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见深度 深入见质量

来源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cl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心理咨询技术;心理课;分享
  分享,是心理课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分享的深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心理课的深度:分享得透彻,心灵之间的触碰会更加强烈,课堂的生成会很精彩,课堂上的受益者会更多;分享得肤浅,问题只会停留于表面形式,或许就是一个“伪问题”,学生不会明白问题设计的意义,对课堂的印象也不深刻。在实践中,一些心理课分享环节进展得不是那么顺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心理教师缺乏相应技巧,课堂将会陷入僵局,一片寂静;如果心理教师能够巧妙运用一些心理咨询技术,课堂将会有转机,学生会更乐于投入到课堂之中。
  一、心理课分享环节中出现的问题
  在心理课中,教师有时提出一个问题之后,很可能会出现“零呼应”现象,这种现象可以理解,有些学生可能比较内向谦虚一点,即使想发表看法,也没有胆量说出来,害怕同学说自己爱表现、耍风头。在个别提问时,学生也可能出现一些问题,主要表现为阻抗和语言表达方面。
  1.阻抗问题
  阻抗是个体对自我暴露与自我改变的抵抗。学生在心理课分享环节中的阻抗主要表现为:(1)沉默不语。学生站起来后,不知道说什么,不给老师任何信息,呆呆地站着,属于典型的茫然型。(2)寡言。学生明白老师说什么,但思维显得有些贫乏,三两个字就说完了,没有去认真领会。(3)回避主题。学生说了很多,但是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没有切中要点,少涉及或不涉及相应的问题。(4)情绪烦躁。部分学生被提问后,显得很不耐烦,会一直低着头,或者偶尔抬起头看看老师,通常会拉长了脸,脸色较为难看。(5)言行不一。课堂上谈论的内容与其平时的行为表现或者与同学对其的评价出现矛盾。
  2.语言表达问题
  在分享时,部分学生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语言组织欠舒畅,断断续续谈感受;或者有感想,但是不知道用什么词来表达,有时即使表达出来了,但用词不太准确,或者和前面同学表达得一样;或者回答的时候扭扭捏捏,害怕别人笑话。
  二、如何在心理课分享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
  心理课中的分享基本是通过言语来实现的,这就涉及到了心理咨询中的会谈技术,会谈技术包括参与性技术和影响性技术。参与性技术主要有倾听、鼓励、提问、内容反应、情感反应、具体化、非言语等;影响性技术主要有面质、解释、指导、内容表达、情感表达、自我开放等。下面笔者将通过一些实例来具体阐释心理咨询技术在心理课堂的运用。
  实例1:活动是心理课中不可或缺的元素,活动之后的分享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科学管理你的时间”主题活动课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撕撕我们的人生”的活动,活动完之后,笔者问:同学们,这个活动带给你的感受是什么?
  生:时间太少。
  师:然后呢?
  生:好好珍惜每分每秒。
  师:你会怎么去做呢?
  生:每天制定好时间表,按时完成作业,尽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无限的事情,让生活更加有意义。
  技术运用分析:在上面的例子中,学生显然表达有些笼统,不具体,而且语言非常简单,这时,教师可以运用具体化技术和开放式提问技术进行深入,这样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逐步打开心扉,畅谈内心的感受。
  实例2:同样是在“科学管理你的时间”主题活动课上,笔者让学生做了一份时间管理的调查问卷,待学生把时间管理的百分比算出来之后,笔者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同学们,你的时间管理存在哪些问题呢?
  第一段分享:
  学生1:没问题。
  师:你的时间管理百分比是多少?
  学生1:16%。
  师:如果你的时间管理没有问题,那百分比应该很高呀,至少90%以上。这是怎么回事呢?
  学生1:(低下了头)
  师:显然,你的时间管理不太好,你难免会心虚,也会对自己有些失望,你再想想看。
  第二段分享:
  学生2:很多问题。
  师:有哪些问题呢?
  学生2:太多了,不知道从哪里说起。
  师:那你最大的问题是什么?
  学生2:是……
  技术运用分析:从上面两个学生的回答看,都采取了敷衍、随便的态度,第一个学生说自己没有问题,尽力掩盖问题,但他的时间管理百分比又很低,出现了自我矛盾。面对这个问题,笔者采用了面质的技术,让学生意识到自己在逃避,紧接着笔者采用了情感表达技术,让学生感觉被理解,心里好受一些。第二个学生尽量呈现问题,但很茫然,于是笔者采用了具体化技术,让学生说出自己最紧迫最严重最关键的问题,这样他的思路就明晰了。
  实例3:在“学会沟通”主题活动课上,笔者为学生作了沟通能力测试之后,然后提问:你是否曾经因沟通不畅与人发生过冲突?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样的冲突?当时心情怎样?
  第一段分享:
  学生1:嗯(欲言又止)……
  师:(向学生点头)心理课上的答案没有对错之分。
  学生1:初中时,我与一个同学关系很好,我们是好朋友,但是因为一件小事,我们闹翻了,我觉得我已经够宽容了,每次发生争执,都是我让着她,这次我真的伤心了,不想再主动了。可能我们之间有误会,但是我不想去解释了,我觉得好累。
  师:你觉得你很累、很伤心,因为每次都是你宽容她,你觉得这样的朋友不值得继续相处下去了。
  学生1:是的,以后交朋友我得小心一点了。
  第二段分享:
  学生2:(似乎很平静)我与父母发生过很激烈的冲突。初中时,我染发了,并且头发还有点长,然后被叫家长了,父母拖我去剪掉长发,我不肯,然后他们就打我、骂我,我一气之下,就离家出走了,在外面游荡了好几天,最后没办法,还是回家了。
  师:看得出,你已经能够淡然地去看待这段冲突,我们都经历过这样的叛逆期,当时好像很生气,很想发火,在外面的几天你一定也很孤独吧!   学生2:是的,非常孤单,尤其是身上的钱快用完的时候。
  师:当时想过父母的感受吗?
  学生2:当然想过,父母肯定很着急,可能到处在找我呢,但是我就是想报复一下他们。
  师:结果呢?
  学生2:呵呵,我还是乖乖回家了,拗不过父母。
  师:就是啊,与父母意见不一致时,我们要学会与父母沟通与协商,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与感受,学会站在父母的位置看问题,这样会减少很多不必要的冲突。
  学生2:嗯,我知道了。
  技术运用分析:在第一段对话中,学生1开始不好意思讲,紧接着笔者运用了非言语信息鼓励其讲下去,当学生讲出来之后,又运用情感反应技术给予其情绪上的理解,并用内容表达技术帮助其理清内在的想法。在第二段对话中,学生2是一个比较健谈的人,比较调皮活泼,对自己曾经的叛逆侃侃而谈,笔者通过释义、情感反应和情感表达技术,让学生感觉被接纳,鼓励其继续讲下去。紧接着用一个封闭性提问,让其站在父母的角度去体会父母的感受,意识到自己行为的不妥,知道今后如何与父母沟通。
  实例4:在“把握异性交往的尺度”主题活动中,在讨论“把握异性交往尺度的技巧”时,笔者请学生站起来分享。
  学生:我没有技巧。(全班哄堂大笑)
  师:你的意思是?(有个学生马上就说:老师,他谈恋爱了。)
  学生:(尴尬地低下了头)……
  师:谁没有青春萌动的时候?老师也经历过,但是我只有想法,没有行动。
  学生:(慢慢地抬起头)
  师:你和她谈多久了?
  学生:才两个月。
  师:她的哪些方面吸引了你?
  学生:她很善良、可爱,而且还写一手好字,每天给我买早餐。
  师:你能解释一下好感、欣赏、喜欢和爱的不同吗?
  学生:呃……好感就是好的印象;欣赏主要是对一个人才华的佩服;喜欢嘛,就是那个感觉;嗯,爱,好像就是谈恋爱的那种。
  师:你似乎不能很好地将它们区分开来。我认为,你对她的好感和欣赏更多一点,或许还不是真正的喜欢和爱。同学们在这个阶段,可以把对同学的爱慕和喜欢藏在心底,等毕业之后再表白也来得及,这样不是也挺美好的吗?我们每个人都会有心动的时候,但当前最紧要的任务不是谈恋爱,是冲刺高考。
  学生:老师,我知道怎么做了。
  技术运用分析:学生在遭遇尴尬的时候,笔者赶紧运用自我开放技术,畅谈自己的经历,让学生马上感觉到被认同,于是心态就放松了。在区分好感、欣赏、喜欢和爱时,笔者趁机分析了该生对恋爱对象的感觉,在承认青春萌动的同时,也让其明确当前的主要任务。
  在心理课分享环节中运用心理咨询技术,目的是让学生敞开心扉,畅谈其内心的真实感受,让课堂更有深度,让学生对课堂的印象更深刻。但也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不能在课堂上“八卦”,不能对学生的私事表现得十分好奇,这样会让学生失去安全感;二是在与个别学生分享的时候,要顾及其他学生,提醒大家注意倾听;三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如果学生有实在不愿意讲的事情,不能勉强。
  总之,当学生在分享环节出现阻抗时,心理教师要及时判断阻抗的类型,然后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让课堂深入下去。当学生出现沉默时,可以运用鼓励和非言语技术;当学生寡言时,可以运用具体化技术;当学生回避主题时,可以运用重复、聚焦技术;当学生情绪不好时,可以运用情绪反应和情绪表达技术;当学生言行不一致时,可以运用面质、情绪反应、内容反应和指导技术;当学生不会组织语言时,可以运用指导、非言语技术等。
  (作者单位:江苏省扬州市广陵区红桥高级中学,扬州,225000)
  编辑 / 于 洪 终校 / 李益倩
其他文献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谈心  相对于普通高中,中职学校生源素质普遍偏低,家庭环境相对较为特殊,经历的挫折(尤其是学业方面的挫折)较多,受到家长、老师的关注也没有普高生那么多,而且往往是受表扬少,受批评多。  作为中职班主任,与学生谈心能够深入了解学生的经历、想法,而有效运用心理咨询技术,能够“润泽”谈心工作,使学生获得成长:关系技能的巧妙运用,能够发展和谐的师生关系,为谈心工作营造和谐的氛围
非常有幸参加了首届“木铎心声”全国心理健康教育高峰论坛。在短短几天中,我个人感触良多,收获颇丰。  首先,这无疑是一场规格空前的全国心理健康教育论坛。论坛安排了十场主题报告,不仅邀请到全国心理学界的泰斗——林崇德教授与董奇教授出席,同时也邀请了美国、韩国、中国台湾等地的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做论坛主报告。此外,在分论坛上做主题报告的其他几位嘉宾也是国内相关领域的一流专家。论坛主办方邀请到了如此多的国内外
〔摘要〕“诉求与回应:幼儿园职初教师心理资本开发的实践研究”的研究之路亦是区域对幼儿园职初教师心理方面的初步探索之路。在即将结题之际,回顾整个研究过程,发现研究的五个阶段即荒蠻时代、农耕时代、工业时代、信息时代和流体时代,正好对应了区域幼儿园职初教师与心理资本同行的五个时期,即偶然相遇期、自然相熟期、坦然相知期、静然相惜期和欣然相伴期,以此梳理心理资本与区域幼儿园职初教师共融的点点滴滴。  〔关键
〔关键词〕情绪调节;不合理信念;空椅子技术  一、咨询缘起  小惠(化名),高一学生,女,因与同桌小珍(化名)产生矛盾,前来咨询。  小惠来心理咨询室时,脸上的表情淡淡的。她告诉我,她和同桌小珍之间发生了矛盾,这几天情绪很低落。原来三天前,小惠和小珍讨论一道数学题目,小珍不认可小惠的思路。当时,旁边还站着几个同学附和小珍。小珍得到了大家的支持,讲话声音越来越大,对小惠的辩解更是毫不留情地加以反驳。
〔关键词〕心理健康活动课;活动预设;课堂资源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教学是一个师生共同发展、共同成长的过程。这个过程中,良好的心理辅导效果,既有赖于科学、充分和周到的预设,也需要把握教学进程中不确定的和非预期性的生成资源。预设与生成只有在心理健康教育课堂实现互动共生,相辅相成,才能确保在课堂有限的时间内,体现课堂心理辅导的有效性。  一、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实例  “教室内寂静无声,偶尔有一两声压得
〔摘要〕为何以及如何将结构式绘画技术应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本文做了理论上的总结,并在实践基础上提供了一个规范的实操流程。绘画技术应用于班级团体心理辅导,既发挥了团体在形式和动力上的优势,又兼容了绘画作为表达媒介所独有的特殊魅力,使得团体辅导更加活泼高效:人际互动变得更加自然,自我表达变得更加积极,情感交流变得更加真实,强大的团体动力对个体的积极促进和大量的潜意识的涌现对自我觉察的深刻触动,都会在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高中生;活动设计  【活动背景】  目前,高中学生较少接受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面临职业生涯重要选择的时候(比如高中文理分科、高考志愿填报等)认识不够,准备不足。而选择职业方向,确定未来的生活道路,是高中时期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任务。  【活动目标】  1.培养高中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  2.增强高中学生对自我的认识,并结合职业生涯规划原则,在教师的引导下
〔关键词〕家庭教育;沟通;劳动;责任感  从事教育工作多年,接触过形形色色的学生和父母,我深刻地认同一句话: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有一个问题家庭!  那些陆陆续续被送到咨询室来的学生,他们身上或许存在让老师很无奈或震惊的问题,他们的行为让我们头痛、难以理解甚至有时候略觉可恶,但到底是什么造成了这些孩子的问题呢?如果深究下去,我们就会得出一个共同的结论,一个问题学生的背后一定存在着一个问题家庭。要么父母
〔关键词〕人际边界;自我意识;小学生;活动设计  【学情分析】  中国是一个重亲情和联接、乏界限感的社会。小学中高年级学生,随着社会意识和理性思维的发展,很看重朋友间的友谊,但是对于友情中的矛盾处理却不擅长,在日常教学和心理咨询工作中,求助学生经常问及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学生反映当朋友提出的不合理要求侵犯自己的边界(比如抄作业,或朋友要求不要和他人来往)时,会感到纠结和为难,不懂得如何在坚持自己原
〔关键词〕心理活动课;支持性课堂;教学有效性  有一个《石头汤》的绘本故事,说的是三个和尚走进了一个冷寂的村庄,他们拿出三块石头,请村庄里的居民分别拿来大锅、豆腐、蔬菜、肉类等食材和油盐酱醋等调料,最终熬成了一锅让所有人都感到美味的幸福石头汤。  我想把心理活动课比做故事里的幸福石头汤。心理活动课程理论认为:心理活动课的本质是交往,是主体与主体之间能动、互助的精神建构过程。而我们的支持性课堂,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