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为什么总要认祖归宗

来源 :新传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ixian0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認祖归宗这个朴素理念,可以说是中国人、中国文化几千年来血脉不断文化传承绵绵不绝的重要支撑。这一理念以对祖先的崇拜、父系的偏重以及姓氏为文化符号标识,成为中国人心中难以割舍的家国情怀。
  祖宗崇拜:中国人心中的神
  中国人历来有“祖有功,宗有德”之信念,将祖宗放到了至高的位置,敬莫大焉。中国人对“祖宗”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是对祖先的敬畏与感恩,这种情感已衍生为一种民间宗教信仰。
  祖宗崇拜的源头,来自于对生命的报恩。《礼记·祭义》曰:“圣人反本复始,不忘其所由生。”又《郊特性》亦曰:“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此所以配上帝也。”有祖宗才有子孙,祖宗是永恒的生命之恩、为人之本。
  中国人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传统,祖宗给予生命,这是恩中之恩、恩中之大恩,子孙后代毕其终生,而无以回报。
  祖宗崇拜的核心,是为孝。但凡人,都有孝心,孝是人类的基本感情。然而在中国,孝被家法、宗法所规制,形成孝道。而孝道,已不僅仅是感情。
  《吕氏春秋·孝行览》曰:“夫孝,三皇五帝之本务,而万事之纲纪也。”又《孝行览》示:“刑三百,罪莫大于不孝。”而“大行之美,以孝为第一”,更是全社会的价值准则,孝道成为中国人理应有的为子之道、报恩之道。不孝者,为一家之逆、一族之逆、全社会之逆,人人都可诛而伐之。孝道,在中国几千年来大行其道,从皇家到百姓,无一漏外。因孝道的传承,祖宗崇拜历久而不衰。
  祖宗崇拜的载体,是形成律制和民俗的隆重而虔诚的祭礼,即祭祖。皇家以宫廷、宗庙祭祖,宗族、家族以祠堂祭祖,都极为盛大,其礼其仪之恭敬,自不必说。平民百姓的祭祖,也是十分的讲究,如每年清明、冬至的祖墓祭祀,凡是墓葬之地,漫山遍野,香火缭绕,蔚为壮观;每年祖宗生日、忌辰、除夕日的家祭,为每一个家庭至高无上的礼仪。即使穷困潦倒,也要对祖宗上香叩头,以示敬意。祭祖在民间,已经到了“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之地步,朝野自帝及民,无不对祖宗顶礼膜拜。
  祖宗崇拜,是中国人在漫漫尘世中,给自己留下的唯一而独有的精神家园,从中得到的慰藉与温情,成为生命延续的神圣的精神力量。列祖列宗,已然是一尊一尊的神明和神灵,高悬于宗室庙堂,更重要的是立于每一个后人的心灵之中。把祖宗当作了神灵,而神灵必在神秘世界显出神秘力量,意味着逝者对生者的守望,先辈对后人的呵护。对祖宗的祭祀,对神灵的恭敬,就是冥冥之中,寄托着自己的平安、吉祥与幸福。
  认祖归宗:中国人割舍不断的情结
  祖先崇拜文化中的关键词就是“血缘”二字。而当前无论是海外华裔的“寻根”,还是台湾人的“认祖归宗”,可以说都是中国祖先崇拜现实价值的体现。
  “认祖归宗”是个体在社群种族之上对其身份确认和分类的一个过程,而中国人的认祖归宗情结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情感态度。中国人认祖归宗情结是在漫长的岁月里受多种因素影响而形成的,中国人的认祖归宗情结有对祖先的崇拜、父系的偏重以及姓氏作为认祖归宗的符号标识等特点。
  对于中国人来说,认祖归宗的情感已深入人心,成为人们潜意识下普遍的情感共识。每一种文化的存在都有其独特的历史使命和价值,认祖归宗情结亦是如此。
  中国人不仅认为包括自己生命以及所有的一切均来自于祖先,而且认为每个人都是祖先系统中的一环,死去的人是现在人的祖先,现在的人是将来人的祖先,家族中的宗祠和祖先代表着个人与天命的关联,这种力量不仅超越了生命人世,甚至超越了天地万物。而认祖归宗,就是要纪念祖先的功绩,借用祖先崇拜来加强共同的血缘关系,以巩固以血缘为基础的内部团结,以及明确人们之间的辈分关系。
  同时,人都是有根的,是一代代传下来的,先祖忠于国家的品格、勇于牺牲的精神、开拓一方、安定一方,造福社会,这些宝贵的精神财富,需要我们一代代传承下去。
  随着当今社会流动的加速,人们从甲地到乙地,从此岸到彼岸,从这个国家到另一个国家,最容易混乱的就是身份认同,最难以适应的也是很难被人身份认同。中国人不管身在何处,也不论贫穷富贵,虽然也有意识形态的差异,但是对于祖宗崇拜文化现象的认同形成了一条无形的血缘纽带,把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说国语的人都连接在一起,这种不是宗教胜似宗教的民间信仰,由于其酝酿了几千年,弥久愈香,形成了巨大的凝聚力。
  认祖归宗,是中国人割舍不断的情结。这种情结经过数千年的传承,早已内化为民众的情感密码,“每逢佳节倍思亲”成为所有中国人的情感共识。
  中国人对祖先的情感体现在显性和隐形两个方面。在显性方面,主要体现在春节、清明、中秋等几个重大的祖先崇拜节日上。虽然很多传统仪式被人们忘记了,但“回家过年”“回家祭祖”作为强劲的文化密码却被保存下来,成为一种认宗寻源的文化仪式。世界上从没有哪个国家像中国这样,在这些节日里进行大规模的人员流动。
  在隐形方面,各种文学作品、戏剧戏曲,各类影视传媒、现代信息手段,都成为民众表达对祖先怀念、思念、悼念、纪念等情感的渠道。
  寻根之旅: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对中国人来说,家有着无尽的意义。不仅有哲学、伦理与宗教内涵,更能找到中国人困境求生的壮阔精神史。不了解家对于中国人的意义,就不会懂得中华民族为什么在经历无数苦难之后,仍然生生不息。
  认祖归宗的目的也是要重拾家族荣耀感。传统的中国家庭在给新生儿取名时会把代表辈分的字加在姓与名之间,并把本族世系和重要人物事迹记录在家谱上。家谱是中华民族的三大文献(国史,地志,家谱)之一,在族谱上还记载了一个家族的家规、家训以及光耀门楣的祖先事迹等,因此翻开本宗族的族谱、家谱,就是翻开一段辉煌的家族史。因此,才有很多海外游子千里迢迢赶回故土寻根拜祖,亟求落叶归根。
  倘若祖上成名成家,世人便另眼相看,其后代子孙也会受到荫泽,某人之子、某人之孙、某人之某代孙之类的称谓,在报刊书籍上举目皆是。
  一些人甚至到了一辈子都愿被称之某人之子或某人之孙的地步,躺在祖宗的光环里,再也不肯出来,其真名反而鲜有人知。可见祖宗崇拜在国民性之构成中,已成为相当牢固的一个部分了。
  当工业革命兴起、传统的宗族聚居的农业社会逐渐被解构,我们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对姓氏文化、宗亲文化的认识是不够的,很多的家谱没了,族谱没了,很多的中华传统文化血脉的延续和继承也随之消散了。但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里,家族概念仍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家族的荣耀、家族的传统、家族的荣光、家族的责任,这些,都是需要我们代代传承的。小家大国,正是一个国家的力量凝聚。
  民族是家族的集合,家族是民族的镜子。每个家族都有一个梦,那就是人丁兴旺、门第光耀。个人与家庭、家族与民族是联系在一起的。认祖归宗的过程,也是寻根、寻梦之旅。它不仅仅是寻找族谱、寻找族群、寻找先祖、寻找亲人,也是寻找家族之梦、民族之梦,更是一种家国情怀。
  或为过去繁盛的家族而骄傲,或为祖先的创业而感动,或为长途的迁徙而震撼,或为百折不回的壮举而崇仰,得到的是祖先创业不易、后人定当珍惜的结论,产生的是惟有勤勉才能生存、惟有奋斗才能兴业的省悟,激发的是不忘祖训、振兴民族的内生动力。
  (《珠江教育论坛》2016年03期、《南方都市报》2014.9.4等)
其他文献
邻居张奶奶和老伴儿已经结婚五十多年了,他们是小区里出了名的模范夫妻。早起上班,时常会看见他们两个手拉着手,去菜市场买菜;晚上下班回來,时常会看见他们两个手拉着手,在小区的花园里散步。有时望着他们的背影,内心里总是涌动着莫名的深情和感动。  有一次,我终于按耐不住内心的好奇,偷偷地向张奶奶请教幸福婚姻的秘笈,她认真地说道:“清秋啊,当你把你的伴侣当成恩人时,他做的每一件事情,对于你来说都是意料之外的
期刊
据英国《卫报》报道,科学领域的很多激动人心的发明,均无法与人体相媲美,从我们体内的DNA到原子,都拥有无法想到的奇妙之处,可以说,人体本身就是一个科学奇迹。  人体由星尘组成  你体内的每一个原子都有几十亿岁。氢是宇宙中最常见的一种元素,也是人体的主要组成成分,它是在137亿年前的宇宙大爆炸中产生的。碳和氧等更重的原子是70亿到120亿年前在恒星体内产生的,并在恒星爆炸时扩散到太空中。其中一些爆炸
期刊
从1936年到1945年的九年中,数万青年学生通过一所在窑洞里开办的大学,亲身聆听了包括毛泽东、朱德等党中央领导亲自讲授的课程。这所条件简陋,师资队伍却异常强大的大学,就是著名的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简称“抗大”。  “抗大无一期,红大无二期”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抵达陕北之后,立刻着手恢复红军大学。新的红军大学,一部分人员来自长征之初以红军大学为主体结合其他专业军事院校组成的长征
期刊
不急于散步 饭后大量血液集中到消化道,大脑供血相对减少而出现昏昏欲睡的感觉,此时散步易出意外;患有消化道溃疡和胃下垂的病人则会加重病情。所以饭后宜静坐30分钟再活动。  不急于吃水果 在饭后立即吃水果,容易在胃内留滞,极易腐败变质,变成酒精及毒素,引起胃灼热、腹胀、腹泻或便秘等不适。因此,人们最好在饭后1-2小时再吃水果。  不急于洗澡 如果饭后急于洗澡,周身的皮肤和肌肉血管扩张,血流量加大,就会
期刊
寒鴉戏水尚觉凉,  欹枝斜梅已绽放。  风干腊肉祝年旺,  迎春漫坡金甲黃。  天长夜短山涧淌,  一池碧水风清扬。  丁酉金鸡欲报晓,  江天一色春水淌。
期刊
唐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强盛的朝代,对海外影响巨大。历宋、元至明,外国将中国或与中国有关的物事皆称之为“唐”,且称中国人为“唐人”。然而,两千多年来,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却一直都自称“汉人”而非“唐人”。  中国人中绝大多数的族群都认同自己是汉人,汉人的名称从汉朝而来,因此汉朝对中国的意义便不只是一个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将各种不同来源、背景的中国人融铸成一个大家共有的身份认同。为什么别的朝代不能做到
期刊
张宪义,曾任台湾中山科学院核能研究所副所长,是核武计划的关键研发人员之一。1988年1月,他辞职离台,带着秘密“叛逃”美国,导致台湾“最接近成功”的核武计划胎死腹中。时过29年,他现身揭开了其中的内幕。  蒋介石:一手催生“核梦想”  1964年10月16日,原子核裂变的蘑菇云在新疆罗布泊戈壁荒漠升起,第一颗原子弹在大陆试爆成功。此时,台北的蒋介石有些惶恐。虽然他对核武器的研制已经有所准备。  一
期刊
从公司出来时,我肚子饿得咕咕叫。以前遇上加班,只要一个电话,老公这会儿早就在厨房忙开了。可最近,我俩在冷战。说起来,这次也不是什么天大的事。家里的冰箱坏了,说好周末一起去商场,可礼拜六一早,却不见老公的身影。电话打过去,人家和朋友钓鱼去了。我一下子就火了,将老公一顿臭骂后,“啪”地一声挂了电话。而老公并没有回拨过来。两人憋着一股劲地僵持了两三天,谁也不理谁。  第二天下班从公司出来的时候,无意中撞
期刊
在古代有一个传说,只要成为帝王,便会得到十二种神秘的自然力量,辅佐他成为至善至美至上的明君。后来,代表这十二种力量的图案,就被印在了帝王的龙袍上,这些图案便是十二章纹,隐喻着远古的极大智慧。  “龙袍”之上不仅龙唱主角  一提到龙袍,多数人会立刻联想到“清宫戏”中皇上的穿着:一袭明黄的长袍,上面有龙盘绕。殊不知,龙袍其实有着繁复的种类和式样,皇帝在不同的场合穿着都会有所不同。  皇帝的服装并不只是
期刊
退休后,为了排遣寂寞,我迷上了读书看报。《新传奇》杂志集思想性、知识性、生动性、趣味性为一体,且涉猎广泛,是上天賜予我的珍馐美味。读书忌浅尝。如何才能将每期长达42页、15万多字的周刊读深讀透,学有所获?我的方法是——  赏影览目:《新传奇》杂志每期封面都登载一幅配有简要说明文字的精美图片及本期要闻提示。卷首刊登本期要文目录。“纲举目张”,每次拿到新刊,我都要仔细欣赏封面巨照并速览要闻提示及卷首目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