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桥兵变

来源 :醒狮国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lue1234sk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次看似普通的军事政变,一次看似寻常的改朝换代,一个没有流血的朝代更迭,其中却蕴含着改变了国家民族性格的因素,历史就是这样,在无形中、在人们不经意间往往蕴含着巨大的转变。以至于这样的转变影响了以后的时代发展和民族进步。
  
  还原历史
  “陈桥兵变”是大家很熟悉的一个历史事件了。
  公元960年(后周显德七年)旧历正月初一,农历的新年使得后周宫廷中一片喜气洋洋,小皇帝和大臣们准备欢度这一个传统佳节的到来。然而,就在这时,镇(今河北正定)、定(今河北定县)两州的边关来报,说北汉和契丹联合入侵,后周的两位宰相范质和王溥听后慌了手脚,急忙命当时的殿前都点检赵匡胤率领大军前往抵御。
  大军行至开封城郊的陈桥驿,已是夜晚,便驻扎下来。将士们劳累了一天都在安心休息,而这时的中军大帐中,这支虎狼之师的统帅赵匡胤正在和他的弟弟赵光义、赵普按照预先的部署,进行着紧张的兵变准备。他们派人到将士中去鼓动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军中的将士很快开始议论,当今皇帝年幼,不能理政,就算我们打了胜仗,也未必能够得到皇帝的嘉奖,这样出生入死太不值得。索性不如拥立点检为皇帝,改朝换代,也好做功臣。
  声势起来了,于是,赵匡胤又派人回到开封城中,和驻守京师的石守信、王审琦秘密约定,作为内应迎接赵匡胤进城,等到一切都做的天衣无缝后,赵光义和赵普连同几员大将进入中军帐将赵匡胤从“睡梦中”推醒,披上黄袍,拥立为帝,回到开封城里,赵匡胤连同他的爱将们,逼着小皇帝禅位于己,因为自己曾任宋州归德军节度使,故该国号为“宋”,建元建隆,以汴京作为都城,彻底改朝换代,建立了历史上著名的北宋王朝。
  
  惊梦
  赵匡胤轻而易举的登上了皇帝的宝座,但是,他毕竟是一个有头脑的人,他没有像一些暴发户一样,挥霍着白白落在自己头上的钱财或是江山,而是想尽办法让这个属于自己的大好河山长久的姓赵。
  赵匡胤想缴了石守信和王审琦他们的“枪”,于是乎,在君臣慢条斯理地谈话中,他们显然心灵沟通能力极强,双方在友好诚挚的气氛中达成了共识,赵匡胤的心病(也可以说是历代皇帝的心病)解决了,这不能不说中国人的厉害,本来是一场你死我活的战斗场面,竟然处理的如此艺术。
  梦醒了,精神头自然异常好,于是,北汉、南唐、吴越等一系列小朝廷被北宋灭亡,中国在某种程度上形成了统一的局面。
  但这样的局面却没有维持太久,在辽王朝和西夏王朝以及后来的金王朝的铁骑检验下证明,宋代这样的军事策略和地方管理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是失败的。
  文人政权往往会疏于对国防投入或者管理,于是,这样的国家就会变得弱不禁风,要不了多久就会在文人的相互谩骂和将士们的持续堕落中悄然消失。
  赵匡胤这位雄主没有看到文人政权的弊端,而又过分低估了军人对自己的忠诚度。所以,几乎所有的书在谈到宋代时都冠以“柔弱”这样的字眼,这不是史学家的小气,这是历史的事实!
  
  改变——国家民族的性格
  唐代藩镇割据的结果和陈桥兵变导致了宋王朝政策的变化,而宋王朝政策的变化却使得中华民族的民族性格发生了一个质的变化。
  唐以前的中国,无论是汉民族还是其他少数民族在面对外来敌人入侵的时候表现出的大无畏的英雄主义气概,他们洋溢着青春的气息。无论是民族间的战争还是国家间的征伐,显现出战斗中呐喊的气势和顽强的民族精神,但这种精神,在宋代政策变化之后,有意无意的从人们的眼帘里黯然消失了。
  我们并不是一个好战者,只是在盘点华夏民族抵御外侮的战争时不免产生一种失落感,宋代以后,任何的战争其内涵无非就是为一个家族而进行,国家利益、国家观念再也没有受过丝毫的重视,南宋一次次战胜后给金代的岁贡,不是想为了百姓的安宁;明代为了不使领地受到损害,不惜禁止渔民出海打鱼,以免和倭寇发生冲突,损害到自己家族的地盘(毕竟,古时的一切都是皇帝的)和积累了很多年的财富。
  这次兵变使得从上古时期积累至唐王朝的开阔而博大的胸怀即包容四海,尊重私人公共空间的意识全方位萎缩,变成了对文人的包容,以至于宋太祖对其子孙立下盟誓:“不杀士大夫,士大夫不因言获罪,”这样固然使“文字狱”为历代最少,文化高度繁荣,成为中华文明发展的高峰,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宋代以后,中国的综合国力的的确确是衰退了,民族性格趋于衰弱。
  的确,很难把这样的衰落说成是陈桥兵变的直接结果,但是,没有这次兵变,没有这次轻而易举的改朝换代,如果宋太祖是经历了腥风血雨换来和平,那么中华民族的上升期会不会持续呢?
  历史往往充满了偶然性,但是,当我们深入探究这些偶然事件时,不难发现,将这些偶然事件放置在历史的画卷中,他们有时候会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当然,这种作用或许是衬托鲜花的一捧绿叶,或许是点缀画卷的一块怪石,但是,仔细品味却能够看出他们那深深埋藏着的韵味。
  
   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编辑/林青雨
  
其他文献
闲时常读元曲。诗庄词媚曲谐,最终入我心的还是元散曲。散曲简洁如画,却很美丽,寥寥几句,便勾勒出一个干净清静的世界,赏心,悦目。    在内容广泛的散曲中,我独爱那些追求内心自适和无拘无束的归隐之作。曲中的葵花,蜂儿,牛羊,落花流水绕柴门,杨柳村中卖瓜,蒺藜沙上看花。这种远离红尘的田园生活和乡野之气,美哉,妙哉。  有“曲状元”之称的马致远一生颠沛,晚年归隐,所作散曲叹世隐逸居多。如其《双调·夜行船
期刊
第一滴眼泪  第一滴眼泪关乎江山社稷和个人政治抱负。古代文人从小受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熏陶,身怀治国安邦的政治理想,如果抱负不伸,往往会被认为是人生最大的失败。然而,理想代表的不是虚伪的美妙与愉悦,而是结实的摔打与磨砺……  他曾经是二十二岁便金榜高中,名动天下的新科进士,成为皇帝心中未来太平宰相的人选;他曾是文坛领袖欧阳修赞口不绝,自认“老夫当避此人,放出一头地”的文坛新秀;他自
期刊
汤用彤、吴宓,再加上陈寅恪,是历史上有名的哈佛三杰。三人均为近代大家,在哈佛大学留学时,互相交流,成为至交。汤用彤是吴宓最钦佩的知交,认为:“锡予喜愠不轻触发,德量汪汪,风概类黄叔度。而于事之本理,原之秘奥,独得深窥。交久益醇,令人心醉,故最能投机。”三人中,以汤用彤的佛学功底最为深厚。而为人处世,汤用彤基本上继承家风:“事不避难,义不逃责,素位而行,随遇而安”,颇合禅理。   钱穆与汤用彤是知心
期刊
养生经典十六法,也叫养生十六宜,是我国民间流传的一套养生方法,源于古代“修昆仑法五宜”“祛病延年一十六句”及“左洞真经按摩导引诀”等古人的养生著述。  1、发宜常梳  方法:用梳子轻轻梳头100—300下,或将两手十指插入发间,从前发际梳至后发际,反复数十遍,以头皮有温热感为宜,早晚各梳一次。脑力劳动者,当用脑疲劳时,亦可随时运用此法,以解除脑疲劳。  功效:梳发可刺激头皮的神经末梢,促进血液循环
期刊
从长安出发,沿着大秦帝国走来的方向,我们可以仰望到曾经与古罗马遥相呼应的大汉王朝。  怀古的风情如一架变焦的长镜头,穿越时空,穿越盛唐,将我们的悠悠思绪拉向更为深邃的历史。  追随文明的足迹,眼前的画面渐渐地由模糊变成清晰的黑白底色,又逐渐变得绚丽多彩。  在西安的街头,这片被历史的烟尘涤荡过无数遍而又高楼林立的土地,为我们展开大汉帝国的画卷。  这是一个充满霸气的时代,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北伐匈奴、
期刊
时下流行微博,短短100来字就会引起轩然大波。如周立波一朝得意便语无伦次,结果引致众多“微友”围剿,搞得他不得不立马撤下来,高挂免战牌。有些人的恋爱,是从网上获得,也有人会从微博中觅得知音甚至恋人,成为佳话。但殊不知,其实早在一千多年前,我们中国人就有了“微博”,并成就一段佳缘。  唐僖宗年间,书生于佑虽有才气却乏运气,科举屡试不中,只好寄居于长安好友韩泳家中。一日,闲来无事,出门随意走动。信步来
期刊
晋商和徽商是明清时期中国最大的两大商帮。晋商为十大商帮之首,商号曾遍及全国各地并波及日本、阿拉伯、东南亚。他们雄霸国内商界500年之久,创造了不朽的辉煌。    在明代以前,我国商人的经营活动,仅处于单个而分散的状态,没有出现具有商业特色的商人群体,也就是说,有“商”而无“帮”,自明代中期以后,由于商品经济的发达,商人队伍日渐壮大,各地先后出现了一些商人群体——商帮。  商帮是一种以地域为中心,以
期刊
行为知人  范增分析刘邦:不好财色,其志不小  汉高祖刘邦,字季,沛县丰邑人。刘邦“不事家人生产作业”,喜欢结交三教九流的朋友,“好酒及色”,终日游手好闲,常被他父亲骂作“无赖”。  公元前206年,刘邦率领起义军攻入咸阳,推翻秦朝统治。进入咸阳后,刘邦见秦朝的皇宫“帷帐、狗马、重宝、妇女以千数,意欲留居之”,被樊哙和张良劝阻,才“还军霸上”。  这件事被项羽的军师范增知道了,他对项羽说:“沛公居
期刊
有人说“唐诗”应该叫做“诗唐”才准确,不是唐朝的诗,而是诗的唐朝。因为时间比较紧,我们在大唐芙蓉园只游览了两个小时,以诗魂及唐诗峡组成的诗歌文化区,用雕塑的形式展示了唐诗以及唐代诗人的旷世风采。    长相思,在长安。长安是众多诗人心目中的“星光大道”,这座城市有他们太多的梦,也把更多的落寞留给了后人。  李白  公元730年,出生于中亚碎叶城的李白,满怀憧憬地来到了长安城,初来乍到之时,李白潇洒
期刊
国际连锁酒店王国“希尔顿”集团的创始人康德拉·希尔顿说:当我贫困潦倒躺在公园的椅子上过夜时,我已经在心中描绘希尔顿跨越全球的蓝图了。  一个人的动机往往决定了他的路能走多远。  同一天有三个进入工厂上班的木匠。   第一木匠工作的目的只是混一口饭吃,能养活自己就行。上班时经常磨洋工,不久被工厂炒了鱿鱼,失去了工作。好不容易又找到了第二份工作,工作态度仍然如故,所以,他一辈子都在为生计奔波。  第二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