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宏观实务工作研究

来源 :经营管理者·中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zjzs1314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不同于以前以微观取向的个案辅导、家庭治疗等建立在小群体基础上的社会工作方法,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福利制度的改革、集体主义理念的深入人心,宏观取向的社会工作方法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和广泛重视。本文以宏观实务工作的理念为切入点,分析中国现今社区工作的形势和问题,探讨了当下社工工作方法的新兴趋势和可行办法,对未来社区社会工作发展方向起到参考价值。
  关键词:宏观实务 社区 社会工作 中国 专业化
  1994年,詹森提出,宏观实务工作也可称作“政策性工作”,要求社会工作者以处于个人、小组、家庭层面之上的组织、社区、地区和国家为目标系统,开展社会工作时必须了解和掌握制度安排、制度创新和提供服务等方面的工作技巧,在机构和社区内引导积极的社会变迁的相关专业活动。所谓社区,就是以特定的地域为范围基础,由各方面所熟知的具有相互联系和共同利益的社会群体所构成的一个社会总体,也是一个实际体。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现代化的迅速普及,这个实体重要性日益凸显,成为人们社区生活强化和社会疾病预防的重要载体,成为构成现代社会的基本分子。本文将从社区的角度出发,找出现如今宏观社会实务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提出政策性建议。
  一、我国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及问题
  1.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发展现状。社会工作的概念于近代提出,但我国有关社会工作的构想起源于古代,古代先进的思想家们基于实现天下大同的美好理想,追求着互助互济、和谐相处的生产生活方式。解放前,以乡村建设运动为代表的社区社会工作掀起热潮,包含晏阳初的定县平民教育实验区和山东邹平乡村建设研究院等,政府成为承担多项职能的全能型政府,靠强制性的行政手段解决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后,专业性的社会工作教育才逐渐恢复,社会人向社区人过渡,社区越来越成为解决各类社会问题的关键所在。
  社区社会工作的介入可以解决很大一部分的社会问题,这是时代赋予社区社会工作的绝好机遇和巨大挑战。
  2.我国社区社会工作面临的形势及问题。
  2.1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流失严重。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大学的发展时间较短,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也并没有被普通市民所承认,在采访过程中很多市民对社会工作者具体所做工作和职能属性较为模糊。同时,社会工作者面临着岗位设置不健全、职业声望偏低、薪酬体系不完善等很多妨碍因素,高素质的人才从事社会工作的比例较低,造成了这一行业的人才的流失,打消了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准备从事社会工作事业的信心。
  2.2社区服务覆盖面窄且非专业。目前我国的社区工作主要是以提供各类社区服务为主,但这些服务受益人主要集中在诸如上海、南京、苏州等大中型城市,而大多数的小城市、小城镇及乡镇乡村却严重缺失。追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人口密集,居民相對集中的居住环境有益于社区管理,而农村的居民数量巨多且居住分散,很多时候村委会提供服务有力不从心的感觉。同时,大多数社会服务机构和中介组织较之西方国家的成熟组织在职业化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更有一些机构以慈善为名,从而大量聚敛财富。
  2.3社区工作者职能被误读、弱化。改革开放后,我国经过高度集权的计划经济时代,社区的内在价值和功能被严重忽略,社会工作专业几乎不被人了解,即使到了现在,还有很多人认为社区工作者等同于居委会大妈。事实上,社区工作者指的是对社区职业化管理建设的专职人员,他们除了需要一颗为民服务的热情的心,更需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技巧。现今人们对社区工作者职位的不理解,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其职能,这恰恰反映出我国社区社会工作处于一种较低级的发展阶段。
  2.4社会工作本土化困难重重。虽然我国在古代有过社会工作的观念和思想,但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社会工作理论起源于西方国家,我国的社会工作也是舶来于西方的基本观念。作为改良品,其精华与我们几千年的传统习俗存在一定的矛盾之处,怎样更好地实现西方社工理论本土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二、我国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发展的必要性
  1.促进社区建设和发展。随着“社区”这个关键词被多方文献多次提及,社区的重要性慢慢被人们所意识到:
  其一,社会工作所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由于社会工作的对象和场地基本在社区,因此社区是开展工作的最重要的载体,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矫正帮扶等社会功能,可以满足社区成员心理、生理和社会上的需求。
  其二,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社区工作者能够更有效的引导社会成员与政府沟通,调动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帮助弱势群体,进而实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目标,影响我们未来社会政策的制定方向。
  2.促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进程。我国的社区建设正在以喜人态势蓬勃发展中,在发展过程中强调专业社区社会工作和传统社区服务相结合,专业化、职业化的社会服务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尊重社区居民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更好地满足居民日益多样化的需要。同时,做好社区社会工作可以让社会职能分工更清晰,使部分社会服务职能逐渐从政府剥离出来,由第三方承担。
  三、实现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建议
  社会工作作为新兴的专业,我国只有发达的城市初步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的社会工作站,相对于港台地区,在我国内陆发展得较为滞后,笔者认为要实现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的目标应做到以下几点:
  1.大力发展社区社会工作职业教育。
  1.1加快官方正式化队伍建设。中国的社会工作专业的春天还没有到来,社会工作专业学生数量不多,很难填补相应空缺。高校作为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应该进一步加强社工专才教育,鼓励工会、妇联、文联等半官方的群众性团体中有基层工作经验的一线员工在社区服务中承担责任、传授经验,如果加以培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引导其走向正式化道路是完全可行的,掌握并运用专业化的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介入社区工作事务,形成官方、半官方队伍齐发展的新局面。   1.2注重理论教育与社区实践相结合。就目前我国社会工作教育的现状来看,存在着教学不符的脱节现象。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尚算丰富,但在社会工作实践领域却十分欠缺,所以,学校应尽量加强与城市社区、街道居委会等实习基地的合作,增加大学生到基层的社会实践时间,提高实习的质量。通过切实进入社区,感受作为社会工作者的责任,成为活动的参与者而不是决策者,同时做好居民与社区组织间的中介者。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也能学习到一系列知识,包括:顺应社区的实际情况制定社区规划方案、尊重社区自决、强调居民的自助参与。
  1.3细化高校教育课程。社会工作所含课程内容是十分丰富的,其就业方向也十分广泛,但教育部关于社工科目的课程设置是统一的,这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一个专业的发展。在社会工作的教育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的原则,有必要细化学习方向,学校规定的基础课程学完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去选择学习新方向,从而使得知识向更专更精的方向发展。
  2.完善岗位设置及薪酬体系。社工的基本原则是保障助人自助,并不是无条件付出的义工,社会工作者的付出需要得到一定的经济和精神回报。目前我国与社会工作相关的岗位设置严重缺失,其原因是学生得不到可以维持生计的薪资待遇,薪酬体系过于简化,社会工作者所得到的回报和其他职业相比处于较低的水平。其实,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说,社会工作者的薪资福利标准应该略高于平均水平,这样才会对优秀人才有一定的吸引力,激励更多人投入这一项利国利民的事业中去。
  3.重视农村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从宏观来看,社会可以分为农村和城市两大基本社区。城市社区社会工作尚且有很多诟病,农村的社区工作就做得更不到位。随着社会转型加快,一些具有现代社会特征的问题诸如留守老人问题、儿童青少年教育问题、妇女权益被侵害问题、失独家庭缺少关爱问题等日益暴露,困扰千家万户,制约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使得农村变得愈发缺少人情味。针对此类问题,很多学者提出了自己的观念,总的说来,就是政府首先应加强农村社区建设的理论研究,积极引导社会上的专业人才投身农村,参与农村社区的建设。只有保障了农村建设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农村社区社会工作才能和城市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4.走适合我国发展的社区社会工作专业化道路。社会工作缘起西方,其价值观念、理论基础、发展经验都是具有西方特质的,要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社会工作,就必须深研中国社区和中国民众的现实需求,选择性继承批判西方思想,不能照抄照搬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教育模式,重视社会工作本土化的问题。
  四、结语
  20世纪60年代,社会工作正式被人们列入三大方法之一,在发展中的五十多年的时间里,中国社区自治功能正逐渐巩固和加强,这为社区社会工作专业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只要我们结合本土特点,有质量地充实社区社会工作者队伍,社区社会工作就一定会在中国这片热土上欣欣向荣,发展光大,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参考文献:
  [1]周沛.社区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2.
  [2]吴亦明.现代社区工作,一个专业社会工作的领域[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10.
  [3]周沛.社區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89.
  [4]宋林飞,朱力.社会工作概论(修订版)[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2:35.
  [5] 张友琴.社会工作教育在社会工作理论本土化中的任务[J].中国社会工作,1997,(2).
  [6]张姝. 社会工作的职业化与专业化方向[J].兰州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5).
  作者简介:解紫丹(1992—),女,汉族,江苏盐城人,苏州大学社会学院2014级硕士研究生,社会工作专业。
其他文献
摘 要:合资铁路建设,必须加强资金管理,履行公司章程,按时请领资金,保证资金需求;严格按财政部及铁路总公司有关基本建设资金管理办法规定支付款项,并加强资金的监管,保证建设资金用到实处,使建设项目顺利完成。  关键词:合资铁路 建设资金 管理  铁路建设,资金是关键,就像人体的血液,一旦失血或流通不畅,自然有损健康甚至失去生命,所以为保障铁路建设顺利进行,必需保证资金的来源和合理使用。资金能否按计划
期刊
摘 要:传统的桥梁工程成本管理模式存在数据需求不明确,成本信息不规范,成本数据不能及时为项目决策提供支持等问题。本文提出了解决工程项目成本管理信息化的主要途径,根据工作职能将成本管理信息系统划分为责任成本的编制与内部计价、工程量管理、合同管理、劳务分包结算管理、物资管理、机械管理能及成本分析报表七个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功能的实现,达到成本分析与成本控制的目的。  关键词:桥梁工程 成本管理 信息化 
期刊
摘 要:在工程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其会需要大量的材料,建筑工程就是由不同的材料建设而成的,材料在项目工程建设中的支出总额最大,占到总支出额的60%以上,为了保证整个工程项目成本的合理化控制,加强对工程项目的物资成本予以控制很是关键,物资成本管理的力度决定着整个项目成本支出的主要份额,因此,强化对工程项目物资成本的管理很是关键,本文就如何有效控制工程项目的物资管理成本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工程
期刊
摘 要:在通信技术方面,主要是通过电来传递消息,电通信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有线电通信,其二是无线电通信。有线电通信主要是通过铺设传输线路,通信质量较高,线路建设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成本,较之有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优势更为突出,并不需要耗费大量的工程活动铺设线路,机动性更强,并且不会受到线路距离远近影响,但同样的这种技术存在明显的缺陷,较之有线通信技术而言,信号传输质量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客
期刊
摘 要:国务院第一次廉政工作会议上对今年政府的反腐倡廉工作提出了以下要求,要管好钱财,要勤俭从政。政府成本关系到政府廉政建设的成效,控制好政府成本显得尤为重要。协和谬误一词是经济学博弈论理论中的术语,协和谬误现象不仅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经常出现,而且在政府成本中也比比皆是。政府成本中的协和谬误造成政府成本急剧上升,损害政府公信力,让政府蒙受了巨大的损失,因此研究政府成本中的协和谬误现象就迫在眉睫。本
期刊
摘 要: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物资设备是一项不可或缺的元素,也是促进工程竣工的重要基础。但是工程建设现场比较杂乱,需要对各种材料以及设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才能有效的促进工程进度以及工程质量的提升。那么基于此,本文对工程物资设备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对策进行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工程 物资设备 管理 问题 对策  无论是建筑物工程还是道路工程,建设都离不开物资的调配以及管理,完善规范化的物资管理是
期刊
摘 要:安全问题一直是建筑施工面临的重要课题,建筑项目的施工建设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再加上某些施工工序比较复杂,施工难度较大,很容易发生各种安全事故,威胁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因此必须加强施工安全管理,针对当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不足之处,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措施,不斷提高施工安全管理水平,保障建筑项目的顺利施工。本文分析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建筑施工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以供参考。  关键
期刊
摘 要:小型水库近年来逐步成为经济成长区或偏远地区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可以防洪抗旱,保护社会财产安全,还为人们的日常生活生产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所以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也成为国家水利工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确保质量合格和管理严格是水库除险加固过程的重中之重,拥有合理的施工方案和严谨的管理监察系统也就格外重要。  关键词:小型水库 除险加固 工程 质量控制 管理分析  一、小型水库工程的建设特点
期刊
摘 要: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城乡基础建设越来越频繁,线下施工、绿化工程树线矛盾、路路通乡村道路、高大机械施工等问题日益突出,加之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面临严峻的考验。本文就河南送变电工程公司针对河南超特高压电网进行的电力设施保护方法创新进行综述,为电力设施保护提供粗浅建议。  关键词:电力设施保护 问题 方法措施  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力设施保护工作遭遇的问题和困难越来
期刊
摘 要:在现代城市地下管线建设中,特别是在一些大型城市的市政管网中,大管径的地下管网应用越来越广泛,为了减少地下管线施工对城市道路及周边构筑物的影响,一般采用非开挖施工技术,即顶管施工技术。该技术广泛用于城市地下给排水管道、石油天然气管道、通讯电缆等各种管道的非开挖铺设,解决了管道施工中对周边构筑物和道路交通的影响等难题,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市政 顶进 施工要点  一、引言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