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之我见

来源 :动动画世界·教育技术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nbe060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堂上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认为,关键在于在课堂教学中有效激活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学习,在好知乐知的气氛中去发现并感知语文宝库中一道又一道靓丽的风景。在我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探索出了几种做法,对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教学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一、优化师生关系,创设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
  教学民主是现代民主意识在教师身上的美丽折射,是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动的根本保证,是学生好学乐学的前提条件,其主要标志是师生关系融洽、和谐。学生往往因喜欢教师进而喜欢他所教的学科,所以教师首先要树立“知识面前人人平等”这一基本概念,放下架子,消除教师的神秘感和权力感,将师生课堂活动建立在友好、亲切、和谐的平台上。其次,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厚此薄彼。再次,教态要自然大方,亲切热情,面带微笑,平易近人。最后,语言要亲切、得体,富有感染力,以鼓励赞扬为主。这样,学生就能在和谐民主的氛围中积极学习思考。
  二、根据学生特点,调整课堂结构
  学生对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结构早已厌烦,他们总是喜新厌旧,注意力自制力较差。这就要求教师要经常变化教学结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他们主动参与教与学。首先,要科学安排教学程序,充分利用学生的心、脑、手、口、耳、眼等多个器官,使他们的思维有张有弛,总是处在最佳状态。其次把握好课堂的节奏,使课堂教学中起承转合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弛有度,松紧得体。这样,就能充分利用学生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使语文课堂教学的旋律和谐优美。
  三、巧设导语,敲开芝麻之门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兴趣。”兴趣是人们积极认识事物或关心某种事项的心理倾向,是推动学生探求知识、获得能力的一种强烈愿望。所以,“点燃”学生兴趣,集中学生注意力.使学生有一种“向往之”的意识就成为教师教学成功的关键。如果在课初几分钟内能帮助学生进行心理准备,扣紧课文内容,创造一个好的教学氛围,那么这节课可以说就成功了一半。较好的导语方式有:用歌曲导入,说笑话导入,讲故事导入,提问题导入等等。比如,在教学(锄禾)一文时,我结合生活实际,设计了这样的导入语:“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吃饭,你们知道做饭的米、面都是从哪里来的吗?对了,我们做饭用的粮食都是农民辛辛苦苦种出来的。那么,农民是怎样辛辛苦苦劳作的呢?下面我们学习古诗(锄禾)。”这样就自然而然地导入新课.并有效地调动起了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四、精心提问,诱入知识殿堂
  精心提问就是要把问题提得恰当、巧妙。所谓“恰当”,是指精心地把问题目标指向教学的关键处、思考的转折点、理解的难点和探求知识的规律上。所谓“巧妙”一方面是指要问在学生兴趣和求知欲的“热点”上.问在学生内心情感的触发点上,以迅速引爆学生创造思维的火花;另一方面,是指以灵活自如的提问创设“愤”、“悱”情景.优质高效地把学生引入“好学”、“乐学”的境地。主要方式有三:
  (1)推想性提问。通过发问.引发学生在认真阅读课文的基础上,从多角度去思考,推想出课文中没有写到的内容,以加深和拓宽对课文人物刻画、主题表达的领悟。这种提问的实质是使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关键是合理。如教学(凡卡)时,我这样提问:“凡卡做梦回到了爷爷身边.他的‘美梦’能变为现实吗,”同学们一致认为不能。有的说,凡卡给爷爷写的信,既没有详细地址又没有邮票,所以他的爷爷不可能收到他的信,当然也不会接他回家。有的说,即使凡十的爷爷收到了他的信,由于生活贫困,还是无力把他接回去。因此,凡卡的“美梦”不可能变为现实……同学们思维异常活跃,文章的主题在讨论中很快明确了.课堂成了欢乐的海洋。
  (2)发散性提问。发散性提问是诱发学生创造性 思维的核心。教师先提出问题.然后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去思考、理解,从多方面寻找解决问题的答案,并借此训练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变通性。如学完(草船借箭)一文后,学生们对诸葛亮的才干十分佩服,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自己组织语言,要求用四个字来概括诸葛亮的才干。学生们人人动脑,个个争先恐后地发言——有的说足智多谋;有的说智慧超群;有的说精明能干;有的说知识渊博;有的说神机妙算。……同学们发言踊跃,气氛热烈,形成了围绕“才干”的发散性思维。这样处理对于开拓学生思路、培养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3)延伸性提问。这类提问,侧重于引导学生把对某个问题的理解从课文中挑出来.在时空上做些拓展和延伸,要求学生联系现实谈认识。这种提问能使学生由于课文的写作年代偏早造成的时代隔膜被打破,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并有利于培养学生全面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
  五、巧用他山之石,激起思维浪花
  语文教师不能只把眼光盯在语文上,而应该广取信息为我所用,以此为语文增添绚丽的花朵,激起学生创新思维。
  六、善用竞赛机制,激活主体活力
  “竞赛 ”就是利用人人都有追求成功、展示自我的心理,构建一种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活动的课堂竞赛机制。其特征是通过竞争所形成的外在学习动机,转化为激励进取、张扬个性、反对懈怠的诱因去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一种特殊的心理状态下参与课堂活动,在不知不觉中达到好学乐学的境地等等。比赛的方式也多种多样:有一对一、有组对组:有抢答,有必答;有点将式,有挑战式等等,不拘一格。我常用的竞赛项目有:朗读比赛、默写比赛、背诵比赛、提问题比赛、回答问题比赛等。这些方法运用相当,能较好地使学生战胜学习心理障碍,促使他们自觉主动地学习和创造,时时体验语文学习中的快乐和有趣,从而盼望有更多、更频、更深参与语文活动的机会,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
  通过多年来的教学实践,我深深体会到,作为语文教师,只有尽最大努力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才能真正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收到真正的实效。我将在以后的语文教学实践中继续在这方面进行大胆的尝试与探索,力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其他文献
摘 要: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探讨初中生的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对数学学业成就的关系。比较不同背景变项的学生在数学学习动机与数学学习策略上的差异,分析有关数学学习动机、数学学习策略与数学学业成就的相关情形,并了解二者对数学学业成就的预测作用,进而归纳研究发现,提出具体建议。   关键词:初中生;数学;学习策略;学业成就     引言  数学的本质相较于其他学科而言是抽象的,而数学概念在阶段上
我国绚丽多彩的少数民族文化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积淀、演变形成的,流传至今,是整个中华民族乃至世界的宝贵财富。然而,在全球化和现代化的浪潮中,处于弱势地位的少数民族文化受到了空前的冲击,大部分少数民族文化都面临着流失的危机,甚至已经趋于濒危。少数民族语言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内容,同时又是民族文化的载体,它所面临的挑战是更加严峻的,尤其是在科技、交通、信息技术如此迅猛发展的今天。然而,值得庆幸的是,人们已
摘 要:培养21世纪具有创新性的复合型人才,实施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艺术修养,是普通高等院校(区别于专业艺术院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转变教育观念、加快师资队伍建设、调整课程结构、置备音乐教学设施、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建设以及教育的普及性等方面,提出了推动高校音乐素质教育改革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普通高校 音乐素质教育 音乐体系     我国普通音乐教育体系的建立应该面对现实,也就是
摘 要:剪纸作为中国民俗文化中一种比较普及的样式,在民情风俗中发生并影响其创作、传承和艺术功能的发挥。蔚县及安塞剪纸是我国剪纸艺术中极具特色的代表,他们的作品形象生动,在艺术风格、内涵等方面都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文章通过分析蔚县及安塞剪纸的异同,让我们对这两个地区的剪纸艺术有更深刻的了解。  关键词:蔚县剪纸 安塞剪纸 民俗文化    中国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地域横亘中国的大江南北,
8月26日,印度对原产于中国的扑热息痛作出反倾销日落复审终裁:如果取消对中国涉案产品的反倾销措施,倾销很可能加剧,并对国内产业造成的更大的损害,因此建议继续对原产于或自
摘 要:长期以来,教育适应并推动着社会发展,同时教育受社会发展的制约。教育的目的是承传文明、启迪智慧、为社会培养出全合格的劳动力和优秀人才。我国的高等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主阵地、肩负着为社会各条战线培养优秀人才的重任,高等学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否适应社会需要关键在于其专业的课程设置。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的艺术设计专业的课程设置陈旧老化,极不适应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和各项建设的需要。因此高等学校艺术设计专
  本课题包括的研究内容有:1)首先利用两对引物从SARS-CoVcDNA扩增出M基因的CDS区,分别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MV-Myc和pEGFP-N1,原核表达载体pGEX4T-1。2)真核表达M蛋白并研究
期刊
吴泉棠,1956年生。浙江衢州人。职业画家。现居北京。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国画系,中国美协首届创作高研班。全国中国画 Wu Quan Tang, born in 1956. Zhejiang Quzhou people
任何一种语言口语能力的形成都离不开语言材料大量有效的输入与积累。中国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听到的、看到的、与人交流的都是汉语,即使学了英语,也是“哑巴英语”。因为平时几乎不说,更谈不上运用。因此中国学生也就很难从生活中得到输入英语语言材料的机会;学生在每周有限的四节英语课当中所学到的听说训练,由于平时很少说英语,课堂上所学的英语句子除了早读外,其他时间也很难运用、复习和巩固。更何况现在大部分学生早读时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