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常压协同射流等离子体改性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表面的研究

来源 :纺织科学与工程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yong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性能优异,但其表面活性低,与树脂基体的结合能力较差.为了改善国产高强中模碳纤维表面活性,提高其与环氧树脂的界面性能,采用常压脉冲放电与射频放电协同的射流等离子体放电形式,对碳纤维表面进行改性处理,并系统研究了改性前后碳纤维的表面形貌、单丝强度、与环氧树脂的接触角、表面O/C比、含氧活性基团含量、复合材料层间剪切强度(ILSS)等参量.结果发现:等离子体处理3次时(约为120 s)碳纤维表面性能最佳,与原样相比,其接触角降低了21.3%,O/C比提升了53.3%,C1s峰上的C-O和COOH含量分别提高了95.61%与179.37%,复合材料的层间剪切强度提高了64.49%,说明其界面性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此外,常压协同射流等离子处理对纤维本体未造成明显损伤,且一定程度上起到修复纤维表面疵点的作用,增加了表面粗糙度,有效提高了碳纤维对树脂的浸润性能.
其他文献
目的解决Ti-6Al-4V器件的纳米级表面光整效率低的问题。方法开发了一种磁性剪切增稠光整介质,利用设计的磁场发生装置,在主轴转速100 r/min、工作间隙0.5 mm的加工参数下,探究不同磨料粒径和磨料质量分数的光整介质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结果当磨料的质量分数为45%时,在碳化硅粒径为80μm、羰基铁粉粒径为150μm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由初始的173 nm下降到92 nm;在碳化硅粒径为30μm、羰基铁粉粒径为50μm条件下,工件表面粗糙度值由初始的170 nm下降到79 nm;在碳化硅粒径为4
目的验证抗蒸汽氧化涂层锅炉管在实机服役环境下的综合性能。方法将涂层验证管与对比管样(喷丸管、Super304H母材管)焊接在在役超临界锅炉高温段末级过热器同温区管屏,通过实炉运行,研究真实服役环境下各试验管的综合使役性能。结果实炉服役8600 h后,涂层管表现出了极为优异的抗高温蒸汽氧化性能,管内壁生长约0.3μm厚的保护性Al2O3膜,参比的喷丸管和母材表面氧化膜厚度分别为0.55μm和64.31μm。服役后涂层仍保持双层结构,厚度增加4.5%,平均硬度升高约
目的获得优化后的感应重熔工艺参数,改善GCr15轴承钢表面感应重熔镍基涂层的微观组织性能。方法采用高能火焰喷涂法在GCr15轴承钢基体上预制备Ni60A涂层,并且分别在960、1012、1052℃重熔温度下对预制备的涂层进行感应重熔,获得3种感应重熔镍基涂层,并通过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衍射仪、显微硬度计对其孔隙率、微观组织、显微硬度等进行了对比研究,探讨了重熔温度对感应重熔涂层微观组织性能的影响,并揭示了涂层的形成机制及增强机理。结果与960、1052℃重熔温度制备的感应重熔涂层相比,101
目的研究钛微弧氧化膜层在不同摩擦工况下的摩擦磨损行为,为该膜层在工业领域中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方法首先,在铝酸盐电解液中,通过恒压模式制备钛微弧氧化膜层,然后在四种摩擦工况下(干摩擦/GCr15对磨球、干摩擦/Al2O3对磨球、油润滑/GCr15对磨球和油润滑/Al2O3对磨球),测试微弧氧化膜层的摩擦学性能。通过XRD分析膜层的物相组成,通过SEM、EDS分析不同摩擦工况下磨痕的表面形貌和元素分布,测量膜层的摩擦系数
目的研究热带雨林大气环境中5种常用涂(镀)层钢板表面的菌群分布及其变化规律,并深入讨论真菌对涂镀层材料的破坏作用。方法对聚酯涂层、氟碳涂层、含铬耐指纹涂层、无铬耐指纹涂层和热镀锌板在内的5种材料,在西双版纳大气试验站进行2年的大气暴晒实验,干季和雨季共进行4次菌种采集。结合传统的培养法和现代分子生物学的方法,鉴定涂镀层材料表面生长的真菌,并对优势菌进行统计学分析。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EDS)研究霉菌对涂镀层材料的腐蚀行为。结果从投试材料表面共分离纯化了真菌154株。根据ITSr DNA系统
目的探索不同材质滚抛磨块的物理性能,及其对7075铝合金滚磨光整加工效果的影响。方法相同条件下,使用不同材质滚抛磨块对7075铝合金试件进行滚磨光整加工实验和摩擦磨损实验,测试铝合金试件加工前后的粗糙度和材料去除量。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能谱仪(EDS),表征加工前后试件表面和磨痕形貌及元素成分的变化。结果加工初始表面粗糙度Ra为1.200μm的铝合金试件,棕刚玉磨块的加工效率最高,加工极限Ra最低为0.262μm,对试件的材料去除量最大,呈递增趋势。白陶瓷磨块加工后,试件表面光亮度最好,氧化铝加
设计了可以测试织物热阻和湿阻的圆筒式织物热湿阻测试仪,介绍了该仪器的基本组成机构,并根据热湿阻指标原理给出了该仪器测试织物热阻和湿阻的计算方法,结果表明该仪器测试
目的明确扫描电子束改善45钢表面粗糙度工艺方法以及电子束抛光工艺参数的内在联系。方法以热轧空冷45钢为研究对象,通过设定可编程数字信号发生器的参数,实现扫描电子束环状下束的方式,对45钢试样进行微熔抛光处理,搭建45钢表面微熔状态下电子束功率与熔化所需功率密度的临界平衡关系,并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不同工艺参数下试样温度场的变化规律。结果 45钢微熔状态下,电子束束流与工件移动速度呈非线性关系。当电子束束流为9.36 mA,工件移动速度为11 mm/s时,45钢表面原始铣削划痕完全消失,且光洁度良好,表
目的提高硫脲咪唑啉类缓蚀剂在CO2/H2S共存体系中的缓蚀效果,并揭示缓蚀机理。方法利用丙炔醇对硫脲基咪唑啉(TAI)进行改性得到双炔丙基甲氧基硫脲基咪唑啉(DPFTAI),通过动态失重试验、极化曲线测试、交流阻抗测试分析其腐蚀性能。采用Material Studio 7.0软件模拟计算其分子轨道能量、Fukui指数、表面相互作用力和吸附状态、缓蚀剂分子与侵蚀性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情况等,验证DPFTAI的缓蚀效果。结果在不含H2S的条件下,T
设计并生产了6款铜改性聚酯纤维织物,测试并分析其断裂强力、重量损失率、弯曲长度、弯曲刚度和抗弯弹性模量.结果表明:织物的经向断裂强力大于纬向断裂强力;纬纱线密度大,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