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来源 :文物鉴定与鉴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m1209xm10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年来,随着城市更新改造和社会变迁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依托的文化空间发生变化,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赖以生存的环境发生改变,客观存续条件不足,甚至面临消失。在当前倡导非遗进博物馆的大环境下,需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博物馆设施,考虑各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特点,将博物馆和非遗项目充分结合起来,积极调动传承群体的积极性,最大化促进非遗的保护和传承。笔者以广州市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为例,结合实际,就非遗进博物馆提出几点思考。
  关键词:非遗;博物馆
  在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大环境下,博物馆在非遗的保护、传承、展示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出来。在倡导非遗进博物馆的大形势下,如何更加有效地发挥博物馆的作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博物馆之间的互通,是值得长期研究的课题。
  1 博物馆与非遗保护
  关于博物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职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和《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中都有体现,均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博物馆职责范围。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8届大会通过的《关于保护与促进博物馆和收藏及其多样性、社会作用的建议书》中对博物馆的定义为:“服务于社会及社会发展的非营利、永久性机构,面向公众开放,以教育、研究和娱乐为宗旨,收藏、保护、研究、传播与展示人类及人类环境中的物质与非物质遗产。”显然,这一定义认同了博物馆收藏和展示“非物质”的职责。
  2020年5月1日起施行的《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中,同样明确了博物馆应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展示、整理、研究、学术交流等活动。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印发的《广州市发展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则明确提出了“非遗进博物馆”,以期打通有形与无形文化遗产之间的通道。
  至此,“非遗进博物馆”这一畅想实现了从法规到行动,从传统的“物质”到“非物质”,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紧密联系在一起。
  2 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博物馆基本情况
  2.1 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情况
  2.1.1 非遗类型
  黄埔区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33项,其中民间文学类3项,传统音乐类1项,传统舞蹈类3项,传统戏剧类1项,曲艺类1项,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类2项,传统美术类3项,传统技艺类5项,传统医药类1项,民俗类13项。
  2.1.2 非遗项目特点
  黄埔区已建立国家—省—市—县四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体系,现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呈现出项目类别齐全但分布不均的特点。在33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中,民俗类代表性项目有13项,远超其他类别的项目。另外,鉴于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具有时间和地点的特殊性,在组织非遗进博物馆活动中,缺乏可实施性。
  2.2 黄埔区现有博物馆情况
  2.2.1 国有博物馆
  黄埔区现国有博物馆3家,分别是广州海事博物馆(挂广州市黄埔区博物馆、广州市黄埔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牌子)、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
  广州海事博物馆于2021年6月29日建成开馆,黄埔区博物馆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岩书院建立的。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原归属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管辖,与黄埔区合作和沟通较少,2020年8月辛亥革命纪念馆下放黄埔区管理,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委托黄埔区管理。
  2.2.2 非国有博物馆
  黄埔区现有备案登记的非国有博物馆3家,分别是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广东省凉茶博物馆、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
  广东环亚美容化妆品博物馆以美容化妆史、化妆品、妆具等作为展览内容,该馆建筑面积4055平方米,展览面积3600平方米。广东省凉茶博物馆以凉茶和中医药作为基本展览,建筑面积5000平方米,室内展览面积1500平方米。广州好普艺术博物馆展览以中国古代陶瓷史为展览内容,建筑面积3500平方米,展览面积1100平方米。
  上述三个非国有博物馆有较为完善的展览场所,具备开展相应非遗展览及展演的条件。
  3 黄埔区非遗进博物馆现状
  近年来,广州市黄埔区在非遗保护传承方面取得一定成效,但在非遗进博物馆方面仍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3.1 场所利用受限
  国有博物馆中,广州海事博物馆处于建设阶段,尚未开馆;黄埔区博物馆依托古建筑,基于文物保护的要求,在非遗展览、演示上有较多限制。辛亥革命纪念馆和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原属市级管理,与黄埔区在展览、展示上的沟通和交流较少。由于区属国有博物馆场所使用、利用的限制,黄埔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博物馆开展展览、演示等相关活动受到一定的制约。
  3.2 缺乏合作机制
  由政府主导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场地的选择上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主要是在黄埔区博物馆,即在南海神庙和玉岩书院内开展非遗展演、体验活动。组织非遗项目走进非国有博物馆并不是首要选择,且非国有博物馆在组织和开展非遗活动方面也缺乏一定主动性。当前黄埔区缺少与区内非国有博物馆的合作,未形成联动,所以对非国有博物馆的场所利用并不理想。
  3.3 缺乏主动性
  黄埔区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受到场地的限制,目前尚未开展相应的非遗专题展览。在非遗项目的展演中,举办时间多在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博物馆日以及波罗诞、玉岩诞等民俗活动中,在其他时间段缺少开展非遗相关活动的主动性。另外,参与活动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項目主要以黄埔区内的为主,与其他区的非遗项目互动交流较少。
  3.4 创新性不足
  黄埔区的非遗项目类型齐全,但因各个类别的项目分布不均匀,非遗进博物馆的项目的可选择性较少。非遗进博物馆的形式主要是展演和非遗体验,非遗项目的选择上体验方面主要是传统美术类、传统技艺类,展演主要是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舞蹈类。以本区非遗项目为主,未有其他区的项目参与,不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参与的项目和人员上,未能做到百花齐放,创新性明显不足。   3.5 缺少活力
  近几年来,纵观参与非遗活动的代表性项目和传承人,积极活跃的人员队伍较为稳定。但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的传承队伍活力不足的问题,传承群体亟须扩大,存留民间代表性项目仍需继续挖掘,需要新鲜力量充实队伍,给予非遗进博物馆活动新的活力。
  4 非遗进博物馆的几点思考
  4.1 古建类博物馆与非遗的共生现象
  目前,广州海事博物馆尚未开馆,黄埔区博物馆依托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南海神庙和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玉岩书院而建立,每年在南海神庙举办的波罗诞庙会和在玉岩书院举行的玉岩诞祭祀活动,让这两处举办地成为非遗文化传承的空间载体,换个角度看,这也让非遗与博物馆的关系密不可分,可谓是黄埔区的一大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民间信俗(波罗诞)演变为广州民俗文化节暨黄埔波罗诞千年庙会,至今已成功举办15届(2020年第16届波罗诞庙会因新冠肺炎疫情取消)。波罗诞庙会活动在南海神庙南广场举行,活动期间,不仅有舞貔貅、广东醒狮艺术展演活动,还有广绣、波罗鸡、波罗粽制作技艺等非遗项目的展销。
  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玉岩诞是以萝岗钟氏族人为主体的地方民俗活动,玉岩诞每年农历五月二十日举办一次,时间为一天,拜祭玉岩公(钟玉岩)为保留下来的核心内容。
  依托古建筑建立的黄埔区博物馆,其独特的文化特性和文化空间,不是让非遗进博物馆,而是依托南海神庙和玉岩书院这两个文化载体,进一步实现了非遗与博物馆的共存与共同发展。
  4.2 非遗进博物馆的拓展与合作方向
  从黄埔区的非遗项目来看,民俗类的非遗项目占大多数。民俗类活动的开展具有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的属性,若进入博物馆,其展示的空间和场地不仅受到限制,且时间上也不“应景”。黄埔区博物馆是依托古建筑建立起来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的开展主要是在博物馆日、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节日里,组织区内非遗项目参加活态的展演活动。在静态的藏品展览、展示上,因受到博物馆的古建筑格局以及文物保护的限制,目前还未涉及。
  就黄埔区目前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来看,由政府主导的非遗进博物馆的活动在场地的选择主要是国有博物馆,而非国有博物馆未被考虑。黄埔区的3家非国有博物馆,在文化宣传和展示上不落人后,这些非国有博物馆拥有现代化的展览场地和展陈设施,在国有博物馆不能满足非遗展览条件的情况下,是否可以将其考虑进去?建立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联动机制,笔者认为这是未来黄埔区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开展时可以思考的一个方向。
  非遗进博物馆,这个“博物馆”的性质不应成为阻碍,不论是国有的博物馆还是非国有博物馆都承担着宣传教育的职责,在非遗进博物馆方面也应发挥作用,一视同仁,共同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作出贡献。
  4.3 打破非遗名录带来的思维局限
  广州市各区非遗项目的申报和认定立足本地,从历年广州市公布的市级非遗项目来看,不难发现,除了具有地域特色的非遗项目外,如黄埔的波罗诞、花都的盘古王诞,大多数的非遗项目各区都有申报,且级别各不相同。如非遗代表性项目广东醒狮,在番禺区非遗名录的级别是国家级,在越秀区是市级,而黄埔区的广东醒狮目前列入了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种多数非遗项目的重复性和少数项目的独特性,很容易带来思维局限,形成狭隘的非遗发展观,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给非遗传承、传播限定区域,同时也给能进的博物馆和进博物馆的非遗项目设置了限制。
  在目前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中,需要打破非遗名录带来的思维局限。各区在开展非遗进博物馆活动时,不仅要积极促进本地区的非遗项目进博物馆,还需要与其他区加强互动。例如,沙湾水牛奶传统小食制作技艺是番禺区的非遗项目,黄埔区非遗名录中无此项目,那么黄埔区在举办非遗进博物馆活动时,是否可以邀请其参与展示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非遗进博物馆的项目可以不限于本区的非遗项目类型,引进“人有我无”的非遗项目参与进博物馆活动,不仅可促进各区非遗交流,还可以丰富博物馆展示、展演的内容。
  进博物馆的非遗项目不受本区范围内的影响和限制,才可以真正促进非遗的活态传承和交流。在今后的非遗进博物馆活动中,是否可以考虑加强与其他区合作?互通有无,加强交流,让非遗进博物馆内容更加丰富、精彩。
  4.4 非遗进博物馆与传承群体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离不开传承人,同样,在非遗进博物馆方面,不论是活态的展演还是静态的展示,都少不了传承群体的贡献和支持。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有32位: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1位,广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位,黄埔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27位。但目前在传承活动中比较活跃的传承人仅占总数的一半,传承群体老化、后继乏人的问题越来越严重,这不但会影响到正常的非遗传承,也对非遗进博物馆的活动开展带来消极影响。如何提高传承队伍的积极性,为非遗传承输入新鲜血液、增添活力,是黄埔区要面临的一大难题。笔者相信,这也是所有非遗项目传承中需要直面的问题。
  4.5 实施抢救性保护和挖掘新项目
  非遗进博物馆,首先要有符合进博物馆条件的非遗代表性项目,目前,黄埔区的民俗类非遗代表性项目居多,其他类别的非遗代表性项目较少,且部分代表性项目出现濒危现象,这也为非遗进博物馆带来限制。
  针对这一困境,笔者认为,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现有活跃度不高的代表性项目的保护,利用现代音像和文字记录手段开展抢救性保护工作,利用抢救性保护成果开展非遗宣传,达到教育展示作用。另一方面,在抢救保护的同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申报和认定,挖掘深藏民间的文化瑰宝,充实现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錄,为非遗进博物馆创造更多可能。
  5 结语
  非遗进博物馆,是促进非遗活态传承的重要一步,也是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出新出彩的重要举措。组织和实施非遗进博物馆相关活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推动,同时还需要博物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保护单位和传承人的配合,只有充分发挥各个国有博物馆和非国有博物馆的优势,各区增强交流与合作,提高传承人群活力、动力和积极性,才能促使“非遗进博物馆”从口号变行动,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博物馆事业的共赢。
其他文献
摘 要:梅花是赖少其花鸟画创作题材的一部分,他的梅花使人感受到自然的清新、笔墨的老辣。而陈毅的《红梅》诗则体现了革命者顽强的精神品格。两人都出身于新四军,后又都在上海工作,既是战友又是同事,在这种机缘的召唤下,自然而然赖少其选取红梅为题材,以陈毅《红梅》诗创作了许多优秀的诗意画。这种诗画交融的手法不仅体现了陈毅诗词的意境,也抒发了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情怀。此外,赖少其作为新徽派版画的领导人,
期刊
摘 要: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出警入跸图》及日本东京大学史料编纂所收藏的《倭寇图卷》出现了大量明代人物形象,其中包括身穿札甲的锦衣卫校尉、将校及将校亲兵。通过两幅图卷及相关文献史料和出土实物,可以大致梳理出明代札甲的形制特点,即在继承宋代形制的基础上略有变化,同时对于不同的职能和情景,同一时代的札甲也有不同,锦衣卫校尉的札甲更加华丽,而前线作战的将校札甲则朴实无华。  关键词:明代;札甲;军戎服饰
期刊
摘 要: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驿站早已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在今天看来驿站只是一个陌生的名词,可是在我国古代各个朝代的帝王和大臣的眼里,驿站是保家卫国的军事阵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驿站不仅承担军事机构的重要使命,还对当时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驿站;会宁  0 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建立和使用驿站的国家之一,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我们能够从
期刊
摘 要:通过对马王堆一号墓四重棺与河南永城柿园梁王墓室内绘画内容与布局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椁墓与室墓这两种不同载体的绘画内容具有相似性,室墓的绘画内容受到楚风与同时期其他艺术形式的影响。西汉时期的墓葬繪画整体表现了人们追求生命不息、灵魂不灭、死后升仙的思想观念转变。  关键词:马王堆;梁王墓;绘画;升仙思想  早在先秦时期,“仙”的概念已经逐渐形成,人们就不断追求自身成仙或抵达仙境,以达到长生不死的
期刊
摘 要:病害调查是文物保护工作的基础,石质文物保护也不例外。现行的与石质文物病害调查相关的标准主要有《石质文物病害分类与图示》(WW/T 0002-2007)与《石质文物保护工程勘察规范》(WW/T 0063-2015),目前的石质文物病害分类、图示及调查工作主要在这两个规范的基础上开展。具体病害调查工作到底该如何科学有效地开展,以上两个标准并未过多述及,现在并没有适用的规范。近年来,云冈石窟进行
期刊
摘 要:“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国古代器物文化在漫长的历史流变中被赋予了特殊的文化特质。受宋代统治阶级美学思想与宋代理学思潮的影响,宋代官窑瓷器将含蓄、自然、平淡、质朴的审美观发挥到极致,体现了宋人“器道相通、物我与共”的造物理念。  关键词:宋代官窑;釉色;造型;宋理学  《易经·系辞》曰:“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固定有形的存在谓之器,超出形而上的本体谓之道。从中国哲学
期刊
摘 要:面对疫情常态化的形势,我国部分文化艺术机构迅速做出调整,通过数字化手段发展线上公共教育服务,这也为后疫情时代文化艺术机构的数字化建设与发展提出新的思考。文章以杭州地区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为例,在明确疫情对杭州市文化艺术机构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深入剖析机构在数字化服务中的问题与不足,并对后疫情时代文化艺术机构数字化发展提出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后疫情;文化艺术机构;数字化  数字化建设已成为文化
期刊
摘 要:博物馆是国家、民族宣传其文明成就和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是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标志。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文化在国家文化体系中发挥着日渐强大和潜移默化的软实力作用。随着观众对博物馆需求的不断增加,其社会教育职能的重要性也愈发凸显,传统的社会教育模式已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博物馆如何走出传统社会教育的瓶頸,缩短与社会大众的距离?唯有博物馆人在实际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转换角色”,在实践中不断
期刊
摘 要:交流展览是展览的一种运作模式,是实现博物馆整体功能发挥的有效途径。近年来,三明市博物馆举办各类馆际交流展览,在展览交流方面積累了一定的经验。文章就交流展览的题材选定、时段和时长安排、费用、合同拟定、文物安全、展陈设计等方面进行总结,探讨交流展览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对策、建议,为各地博物馆的交流展览提供借鉴。  关键词:博物馆;临时展览;馆际交流;探讨  随着社会事业的发展,给博物馆带来新的
期刊
摘 要:中小博物馆在发展临时展览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和困难,想做好临时展览工作,就要立足本馆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文章以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为例,从展览形式、展出内容、展览活动、宣传推广等方面对如何举办临时展览做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中小博物馆;临时展览;大沽口炮台遗址博物馆  0 前言  临时展览是博物馆的常设展览之外,用于丰富展陈内容、彰显研究实力、增加公众吸引力、提升整体知名度、丰富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