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的实施给学校带来了新的活力,给课程注入了新的生机,给教师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课程标准为物理教学树立了新理念,提出了新要求。纵观课改以来高考物理试题的特点,我开始认真理解新的物理课程观,学习新教材,逐渐树立起了新的物理教学观,也有许多体会,反思,现总结如下: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新课标教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如课本里的科学漫步,探究性实验等)充实了物理教材,加强了物理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天体运动的嫦娥奔月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的安排,三年来我负责刚毕业的高三(2)班,高三(10)班、高三(1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三(2)班是实验班,大多数基础比较好,但仍然有少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高三(10)班和高三(14)班是常规重点班,而高三(14)班上物理课的积极性比高三(10)班要好一点,其中高三(10)班的女生也比较多而物理基础比较差,所以这三个班算得上是三个不同阶段的班级。教学任务也比较重。
三、教学情况分析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在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会通过多媒体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科学家的贡献及各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一章时,我会做课件使难懂的知识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会用多媒体展现各个科学家的探究真理的过程,这样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物理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解题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会在讲完每一章节的内容后用一道或多道典型的例题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在学完力的平衡时,我会给学生慢慢讲解整体法和隔离体法的使用方法,动态分析时的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和三角函数法。直线运动中的各种图像法等。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也会自己编一些变形题让学生在课外讨论,在下一节课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下解题方法,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三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的总组成员。我和三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在每一次大考后都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很多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如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再如在教育理念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如果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表扬,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时间也得不到保障,这样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作为一名新教材的新教师,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教学教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辉煌而努力奋斗!
一、教材分析
高中物理的系统性强、较为抽象,学生普遍感觉难学。新课标教材用先进的科学知识(如课本里的科学漫步,探究性实验等)充实了物理教材,加强了物理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天体运动的嫦娥奔月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用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元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使其形成科学的观点和方法,学会用物理的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二、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学校的安排,三年来我负责刚毕业的高三(2)班,高三(10)班、高三(14)班的物理教学工作。高三(2)班是实验班,大多数基础比较好,但仍然有少部分基础比较差的学生。高三(10)班和高三(14)班是常规重点班,而高三(14)班上物理课的积极性比高三(10)班要好一点,其中高三(10)班的女生也比较多而物理基础比较差,所以这三个班算得上是三个不同阶段的班级。教学任务也比较重。
三、教学情况分析
1.注重教学方式的转变,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向四十分钟要效益。在高一高二的教学过程中,我特别注重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规律。针对重点的概念和规律,我会通过多媒体对物理现象、演示实验的观察分析,力求推导引出新的概念、定理和结论,使学生清楚地理解各科学家的贡献及各物理理论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如:在学习《机械振动和机械波》这一章时,我会做课件使难懂的知识简明易懂,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如:学习《牛顿第一定律》时,我会用多媒体展现各个科学家的探究真理的过程,这样物理知识的学习与科学探究过程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使学生获得物理识和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进行科学探究和形成科学的价值观。
2.注重能力的培养。培养解题能力需要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不能只靠机械地灌输,也不能急于求成,需要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习惯以及严谨的学习作风。准确理解并掌握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是培养能力的基础。我会在讲完每一章节的内容后用一道或多道典型的例题突出解题思路和方法。如:在学完力的平衡时,我会给学生慢慢讲解整体法和隔离体法的使用方法,动态分析时的图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和三角函数法。直线运动中的各种图像法等。在课后练习和作业中,我会严格要求学生做题规范化。如:在主观性习题的求解中,要求学生必须指明研究对象,必须画图分析受力情况,必须写明所用的定理定律名称,必须突出关系式等。重视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应用,逐步学会运用物理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提高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外,我也会自己编一些变形题让学生在课外讨论,在下一节课让学生上台分析一下解题方法,也是提高能力的关键。
3.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高一学生刚入校,学生普遍感觉物理比较难,甚至对物理失去信心。针对这种现象,我组织学生成立物理课外兴趣小组,课外实验、小制作小组,宣传物理思想,调动大家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大家学习。我把三个班的学生结合起来,共同组成物理学习的总组成员。我和三个班的物理课代表担任物理总组理事会成员,我们制定一个共同的目标——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根据月考成绩,把每个班的学生根据上、中、下合理分组,以6—7名学生为一学习小组,小组设组长一名,然后、按组进行编号,更有利于学习的共同进步。在每一次大考后都让学习小组之间进行互相评比,在竞争中求发展。
四、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在教学中,我也存在很多困惑。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新教材已经用于课堂教学。教材的开放性,鼓励教师实施个性化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素养。但在教学中也面临着许多疑难和困惑,如教材中知识阐述太简略,作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需要拓展的地方不少;再如在教育理念方面,在课堂教学中“为夸奖而夸奖”。新课程强调对学生的尊重,如果不管学生表现如何,一味地表扬,这样对学生的发展也是不利的,因为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起不到激励的作用;有的教师在课堂上片面追求小组合作学习这一形式,对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时机以及过程都没有认真设计,只要有疑问,无论难易甚至一些毫无讨论价值的问题都要在小组里讨论,讨论时间又没有保证,有时学生还没有进入合作学习的状态,教师就要求结束,时间也得不到保障,这样效果并不一定很好。
作为一名新教材的新教师,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发展,从而使教师和学生在新课程的实践中,实现“双发展”。在教学上,没有捷径可走,没有固定的模式可循,必须倾注热情、付出心血、洒下汗水,需要脚踏实地的去探究教学教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更加积极认真地投入工作,为中国教育事业的辉煌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