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25Si-4Mg-1Cu合金真空钎焊接头的界面行为和剪切强度

来源 :热加工工艺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vzhenzhuo11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喷射成形的过共晶Al-Si-Cu-Mg合金具有优异的耐磨性,较低的热膨胀系数和密度以及较高的导热性.采用真空钎焊的方法以Zn为中间层钎料焊接Al-25Si-4Mg-1Cu合金,研究了不同的钎焊温度下Al-25Si-4Mg-1Cu接头的界面组织和剪切强度.结果 表明,Al-Si-Mg-Cu合金之间的冶金结合主要由大量的Zn-Al固溶体、初晶Si相和α-Al相来实现.随着钎焊温度的升高,焊缝的宽度未发生较大变化,焊缝的组成有较大的改变.随温度从400℃升高到415℃,进入焊缝中的Al元素越来越多,焊缝中Zn-Al固溶体的数量明显减少,α-Al大量出现;初晶Si颗粒从焊缝与母材之间分布逐渐迁移到了焊缝中心,使焊缝的相组成接近于母材的,从而提升接头的剪切强度,当温度达到415℃时,接头剪切强度达到最大,为44.68 MPa.
其他文献
分别采用阿普拉斯焊接工艺、中频逆变点焊工艺对1.0 mm厚SUS301L-ST与1.5 mm厚EN1.4318+2G轨道车辆用奥氏体不锈钢进行电阻焊接,焊后根据相关标准进行点焊接头的外观质量、断面质量观察,剪切拉伸、轴向拉剪疲劳试验与分析.结果 表明,与中频逆变点焊接头相比,阿普拉斯焊接接头外观质量得到大幅提升,达到无痕焊接,拉剪性能以及疲劳性能也均符合轨道车辆产品规定的要求.
将电阻点焊技术引入到双金属带锯条制备过程中齿材与背材的焊接工序,采用剪切测试研究了焊接电流对M51粉末冶金高速钢和RM80高强度钢异种钢焊接接头强度的影响,并采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不同焊接电流下焊接接头界面组织及剪切断裂行为.结果表明:随着焊接电流增大,焊接接头强度先升高后降低.焊接电流低于800 A时,接头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焊缝界面位置;焊接电流高于800 A时,接头剪切断裂主要发生在RM80钢侧热影响区;当电流为800A时,剪切强度达到最大值,为420.8MPa.通过拟合界面强度及软化区
采用ProCAST软件计算和实验对钴铬镍合金真空吸铸充型-凝固转变过程进行了研究.拟合分析了钴铬镍合金浇铸件的温度场和冷却速度规律,利用胞枝晶生长理论对实验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 表明,采用阶梯状铸件较好地拟合了合金铸件的温度分布及冷却速度规律.随着铸件厚度减小和铸件冷却速率增加,过冷度和晶胞生长速度增大,尖端半径减小,胞晶间距减小.
研究了不同时效处理的T91-12Cr1MoV异质钢接头微观组织的变化规律.结果 表明,时效过程中12Cr1MoV钢发生明显的劣化现象,晶界结合力降低;T91钢侧材料时效10000h后马氏体板条有回复现象,且晶界处碳化物聚集析出;在熔合线附近硬度变化规律与碳迁移规律保持一致,母材区域硬度也会随着时效时间变化而变化.
针对增材制造薄壁件采用传统轮廓填充算法易导致内部缺陷的问题,研究了增材制造薄壁件分层轮廓直骨架填充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截面分层轮廓进行简化、平滑等预处理,然后对预处理之后的多边形轮廓进行直骨架计算,并提取直骨架半边数据结构中由所有内等分线构成的直骨架主线串.在对直骨架主线串进行膨胀操作和多边形合并操作之后,最后应用轮廓平行偏置算法获得薄壁件分层轮廓直骨架偏置填充轨迹.提出的算法较好解决了薄壁零件增材制造由于轨迹填充不合理导致的内部缺陷.
使用粉末冶金的方法制备了不同WC粒径的硬质合金,对不同WC粒径的硬质合金材料的组织和性能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高温摩擦实验.结果表明,平均晶粒尺寸随着WC粒径的增加而增加,其WC晶粒发生异常长大的趋势更明显,晶粒分布范围更大.此外,除了韧性,硬度和强度都会随着WC粒径的增加而减小,WC粒径为2.5 μm的硬质合金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在室温和350℃的摩擦条件下,WC粒径为2.5μm的硬质合金的磨损率最小,但是在700℃的摩擦条件下,WC粒径为2.5 μm的硬质合金与WC粒径为1 μm的硬质合金的磨损率相
利用不同含量TiO2纳米颗粒掺杂的方法对SAC105焊膏进行改性,利用旋转流变仪、粘度仪等设备研究了改性焊膏的喷印流变特性,利用拉伸机、扫描电镜等设备研究了改性焊膏焊接接头的力学性能和微观结构.结果 表明,TiO2纳米颗粒掺杂改性SAC105焊膏焊接接头的剪切强度最高达71.4MPa,比未掺杂的SAC105接头剪切强度提高65%,归因于TiO2纳米颗粒在焊点中的第二相强化作用.TiO2含量为1%的SAC105锡膏相比未掺杂SAC105锡膏的蠕变柔量曲线中普弹形变区减小约50%.加入1%~2%含量的TiO2
采用10 kW激光器对10mm厚低碳贝氏体钢进行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探究激光功率、送丝速度、焊接速度对成型的影响规律,优化焊接工艺,分析研究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接头各微区组织、硬度、拉伸、冲击性能.结果 表明,优化的工艺参数区间为:激光功率4.0~4.3 kW,送丝速度13~13.5 m/min,焊接速度14~15 mm/s;焊缝组织主要为板条贝氏体、针状铁素体和少量马氏体,热影响区组织以板条和粒状贝氏体为主,还有较少M-A组元、铁素体、马氏体;由于焊接热循环作用,硬度存在明显差异,热影响区硬度最高,其次是
将传统铸造工艺制备出的Zn-Mg-Zr-B中间合金加入到Mg-Y-Zn系长周期镁合金中,探究了Zn-Mg-Zr-B中间合金对铸态Mg94Zn2.5Y2.5Mn1合金显微组织及力学性能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 表明,Zn-Mg-Zr-B中间合金可以有效细化铸态合金的晶粒尺寸,有效促进18R LPSO相的生成.当Zn-Mg-Zr-B中间合金加入量为2wt%时,铸态合金的抗拉强度和伸长率能够分别达到226 MPa和11.5%,性能最优.
材料的不均匀变形对机械零件的各种力学性能有重要影响.为准确了解超细晶铜材料不均匀变形的演变情况,对称循环载荷下材料模型进行不均匀应变演化的研究:通过多晶voronoi集合体和电子背散射衍射(EBSD)图构建代表性的体积单元(RVE),并进行对称循环载荷加载;对RVE内所有单元的应变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使用纵向应变的统计标准偏差来表征不均匀变形的情况.结果 表明:超细晶铜在循环中应变不均匀性随着加载和卸载而变化,随着循环周期的增加逐渐增加,拉伸峰值位置应变不均匀性逐渐大于压缩峰值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