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影《西便制》中老行旅艺人人物形象改编

来源 :青年文学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zzzzv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影视艺术自诞生以来就从未停止过向其他艺术的求助,在艺术中占据特殊地位的文学(尤其是小说),由于其叙事与抒情兼备的美学性质,天然地与它联系在一起。电影《西便制》即改编自韩国小说家李清俊的《西便制》(南道人·1)与《声之光》 (南道人·2),以韩国全罗南道民乐“盘索里”为题材,表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以及凝聚其中的民族文化之根。并且改编后的电影丰富了裕丰这一老行旅艺人形象,并赋予其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
  关键词:《西便制》;老行旅艺人形象;民族文化
  作者简介:郑孟颖(1993-),女,河北人,延边大学二年级研究生在读,研究研究方向:中朝(韩)文学与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8--02
  被称为“韩国电影教父”的林权泽作为韩国电影元老级的人物,他以一颗对韩国的赤忱之心,创作出的作品都蕴含着对韩国文化的热爱,并以美轮美奂的影像为世人展现出历史悠久的韩国民俗景观,通过历史故事和人物来引发现代人对韩国的历史和现实生活进行反思。《西便制》影片中表达了导演对于传统艺术在现代社会不断走向没落的无奈,谱写了一曲沉重凄美的民族艺术的挽歌。
  电影《西便制》主要讲述了裕丰、松华、东户三个“盘索里”演唱艺人四处漂泊,历尽苦难的人生历程。其中老行旅艺人裕丰作为一个热爱并一心想把“盘索里”说唱艺术传承下去的艺人,在影片中的形象非常突出,并引人深思。实际上,在李清俊的小说文本中,对裕丰形象并没有过多着墨,对他的描写只是叙述内容的几段,几行字,而且是通过他人之口的叙述或者评价。但是在之后林权泽的电影改编中却对老行旅艺人这一形象进行丰满,不仅在影片四分之三的时间里占有主场位置,甚至在他死去后他的精神一直延续到影片结束。可以说,他是这部影片的灵魂人物,从对其形象的改编中可以认识到电影想要表达的深刻用意。
  一、老行旅艺人形象改编
  阅读李清俊小说的文本,我们可以看到作者写作这篇小说反映的是一种人生的漂泊感,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居无定所,遗恨在漂泊中积累,在唱声中化解的过程。而在林权泽的电影中更多的是表现出了老行旅艺人一生的苦痛纠葛和艰难处境,反映了那一辈人的苦痛执着和心酸过往。
  (一)交替时代下生存困境的凸显
  “盘索里”是朝鲜的一种民间传统说唱表演艺术,因它演唱技巧艰深不易掌握,所以会演唱的人已寥寥无几,加之外来文化的侵袭,大有失传泯灭之势。影片中代表旧时代的傳统行旅艺人裕丰热爱“盘索里”音乐,视它为生命,他严格地训练两个年幼的孩子吊嗓、击鼓,决意要把他们培养成“盘索里”艺术的继承人。可是,随着外来音乐,尤其西洋乐器的传入,曲高和寡的“盘索里”艺术日渐受到大众的冷落。他们的演出场次日趋减少,连一日三餐也难以为继。对此,裕丰忧虑、难过,他对民族独特的“盘索里”艺术受到冷待感到十分悲哀。
  在李清俊的小说中其实并没有突出老行旅艺人演唱“盘索里”遇到的艰难的生存困境,但是在电影中却多次表现出了由于受到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旧时代代表的传统文化艺术“盘索里”逐渐衰落,因此以演唱“盘索里”为生的裕丰等人生存困苦,处境艰难。
  (二)苦痛命运里挣扎心绪的强化
  老行旅艺人裕丰也是一个命运悲苦之人。一生漂泊流浪,三餐不保,眼见别人生活轻松宽裕,自己坚守着热爱的“盘索里”却不断受到旁人的冷嘲热讽。这些在小说中是没有怎么提到的,但是在电影中都加入了新的情节加以表现,包括同门师兄弟的飞黄腾达对比自己的落魄,虽然在酒桌上强撑气势,回去的路上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去大户人家演唱被低贱地看待,心中郁结难过只能打骂女儿掩饰;与卖西药的合作挣钱却因教授击鼓而打扰到了别人而被骂被驱赶而哑口无言,等等这些故事情节。他的哭泣,他的酗酒,他的暴躁,都是这种内心困苦的体现,而这种苦痛中挣扎的心理最突出的反映是在裕丰亲手弄瞎松华眼睛这件事上,可以看出此时的裕丰的内心是绝望而挣扎的。
  因为很担心自己的“盘索里”事业的唯一继承者松华也会像东户一样受不了穷苦的日子而离开,裕丰小心翼翼地打听瞎药的用法,并偷偷放在了松华的药里,致使松华成了一个瞎子。从一个生活的被害者成为一个伤害他人者,不是不爱自己的女儿,而是自己能抗争的唯一一点希望。这种角色的转变足以体现其内心剧烈波动和挣扎,浸透着浓浓的悲情与血泪。
  为了保留住传统的艺术,老行旅艺人采取了这样决绝的方式。这在常人看来是不可理解的,却也是那一代人为了挽留住不断逝去的时代而进行的不顾一切地苍白无力的挣扎。
  二、老行旅艺人形象改编探析
  小说与电影《西便制》中人物形象差异的产生原因可以用新历史主义的观点来解释。 根据新历史主义批评家斯蒂芬·格林布拉特的观点,文学艺术的轮廓是由社会和历史勾勒而成的。 文学作品与其他社会产品的区别不是文本所固有的, 而是由艺术家、 观众及读者所创造的。而艺术家、观众,以及读者的“身份、期待及体验”也影响到他们创造及再创造的过程。
  (一)创作者的人生价值体验
  小说作者李清俊的创作,一直关注政治、社会的机制与人类精神的对立关系。80年代以后,其小说更多地探寻人类生存的最终的本质意义和追求人类存在于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正如《西便制》小说中作家笔记一节提到的:
  我更希望看到的不是唱声或《西便制》中遗恨的“积聚”或“凝结”,而是诠释它的“化解”过程——那种能够找回自己本来的人生位置和自我的面目,积极地自我恢复的过程,连同那些痛苦的离去和悔恨的事因,一起热情地加以包容、超越,将其“化解”为对我们人生的热爱和迫切希望的过程。[1]
  探寻人生的路途和归宿问题才是这部小说着重探讨的问题,所以对人物形象的描写主要是人物命运的阐述,而非性格与心理等方面细致的刻画。   电影《西便制》的导演林权泽始终以研究韩国人的原形与韩国文化的本质为己任,时刻充盈着人本主义思想。他以历史的反思和自我的追问不断深入对人性的理解,并据此来观照韩国的民族精神和传统文化。所以在电影《西便制》中老行旅艺人不只是人生命运的一个点,更是一个会痛会哭的有着丰富感情的活生生的个体的人。林权泽对个体人物感情的关注体现了他对人本主义精神的践行。
  (二)受众的期待和感受
  如果说之前的文学受众往往关注的时代命运的发展,社会大事件的发生,那么现代受众更多的是对人物个体命运的关切,人们实际的具体的生活状态。所以对小说中老行旅艺人这样一个相对留白的人物,电影赋予了他具体可感又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
  时代交替下的生存困境,或者苦痛挣扎中的矛盾性格等,都是大时代背景下小人物可能的具体生存状况,内心的冲突、矛盾的纠葛,使人物的形象不再单一,而得到了多方面的丰富,这与现代受众的期待和感受相契合。
  所以,电影对小说中老行旅艺人形象的丰富和突出,既是创作者的人生价值的感观,同时也是考虑到了受众的期待和感受。
  三、老行旅艺人形象改编的意义
  从小说到电影,老行旅艺人这一人物形象的改编与其被赋予的意义息息相关。而这种意义的表现背后蕴含的文化背景也值得我们探究。
  (一)民族的记忆、时代的缩影
  1895年,在法国巴黎,当卢米埃尔兄弟第一次公开放映电影时,“隐遁之国”朝鲜已走完了悲剧的现代史流浪之路。在經过封建制度的矛盾,帝国主义的侵略,日本殖民统治,南北分割,韩国战争、产业化等等漫长历史过程以后,大部分韩国人背井离乡,亲人离散。而且很多人越过国境,漂洋过海,在失去了祖国、整个民族开始了大流浪的时代里,尽管之后的韩国经济在吸收西方文明100年发展的成果后,取得了被誉为“汉江奇迹”的飞跃性发展,但是这段漫长的悲剧性的现代史深深地印入人们的脑海里,并深深影响着韩国的民族式情感。当了解了这段历史后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说老行旅艺人的身上体现的是一个时代的缩影。[2]
  但尽管有伤痛,一个时代的历史始终代表着民族的记忆。这段记忆中的苦痛和挣扎都是对逝去的时代的保守情感的怀念。所以,老艺人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的形象,或者仅是传统文化艺术,他代表着的是那段逝去的悲歌式的苦痛的年代,那是韩国人民不能忘怀的悲伤岁月,是民族的历史和记忆。
  (二)寻民族文化之根,共现代文明同生
  影视改编中,编导在阅读小说时,更多的是取材故事的情节,而不一定接受原作所透露出的精神追求。这并非编导对文学原作的不理解,而是影视自身定位所形成的阅读干涉。编导们的阅读,并非纯粹审美的阅读,也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文本“误读”,而是一种带有实用主义色彩的阅读。[3]
  上个世纪60年代末,韩国工农业发展严重失调,带来了诸多城市社会难题。为解决农村与社会问题,韩国于1970年发起了“新农村运动”,农村逐步实现“都市化”,同时也逐渐拆除“民俗的”“传统的”东西。现代化同时具有建设性和破坏性两面。人们开始缅怀那逝去的、传统的东西,于是“寻根”思潮也随之兴起。[4]林权泽通过电影积极地寻找民族文化之根、传统艺术之精华。在西方现代文明的冲击下,韩国的传统艺术已无立足之地,韩国全罗南道的传统民乐“盘索里”几乎无人问津,林权泽选择李清俊的《西便制》,将“盘索里”的音韵成功地搬上了银幕。但是,缅怀过去不等于故步自封,《西便制》的改编不仅在于对过去苦痛艰难岁月的记忆和留念,不仅在于抒发韩国人共有的“盘索里”文化中蕴含的“悲”的思想感情,更是要把这种传统文化底蕴融入到现代文明中去探寻“共生之路”,从而实现更加长远的发展之路。
  《西便制》电影对小说文本中老行旅艺人人物形象的改编,将老行旅艺人的形象提升到了时代的历史的高度,代表了韩国历史上那段不可磨灭的记忆,也反映出了那个时代的人们为了挽留而做的挣扎和抗争。在表现传统文化的魅力和凝聚其中的民族文化之根,以及赋予其深刻的民族文化内涵方面凸显匠心。
  注释:
  [1]李清俊著.全华民译.西便制.
  [2]李泫淑. 《悲歌一曲》与韩国人传统的审美意识[J].当代电影,1996,(04):76-79.
  [3]陈林侠.从改编到生成:寻找文学与影视的平衡[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34-139.
  [4]卢雪花.论林权泽电影的主题艺术及当代意味[J].电影文学,2009(18):26-28.
  参考文献:
  [1]李清俊著.全华民译.西便制.
  [2]卢雪花. 解读韩国传统文化艺术之精华《西便制》[J]. 电影文学,2010,(14):71-72.
  [3]张志峰. 《悲歌一曲》鉴赏[J]. 电影新作,2002,(02):54-57.
  [4]沈琲. 潘索里、鼓与肓——韩国影片《悲歌一曲》中的文化意象[J]. 电影新作,1997,(03):38-41.
  [5]汤仲雯、刘仪华. 小说与电影:《华盛顿广场》的人物形象差异解析[J]. 文教资料,2011(09):32-33 27
  [6]李宁. 《悲歌一曲》的艺术特色[J]. 电影文学,2015,(17):49-51.
  [7]卢雪花.论林权泽电影的主题艺术及当代意味[J]. 电影文学,2009(18):26-28.
  [8]陈林侠.从改编到生成:寻找文学与影视的平衡[J].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1):134-139.
其他文献
摘 要:作为韩礼德元功能之一的人际功能,在文本叙事尤其是话语分析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人际功能的语气系统、情态系统等角度,分析《麦琪的礼物》中话语的人际意义,从而为分析文学作品及人物形象提供重要途径。  关键词:《麦琪的礼物》;语气;情态;人际意义  作者简介:于婉莹(1993-),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哈尔滨师范大学西语学院2017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英语语言学。  [中图分类号]:I106
脆性X综合征是常见的遗传性智力低下性疾病,临床症状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注意力缺陷、焦虑伴情绪波动、强迫症、自闭症等。致病基因—FMR1基因(fragileXmentalretardat
摘 要:《彼得堡之恋》作为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冈察洛夫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深刻揭露俄国农奴制的落后性以及资产阶级的极端利己主义,并且“大声疾呼诉诸人道的最起码原则”。本文通过对亚历山大和彼得的形象分析,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技巧以及背后更为深层的原因和意义价值进行探究。  关键词:《彼得堡之恋》;亚历山大;人物形象;塑造价值  [中图分类号]:I1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
摘 要:卡森 · 麦卡勒斯是美国有名的南方文学作家,虽一生命运坎坷,疾病缠身,但却以其敏锐的洞察能力和自身的经历,成功塑造了一批怪诞的边缘人物,并探究当代美国社会的孤独。本文以《心是孤独的猎手》为切点,探究她笔下人物孤独的内心世界。  关键词:卡森·麦卡勒斯;孤独;怪诞  作者简介:支朝倩(1992.12-),汉,河北省衡水市人,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中图分类号]:I106 [
摘 要:在不同的区域文化背景下,英美文化在世界文化领域占着十分重要的位置,语言艺术也呈现多元化,拥有不同的魅力与内涵。没有语言的支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将会困难百倍,在对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进行赏析的过程中,定然不能脱离它处于的文化环境,如此才可以完成有针对性、客观的赏析。本篇论文就将以跨文化视角赏析英美文学作品中的语言艺术。  关键词:跨文化视角;英美文学作品;语言艺术;赏析  [中图分类号]
东野圭吾是当代日本最受瞩目的推理小说作家,他对社会和人性问题非常关注.《白夜行》是东野的代表作,以桐原亮司和雪穗的悲剧爱情为线索,反映出社会的黑暗,人性的扭曲.
背景:交感神经系统通过激活心脏、肾脏、血管等效应器上的α及β肾上腺素能受体在血压的调节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自从1965年应用普萘洛尔(propranolol,心得安)以来,β受体阻滞剂
基金项目:江苏省高等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重点项目:新媒体视野下传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201710304041Z)。  摘 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我国重要的精神财富,在信息快速传播的新时代,古装电视剧作为传统文化传播的主要载体之一,对传统文化的传扬与继承有着重要的作用。当下古装电视剧市场诸如商业气息过浓、服装朝代颠倒、偏离历史原貌等问题层出不穷,极大地影响了大众对历史的理解和接受,阻碍了传统文化的深入
摘 要:2018年中国热映印度电影《神秘巨星》受到中国观众的热议。本文将从两性文化视角解读电影《神秘巨星》,认为影片中的两性关系包括夫妻两性关系和父女两性关系是不平等的,这导致女儿尹希娅和妻子娜吉玛对作为父亲和丈夫的法鲁克进行抗争,以追寻和谐的两性关系。  关键词:不平等;反抗;两性关系  作者简介:鲁丁香(1988-),女,云南大理人,大理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英美文学和英语教学
<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