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创新能力是牵引人类不断前行,探索新事物的根本动力。作为培养人才重要阵地的学校,应将塑造富含创新品质,具有创新精神的学生置于学校教育的首位。英语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中担负着义不容辞的职责。如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本文略谈自己的一孔之见与同行分享。
一、借助语言情境,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语言学家弗斯的语言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有声的语言材料如果脱离了实际情景就变得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或课前准备一些学生平时熟悉的便于携带的实物,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增强学生的真情实感,使空洞、抽象的语言材料变成学生眼前的实物,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如我在教Unit 6 “Fashion”时,针对学生喜欢观看时装秀表演的心理,我在课前选取了一些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将讲台当做舞台,让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再让另一个学生用话筒在旁边用英语进行介绍、点评。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与服装有关的词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一切词汇来表达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二、巧妙预设问题,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创造品质的基石。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才能引领他们积极的探究,催生他们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巧妙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要为学生培植质疑的土壤,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升华。如我在教学牛津英语9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侦探故事”时,首先以一段《名侦探柯南》的插曲导入新课,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然后提问:“If you are a detective,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cases? ”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学生已经进入本文特定情景之后,我又启发学生:“If a murder happen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然后引导学生就文中的谋杀案提问。经过大家的互助讨论,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When did the murderer happen? Where did it take place? Who was the victim? How was he killed? Why was he killed? Who was the murderer/suspect? What did the murderer look like? 最后让学生相互之间回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边提问边释疑的方式,使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思维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激活求异思维,反弹琵琶,训练学生创新品质
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标新立异,反弹琵琶更能训练个体的创新素养。实践证明,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孕育在学生的求异品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突破常规,敢于说“No”。此外,要创设一些能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7B Unit5 “Abilities”时,恰逢中国很多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我问学生:What charities can help people who suffer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nd what can we do for them? 很多学生列举了好多国内外的慈善组织,而对于后一问题,有的说捐钱,捐物,有的说将灾区的小朋友接到我们这儿,帮助他们读书,有的说给他们寄一张贺卡鼓励他们,还有的说搞慈善义演……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一表扬,并对他们积极思考给予充分鼓励。再如,在表达“我妹妹年纪太小不能照顾自己”一句,分别可译为:(1)My sister is too young to look after herself.(2)My sister is so young that she can’t look after herself.(3)My sister isn’t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herself.不同的表达表示相同的意思,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求异,体会创新的乐趣。
总之,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人类不断发展的源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将学生置于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挖掘学生创新潜能。
一、借助语言情境,激发兴趣,点燃学生创新火花
语言学家弗斯的语言理论告诉我们,语言环境对学习语言来说必不可少,而且是至关重要的。在平常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发现很多有声的语言材料如果脱离了实际情景就变得晦涩难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尽量利用学生身边的人、物或课前准备一些学生平时熟悉的便于携带的实物,结合教材内容,为学生创设真实的语言情境,增强学生的真情实感,使空洞、抽象的语言材料变成学生眼前的实物,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形象。如我在教Unit 6 “Fashion”时,针对学生喜欢观看时装秀表演的心理,我在课前选取了一些节奏明快、轻松活泼的音乐,将讲台当做舞台,让一些活泼好动的学生走上讲台,进行表演,再让另一个学生用话筒在旁边用英语进行介绍、点评。在这样一种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生熟练地掌握了与服装有关的词汇,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更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思维,让他们能够创造性地运用所学的一切词汇来表达他们所看到的事物。
二、巧妙预设问题,引导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问题是引发学生思维的催化剂是学生创造品质的基石。学生只有具有了一定的问题意识,才能引领他们积极的探究,催生他们的创新思维。因此,教师在教学中一方面要巧妙预设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要为学生培植质疑的土壤,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使他们的创新思维在不断的训练中得到升华。如我在教学牛津英语9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侦探故事”时,首先以一段《名侦探柯南》的插曲导入新课,在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之后,然后提问:“If you are a detective, wha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s for cases? ” 引导学生自由发言,再次提问:“What do you think this article is about?”在学生了解了文章的主题,学生已经进入本文特定情景之后,我又启发学生:“If a murder happens, what do you want to know about it? ”然后引导学生就文中的谋杀案提问。经过大家的互助讨论,学生提出了如下一些问题: When did the murderer happen? Where did it take place? Who was the victim? How was he killed? Why was he killed? Who was the murderer/suspect? What did the murderer look like? 最后让学生相互之间回答提出的问题,通过这种边提问边释疑的方式,使学生很快了解了课文内容。在这样的课堂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思维得以拓展,创新能力得到了提升。
三、激活求异思维,反弹琵琶,训练学生创新品质
求异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品质的有效手段。英语教学中激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标新立异,反弹琵琶更能训练个体的创新素养。实践证明,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创新意识孕育在学生的求异品质中。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和引导学生打破思维定势,勇于突破常规,敢于说“No”。此外,要创设一些能引导学生广泛联想,发散思维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发现问题的能力。如我在教学7B Unit5 “Abilities”时,恰逢中国很多地区遭受自然灾害,我问学生:What charities can help people who suffer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and what can we do for them? 很多学生列举了好多国内外的慈善组织,而对于后一问题,有的说捐钱,捐物,有的说将灾区的小朋友接到我们这儿,帮助他们读书,有的说给他们寄一张贺卡鼓励他们,还有的说搞慈善义演……我对他们进行了一一表扬,并对他们积极思考给予充分鼓励。再如,在表达“我妹妹年纪太小不能照顾自己”一句,分别可译为:(1)My sister is too young to look after herself.(2)My sister is so young that she can’t look after herself.(3)My sister isn’t old enough to look after herself.不同的表达表示相同的意思,使学生在对比中感受求异,体会创新的乐趣。
总之,创新是社会进步的阶梯,人类不断发展的源泉。在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教师应以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抓手,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为目标,将学生置于实践活动中,充分发展学生的思维,从而不断挖掘学生创新潜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