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进程中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jqtq7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镇化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农村政治文化建设的基本历史背景。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的传统政治文化造成了巨大的冲击,也推动了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这种转型将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社会的建设,但转型的过程也将是复杂而漫长的,因此必须综合考虑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
  关键词 城镇化 农村 政治文化
  基金项目:本文系甘肃政法学院青年科研资助项目《新农村建设中参与型政治文化的培育》的阶段性成果之一(GZF2 012 XQNLW32)。
  作者简介:张莉,甘肃政法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政治学。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5)04-222-02
  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是我国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涵之一,而城镇化则是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在城镇化进程中,具有传统特征的农村政治文化也必将随着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而实现转型。这种转型,意味着农村“依附型”政治文化将逐渐转变为适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现代的、民主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
  一、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传统性分析
  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本质上属于农耕文化,它萌芽于夏商周时期,定型于秦汉时期,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历史的全过程,甚至在今天依然发挥着它的影响力,特别是在象征着传统农业社会的农村地区,这种政治文化依然根深蒂固。
  (一)王权主义
  在中国传统社会,王权是国家权力的核心,它控制和影响着社会的各个层面。王权的至高无上性和不受制约的性质,使得社会严格按照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进行排序,社会资源的分配也是按照等级地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来进行的。在传统农业社会,地位卑微的农民在社会资源分配中自然处于最不利的处境,他们不得不接受来自于上层阶级的统治和剥削,同时也不自觉地形成了对政治权力的崇拜意识和依附观念。在传统政治结构下,这种权力崇拜和权力依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作为弱势群体的农民的利益,从而成为千百年以来根植于中国农民内心深处的坚固的政治意识。近现代以来,中国先后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社会政治结构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民权利状况都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中国正在朝着民主法治社会的目标迈进。但是,由于政治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的特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权力崇拜和权力依附思想依然在我国农村社会普遍存在,影响和制约了农村民主政治文化的成长。
  (二)宗法观念
  宗法观念起源于家长制。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以家长为核心的家庭管理模式,同样适用于家族、乡里、郡县以至于国家。在这种模式中,权力高度集中于一人身上,并且通过血缘或其它古老的形式得以传承,而其他人必须接受和认同家长的权威。家长制的这种等级意识和人治传统,就造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宗法观念。宗法观念以儒家经典为依据,主张三纲五常,主张用传统的伦理道德来统治整个社会,实现社会的和谐。长幼有序、贵贱有等,尊卑有别的思想,实际上绘制了一幅礼治的经纬图。宗法观念在以家族为基本构成单位的传统社会是有重要意义的,它是统治阶级进行社会治理的有效工具,对维护整个社会的秩序和稳定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甚至在今天的农村社会,传统伦理道德的继承和发扬,对维护社会风气和构建农村和谐社会而言,也是有一定积极意义的。但是,家族式集权管理的模式却是不适应当前我国农村民主政治发展要求的,因为它忽视甚至抹杀了农民个体的权利和自主意识;同时过分强调血缘关系也会导致农村政治生活中徇私舞弊和裙带腐败的产生,甚至会造就一些横行乡里的“村霸”行为。这些现象在我国部分农村地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农村民主政治的成长,还直接危害了农村社会的团结和稳定。因此,对传统政治文化中的“宗法观念”,必须秉持“扬弃”的态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三)平均主义
  在生产力低下的中国传统社会,平均主义是贫苦百姓最美好的政治理想,也是统治者巩固其王权的政治策略。所谓“民不患寡,而患不均”,就是统治者对社会期望的基本认识。因此,无论从百姓角度看,还是从统治者角度看,平均主义都是中国传统政治文化的一个突出表现。这反映了人对于社会公平和公正的最基本期望。然而,对平均主义过分追求不可避免地导致“大锅饭”现象和对个人利益的否定,这在今天注重生产效率的时代背景下是行不通的,也不符合保护公民个人权利的基本政治原则。因此,必须将“平均主义”的政治文化逐渐塑造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社会主义的政治文化。
  二、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城镇化对农村政治文化的积极影响
  农村地区是我国传统政治文化最坚固的阵地,农村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仅要求建立民主的制度,而且要求逐渐消除传统政治文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特征的政治文化。近些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至城市,接受了现代城市文化的熏陶,其根深蒂固的传统政治观念逐渐发生转变,政治认知水平有了很大提高,政治行为也显得更加理性。这些劳动力在返乡之后,会对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发挥一定促进作用,加之农村自身现代化水平也有了一定提升,因此,现代政治观念引入和农村社会经济发展,共同促成了当前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正在逐步实现现代转型。概括来说,城镇化进程主要在以下方面对农村政治文化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1.增进了农村公民的权利意识。传统政治文化中的“王权主义”思想留给中国农民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为根深蒂固的权力崇拜和权力依附意识,即在无条件服从权力的同时忽视了自己的利益诉求,并形成了对个人权力的盲目崇拜。这种观念不仅不利于公民权利的维护,而且会助长农村政治生活中的不正之风。在城镇化进程中,大量农民工外出打工,在参与城市生活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了诸如拖欠工资等许多侵害自身权益的行为,在他们团结起来维护切身利益的过程中,实际上正是其公民权利意识不断成长的过程。而公民权利意识的成长,是现代民主政治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之一。   2.培养了农村公民的法制意识和规则意识。建设法制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基本目标之一。我国农民由于受传统人治思想的影响,加之长期以来农村法制教育水平低下等原因,造成了农民的法治观念淡薄,缺乏规则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城镇化进程中,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和经济往来加速,观念和思想的交流融合也进一步加深。已经在城市地区成长起来的法治观念也逐渐影响到了农村公民的思想意识,促使他们逐渐树立起了尊重法律和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观念,也使得农民的政治参与行为变得更加理性和克制,这对于农村社会秩序的稳定和社会风气的维护是非常有利的。
  3.激发了农村公民的创新精神和注重效率的意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主张“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而不再是传统的“平均主义”、“大锅饭”。农村公民在城镇化进程中深度参与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培养和锻炼了他们开拓进取、坚忍不拔和与时俱进的精神,同时也获得了在社会生活中注重效率的基本认识。这一观念的形成,使他们能够更好地适应社会经济生活的快节奏,也更加能够积极有效地参与政治生活,并在政治生活中认同他人的才能。
  (二)城镇化进程对农村政治文化的消极影响
  城镇化进程为农村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带来了契机,但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首先,城镇化造成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至城市地区,给农村地区的政治文化建设带来了主体缺失的根本性影响。特别是新生代农民工的大量涌现,使农村地区丧失了政治文化建设的最活跃的生力军,同时也造成了农村空巢老人、留守儿童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影响了农村社会的稳定和发展。其次,城镇化进程中随着城乡交流的日益频繁,城市中流行于一小部分人的腐朽堕落的思想也随之影响到了部分农村人口,特别是在城市打工的年轻人,从而对农村政治文化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利的影响。这些消极影响都是今后应当着重注意预防和消除的,但总体来说,城镇化给农村政治文化带来的更多是积极和正面的影响,我们应当进行客观全面的评价。
  三、农村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路径思考
  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现代转型的基本目标,是将传统的依附型政治文化转变为现代的、民主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在城镇化进城中,要实现这一转型,必须考虑到以下几方面的路径:
  (一)完善农村政治参与机制,营造民主政治氛围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农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平台,长期以来承担着农村社会自我管理的功能。但由于在许多农村地区,政治参与的制度和实践经常脱节,导致村民自治制度并未能普遍促成农村公民民主习惯的养成。因此,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的制度建设,更重要的是,真正将村民自治制度下的政治参与落到实处,形成村民参与乡村事务管理的民主政治氛围,从而促进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形成。
  (二)加强学校教育,提高农村公民的政治认知水平
  从现实情况来看,学校教育是当前我国农村政治社会化的主要渠道,也是提高农村公民政治认知水平的最有效的途径。而政治认知水平的提高,是现代公民文化形成的基础。因此,需要进一步加强农村公民的政治法律教育,特别是对青少年的学校教育,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公民。这就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人员和资金投入,努力实现教育公平,促进农村教育现代化,为农村社会的现代转型打造良好的基础。
  (三)对传统政治文化进行合理“扬弃”,使其融入现代政治文明
  我国传统政治文化虽然整体上是一种“依附型”政治文化,与现代民主政治原则不相符,但在某些具体内容上仍然具有一定的现代价值,如对伦理道德和社会秩序的重视等。因此,在农村政治文化建设中,应当注重现代政治文化与传统政治文化的适当结合,塑造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主法治的农村政治文化。
  (四)通过城乡一体化建设减少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农村社会的整体转型创造条件
  农村的现代民主政治文化的建设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工程,它是伴随着农村社会的整体现代转型而进行的。如前所述,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不仅造成了政治文化建设主体的缺失,还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使农村的发展失去了应有的动力。因此,应当促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城镇化模式,鼓励农村劳动力就地转移,从而在促进当地农村社会经济整体发展的同时,逐渐实现政治文化的现代转型。
  综上所述,城镇化进程对我国农村传统政治文化带来了巨大冲击,其影响既有积极一面,也有消极一面。我们必须利用城镇化这一历史契机,积极促进我国农村政治文化朝着现代的、民主的、参与型的政治文化发展转型。在此过程中,必须要对农村政治文化转型的具体路径进行深入思考和合理选择,从实际出发,扬长避短,平稳有序地推进农村现代政治文化的建设。
  参考文献:
  [1]孔德元,等.政治社会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程同顺,等.农民组织与政治发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5.
  [3]姚万禄,等.政治学视野中的中国农民问题.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10.
其他文献
今年9月20日,《解放日报》刊登该报记者所撰写的题为《跨世纪工程——记上海中小学课程改革》的文章,该文介绍了语文S版新教材的主编姚麟园先生和编写组同事们兢兢业业来、全
现代中学生早恋,已成为比较普遍的现象,有些甚至想入非非,情窦大开,泛恋,迷恋,这与各类书刊、影视中婚恋题材的作品及其它作品中部分婚恋章节、镜头的影响不无关系。这些东
先秦庄子笔下的猴子是愚笨的。《庄子·齐物论》有“朝三暮四”的故事,说的是狙公给众猴芋,早上给三个,晚上给四个,“众狙皆怒”;改为早上给四个芋,晚上给三个,“众狙皆悦”
本单元突破口 本单元是应用文单元,所选列的应用文有计划、简报、合同三种。掌握这三种应用文体的基本知识,了解和熟悉其功用、种类、格式、要求,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掌握
思想教育渗透在常识性课文教学中的初探罗延龄(都昌县大树中小)目前,不少教师已在常识性课文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这是可喜的现象。但笔者感到,这类课文的教学,必须防止产生两种倾向
5月6日,欧盟酝酿已久的单一数字市场战略详细规划发布。欧盟希望借助这一规划能重新夺回全球科技业的战略高地。规划明确三大支柱单一数字市场战略的主旨是为了打破欧盟境内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8分)1.1%的碘酒中的溶剂是。三氧化硫溶于水后所得浴液中的溶质是。2.农田施肥需氮元素0.7吨,计算:施用尿素[CO(NH2)2]需要吨。3.60℃时,22克硝酸钾溶解在20克水中,
PLAYGAMES教学一例童健(赣州市第七中学)PLAYGAMES这一活动主要是针对已学知识起巩固性作用的一种教学游戏。例如,讲到“What'sthis?Isita(an)…?”的对话时,老师取出预先准备好的装有pears、bananas、apple... One case of PLAYGAMES tea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1.若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长分别是6cm和8cm,则斜边长是________cm,斜边上的中线长是________cm.2.若三角形三内角度数的比是3:12:1,最小边的长是2cm,则最大边
江苏省滨海县总工会依托网络平台,把互联网资源同促进全县企业民主管理工作有机结合,“互联网+”民主管理显现活力。截止到2015年7月底,全县非公有制小微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