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江苏省吴江中等专业学校,江苏 苏州 215200)
摘 要: 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习惯、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欠缺,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障碍。笔者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 中职学生;基础会计;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将不断增加。从基层的出纳、会计员到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高层财务管理等多种职业层次,使会计行业的发展呈现美好前景。会计职业的就业情况、工薪收入、职业发展等方面皆被社会看好。因此,初中毕业文化课成绩欠佳的学生报考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更差。而“基础会计”课程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务的兼容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基础会计”课程能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门课程的某些概念术语也较为抽象难懂,内容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这就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颇有枯燥乏味、难以入门的感觉,极易使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认知障碍。在此,笔者就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化解该课程中枯燥的数据、难懂的术语和乏味的报表等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一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及思考。
1 鼓励选择、直观感受激趣法
(1)确立会计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和生活现实,教师应联系社会生活过程中个人购物结账、压岁钱的理财、家庭日常收入开支、家庭大件贵重物品等固定资产的添置等诸方面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确会计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明确会计专业和职业的作用及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选择会计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所具有的意义,使学生具有学好基础会计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喜欢未来从事的职业。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基础会计对他们未来工作就业的益处,并知晓进入会计行业的职业资格及会计证等资格证书的考试等情况。会计知识并不是只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需要学习的,更多的小企业的业主或者老板,为使其管理好企业并使企业做大、做强,即使他不是学会计专业的,也需要学习会计知识,从而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等。用这些联系和贴近现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会计常识方面的教育,从而让学生明确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此方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持续地完成基础会计的学业任务。
(2)感受学习喜悦,激发学生学好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皮亚杰发现,应用材料作为学习的一种载体,为孩子们提供具有丰富物质体验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他说过,亲身投入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在基础会计教与学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众多的专业术语,文字叙述,以及各种计算公式等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当学生听不懂、不理解和难理解时,教师需运用充满鼓励之言,让学生有求知欲、自信心与进取心。例如,在讲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时,把总账科目比喻为“母目”,把明细科目比喻为“子目”,用这种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笑声中解决那些原本很难说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解疑释难,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基础会计中的会计要素问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企业拥有的厂房、机器、材料和产品等。让学生直观明晰地知晓这些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再揭示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又如,在“费用的核算”这一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企业日常活动中支出的各项费用,按费用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关业务操作中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找出哪些费用应记入成本,哪些不应记入成本,判断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用比较突破费用分类这个教学难点,这样处理比在黑板上板书要明晰得多。再如,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视频资料,把生产费用的分类及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业务操作中的规律,找出哪些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哪些计入“制造费用”,哪些计入“管理费用”,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化解成本计算这个教学难点。
2 创设情境、驱动情感激趣法
现代生活教育模式告诉我们,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要求把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对话基础上,使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相遇、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与能力,寓教于需,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角色,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自然而然地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情境的创设可让学生即时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并能通过自身努力及教师的适时指点,理解学习内容,以利于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品尝到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乐趣。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假如你是一个小企业的业主,拥有若干台机器并雇佣若干个工人,企业几乎每天都有进货和发货等业务,月末还要给工人发工资,向税务机关缴税等。你必须记录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业务,日积月累,记录越记越多,如果没有一套合适的方法和体系,面对这些杂乱无章的记录或数据,连你自己都难以厘清经营结果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需要采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将这些业务记录、数据进行整理或分类,并最终以一种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即需运用会计的第一大职能:会计核算。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单靠你一个人管理,显然力不从心。于是,你可能会聘请人员协助你经营和管理。为使你的资产不外流、不浪费、不损耗等,你就必须考核管理者的经营管理业绩,这就彰显了会计应履行的第二大职能:监督。在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对有关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才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又如,教授《基础会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时,为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更真实、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预先从一些小企业里,借几本记账凭证及总账,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浏览这些企业的真凭实据,激励学生积极认真思考,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动手实践操作意识,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空白凭证和账簿纸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3 交流探索、剖析案例激趣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单纯、抽象的学习客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个性、没有区别的标准体。案例教学是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强调学生自主研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计划收集和筛选案例,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一些案例,分析一些案例,并向学生印发一些案例,让学生阅读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消化”、自主“吸收”案例中揭示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案例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等。充分运用案例来解释比较深奥的理论,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达到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以利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4 模拟仿真、习练相辅激趣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昭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应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基础会计学科需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而中职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会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讲课采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把所学会计知识应用于实际,这必然导致学生因感性认识缺乏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进而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最终产生怕学、厌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信心。
(1)模拟仿真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我在设计会计凭证这一节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这些内容是非常枯燥、抽象的基本知识,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内容等不易记忆和掌握,因此采用了实物演示法。在讲授本节课内容之前,我预先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将在超市或其他公司单位购物时获取或索要的一张购物发票或收据带到课堂上,同时我自己把平时收集到的一些企业或单位的发票或仿真单据拿给学生看。课上我根据这些发票进行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我告诉学生这些发票就是用来记账的依据,账不可乱记,必须有书面证明才可以记账,这种记账证明就是会计凭证。这张发票是从外单位取得的,就是外来原始凭证。学生的会计凭证知识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掌握。这种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清晰,易于理解,既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发票单据总结出业务内容,并给学生发放空白凭证让他们练习填写。此时,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凭证填写技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启发诱导,学练相辅,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具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教学,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基础会计前三章的内容,即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只有学得明确清晰才能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练是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多练习。例如,在讲完会计六要素的内容后,我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多举些具体的经济业务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指出该业务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于账户和复式记账,涉及对某项经济业务需用哪个账户来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过程中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如果不注重及时训练,不求甚解,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对经济业务内容含义都很陌生,更别谈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激发中职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会计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还能使学生的会计实务应用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值得该课授课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
摘 要: 中职学生在学习基础、习惯、能力等方面表现较差,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欠缺,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有一定的认知障碍。笔者结合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实践,浅谈如何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兴趣。
关键词: 中职学生;基础会计;教学;学习兴趣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制度的不断发展、成熟和完善,社会经济得到迅速发展,会计职业从业人员将不断增加。从基层的出纳、会计员到会计师、高级会计师等高层财务管理等多种职业层次,使会计行业的发展呈现美好前景。会计职业的就业情况、工薪收入、职业发展等方面皆被社会看好。因此,初中毕业文化课成绩欠佳的学生报考职业中专会计专业的人数也逐年增多,这部分学生学习基础较差,学习习惯较差,学习能力更差。而“基础会计”课程是从事会计工作的财经类专业的必修课程,是理论与实务的兼容课程,是一门技术性、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学好“基础会计”课程能为本专业的其他课程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但这门课程的某些概念术语也较为抽象难懂,内容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和系统性,这就使中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颇有枯燥乏味、难以入门的感觉,极易使学生造成一定的学习、认知障碍。在此,笔者就教师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如何有效地调动中职学生学习“基础会计”课程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在课堂教学中适时化解该课程中枯燥的数据、难懂的术语和乏味的报表等教学内容,结合自己的教学工作谈一些激发中职学生学习兴趣的做法及思考。
1 鼓励选择、直观感受激趣法
(1)确立会计专业思想,激发学生对会计职业的兴趣。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曾说:“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在教学过程中结合自身实际和生活现实,教师应联系社会生活过程中个人购物结账、压岁钱的理财、家庭日常收入开支、家庭大件贵重物品等固定资产的添置等诸方面的具体事例,使学生明确会计知识的运用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有,无处不在,明确会计专业和职业的作用及重要性。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选择会计职业实现人生价值所具有的意义,使学生具有学好基础会计知识的热情和兴趣,喜欢未来从事的职业。使学生认识到学好基础会计对他们未来工作就业的益处,并知晓进入会计行业的职业资格及会计证等资格证书的考试等情况。会计知识并不是只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人才需要学习的,更多的小企业的业主或者老板,为使其管理好企业并使企业做大、做强,即使他不是学会计专业的,也需要学习会计知识,从而去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证的考试等。用这些联系和贴近现实的例子对学生进行会计常识方面的教育,从而让学生明确会计工作在社会经济活动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如此方能有效地鼓励学生持续地完成基础会计的学业任务。
(2)感受学习喜悦,激发学生学好基础会计的学习兴趣。皮亚杰发现,应用材料作为学习的一种载体,为孩子们提供具有丰富物质体验的学习环境是非常重要的。他说过,亲身投入是智力发展的关键。在基础会计教与学的过程中,时常伴随着众多的专业术语,文字叙述,以及各种计算公式等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当学生听不懂、不理解和难理解时,教师需运用充满鼓励之言,让学生有求知欲、自信心与进取心。例如,在讲总账科目与明细科目之间的关系时,把总账科目比喻为“母目”,把明细科目比喻为“子目”,用这种形象的比喻让学生在笑声中解决那些原本很难说清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地选用各种教学方法,解疑释难,这有利于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3)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基础会计中的会计要素问题可利用多媒体播放视频,介绍企业拥有的厂房、机器、材料和产品等。让学生直观明晰地知晓这些是资产的具体形态,再揭示资产负债与所有者权益的关系等。又如,在“费用的核算”这一节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把企业日常活动中支出的各项费用,按费用分类的标准进行分类,将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这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相关业务操作中的某些特征和规律,找出哪些费用应记入成本,哪些不应记入成本,判断掌握它们的联系和区别,从而用比较突破费用分类这个教学难点,这样处理比在黑板上板书要明晰得多。再如,在“生产过程的核算”一节的教学中,通过视频资料,把生产费用的分类及其归属比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有助于学生运用比较的方法找出业务操作中的规律,找出哪些费用计入“生产成本”,哪些计入“制造费用”,哪些计入“管理费用”,掌握它们之间的区别和联系,通过对比化解成本计算这个教学难点。
2 创设情境、驱动情感激趣法
现代生活教育模式告诉我们,课堂教育生活化的实施,要求把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建立在良好的对话基础上,使师生之间存在着一种生机盎然的精神相遇、平等和谐的关系。在学习新的课程内容时,应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认知水平与能力,寓教于需,寓教于情,寓教于乐。设置问题情境提出问题,使学生进入角色,并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进而自然而然地达成学习目标。这种情境的创设可让学生即时处于学习的亢奋状态,并能通过自身努力及教师的适时指点,理解学习内容,以利于达到教材的基本要求,从而使学生品尝到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乐趣。这种方式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新知识的积极性,而且能促使学生形成新的学习方法,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例如,假如你是一个小企业的业主,拥有若干台机器并雇佣若干个工人,企业几乎每天都有进货和发货等业务,月末还要给工人发工资,向税务机关缴税等。你必须记录企业经营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业务,日积月累,记录越记越多,如果没有一套合适的方法和体系,面对这些杂乱无章的记录或数据,连你自己都难以厘清经营结果是盈利还是亏损。这就需要采用一种特定的方式来将这些业务记录、数据进行整理或分类,并最终以一种清晰的方式表达出来,即需运用会计的第一大职能:会计核算。如果你的生意越做越大,单靠你一个人管理,显然力不从心。于是,你可能会聘请人员协助你经营和管理。为使你的资产不外流、不浪费、不损耗等,你就必须考核管理者的经营管理业绩,这就彰显了会计应履行的第二大职能:监督。在学生对这些概念有初步认识的基础上再对有关概念进行深入的讲解和剖析,学生就容易理解和掌握,才有兴趣继续学下去。又如,教授《基础会计》中记账凭证的填制和账簿的登记时,为使学生对会计工作有更真实、直观的认识,教师可预先从一些小企业里,借几本记账凭证及总账,让学生在课堂上分组浏览这些企业的真凭实据,激励学生积极认真思考,激发学生跃跃欲试的动手实践操作意识,然后把事先准备好的空白凭证和账簿纸发给学生,指导学生进行填制凭证、登记账簿。 3 交流探索、剖析案例激趣法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只有促进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在我们的工作中,最重要的是把学生当做活生生的人,学习——并不是把知识从教师的头脑里移植到学生的头脑里,教师不能把学生看成单纯、抽象的学习客体,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没有个性、没有区别的标准体。案例教学是以实际案例为依据,强调学生自主研习、自主探究,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教学方法。在基础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根据教学计划收集和筛选案例,结合教学内容,适时穿插一些案例,分析一些案例,并向学生印发一些案例,让学生阅读讨论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消化”、自主“吸收”案例中揭示的重点、难点问题,以及案例中体现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等。充分运用案例来解释比较深奥的理论,使抽象枯燥的教学内容变得生动、丰富,使学生易于接受理解,达到有效地引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改变学生被动消极接受知识的状况,以利于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融会贯通。
4 模拟仿真、习练相辅激趣法
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昭示我们,学生的学习应是主动发现的过程,应引发学生兴趣,产生认知需要,产生一种需要学习的心理倾向,激发自主探究的学习动机。基础会计学科需将专业理论学习和实践活动结合,而中职学生几乎没有任何的会计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如果教师讲课采用照本宣科、平铺直叙的教学方法,学生难以把所学会计知识应用于实际,这必然导致学生因感性认识缺乏而产生学习上的畏难情绪,进而对所学知识死记硬背、不求甚解,最终产生怕学、厌学情绪乃至丧失学习信心。
(1)模拟仿真实践,激发学习兴趣。我在设计会计凭证这一节教学内容时,考虑到这些内容是非常枯燥、抽象的基本知识,会计凭证的概念、分类内容等不易记忆和掌握,因此采用了实物演示法。在讲授本节课内容之前,我预先给学生布置一项任务,让学生将在超市或其他公司单位购物时获取或索要的一张购物发票或收据带到课堂上,同时我自己把平时收集到的一些企业或单位的发票或仿真单据拿给学生看。课上我根据这些发票进行提问,学生踊跃回答,课堂气氛相当活跃。我告诉学生这些发票就是用来记账的依据,账不可乱记,必须有书面证明才可以记账,这种记账证明就是会计凭证。这张发票是从外单位取得的,就是外来原始凭证。学生的会计凭证知识在不自觉中得到了掌握。这种方法使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清晰,易于理解,既缩短了教学的时间,又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再让学生根据这些发票单据总结出业务内容,并给学生发放空白凭证让他们练习填写。此时,学生对动手操作很感兴趣,凭证填写技能自然而然地得到了巩固和提高。
2)启发诱导,学练相辅,激发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D·P·奥苏伯尔在其“有意义学习”理论中提出了著名的处理教材内容的先行组织者策略。学生接受学习的过程,应是一个新旧知识相互作用的过程,学生具有原有的知识结构,又有对新知识的顺应和同化的思维属性,所以能自主探究、自主学习。基础会计知识的教学,应避免“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力求减少不必要的重复,启发、诱导学生发现各种会计处理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如基础会计前三章的内容,即会计总论、会计要素、会计等式、账户和复式记账,只有学得明确清晰才能为后续各章节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学练是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适当多练习。例如,在讲完会计六要素的内容后,我结合社会生活实际多举些具体的经济业务方面的例子,让学生指出该业务反映的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对于账户和复式记账,涉及对某项经济业务需用哪个账户来反映的问题,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此内容的过程中多进行这方面的练习。如果不注重及时训练,不求甚解,其结果必然是学生对经济业务内容含义都很陌生,更别谈如何进行账务处理了。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来源于生活实际,又服务于实际生活。激发中职学生对基础会计课程的学习兴趣、求知欲望,并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不仅有助于会计专业的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还能使学生的会计实务应用技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这也是值得该课授课教师不断研究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