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以化工类专业人才培养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化工类创新创业现状,比较了国内外人才培养途径,探讨了我国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出了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及人才培养途径。
[关 键 词] 化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50-02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早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及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随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靠人才,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创新人才数量和创新人才素质的竞争。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将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如何在学校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使更多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已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本文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对化工类创新创业现状、国内外人才培养途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对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化工类创新创业现状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政府和高校也十分重视,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措施和辅助。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如何呢?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9%,集中的前两位行业是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其中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我们化工类学生创业人数微乎其微。笔者也做了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化工类专业学生实际上有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能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创新创业阻力大、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阻碍。要想打破阻碍,必须有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来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1]。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
(一)创新创业氛围
在美国,各大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宣传,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并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导师,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保证。我国近年来宣传也很到位,但还停留在少部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的阶段,涉及面不广。美国学校的创新创业社团也非常多,经常开展活动、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创业俱乐部(E.LAB)、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社会创业俱乐部等。我国类似社团的活动形式的吸引力和实质性还不够[2]。
(二)教学目的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与专业相结合[3-4]。因此,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与市场很好地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几率。在中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的导向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仍然是服务型、营销类项目居多,而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很少,所以创业成功率也不高。
(三)学制设置
法国大学普遍采用的是四年的教育,前两学年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会在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后,拟定创业计划,并通过专家認可和评审,在第四学年中,专家会持续跟踪指导学生的创业计划实施,这样,很多学生都会获得成功。中国的创新创业目前主要是融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学期设置,到底是否需要借鉴法国经验,还要更深入系统的分析。
(四)课程设置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非常成熟,课程体系很完善,包括重点课程和公开课程。重点课程内容包括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商业计划、实战分析等各个方面;公开课程对全校学生开设,课程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最初部分高校开展的是专业选修课,现已慢慢被列入专业必修课范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每个专业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目前国内高校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
(五)教学方式
国外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哈佛大学这方面很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案例库,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创业,并用心学习相关知识;在考核方式上,也是以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案例的写作为主,更加能体现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我国,在教学方式上,目前还是以课本为主,少量的案例为辅;我国的优秀案例还很缺乏。大部分院校的考核方式也多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我国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掀起全民创业的浪潮,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广大的大学生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想让大家都对创新创业有激情、想尝试,必然要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有创意、有能力、有激情的人想创业、敢创业,让大家有希望、有机会去体验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创业教育导向认识不到位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和行业为导向,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与市场接轨,了解市场需求,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时间短,还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起实际作用的大多是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产品也并非是科技的转化。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不完善
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生培养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目前的国内高校大多响应号召,开设了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等,但并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切合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四)创新创业实施载体不充足
创新创业不是理论,也不是空想,必须有得以实施的载体。目前的高校,用于创新创业的载体、资源都不充足,大多缺乏用于研发的小试、中试基地,缺乏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缺乏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各类专业平台等。这些对创业都是极大的阻碍。
四、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及人才培养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首先,加强舆论宣传。比如,请媒体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请媒体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访谈;再如开设公众号,分享创业人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可以设立基金、项目,引导高校参与,进一步促进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热情。
其次,强化鼓励政策。比如政府和高校可以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典型、榜样进行宣传、学习,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投入科技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科技平台的建设当中。
(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导向
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以生为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人才。高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要结合“市场”和“能力”进行双导向教育。
(三)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要實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必须完善人才培养途径。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要探索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化工类专业,可以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上学与上班相结合”“上课与上岗相结合”,重视实操和过程性考核,增加报告、论文、专利、创业计划书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增加创新创业实施载体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施载体,各高校需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完善实训条件,搭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创客空间,鼓励教师进行科技项目研发、搭建科技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另外,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模拟公司”、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也可以将优秀的项目成果在企业进行放大及科技转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都宏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J].广东化工,2015,42(15):276-277.
[2]周建,林彦梅,施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理论与实践,2015(12):67-69.
[3]Ronstadt, R. The educated entrepreneurs : A new era of entrepr-
eneurial education is begin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987,11(4):37-53.
[4] Robinson,P.Hayes, 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s major universiti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15(3):41-52.
[关 键 词] 化工;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7)31-0050-02
创新是发展的关键,早在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中提出了:“必须将培养学生的创业技能及创新精神作为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随后党的“十七大”提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和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实施自主创新战略、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靠人才,国家之间的竞争归根结底也是创新人才数量和创新人才素质的竞争。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已经将全面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创业型人才上升到了国家战略。
人才是创新的核心,高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高校如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如何在学校驱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如何构建合理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使更多学生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已成为一个必须认真探索的重要课题和紧迫任务。
本文以化工类专业为例,对化工类创新创业现状、国内外人才培养途径、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比较分析,并进一步对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及人才培养途径进行了探讨。
一、化工类创新创业现状
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工作,政府和高校也十分重视,为大学生提供了很多好的政策、措施和辅助。那么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情况如何呢?麦可思研究院日前发布了《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表明高职高专毕业生创业比例为3.9%,集中的前两位行业是零售商业(14.2%)和建筑业(8.2%),其中属于机会型创业的毕业生占创业总体的85%,我们化工类学生创业人数微乎其微。笔者也做了前期调研,发现目前化工类专业学生实际上有勇于拼搏的创新精神、有较好的专业基础、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网络信息能力等优势,同时也存在创新创业阻力大、创新创业能力不足的阻碍。要想打破阻碍,必须有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来帮助广大学生提高创新创业能力[1]。
二、国内外人才培养途径的比较
(一)创新创业氛围
在美国,各大高校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宣传,积极鼓励全体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并聘请有实战经验的企业家做兼职导师,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质量提供保证。我国近年来宣传也很到位,但还停留在少部分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类比赛的阶段,涉及面不广。美国学校的创新创业社团也非常多,经常开展活动、大赛,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例如麻省理工大学的创业俱乐部(E.LAB)、哈佛大学商学院MBA社会创业俱乐部等。我国类似社团的活动形式的吸引力和实质性还不够[2]。
(二)教学目的
在国外,尤其是美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是以市场为导向的,创业与专业相结合[3-4]。因此,创新的研究成果可以与市场很好地结合,同时,也提高了创业成功的几率。在中国,目前创新创业教育还缺乏一定的导向性。在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中,仍然是服务型、营销类项目居多,而高科技含量的项目很少,所以创业成功率也不高。
(三)学制设置
法国大学普遍采用的是四年的教育,前两学年学习基础课程,第三学年学习创新创业课程,学生会在系统地学习创业知识后,拟定创业计划,并通过专家認可和评审,在第四学年中,专家会持续跟踪指导学生的创业计划实施,这样,很多学生都会获得成功。中国的创新创业目前主要是融合在教育的过程中,没有专门的学期设置,到底是否需要借鉴法国经验,还要更深入系统的分析。
(四)课程设置
美国的创新创业教育已经非常成熟,课程体系很完善,包括重点课程和公开课程。重点课程内容包括机会识别、资源整合、商业计划、实战分析等各个方面;公开课程对全校学生开设,课程内容包括创新创业相关知识。在中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最初部分高校开展的是专业选修课,现已慢慢被列入专业必修课范围,南京科技职业学院每个专业都开设创新创业课程,但目前国内高校课程设置还有待完善。
(五)教学方式
国外的教学方式,多采用案例教学。哈佛大学这方面很成功,建立了自己的案例库,学生能够切身体会创业,并用心学习相关知识;在考核方式上,也是以商业计划书和创业案例的写作为主,更加能体现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在我国,在教学方式上,目前还是以课本为主,少量的案例为辅;我国的优秀案例还很缺乏。大部分院校的考核方式也多采用传统的试卷形式,还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我国化工类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创新创业氛围不浓厚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应该掀起全民创业的浪潮,但事实并非如此,在广大的大学生中,也只有很少一部分学生参与进来。想让大家都对创新创业有激情、想尝试,必然要营造崇尚科学、追求真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让有创意、有能力、有激情的人想创业、敢创业,让大家有希望、有机会去体验创业的艰辛与成功的喜悦。
(二)创新创业教育导向认识不到位
职业教育是以市场和行业为导向,而创新创业教育更应该与市场接轨,了解市场需求,开发新技术、新设备、新产品,将科学技术直接转化为生产力。而目前我国的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时间短,还基本上处于探索阶段,起实际作用的大多是参与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产品也并非是科技的转化。
(三)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不完善
创新创业人才离不开学校的培养,学生培养离不开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目前的国内高校大多响应号召,开设了相关的必修课、选修课、公开课等,但并没有完善的、系统的、切合专业发展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四)创新创业实施载体不充足
创新创业不是理论,也不是空想,必须有得以实施的载体。目前的高校,用于创新创业的载体、资源都不充足,大多缺乏用于研发的小试、中试基地,缺乏促进成果转化、孵化的科技型企业的支持,缺乏为科技创新提供服务的各类专业平台等。这些对创业都是极大的阻碍。
四、促进创新创业的有效方法及人才培养途径
(一)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首先,加强舆论宣传。比如,请媒体加大创新创业政策的宣传力度,请媒体邀请创业成功人士进行访谈;再如开设公众号,分享创业人士成功和失败的经验;也可以设立基金、项目,引导高校参与,进一步促进高校对创新创业的热情。
其次,强化鼓励政策。比如政府和高校可以对在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树立典型、榜样进行宣传、学习,吸引更多的学生和教师投入科技创新、重大科研项目的实施、科技平台的建设当中。
(二)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导向
高职教育的主体是学生,以生为本、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培养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的人才。高校与社会用人部门结合、师生与实际劳动者结合、理论与实践结合是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要实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要结合“市场”和“能力”进行双导向教育。
(三)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途径
要實现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就必须完善人才培养途径。可以结合专业特色、区域特色、社会需求、行业发展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培养目标;设置合理的课程体系;鼓励教师多采用有效的教学方式;也要探索不同的考核方式;对化工类专业,可以建立长效的“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机制,“上学与上班相结合”“上课与上岗相结合”,重视实操和过程性考核,增加报告、论文、专利、创业计划书等多种评价方式。
(四)增加创新创业实施载体
创新创业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实施载体,各高校需要结合专业自身特点,完善实训条件,搭建有效的创新创业平台、创客空间,鼓励教师进行科技项目研发、搭建科技平台,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活动提供保障。另外,与企业深度合作,构建校外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建立“模拟公司”、实行“校企双导师制”,鼓励教师和学生参与横向课题,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问题,也可以将优秀的项目成果在企业进行放大及科技转化,全方位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1]都宏霞.高职院校教师科研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研究 [J].广东化工,2015,42(15):276-277.
[2]周建,林彦梅,施平.国内外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比较[J].理论与实践,2015(12):67-69.
[3]Ronstadt, R. The educated entrepreneurs : A new era of entrepr-
eneurial education is beginning[J]. American 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1987,11(4):37-53.
[4] Robinson,P.Hayes, M.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n Amer-ica’s major universities[J]. 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 1991,15(3):4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