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代际与文学现场

来源 :长江文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aixin31415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97年,我高三第二学期时,不知道同学从哪里搞来一本校园小说《大一女生》,大家争先传看,算是在想象中提前感受一下大学生活,缓解时刻面临的高考压力。时至今日,那本日记式喃喃自语的书究竟写了什么,女主人公初入大学遭遇了什么样的故事,早已模糊一片,甚至连当初看的究竟是不是這本书,都无法确定,但我仍旧能想起来,书中那雾状般的无处不在又无法辨明的情绪,以及那情绪在自己身上引起的共鸣,并经由共鸣而得以释放。可以说,那是我看到的第一本青春文学作品了,差不多也是作为纯粹的读者,阅读的唯一一本——尽管那时候,“青春文学”一词似乎还没有被创造出来,至少还没有大行其道。
  “青春”毫无疑问是一种发现,如果不能指认为发明的话,其勃兴为一种全民性的力量与崇拜,成为塑造今日中国面貌的重要概念之一,大概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在国家何往、民族何存的集体焦虑中,有识者痛恨传统的沉滞、老人的衰朽,由年轻人的激昂、他国文化的激荡,而歌颂新生的未被改造成型的力量,少年中国的主张固然可以视为这样的鼓与呼,救救孩子的呐喊也何尝不可以当成其中一个声部,延至后来,干脆有名为《青春之歌》的作品直抵一代代人的眼前,引导他们看待一段历史,反观自己周遭的一切。但青春与文学紧密结合,以“青春文学”之名广为流布,影响所指,不仅仅是制造了红极一时的文化/文学现象,推出了一批日益成为中坚的文学力量,更是以其命名思路背后的逻辑,潜在地构造了之后的文学生产方式与谈论路径,这一切的一切,却要等到2000年前后了。
  很难厘清,究竟是“80后”这个从社会学出发的概念推动了“青春文学”的流行,还是反之,“青春文学”的红火尤其是郭敬明、韩寒乃至张悦然这几位当时明星般的青年作家,以其令人咋舌的销量、疾风暴雨般的粉丝号召力,使得所谓主流文学界已经无法忽视,甚至到了不谈论都显得落后、显得不道德,进而由此,推动了对“80后”一代人的全民性考察与评判。可以确定的是,在当代文学史上可数的少数几个同等能量的文学浪潮中,“青春文学”是唯一由读者、出版方、作者三方力量推动,主流文学界加以事后追认的,这背后的运作逻辑也是中国文学此前陌生的、基本上轻视的——市场逻辑。
  2003年底,我从大学进入作家出版社实习,并于2004年毕业留下工作至今。因为“青春文学”概念方兴未艾与初步呈现席卷市场的态势时,我已经进入大学,并且受到老师、同学的影响,培养了基本的面向经典作品的阅读趣味,对当代文学的阅读,也主要追溯到半经典化的伤痕、寻根、先锋为止,最多还有一些新写实、新生代作品,所以对“青春文学”的热烈程度并不了解。不过作家出版社从第一届新概念作文大赛开始,就与上海《萌芽》杂志社合作,推出一年一度的获奖作文大选,而韩寒、张悦然也是由作家社推出最初几部作品,并由此被打造成为市场明星,因此我迅速被补上了一课,见识到了一代或者一代半人,用人民币投票,以购买发声的力量。尤其是,当在头脑里已经多少被经典化的那些当代作家及他们的代表作或新作直接与“青春文学”作家的作品并置,等候图书渠道给出订数,等候媒体划定报道版面,而后两者毫不迟疑地取舍,这种取舍又被市场迅速证明正确,这对任何身在文学生产现场的人来说,都是一个冲击。
  利润的力量总是及时又强大,大概也是在2004年左右,所有的出版社与出版商都意识到了,有一代嗷嗷待哺、需要被代言、可以被代入的读者正在持币待购。于是,大多数出版社,不管出版范围和文学有多大重合度,都迅速成立了专门的青春文学编辑部或者工作室,更不要说自由度极高,随时可以跟着市场风向掉头的出版商了。于是,围绕着新概念作文大赛推出了一批一批的写作者。于是,娱乐圈最常使用的造星方式,也被挪用过来,以捧小天王、小天后的方式,给大大小小的作者塑出过大的、足够光彩耀目的金身。但我觉得,哪怕是以最严苛的主流文学界标准而言,这样推陈出新的方式也并没有什么不好,一大批写作者能够绕过他们前辈必然经历的淘汰率极高的漫长拣选,迅速被推到读者面前,足够带来一时文学面貌的更新,也足够提供一个可能性更高的作者基数,至于主流文学界如何事后追认、接纳这批新生的力量,他们究竟又有多少人能够走得足够远,这一方面是后话,另一方面,任何时代的写作者、以任何方式出场的新生力量,能走得足够远的都是极少数,不是吗?
  大概也就是十年左右,随着一代读者逐步人到中年,一茬写作者开始各奔东西,更主要的是,随着市场喜新厌旧的本性暴露得越来越明显,“青春文学”这个概念开始枯萎,它还会被部分研究者提及,但早已失去了鲜活的购买号召力。出人意料的是,作为与“青春文学”互为倚恃的另一个概念“80后”,却在主流文学界扎下根来,甚至被饮鸩止渴地扩大化,几乎成为近年唯一的文学建构模式——“代际”。不能简单地将由“80后”上下推及的“50后”、“60后”、“70后”、“90后”乃至“00后”这种建构方式归为主流文学界的懒惰,毕竟时间叙事是整个当代中国的普及化叙事,我们都信赖时间,都相信随着时间推进,必然有更好的局面出现。也许更为根本的是,当评论家、期刊话事人被“80后”及其拥趸展现的力量震惊后,实实在在地体验到了,再也没有比时间更强大的叙事,在失语之余,只能纵身于时间叙事的狂欢。更何况,曾经在“青春文学”掀起的市场盛宴中饱食过度的出版力量,也逐渐醒过神来,加入到了时间叙事的合唱中来,充当寻找“90后”、“00后”乃至写作明星的猎手。
  但必须意识到,以时间叙事为依托的“代际”建构,杀伤力巨大。体现在哪里?或许有两个事例可以说明。一个事例是,我曾经见过一位评论家的年终盘点,他的目光主要放在70后作家的中短篇上,不知道是出于叙述的方便,还是纯粹的粗心,出生于1969年的小说家蒋一谈被他言之凿凿地搁进了“70后”,似乎那一年异常活跃的蒋一谈不如此就无法被谈论。毕竟,好像也不方便单独为他劈出一栏“60后”。另一个事例(现象)是,在一些文学活动上,熟络到一定程度,大家就会互相询问彼此的出生年份,以此定长幼、便于称呼的社交功能之外,大体上还能看到作家或者评论家的目光闪动间,据此将各自划分到“70后”、“80后”的阵营,在本来都是自己人的场子里,再在心里认同更小范围内的“自己人”。这当然只是两个表象,但它们说明,随着“青春文学”与“80后”而扩大化的“代际”的建构,已经从心智与自我认知的层面产生了广泛的、绝对说不上积极的影响。对于写作来说,还有什么比心智、自我认知更重要的?
  有意思的是,尽管近年开始被广泛质疑,并受到“新伤痕写作”等新出概念的局部矫正,“代际”建构却回光返照般日益弥漫,成了谈论当下中国文学的另一个“无边的现实”。更有意思的是,这个概念原本来自现场,却几乎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了某种既偏执又矛盾的拣选标准。比如,市场号召力一度惊人,至今仍旧以新作或IP方式影响着更新年轻人的明晓溪、郭妮等人,几乎不被主流文学界提及。比如,在中国悬疑文学领域开疆拓土的蔡骏,则被羞羞答答地提及,而且早期还一度被强行划入“80后”。更别提很长时间被漠视,但是凭借强大的商业模式,终究自己开辟了一片疆域更为广大的网络文学——出于种种原因,网络文学近年被急速追认,但这种追认更像是只为了达成一种井水不犯河水的契约。
  如果说,前述种种都还是因其作品未能达到被奉为圭臬的“文学标准”,而不必提及,那由刘慈欣领衔的科幻文学,却实实在在是当今文学现场的生猛力量,其释放的“科幻思维”甚至有隐隐为中国当代文学更新升级的趋势。如果主流文学界仍旧沉湎于“代际”的时间幻觉,再没有对应得上的认知方式,难道有一天,我们要这么说:作为60后科幻作家的刘慈欣,是一个时期的高峰,现在让我们期待“70后”、“80后”、“90后”科幻作家,闪亮登场!
其他文献
摄影师吕宇理  1966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西藏摄影家协会理事。  因一次旅行与西藏结缘,怀着对雪域高原的向往,摄影师吕宇理开始了雪域摄影。他记录下了许多关于西藏的风土人情,其中最有趣的是他追逐过的闪电。  时光回溯到1984年,那年吕宇理18岁,父亲送了他一台照相机,那时他正好学习设计,也需要图片帮助留存一些灵感。20岁的暑假,吕宇理背著两台相机,揣着300元人民币和一叠全国粮票从湖南出发
如果说摄影是一棵树,街拍可能就是它的树干。最终一切都是相互关联的,因此我们时代的问题可以在每个城市的街道上看到,从西雅图到上海,最后再回到原点....“全球化思考,本地化行动”,可能是它的精神。摄影之友x斯图尔特·帕顿  斯图尔特·帕顿  出生和成长在苏格兰。他的照片构图精巧而复杂,更多地从内向外地关注当代社会的问题。  web:stuartpatonphoto.wixsite.com/stuar
1抖音  01只露聲音的宫殿君  抖音号:gongdianjun  宫殿君是一名热爱故宫的大学老师,他总会一边逛故宫,一边拿着手机录小视频,给网友科普故宫每个角落。他的视频永远只露声音不露脸。他说视频的主角是故宫的一砖一瓦,自己只想做陪衬的旁白,却吸引了260多万粉丝同他一起游故宫。  02走遍中国5A景区  抖音号:GuMuLong5A  从小热爱中国历史的大龙已走过82个5A景区、100多座古
“微光”条件对相机的极限有很大挑战,过于依赖使用高感保持焦点清晰与曝光准确换来的牺牲就是画面质量。追求画质和细节质感的商业摄影师需要“足光”的保障,人造光源必不可少,平面摄影领域通常以闪光灯作为主要灯具设备,瞬间的高性能为布光提供了不二法宝。雕刻光影怎能离开人造光源  传统闪光灯多为影室使用,电源供给与设备自重都是阻碍拍摄的大问题,随着近些年技术的进步,外拍型闪光灯与热靴式闪光灯让需要外出作业的摄
核心参数  操作系统:iOS 13  后置超广角镜头像素:1200万像素  后置广角镜头像素:1200万像素  前置自拍镜头像素:1200万像素  变焦范围(相当于35mm格式):13mm-26mm  防抖:光学加电子  从iPhone5代开始,苹果就开始提供多种的解决方案,让用户可以用更少的预算享受到最新一代的产品技术。当然最新一代的iPhone也提供了两个版本。每一次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最顶级
卡尔蔡司Batis25/2、85/1.8试用作为专为FE卡口全画幅微单相机所设计的镜头系列,卡尔蔡司Batis在确保拥有蔡司—贯的出色画质之余,在镜身重量上做到更加轻便,是与全画幅微单相机所搭配的镜头中最具魅力的产品。我们本次有幸率先体验到Batis25/2、85/1.8两支镜头,被其出色的画质所折服。编辑:熊天宇图:熊天宇、JR文:JR  从广角到中焦双重焦段覆盖令创作更得心应手  作为高品质镜
众筹平台:腾讯公益  拉黑  艺术家,毕业于复旦大学  尽力做好项目计划,因为情况每天都在变  众筹项目简介:1000公里的展览,一端是拉黑生活的城市上海;另一端是他出生的山村,江西省宁都县对坊乡寺背村。拉黑按平均每公里1张照片的数量展出作品,并在徒步过程中通过腾讯“1001创想行动”发起公益众筹,目的是改善村小学教学条件  众筹目标:“1001创想行动”要求项目只要筹到1000人提供的1元支持,
1高速全电子系统捕捉每一个精彩瞬间  得益于这块高速的2420万像素的全画幅Exmor RSTMCMOS传感器和BIONZ XTM处理器配合使用。Alpha 9II可实现约20张/秒的无黑屏连拍,并支持自动对焦/自动曝光跟踪功能。20张/秒的连拍能力仍然是现阶段所有全画幅数码相机中的最高水平。如今也只有Alpha 9II与Alpha 9可以达到这一速度。更高的连拍速度,让相机在体育现场能更好地不错
因为喜爱,雷云从一名手机售后技术人员转变为拥有相机改装工作室的人,并用自己改装的器材,从万米高空拍下这些壮丽景色。摄影师  雷云  生于1975年,红外、天文器材改装达人,网名“俩轮车”  一个人能够把自己热爱的事情做成事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而雷云就是这样一个人。在器材改装还不是很赚钱的时候,凭着一腔热爱,他就选择辞去工作全力投入。做到现在,只要你玩红外摄影,就不会没听说过他。  雷云转行做改装
完整的定焦大光圈镜头产品线  适马Art系列FE卡口镜头  特点:拥有适马旗下顶级的Art系列画质、光学素质优异  今年年初,适马一口气发布了9支Art系列的索尼FE卡口定焦大光圈镜头,这批原生FE卡口镜头采用了新开发的控制算法,对于索尼机身的连续AF、高速AF都能完美支持,同时也可适配索尼的机身防抖、机内镜头矫正等功能,并且将数据传输速度最大化。光学素质的典范  蔡司Batis系列镜头  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