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爱囤“末日食物包”

来源 :文萃报·周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esyouo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最近美国一些大型连锁超市开始推出“末日食物包”,顾名思义,就是到了世界末日也可以求生的食品储备。“末日”是一种夸张的说法,是部分商家为了营销产品所想出来的广告词,意在表示产品的储备丰富,可以应对大型的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美国的许多大型商家都推出了此类产品,可以在实体店购买或者网上订购。
   这些食物包的价格从几百美元到几千美元不等。记者在网上看到一款售价157美元的食品包,上面寫着“两周应急食品补给”。食物装在一个黑色的塑料桶里,里面按照不同的食材分为一个个黑色密封袋,商家的描述显示这些食物的保质期为25年,黑色密封袋一共四层,并且建议在断电、自然灾害、疫病流行期间食用。食物的内容包括奶酪通心粉、炒饭、薄煎饼、燕麦粥、土豆浓汤等。
   最让人惊讶的是那些价格高达四五千美元的超大食品套装,里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有真空包装的粮食、肉类,还有脱水的蔬菜水果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纤维素等搭配齐全,能够满足全面的营养需求,这五六百罐食品的体积也蔚为壮观,放在一起堪比一个集装箱,商家宣称可以供四五个人在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吃上一年,保质期也有二三十年之久,可以瞬间把家里变成一个“食物银行”。
   为什么在很多人眼中似乎小题大做的“末日食物包”在美国如此受欢迎?其实早在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英美等国家就已产生了对“世界末日”的忧虑,主要的恐惧来源于核战争、宗教冲突、经济崩溃等,这种担忧的心理在许多文学艺术作品中都有体现,也影响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那时候的人们就有修建防空洞、避难所、储备生活物资的习惯。“冷战”和“大萧条”的出现更是坚定了人们应该随时为意外事件做好准备的心理。上世纪60年代,“生存主义”一词诞生,主要是指用储备生存物资、学习生存技能等方式来防备以后可能会出现的灾难。许多人认为这是因为美国这个国家从立国至今,并未在本土遭受过太大的灾难,因此美国人普遍认为自己对大型危机的承受能力并不是很强。另外,出于对政府的不信任感,许多人也有一种“与其等待救助,不如依靠自己”的思想,这些都是造成“末日食物包”脱销的原因。
   在这种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大多数美国人即使不进行过分的食品储备,也很喜欢在飓风、暴雪等自然灾害或者流行病感染季节抢购一些食物和日用品。如果仔细观察,超市里最先被抢购一空的都是罐头食品、冷冻食品和瓶装饮料。与中国人钟爱生鲜食品不同,美国人从饮食习惯上本就不排斥食用大量的罐头食品,也不会认为“末日食品”不够美味。家家户户常备的食品大都是午餐肉、速冻培根、真空沙拉酱和意面酱、盒装的麦片等干燥、速冻、抽真空的半成品,甚至连鸡汤和骨头汤都有量产之后的软包装商品,加热后就可食用,而这些食品的内容本来就和“末日食品”极为相似。所以“末日食品”从某种程度上只是把他们熟悉的食品换了名字而已。
   (据新浪网 3.12讯)
其他文献
按照当时的定义,必须父母任何一方是葡萄牙人(通常是父亲)才被认为是澳门的“土生葡人”。   在许多比较小的餐馆,人们可以同时预订葡萄牙鸡和中式炒面,有些本地小饭馆则以这种方式把各种食物混合起来制饭。久而久之,“土生葡人”的饮食习惯甚至可以“用筷子吃牛排,用刀叉吃米饭”来形容了。   “土生葡国菜”顾名思义,终究是从本土的“葡萄牙菜”移植而来。比如著名的“葡式蛋挞”,其实也是由英国人将葡萄牙蛋挞带到
期刊
有人越发亲密,有人闹着分开,一场疫情,成为一面“镜子”,照出爱情不同的模样。“特殊的应急事件会让我们更加珍惜身边的人。”情感专家张莎莎认为,疫情对情感的作用总体而言是积极正面的,很多人可能会重新思考和整理他的情感生活,比如打算離婚的会选择复合。还有一些单身的人,会更加渴望陪伴。  云恋   疫情阻隔了不少青年的时空距离,却挡不住他们内心的情感需求,“云相亲”“云恋爱”“云表白”等二次元相会方式
期刊
3月6日一早,在武汉市武昌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负责护理病人的河北医疗队队员孙继红下夜班。傍晚收到全國妇联和当地政府的慰问信、礼物时,她颇有些惊讶,通宵忙碌的她俨然忘了后天就是“三八”妇女节。   而谈起这场征途,避不开那封临行前藏起的“遗书”。1月26日,得知疫情吃紧,34岁的河北省临西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护士孙继红多次找到领导,申请支援湖北一线。医院同意后,她用颤抖的手写下了一封“遗书”。孙继红说
期刊
四大名著当中,一部分是历史,一部分是故事。那些中国历史中发生的故事也少不了传染病,我们分开来说。  《红楼梦》中的天花   红楼梦中出现的传染病:天花。王熙凤的女儿巧姐病了,症状也是发热,贾府上下忙着请大夫来诊脉。大夫来了诊断说:“姐儿发热是见喜了,并不是别的病。”这里大夫说的“见喜”就是天花。王夫人、王熙凤听了忙让人问:“可好不好?”大夫回说:“病虽然险,却顺,倒还不妨。预备桑虫猪尾要紧。”王熙
期刊
43岁的河南周口人申军良怎么也没想到,再次见到自己的亲生儿子,会是在15年后。2020年3月7日晚7时,这个注定被申军良永记的时刻。在儿子申聪被抢走15年后,他终于在广东增城警方的安排下,见到了期盼已久的申聪。至此,申军良漫长而又煎熬的寻子之路,算告一段落。申军良表示,将会用余生弥补对孩子15年欠下的父爱,并希望能把申聪留在身边,在居住地山东济南上学。  寻子15年,终于峰回路转   2005
期刊
众所周知,纳粹德国的国家秘密警察在中国被翻译成“盖世太保”。那么,是谁将纳粹德国的国家秘密警察翻译为“盖世太保”的呢?   据史料,纳粹在德国兴起时,中国官方是根据发音将“纳粹”翻译为“南尖”,而“国家秘密警察”则翻译成“戈斯塔鲍”。   1936年,国民党复兴社(又称蓝衣社,军统前身)的大特务,号称“复兴社十三太保”的酆悌(湖南湘阴人)出任驻德武官。酆悌下令复兴社属下的书店大量翻译出版介
期刊
一直到今天,还有很多人说,宋徽宗非常喜欢《清明上河图》,把它当成心肝宝贝。其实不然。传说“清明上河图”这几个字是宋徽宗题的,其实也不是,因为宋徽宗写的是瘦金体,但《清明上河图》上写的不是瘦金体,说明并不是宋徽宗题的字。人们传说,宋徽宗题完字后,又在上面盖了个双龙小印,以证明这是从他的画院里出去的画作。然后,宋徽宗就把这幅画送给他的舅舅了。   宋徽宗对书画不仅仅是喜欢而已,他在书法和绘画上都具有相
期刊
《被统治的艺术》  [加] 宋怡明/著  钟逸明/译  中国华侨出版社  2019年12月   明代的“停课不停学”有两种:一种是将学校作为科考“配额制的中转站”,学生不在学校上课,而是在家复习备考科举,这在明代中后期是较为普遍的现象;而另一种,则出现在明代特有的军户制度之中,堪称明朝的“高考移民”。  参加科举考试的权利   明代为什么会有这种现象呢?这要从明代的教育与选拔制度说起。   教育方
期刊
在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老年人喜欢背着手走路,据说是为了纠正驼背。医生指出,老年人背着手走路,可能会增加不安全因素。   老年人背转双手时,手臂向后旋转,肩关节相应向前突出,上身重心前移,使本已佝偻的上身更加向前倾斜。为了保持平衡,头颈和下巴也向前伸出,于是更显佝偻。另外,用这种姿勢走路,由于重心不稳,稍有不慎就容易摔倒,致肱骨骨折或肘部受伤;若俯冲向前,有磕破嘴唇或磕掉牙齿的可能。  (摘自《
期刊
贝多芬(1770~1827年)是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其巅峰之作《第九交响曲》是在1823年的年底完成的,该曲共分四个乐章,因第四乐章加入了大型合唱曲目,被后人称为“合唱交响曲”。这首曲子是贝多芬音乐创作生涯的顶峰,并一直被认为是贝多芬在交响乐领域的最高成就。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该首曲谱的最初价格,只有50英镑。   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十年(1818~1827年),他的耳朵已经完全失聪,健康状况也显著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