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经热评

来源 :钱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jintian5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警惕“年报综合症”
  文/山泉
  
  现代人容易得各种“综合症”,如果不加注意,容易给工作和身体健康带来危害。刚刚过完春节,很多人患上“过年综合症”:因为游乐过度、应酬过多或饮酒过量等造成身体不适,节后上班迟迟不能进入状态。现代人还容易患上职场综合症、购房综合症、忙碌综合症、年关综合症,等等……上市公司也有年报“综合症”,如果不多加留意,投资者就容易踩上年报“地雷”,蒙受经济损失。
  自从2003年上市公司整体业绩“拐点”出现以来,上市公司的业绩不断提升,年报披露制度也在大力监管下变得越来越规范,但是其中依然有一些隐藏的问题值得投资者注意。上市公司的“年报综合症”有以下几个主要的“症状”。
  第一,计提坏账多。不少上市公司利用计提这个会计专业手段,对历史包袱一甩了之,造成当年年报巨额亏损,为第二年扭亏打下了扎实的基础。这种操作手段主要是为了钻“三年连续亏损退市”的政策空子,一切为了保牌而活,此类公司有时会成为机构炒作的对象,但是并不适合一般投资者参与,如四川长虹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第二,非经常性收入多。作为一个公众公司,做好自己的主业为投资者带来回报才是正途。但是有些上市公司不在主营业务上下功夫,而是搞突击,东卖一块地,西卖一幢屋,靠变卖财产来逃避业绩亏损的问题。还有少数公司像“嗷嗷待哺”的孩子,寄望政府年终补贴来保证全年的业绩盈利,这类公司肯定靠不住,应注意回避。第三,提前反应多。有些上市公司业绩优良,较之往年大增,但是在公布年报之后,股价不涨反跌,让投资者空欢喜。这可能是因为上市公司的股价已经被提前炒作,上市公司的业绩往往通过特殊渠道被主力资金获知,提前买入,等到公布年报时见好就收,或者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可能无法持续增长等原因,所以在遇到业绩大幅预增的上市公司,投资时也应多留意上市公司业绩预报。对业绩大增和预减的上市公司多加小心,在决定投资策略时多参考其股价的变化。第四,投资者实惠少。上市公司业绩优秀,可是在给予投资回报时总是缩手缩脚。在管理层将分红与再融资挂钩之后,才极不情愿地宣布分红政策,派发的现金比例却连银行存款利率都赶不上,而且总是扭扭捏捏,踩着政策线边缘来分红。实际上这样的目的只有一个,企业并不想增加投资者的回报,而是为了将来“圈”更多的钱。这种没有诚意的上市公司亦不值得投资。
  随着去年底至今年初市场走势的好转,以及股改政策的成功推进,2006年“年报综合症”又有了新“看点”:股改+清欠。根据管理层的最新规定,未股改公司须在本次年报中披露本公司的股改进程。近期股改上市公司良好的赚钱效应使未股改的上市公司含金量大幅提升,年报中的股改信息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此外,国务院还专门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清欠的新规定,要求在年报中对清欠进程进行相应披露。上市公司大股东违规侵占、挪用上市公司资金和资产的现象是中国资本市场的一个顽疾,这一次看来是要动真格了。已经对大股东挪用资产进行过会计处理的上市公司,有望经过清欠在2006年获得一笔“意外之财”,对上市公司的股价带来积极影响。综合来看,上市公司的“年报综合症”并不可怕,只要仔细甄别,正确把握,就可以趋利避害,从中获益。
  
  金价上涨两条腿走路
  文/覃维桓
  
  近来金价大幅上升,黄金投资倍受关注。在短短的两个多月里,国际金价上涨了110多美元,涨幅达到20%以上,难怪大家都来关注黄金投资了。
  实际上金价上涨已经有很长一段时间了。自1980年金价从每盎司800多美元的巅峰回落开始,整整下跌了20年,直到1999年最低到接近每盎司250美元。2001年国际金价再次探底成功,从每盎司250多美元开始回升,在四年多的时间里,金价翻了一番还多,充分显示出其巨大的投资价值。
  金价上涨有多种原因,如担心美元不稳定、担心能源价格上涨引发通货膨胀、国际局势特别是中东不安定、全球经济发展前景不明朗、黄金市场供求基本面发生变化等。而最主要的原因是对国际储备货币的可靠性产生怀疑,所以,人们转向具有内在价值的黄金。这种趋势将长期延续,投资者可以长期关注黄金。把部分资金投入黄金市场,以回避其他投资的风险,同时分享金价上涨的利润,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对黄金的需求主要来自两方面: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近来黄金投资需求剧增,例如2005年第三季度比上年同期投资需求增长56%,第四季度增长更明显。这里面既有商品基金和对冲基金等机构投资者,也有个人投资者。例如目前世界上几种在交易所上市的黄金基金(即在交易所买卖的纸黄金)持金量都大幅上升,已经超过了430吨,相当于国际上央行持金量的第12位。
  机构投资者是市场价格的引导者,感觉敏锐的基金经常抓住机会大量买进,快速推高金价后抛出,博取差价。例如2004年底,基金借油价大幅上扬,而金价相对滞后的题材把金价从每盎司394美元推高到16年新高456.75美元,随后金价在下方停留了半年多才突破这个价位。而2005年9月以来,金价更是在基金的推动下,从每盎司430美元一直上冲到了每盎司574美元,创下26年来新高,而目前再次出现了调整。在上升浪潮中,个人投资者自然是紧跟,而以买卖实金为主的交易商则退居一边观望。
  要知道在黄金的总需求中,首饰仍是大头,约占黄金消费总量的70%~80%,投资需求只占少部分。而高金价会抑制消费需求,因此,金价在上涨过快的时候会出现回落,等待消费需求跟上来。市场表现告诉我们,消费需求与金价高低并不存在直接关联,而是受金价的波动影响更大。当金价上涨过快时,特别是印度和中东地区的消费需求会迅速减少。而当金价从高位回落,并在相对较低的价位上稳定下来后,消费者看到金价不再可能下跌,也就打消犹豫开始买入了。
  所以,金价上涨总是分两步走,特别是在黄金销售旺季,往往先由基金用大资金引路,推动金价快速上扬,到最高位后出现回落。然后金价逐步走稳,消费者大部队逐渐跟上。投资者应当注意金价上涨的节奏,在低位介入,高位抛出,避免套牢,从而获取最大利润。
  
  传统投资观念“靠边站”
  文/四海
  
  人们习惯于凭自己的经验法则办事,并处之泰然。很少去琢磨一直以来习以为常的东西是不是应该有所变化。比如一些传统的投资观念就被人们代代相传,沿用至今,我们从没有想过这些投资观念是否经得起推敲。可是下面这几个传统的投资观念,您也许该很好地考虑它们的去留了。
  
  买房子就是投资
  很多人说他们买的房子是自己做过的最好投资。这一点也许没错,因为拥有自己的房产后能在税收方面获益良多,而且每月还贷也成为一种强制储蓄。不过,即使房产是项不错的投资,它也和传统意义上的投资不同。要明白其中道理,只需问自己一个简单问题:如果这堆砖石砌成的东西真是个好投资的话,那赚到的钱在哪里?
  和许多投资一样,你拥有房产的收益体现在两个方面:升值和收入。如果房产由你自己居住,那收入体现为“假设租金”,因为你住在里面其实是免收租金的。这种假设租金能体现出很大一部分房屋的价值。不过,你并未得到任何现金来使银行存款不断增长。事实上,每年你反而要付出很多钱,如地产税、维修费用、家庭财产保险和抵押贷款等。
  同样,虽然你的房产可能升值,但你口袋里可能并未增加很多现金。当地的房产交易情况只能让你感觉到地产增值可能带来的高额收益。然而,要卖掉房子兑现这种收益,你得先搬到一个相对便宜的地方去。很多人其实都没有这么做。即使对于这样做的一些退休人士,经常发生的情况是:虽然他们买下的新房子面积要小一些,但花费其实跟原有房产是一样的。
  
  金融市场是摇钱树
  与房地产相似,金融市场常被视为赚钱机器之一。然而,大多数金融市场投资者根本没赚到钱。假设你拥有一个股票和债券配比平衡的投资组合,年收益为6%;从中减去2%的投资成本,则收益降为4%;再扣除25%的所得税,收益降为3%。如果通货膨胀率也是3%的话?以实际收益来看,你根本一分钱也没赚到。
  当然,如果你尽量避税,并减少投资成本,那结果看上去会好一些。但有几个人能做到这两点呢?很多投资者觉得自己被证券经纪人、市场或自己的愚蠢判断给蒙了。这些错误的投资决策,再加上成本影响、税收和通货膨胀等因素,投资者的窘迫处境可见一斑。
  
  价格不体现价值
  你交易的次数越频繁,决策失误的次数也越多。大多数投资者的交易过于频繁。事实上,每天在股票市场上都有几百万投资者在问同一个问题:买还是卖?他们最终都会领悟到一点,不要以买入或卖出的投机观点看待市场中的每个部分,而要假设一切估价都是合理的。当然,市场中的实际情况会让这种假设看起来有些荒谬,因为有些股票的价格确实会飙升,而另一些则会暴跌。然而,由于太难判断哪些价格会上扬或下跌,因此,更理性的做法是假设目前的价格水平与实际价值相差无几——这样,你才不会轻易放弃某一板块,或对另一板块情有独钟。
  
  年龄越大越要避免风险
  传统观点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你应该把投资重点转到债券上,股票也应选择那些能定期支付红利的成熟公司。这种观点现在早已时过境迁了。
  谁说年纪越大就越要避免投资风险?退休后,我们的投资组合中要有不少债券,这个观点没有错。但当人们退休时,他们已有很多年的投资经验,行事不太会受股市波动的左右。结果就是:一个30岁的人把60%的资金用来购买股票的话,他会因股市动荡而坐立不安;但一个70岁的人仍然如此投资的话,他将有可能处变不惊。同样的道理,退休人士不应该转而购买蓝筹股,因为这样他们会被套牢在一种类型的股票里。虽然蓝筹股以稳健安全著称,但如果你所选择的蓝筹股连续10年表现不佳的话风险就会很大。退休人士应当考虑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安全——将投资组合分配到多元化的各类股票之中。
其他文献
有一群人一日的消费顶得上索马里难民一辈子的开销,可你还不能批评他们什么,因为在商业社会中,这是一群值得尊重的人,他们抱着积极的态度,自食其力,努力挣钱,不仅让自己的生活品位处于高水准,还拉动了内需,促进了经济发展。面对别人口中“败家子儿”的指责,他们大可以认为那是“吃不着葡萄说葡萄酸”,因为从为整个社会作贡献的角度考虑,他们实在都可以称得上“十佳青年”。  好莱坞的Bling女王  ——珍妮弗·洛
期刊
目前在全世界有两种分红方式,即英式分红和美式分红,英式分红也叫保额分红,美式分红又叫现金分红。在国内,各保险公司主要以现金分红为主,少数几家公司采用保额分红方式。我们可以先看一下2004年度四家公司派发的分红报告。  从这个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上述的公司2,当年分红73.75元,当年交保费4550元,分红率1.6%,另外两个现金分红的案例,如果折算成现金分红,大致在1%~2%左右的水平。  公司1
期刊
在美国,贫穷是什么?贫穷不是你在超市里排队付钱买东西,而是在一些特定的地方领取慈善机构捐赠的免费食品。  ——约翰逊    和Tony相处,常给你惊奇的体验。  在吃完我包给他的最后一个饺子后,他说,前不久,美国纽约大都会捷运局(属于政府公共服务部门)招聘一批修理工,捷运局对应聘者没有学历和身份要求,有4年维修经验就可以参加应聘。薪水标准为每小时25美元,年薪可达到5.2万美元。我问他如何知道那么
期刊
老板规避风险应该合理、合法、有预见性地进行,其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的运行不受企业家婚姻危机的影响,不要以为财富在企业家的婚姻里只是个金钱问题,它还牵扯到公司的安危和事业的成败。     婚姻像座围城,进去容易出来难,企业家也不例外。  通用电气前总裁杰克·韦尔奇就是个典型的案例,虽然他在经营企业时以精打细算著称,但他在与第二任老婆离婚时,却被对方协议拿走了超过1/3的财产,这些财产总价值1.8亿美元
期刊
美元加息、人民币升值、新的理财规则出台……一下子外汇市场这池水又泛起无数涟漪。金融机构是产品频推,使近期外汇理财产品的推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而且不少类型的产品更是首次亮相;而投资者无论是手中握着的是美元还是人民币,在这时都希望能趁机赚一笔。毫无疑问,市场产生不少新的变化,而我们的外汇理财也需要一些新想法。    经常关注外汇理财产品的投资者应该依然记得2005年9月时,一份预期收益率为3.88%
期刊
汽车金融公司贷款与银行汽车消费贷款    问:两者有什么不同呢?  答:在美国,大多数人更愿意选择汽车金融公司而非银行,不少忠实拥趸者也乐于通过一家公司来满足一生的购车需要:买新车用贷款,以旧车换新车,汽车常换,贷款不断。而我们周围的汽车金融公司却处于尴尬境地,其个人贷款业务只占购车者很小的比例。  尽管原因很多,但是购车人对于汽车金融公司缺乏了解也是重要原因。同银行相比,汽车金融公司能提供更灵活
期刊
2005年11月1日开始实施的《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推出的理财计划和产品的起点金额为至少5万元人民币或5000美元。这道理财新门槛不仅把相当一部分低收入阶层挡在了外面,而且为很多“钱经人”的短期资金管理带来不少麻烦。    如果冰箱里只剩下一个鸡蛋,你是会去煎、去炒、去煮,还是去泡牛奶、烧蛋汤,或是跑到隔壁再借一个,以保证吃两个鸡蛋才够营养?同样面对一个鸡蛋,不同处理方法的
期刊
这是一本职场人士都应该必备的身心健康手册。    你是否在工作中总是感觉枯燥乏味,找不到乐趣?经常事倍功半,效率低下?并觉察出团队氛围低迷懒散,如一盘散沙?又常常被琐事羁绊,找不到重点?还被庞杂的领导事务缠身,得不到喘息机会?同时,在生活中,你是否已经很久没有倾听家人的烦心事、很久没有陪孩子看一部动画片、很久没有与家人享受一顿丰盛的晚餐、也很久没有与家人外出郊游了?  如果上述情况时常闪现,你真的
期刊
不要人为地把金钱与美好的东西对立,而应更多地把它们联系起来。歧视穷人的社会,当然是一个不公道的社会。但是,一个仇视富人的社会,也注定是没有活力、没有希望的。    看看美女的下场,似乎会对我们认识金钱有所启发。  想想我们眼中的那些女明星们,好像绝大部分都嫁给了那些有钱的老板,而不是像我们一相情愿所期望的那样——嫁给男明星们。仔细琢磨,很有些意思。这是因为,只要这个人是富人,就表明其品德没有什么大
期刊
您享受过30位精英理财师同时为您服务吗?  新年之际,《钱经》签约理财师联袂登场,为您奉上他们的见识、经验和智慧。  “2006五大理财箴言”:  告诉您理财不可不知的五件事;  “2006四大‘钱坑’”:  为您指出新一年中理财机会与风险;  “2006四大破产捷径”:  提醒您理财的陷阱;  “2006五大规划”:  适用于您一生,而不仅仅在2006年。及早动手,描绘未来。    礼包制作者: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