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与健康意识的提高,健康管理的需求明显剧增,临床血液检验中的血液采集也逐渐成为了其中高频、高难度的重要一环。据统计,目前国内95%以上的医疗机构都可提供采血服务。很多人也都有过采血化验的经历,但其实短短几分钟的采血操作,其中有很多小学问需要提前了解。笔者下面就为大家介绍几点。
空腹时,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基础代谢状态,排除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人体血液中的真实情况。需要空腹的检验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
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中指出,空腹采血是指空腹8小时后采取的血标本,一般禁食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例如,从采血前一天晚上7点开始禁食,到次日早上7~9点采血,这是最适宜的时间,若空腹超过16小时,由于饥饿状态过久,受体内生理性内分泌的影响,可使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发生变化,不能反映平时的水平,所以提示大家要控制好禁食时间。
采血前,护士会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血管的粗细、充盈度、弹性以及需要采集的量和采集要求等信息做评估;然后遵循“先远后近”的原则选择穿刺血管,当发现患者存在水肿现象,会通过压、推、揉等方法来暴露血管;之后对需要穿刺的静脉进行常规消毒;接着在穿刺部位上端系止血带,如果患者的静脉仍然不够充盈,则会要求其重复握放拳头,或者轻拍局部静脉确保其充盈(完全暴露后会重新消毒);之后开始进行穿刺抽血。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依靠动力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血管内存在一定的压力。当采血针经皮肤穿破血管壁取血后,由于血管内的压力作用,血液就会从针口往外流。为了止血,采血后护士会要求我们按压针口,暂时阻断血液流动带来的压力,让人体的凝血功能启动,从而修复破损的血管壁。
有的人在在看到不出血后就放松了按压,结果又出血。这是因为按压血管止血时,上下血管壁重叠在一起呈扁平状,起到阻断血流的作用。当我们按压时间不够时,最初松开手的1~2秒时间内,由于血液黏性作用,血管壁还处于被压重叠状态,此时当然看不到有血流出。稍后当血流恢复,未修复好的血管穿刺点处自然就有血液再次流出来,如果凝血功能不好,甚至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
还有人在按压针口后仍会出现淤血、鼓包的情况,这是按压位置没选对。采血针经皮肤穿入血管,会产生两个穿刺点,穿刺过程,有时由于血管的滑动,皮肤与血管的穿刺点不一定挨得很近,所以护士给出的棉棒按压位置一定是将两个针口覆盖在内的。如果随便变换棉棒位置,会看到出血,这时很多人误以为皮肤穿刺点为唯一的止血点,就赶紧按压皮肤处,此时血管的穿刺点如未能同时按压,血液就会不断地从未愈合的血管穿刺点处渗出,这时皮肤被堵住血液不能外流只能在皮下形成小血肿,也就是人们理解的“鼓包”。
所以,正确的按压方法是:采血完毕后立即用无菌干棉签/球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您的肘部应该是伸直的,在针眼及向上处用指肚縱向按压5分钟止血,但年龄大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应相对再长一些,并且24小时内保持穿刺手臂清洁干燥。
1.为什么有的项目要空腹采血?
空腹时,机体处于相对稳定的基础代谢状态,排除饮食等因素的影响,能反映人体血液中的真实情况。需要空腹的检验项目包括:肝功能、肾功能、空腹血糖、血脂等。
2.空腹的具体要求有哪些?
在202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的《静脉血液标本采集指南》中指出,空腹采血是指空腹8小时后采取的血标本,一般禁食以12~14小时为宜,但不宜超过16小时。例如,从采血前一天晚上7点开始禁食,到次日早上7~9点采血,这是最适宜的时间,若空腹超过16小时,由于饥饿状态过久,受体内生理性内分泌的影响,可使血清白蛋白、葡萄糖、血清胆红素等指标发生变化,不能反映平时的水平,所以提示大家要控制好禁食时间。
3.采血的过程是怎样的?
采血前,护士会对患者的身体情况,血管的粗细、充盈度、弹性以及需要采集的量和采集要求等信息做评估;然后遵循“先远后近”的原则选择穿刺血管,当发现患者存在水肿现象,会通过压、推、揉等方法来暴露血管;之后对需要穿刺的静脉进行常规消毒;接着在穿刺部位上端系止血带,如果患者的静脉仍然不够充盈,则会要求其重复握放拳头,或者轻拍局部静脉确保其充盈(完全暴露后会重新消毒);之后开始进行穿刺抽血。
4.采血后为什么需要按压针口?
血液在血管内流动依靠动力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血管内存在一定的压力。当采血针经皮肤穿破血管壁取血后,由于血管内的压力作用,血液就会从针口往外流。为了止血,采血后护士会要求我们按压针口,暂时阻断血液流动带来的压力,让人体的凝血功能启动,从而修复破损的血管壁。
5.如何正确按压针口?
有的人在在看到不出血后就放松了按压,结果又出血。这是因为按压血管止血时,上下血管壁重叠在一起呈扁平状,起到阻断血流的作用。当我们按压时间不够时,最初松开手的1~2秒时间内,由于血液黏性作用,血管壁还处于被压重叠状态,此时当然看不到有血流出。稍后当血流恢复,未修复好的血管穿刺点处自然就有血液再次流出来,如果凝血功能不好,甚至会出现出血不止的情况。
还有人在按压针口后仍会出现淤血、鼓包的情况,这是按压位置没选对。采血针经皮肤穿入血管,会产生两个穿刺点,穿刺过程,有时由于血管的滑动,皮肤与血管的穿刺点不一定挨得很近,所以护士给出的棉棒按压位置一定是将两个针口覆盖在内的。如果随便变换棉棒位置,会看到出血,这时很多人误以为皮肤穿刺点为唯一的止血点,就赶紧按压皮肤处,此时血管的穿刺点如未能同时按压,血液就会不断地从未愈合的血管穿刺点处渗出,这时皮肤被堵住血液不能外流只能在皮下形成小血肿,也就是人们理解的“鼓包”。
所以,正确的按压方法是:采血完毕后立即用无菌干棉签/球按压穿刺部位,按压时您的肘部应该是伸直的,在针眼及向上处用指肚縱向按压5分钟止血,但年龄大或有凝血功能障碍者按压时间应相对再长一些,并且24小时内保持穿刺手臂清洁干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