锂,以防不测。后者是一种老牌的情绪稳定剂,是治疗双相的传统药物,同时有增效作用。
  我推测,当时他的考虑应该是:如果我是双相,碳酸锂则为瑞波西汀保驾护航;如果不是双相,碳酸锂则可作为增效剂,协助瑞波西汀发挥作用。
  一周后,我的状况没有丝毫改善。姜涛判断我抑郁太深,又加上SSRIS系列的抗抑郁药舍曲林协同作战。10天后,药物突然起效,半年的阴霾一扫而空。姜涛见我好转如此之快,判断我已有转躁苗头,确信是双相,立刻大规模调整用药,停掉作出了重大贡献的瑞波西汀,减半舍曲林;同时加上奥氮平压躁狂。
  再过一周,又加上一种偏于抗抑郁的新型情绪稳定剂拉莫三嗪,以防止压躁太狠而转郁。从此治疗方案稳定下来,并逐渐进入减药周期。
  整个过程,对治疗窗口的把握,主次分明,先后有序,起承转合,如行云流水。
  是不是,任何技术修炼到一定程度,就会是美?
  对未知常怀敬畏之心
  我发了几篇探讨抑郁症药物治疗的文章后,引来一番关于“如何治病”“吃药不吃药”的争论。
  类似的争论由来已久。面对精神疾病,确有很多人反对西医,反对吃药看病,主张心理、中医、针灸、灵修、瑜伽等等,认为这些疗法见效快,不痛苦,无副作用,可以治根,永不复发。
  针对讨论,我表达我的看法:
  1.现代医学承认自身的局限性,承认治疗精神疾病的复杂性和长期性。比如,对于抑郁症,统计表明,治疗的有效率在70%。双相情感障碍则更低些。
  这确实不令人满意,但毕竟,全中国有病历记载的3000万抑郁症患者,大多数是通过西医治愈的。如果放弃西医和药物治疗,能否找到其他替代方式?如果不能,那么暂且不要否定西医。
  2.关于治本。其实,在很多时候,治标和治本,差别不是那么大。医学上本来就有“对症治疗”和“对因治疗”之说,并无高下之分。对于很多疾病,缓解症状足矣。比如感冒,它是一种自限性疾病,不加治疗,一个星期左右也可自愈。治疗感冒,只要能缓解头疼、鼻塞、咽痛症状就行,何必治本?
  3.关于副作用。副作用确实存在,但也没那么可怕。副作用出现的概率非常低,并不总是出现。副作用的大小,和患者本身关系很大,也与他服药时的内环境有关。无论如何,副作用和精神疾病对人的摧残相比,微不足道。因此,在疾病和副作用之间,应是“两害相权取其轻”。
  4.关于复发。精神类疾病治愈后确实容易复发,但并非无规律可循。经验证明,只要在规定时间段内,严遵医嘱,坚持服药,锻炼身体,辅之以心理调适,则复发的可能性并不大。
  5.关于疗法之争。我认为,鉴于精神疾病的治疗总体水平不高,还有很多未知数,因此不要轻易否定别的疗法,更不能为了宣传某一种疗法,不顾事实,夸大自己,贬低别人。
  概括而言,当下西医治疗精神疾病确实不够理想,但暂时没有别的疗法可以替代。它是无奈的选择,也是最不坏的选择。如果为此否定和放弃西医治疗,只单一尝试其他疗法,后果难测。而劝告患者不去看病吃药,对己对人,都风险极高。
其他文献
胃癌是最常见的肿瘤之一,据统计占我国消化道恶性肿瘤首位。胃癌的防治一直受到人们的重视,以往行X线钡餐透视对胃癌诊断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胃镜检查对胃癌的诊断也有确切的诊
再好的东西也不能多吃  一次大病后,我身体极为虚弱。给我看病的是一位老中医,我请老中医多开补药,以便尽快把身体调理强壮。老中医说:“不要快,而是要慢,特别是身体虚弱时,不能快补,只能慢补。”  “多服补药,不是能更快地让身体康复吗?”我问老中医。  老中医说:“补药服入身体后,不会自动消化,要靠身体去吸收、去消化。要消化,就要消耗体能,补药服得越多,消耗的体能也就越大。对于一个身体本来就虚弱的人来
我一生,人家都以为我聚众有方,事实上我的内心非常孤寂,我没有最喜欢的人,也没有最厌恶的人。别人认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没有把他们认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归。  我一生,服膺于“给”的哲学,总是给人赞叹、给人满愿;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条:给人信心,给人欢喜,给人希望,给人方便。因为我深知结缘的重要,心里只想到处结缘、到处散播佛法种子。我立志兴办各种教育,因为从小我没有进过正
期刊
变老有太多恼人和糟糕的事情:身体变差,记忆力下降,没完没了地重复过去,并且只有你一个听众。不过变老还包含一种深刻的解放:获得一种得来不易的态度。只有到了60岁的时候,你才会开始泰然自若地说:“我太老了,这个不适合我。”这句话将会成为我的人生箴言。我拼命地练习着这句话,然后惊讶地发现,对于那些曾经打击过自己虚荣心的恼人之事,现在的我竟然已经不屑一顾了。一位比我小的女性建議我说,“老”这个字可能用得不
在北京市朝阳区劲松八区的社区文体中心舞蹈室里,管锦红正在帮飘舞艺术团的团员们紧张排练芭蕾舞经典剧目《天鹅湖》,她们即将在天桥剧场与中央芭蕾舞团同台演出。这些团员年龄从48岁到62岁都有,从她们少女般的体型和优美的舞姿,你无法想象这是一支由中老年女性组成的舞蹈队。  与中央芭蕾舞团同台演出  为了这场演出,管锦红和团员们已经苦练了近一个月。团员们非常辛苦,管錦红更是嗓子疼得几乎说不出话来。但没有一个
健康教育专家洪昭光教授编了一首《话疗歌》来概括聊天交流的好处:说起话疗真奇妙,防病治病皆有效。一聊双方误解消,二聊大家心情好;三聊能治血压高,四聊能把肿瘤消。话疗疏解郁闷气,话疗提高抵抗力。天天话疗三四起,家家快乐甜如蜜。  怎样才能把闲聊变成最好的心理话疗呢?  选对场合。不少老人喜欢在公园晨练时交谈,是因为此时环境轻松,身体会不自觉地启动安逸系统,整个人放松下来就会变得健谈。在心理学上,营造放
说小年龄:轻松自驾700公里  “我今年68岁。”每次在刚认识的朋友面前介绍自己,家住北京垂杨柳小区78岁的“君子兰”(网名)都会把年龄少说10岁,“说的次数多了,我自己都信以为真:我就是68岁!”生活中,很多长者谈起年龄可能易产生“伤春悲秋”之感,但“君子兰”等人觉得,面对年龄其实可以有更自信从容的态度。  自认年轻,让“君子兰”找到了快乐,但她也曾消沉过。  八年前,老伴的去世曾对“君子兰”造
一棵桃树先后开出杏花、李子花、樱桃花、红梅花、白梅花等56种不同的花朵,该是怎样绚丽缤纷的景象呢?这绝非天方夜谭。在安徽临泉县,一位农民通过嫁接,使桃树开出56种花,结出56种果,而且花期不同,果实各异。  小学文化追梦高科技  今年62岁的韩国平是安徽临泉县张营乡八里庄村的一名农民。上世纪80年代,韩国平看到很多农民在院子里种了果树后  又砍掉,感到可惜。一問才知道,原来许多果树三年不到就要换一
2011年,我报名参加了潍坊老年大学二胡班。2013年7月,在焦老师的辅导和鼓励下,我参加了由中国音乐家协会组织的全国二胡年度考级,不仅考过了九级,还被评为优秀。  当我手捧着印有中英两国文字、盖着钢印、由著名音乐家徐沛东签字的考级证书时,欣喜万分。焦老师却冷静地对我说:“九级不是终点,2014年要争取考十级。”然而面对难度更大的十级,我心生怯意。  看到我有畏难情绪,焦老师给我客观地分析了成与败
都说中国人出游爱拍照,走到哪里拍到哪里,不过,家住洛阳的文益新很特别。他爱出游,记录美景他不用相机而用钢笔,他能把眼前的风景绘到纸上,速度快得让你惊叹。  别人出游为看风景,64岁的文益新出游更重要的目的是写生。他每次出游都会随身携带六七支钢笔和许多纸,当美景出现在眼前,别人都拿着相机或者手机咔嚓咔嚓拍照时,他会掏出钢笔和纸,只需片刻,一幅钢笔画就成了。  文益新去过全国16个省的多个地方,每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