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名定结构中“的”字隐现对英语名词所有格(’s)使用的影响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gxiaog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讨论了汉语“名1 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關键词: 名定结构 “的”字隐现 所有格(’s) 影响
  
  现代汉语“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中“的”字隐现与英语定中结构中所有格定语的使用存在着某种对应关系。一般情况下,汉语中有“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的名词所有格定语(即名词定语后面必须加’s),而汉语中无“的”字的名定结构对应的是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可是在很多情况下,它们之间有时出现不对应的地方,这就给中国学生的英语学习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笔者参考汉语界研究的成就,从讨论汉语“名1 名2”名定结构中“的”字的隐现规律及其对名定结构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的差异入手,进而探讨英语中对等的定中结构所有格(’s)使用的规律。
  1.“的”字隐现及其对整个偏正结构的影响
  关于“的”字的隐现规律,徐阳春先生[1]在《修辞学习》2003年第2期发表的《“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一文中提出了“的”字隐现的三种理论:板块原则、凸显原则和韵律原则。
  板块原则把偏正结构分为板块和非板块两类,并且认为:作为板块使用时不能出现“的”,如“苏州园林”“台湾问题”;作为非板块用时要出现“的”,如“李平的儿子”“张山的老婆”。其中板块可以分为:固定板块、可拆板块和临时板块三类。固定板块内不能加“的”或加了“的”以后意思就完全变了,如“苏州园林”与“苏州的园林”意思完全不一样;可拆板块加了“的”以后意思基本一致,但是凸显了偏项,如“改革方案”与“改革的方案”;临时板块是为了与其它板块或非板块构成更大的结构时临时隐去了“的”,如“李平儿子的书费”中的“李平儿子”就是临时板块,由此看来临时板块是在不改变原来的短语语义情况下由非板块转化而来的。
  笔者认为,板块原则对于研究“的”字的隐现规律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板块学说基本界定了“的”何种情况下可以出现,何种情况下不能出现,同时还探究了“的”的隐现对整个名词定语语义的影响。
  接下来要考察的是“的”字的隐现对名定结构短语所造成的语义、语法和语用有何影响。结合板块原则,笔者逐一分析。
  固定板块。固定板块加了“的”以后其语义完全变了,如“法国梧桐”是一个固定板块,但是加了“的”以后就变成了“法国的梧桐”,前者是指一类事物,即一种树种,而后者是指生长在法国的梧桐。定语“法国”一词在前者中是表属性,而在后者中是表领属。因此固定板块不能加“的”。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固定板块没有相对应的非板块,如“高峰会议”和“知识经济”,因而更不能加“的”。
  可拆板块。上文说过,从定语的性质来说,这种短语在加“的”以后没有变化,仍然是表示中心语属性的描写性定语;意义也没有变化,“猪肉的价格”就是“猪肉价格”,“巧克力的饮料”就是“巧克力饮料”。但是在语用特点方面,加了“的”的上述短语传递信息的重心从中心语移向定语,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增加了强调的意味[2]。这样看来,可拆板块加了“的”以后凸显了偏项,但是语义基本上一致。
  临时板块。它是在具体的语境下由非板块转化而来的,因而加了“的”以后语义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他的儿子”与“他儿子的日记”中的“他的儿子”与“他儿子”之间没有语义区别,只是有语用的区别,即“他儿子”不能独立成词。这样看来,临时板块的使用是为了使偏正结构意义更明确、韵律更和谐。
  除此之外,我们还必须注意的是,有些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 名2”定中结构[3][4],这种结构加了“的”以后就变成了普通定中结构,短语的语义缩小,如“水蛇腰”既可以指水蛇这种动物的腰,又可以指很细的腰,如“她拥有一个水蛇腰”;但是“水蛇的腰”只能水蛇这种动物的腰了。又如,“金鱼眼睛”既可以是实指,即指金鱼这种动物的眼睛,又可以是像金鱼眼睛的人的眼睛,如“她有一双漂亮的金鱼眼睛”;而“金鱼的眼睛”只能指金鱼这种动物的眼睛。这样看来,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 名2”定中结构加了“的”以后由于语义范围缩小而导致语用范围也大大缩小了。
  2.汉语“的”字隐现规律对英语所有格(’s)使用的影响
  根据Dgoulas Biber等人[5]的语料研究结果,所有格(’s)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的关系为专指和分类指称两种所有格,尽管这两者所表达的意义有所不同,但是这两种所有格在英语中都以(’s)为标志。以下根据上面的板块分析来英语中的所有格与汉语中的“的”字有怎样的对应关系。
  固定板块。固定板块由于加了“的”字以后意思就完全变了,因此在英语中是不能用所有格(’s)的,如“苏州园林”、“台湾问题”,它们的英语说法分别是“Su Zhou Garden”和“Taiwan Question”,名词定语后面都不能加’s,而且英语中也不存在这种所有格;没有相对应的非板块的固定板块就更不能加了’s了,如“知识经济”的英语说法是“knowledge economy”。
  可拆板块。先看一般的可拆板块,如“改革方案”和“玻璃杯”,其英文说法分别是reform plan和glass cup,尽管汉语中可以说成“改革的方案”、“玻璃的杯子”,但是在英语中是不能加“’s”的,因为很明显这里的定语表示属性或质地。
  临时板块。它是由非板块由转变而来的,是领属性的定语结构,所以不论汉语名定结构中有无“的”字,在英语中都得加所有格(’s),如“李平的父亲”和“李平父亲是一位医生”的英语说法是“Li Ping’s father”和“Li Ping’s father is a doctor.”即不论是“李平的父亲”,还是“李平父亲”,都是Li Ping’s father.
  对于有些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1 名2”定中结构,没有“的”字的有隐喻涵义,与有“的”字结构的相比,其语义范围更广。此类结构在翻译成英语时能否用所有格要看具体的语境。如果是名词定语是表属性的话,就不能用所有格(’s)了,因为此时已经隐喻化了;如果是表领属的话,就得用所有格。请看下面三个例子:“她有诗人的气质”,“她有诗人气质”和“诗人的气质很好”。这三个句子的英语说法分别是“She has a poet temperament.” “She has a poet temperament.”和“The poet’s temperament is very good.”因此大部分具有隐喻含义的“名1 名2”定中结构翻译成英语都不能用所有格。
  3.结语
  综上所述,汉语中“的”字跟英语中的所有格(’s)有以下的对应或不对应关系:固定板块与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对应,可拆板块也与英语中的名词定语对应,临时板块与英语中的名词所有格(’s)格定语对应,具有隐喻创造性的名词定语视具体的语境而定,非板块在英语中必须用所有格。
  
  参考文献:
  [1]徐阳春.“的”字隐现的制约因素的[J].修辞学习,2003,(2):33-34.
  [2]樊洁.“的”的隐现对名词定语的影响[J].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44-46.
  [3]李绍群.“名1 (的) 名2”定中结构隐喻的创造性及运作机制[J].学术交流,2007,(10):134-136.
  [4]汉语定中结构的认知隐喻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06.
  [5]Douglas Biber,et al.Longman Grammar of Spoken and Written English[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基金项目:本文为作者商叙明主持的在研课题江西省2009年度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YY0910)“汉语N1 N2定中结构与英语名定结构对比研究”的部分研究成果。
其他文献
多组身份关系矛盾是我在做此后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应用研究的一个引申词。大部分研究中谈到身份和矛盾之间的联系时,通常会表现于文化身份多重引起主体内部矛盾,这种矛盾很容易升华到社会性矛盾,实例便是个体于社会变迁过程中不同身份之间交替、无从适应所产生的意识冲突,这是戏剧冲突中较为常见的一种——个体与集体或社会之间的矛盾。  这里所谈论的身份具有两重意义,首先身份是具有符号性的词,但它的符号性来源于两个方面
摘要:本文将秋置于中国古代宋词的背景下,主要从宋代词人钟情于秋的原因、秋词之情感内涵、秋词之风格三个方面探讨秋对宋词的影响。从而揭示出宋代词人与秋之间的情感共鸣。  关键词:秋 宋词 情感内涵    秋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令人瞩目。纵观整个文坛,历代的文学都弥漫着秋的气息,回荡着秋的声音。文人们在真实展现秋的千姿百态之外,还将人类复杂丰富的情感和思想蕴藉其中,从而赋予了秋具有特殊意义的“灵魂”,成
摘要:MBTI理论在美国应用心理学界已得到广泛承认和认可。而在中国虽引用一段时间,但仍没有得到高度重视:对MBTI的研究成果虽然在数量上并不缺乏,但在质量上还有待提高。本文综述了中国大陆地MBTI的基本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文献,并给出了一些评述。  关键词:中国大陆 MBTI 研究    MBTI的全称为“Myers-Briggs Type Indicator”,它是一种迫选型、自我报告式的人格测评工
电影作为一门独立艺术,一直都在坚持寻求与人类的认同,电影学家巴拉兹·贝拉就提出电影文化是“可见的人类”。[1]电影让人认识到其不能离开“现在的视域”看待过去,要把现在与过去结合为“大视域”,从而让现实意义同人、事、物“视界融合”。在相通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化即是电影在物质现实世界的一种“本性”展现。周星驰执导的《美人鱼》便是在现实生活的基础上,让人意识到其所生活的世界已经被大大地异化了,人性的危机也
“主体性”概念是电影受众研究领域的核心学术问题指向,受众的“主体性”构建与确定与电影文本意义接受、阐释和解读行为密切相关。“主体性”意指受众在电影文本意义接受与解释过程中实现自我身份构建的位置关系维度。遵循“普遍主义”理论分析导向的“心理研究”范式强调从结构主义的“主体性”概念维度出发,假定电影文本对于受众文本意义解读的决定作用,预设“文本客体”与“受众主体”的二元对立关系,存在着固守“实体性”的
本刊讯 2014年9月25日,“书画澄江·艺术青春”——江阴市青年艺术家书画作品巡展在江阴市展览馆展出。为培养文艺事业优秀人才、推出精品力作,江阴市文联精心策划了“书画澄江·艺术青春”青年书画家培养工程,在全市范围内遴选了13位青年书画家。徐慧君、曹亚明、陈伟、徐静芬、夏静、陈亮、许琰、武宝民、耿明霞、汪小玲、蒋君慧、许达、方芳13位书画家,他们立足本土、潜心艺术,有的已在艺术界崭露头角,有的在国
摘 要: 作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海明威在他的作品《永别了,武器》中将由战争带来的幻灭感表达得淋漓尽致。这种幻灭感主要体现在主人公亨利对爱情和战争的态度随着情节的发展而产生的变化。本文重点分析亨利的爱情观转变的过程。这个过程主要包括四个阶段——亨利由视爱情为游戏到将其当作救治恐慌与寂寞的药剂,再到将其作为生活的全部,以及最终意识到爱情的虚无。  关键词: 海明威 《永别了,武器》 亨利 爱情观 
摘 要: 《黄墙纸》是女性哥特小说的代表作,也是美国女性主义作家夏洛特·帕金斯·吉尔曼最著名的作品之一。作者颠覆了传统的叙事方式和叙事技巧,与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中不管清醒与否都以叙事者口中他者身份出现的女性人物不同,吉尔曼塑造了一个被关在阁楼里的疯女人这样一种极具哥特特征的形象,并以这个疯癫叙事者的口吻,通过独特的叙事话语表达了作者反抗父权压迫的内心世界。小说还一反传统的书写形式上,有意地运用了日记
摘 要: 高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定的文化环境,对学生的职业道德培养具有重要的教育功能与现实价值。本文重点探讨了高职校园文化对学生职业道德培育的可能性及有效路径。  关键词: 高职 校园文化 职业道德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明确指出,高等职业教育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娴熟职业技能,富有创新
多元文化激烈竞争的当下,韩国虽经历不同时期却仍得以在文化产业的振兴与传播中一枝独秀,于我国国产影视剧而言,经验与教训并重。自2013年12月18日正式开播,韩国电视剧《来自星星的你》跨越两年时间,历时2个余月,再次掀起一股“韩流”热潮。在韩国本土收视率纵向比较方面,接档热播剧《继承者们》的《来自星星的你》首播日即以15.6%秒杀前者同时段的11.6%;与同时段播出的韩剧相比,《来自星星的你》平均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