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痰活血消痤汤联合米诺环素及红蓝光治疗囊肿型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来源 :辽宁中医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tepnui20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究化痰活血消痤汤联合米诺环素及红蓝光治疗囊肿型痤疮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研究共计纳入60例囊肿型痤疮患者,均由该院2016年1月-2019年6月收治,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30例)米诺环素联合红蓝光治疗,观察组患者(3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痰活血消痤汤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患者皮损消退时间及肿痛缓解时间、治疗前后患者中医症状积分变化、痤疮GAGS评分变化、治疗前后痤疮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Acne-QOL)评分变化、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96.67%,29/30)高于对照组(76.67%,23/30),P<0.05;观察组患者皮损消退时间及肿痛缓解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痤疮GAGS评分、Acne-QOL评分比较,P>0.05;治疗后各组患者中医症状积分、痤疮GAGS评分、Acne-QOL评分均改善,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积分、痤疮GAGS评分、Acne-QOL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过程中未见不良反应(0.00%),对照组出现1例胃肠道反应(3.33%,1/30),P>0.05.结论 化痰活血消痤汤联合米诺环素及红蓝光治疗囊肿型痤疮临床疗效显著,患者症状改善,恢复快,不良反应率低,生活质量佳,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以及应用.
其他文献
目的 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中重度癌痛临床疗效.方法 将中重度癌痛患者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1例.对照组口服盐酸羟考酮缓释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20 mL静点.治疗7 d后观察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2.68%,38/41)明显优于对照组(70.73%,29/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31.71%,13/41)明显优于对照组(48.78%,20/41),差异具有统计学
目的 观察温阳益肾汤联合磷酸西格列汀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将70例糖尿病肾病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35例及对照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入温阳益肾汤和磷酸西格列汀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空腹及餐后2 h血糖、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中医症状积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 经过治疗后,观察组的空腹血糖为(6.17±0.71)mmol/L、低于对照组(6.96±0.83)mmol/L;餐后血糖(餐后2 h)(8.30+1.15)mmol/L、低于对照组(9.97±1.70)mm
目的 探讨自制三黄紫草膏辅助治疗糖尿病足对创面愈合情况及血清五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水平)的影响.方法 从2017年1月-2019年9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糖尿病足患者中选出9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换料,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自制三黄紫草膏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创面愈合情况、治疗效果、肉芽生长情况、血清5-HT、β-EP水平.结果 观察组的伤口面积缩小率、脱腐率、渗出减少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
脾胃湿热理论的完善,经历了历代医家的探索与实践.脾胃湿热理论萌发于秦汉时期,以《黄帝内经》为代表论述了脾胃与“湿邪”“热邪”之间的关系.金元时期渐见雏形,众多医家进一步探讨了脾胃功能与“湿热”的相关性,期间朱丹溪首次提出“脾胃湿热”一词.明清至民国时期,温病学说的发展促进了脾胃湿热理论的衍变,关于湿热证发病机理的论述渐以脾胃为中心.建国后随着中医诊疗标准的不断更新,正式确定了“脾胃湿热证”,并详细归纳总结其证候特点,对中医规范诊疗有重要意义.在当今社会,相关研究表明脾胃湿热证型多见,不仅局限于脾胃病系,还
目的 观察左归丸合交泰丸加减辨治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肝肾阴虚证)的效果,对起效机制进行初探.方法 选择该院收治的88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失眠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左归丸合交泰丸加减方口服,连续治疗4周.比较24 h平均收缩压、24 h平均舒张压、睡眠时间、入睡时间、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变化,监测外周血中相关因子含量,观察临床效
目的 探讨针刺联合肾痹汤加味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肾虚血瘀证的疗效以及对血白细胞介素(IL)-17和IL-6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9年5月-2020年5月在该院就诊的LDH病人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0例病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均40例),对照组给予依托考昔片(每天1次,每次120 mg)和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针刺(1次/2 d,每周3次)联合肾痹汤加味治疗(1剂/d,2次内服).两组疗程均4周.比较两组疼痛、腰椎功能、中医肾虚血瘀证评分,评估疗效,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IL-1
目的 探讨归肾丸加味治疗男性不育症肾阴亏虚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促卵泡生成素(FSH)、促黄体生成激素(LH)、泌乳素(PRL)和精浆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丙二醛(MDA)水平的影响.方法 该研究筛选男性不育症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患者接受辅酶Q10胶囊,10 mg/次,口服,3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归肾丸加味治疗,1剂/d,2次/d.两组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两组患者的精液质量、肾阴亏虚证症状评分、临床疗效、血清FSH、LH、PRL以
目的 分析针刺联合推拿辅助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2017年7月-2018年6月收治的脑瘫患儿240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综合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针刺联合推拿辅助治疗,分析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效果.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90.83%,109/120)高于对照组(76.67%,92/1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发育商(DQ)值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Q值(79.89±9.07)分高于对照组(P<0.05
传统湖湘针推流派源远流长、特色鲜明,湖湘五经配伍是其重要分支,起源于湘西刘氏小儿推拿“推五经治脏腑”,在临床实践中逐渐形成“针经治脏”的五经内涵.该文介绍基于湖湘“五经配伍”“针经治脏”“灸经调脏”“五行制化”等学术理论指导下,根据导致骨性癌痛的虚、瘀、痰等病因病机,运用“针五经、调五脏、和五行”来论治骨性癌痛,其操作简单、安全可靠、加强疗效,使癌痛治疗多元化,挖掘针灸和肿瘤的关联性,开拓临床应用新思路.
目的 观察并比较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电针与特定穴针刺辅助治疗术后胃瘫(胃虚痰阻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取前瞻性研究方法,将40例外科术后发生胃瘫(胃虚痰阻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20例和针刺组20例(针刺组因病情加重脱落1例).所有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联合组辅助旋覆代赭汤联合特定穴(足三里、上巨虚)电针治疗,特定穴:内关、公孙、膻中、中脘、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1 次/d.针刺组仅辅助特定穴针刺治疗,选穴同联合组(非电针),1次/d,均治疗14 d.观察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胃瘫主要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