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紫山村

来源 :西部散文选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saf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春风陶然汉王镇,瑞气盈门紫山村”。
  那天随大队人马来紫山村时,我的眼前顿时一亮,那白墙黛瓦的紫山村让人过目不忘。这是江南水乡才有的美丽景致,一幅又一幅水墨山水画,有着苏南乡村才有的小情调。之前我曾去过多地采风,常感叹当地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今天才猛然发现,我的家乡、我身边的风景,一样变得多彩多姿、美不胜收。
  时隔数日,我又一次来到这里,细细品味与感受紫山村的美。
  一
  不到八点钟我就到了。此时太阳刚刚升起后不久,正映照在村旁一侧的墙上,发出明亮的光。整个街面都还在阴影中,人走在上面有着凉丝丝的秋天的味道。
  我一點点慢慢欣赏着墙面上那一幅幅画,黛色的屋顶,灰色的线条,祥云的图案。汉代人物的金色塑像,如大风歌图,刘邦、张良、陈平等的议事图,拔剑泉与马扒泉的故事图画,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一些廉政宣传的内容,如“加强廉政建设,弘扬政治清风”、“清正廉洁,无私奉献”、“振兴汉王,以‘五个振兴’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等,图文并茂,颇有新意。一些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场景,如农业耕作图、生产流程图等,古意盎然,充满情趣。
  密密匝匝的柿子迎面而来,在浓密的青色发亮的叶片下,那一嘟噜又一嘟噜的结得密密实实的柿子让我像个孩子般欣喜若狂,欢呼雀跃,“长得真喜人”,我在心里感叹。柿子捏起来硬梆梆的,果肉厚实饱满,有些是青绿色的,有些泛着深深浅浅的橙红色来,那是成熟的颜色。事实上,这样的惊喜在此后的行程中不时便会出现。我每每需要努力保持一种淡定的姿态,以免路人以为我是个没见过世面的家伙,少见多怪。
  我到后约十来分钟,一辆绿色漆面的小巧可爱的扫地车慢慢从大门口开过来,像个精致的大玩具,沿马路一侧一路清扫着过去。我像初入大观园的刘姥姥,啧啧称奇之时,过来两个六十开外的阿姨,一个驾着电动三轮车,另一个从车上下来,用小桶从几只圆口坛状大塑料桶里盛了水来浇街两边的花儿。我不出声地静静看着,感觉很新鲜、很稀奇。
  二
  和上次来时的大门紧闭不同,这次我到时张伯英书院刚刚开门后不久,晨曦中有几个人或坐或站在书院门口闲聊,书院门口有一个照壁,照壁前是一口“紫金潭”。
  张伯英曾任职于北洋政府陆军部秘书、段祺瑞执政府秘书厅副秘书长,是清末民初书法家、金石鉴赏家、诗人、学者,其人颇重气节,为人所敬重。其与先祖张胆、张胆之侄张竹坡皆为张氏后人,可谓“诗书继世,诗文一脉相承”。
  进入书院朱红的大门里,梁上悬着宫灯,墙上挂着各样匾额条幅,上书:“闲看秋水心无事,静听天和兴自浓”,“品格清高邀梅作友,襟怀磊落拜石为兄”。
  书院当门有一口白底蓝花的大缸,不知是否为洗笔所用。室内置红木桌椅,上有古玩玉器。走进里面,是一个内室,门前有两只石兽,向里是高高的门槛,内室对面有个小小的游廊,里面墙上有着汉画像石图样的贴片。进得内室,墙上有“抚景有诗”、“春华秋实”字样。
  在里面稍稍停了会,出得门来,抬头望向天空,浮云若蛋花般正飘移着,众星捧月般从中间烘托出一轮明亮的太阳来,热力四射。几只小鸡在不远的路边叽叽啄食,有私家车经过,鸡群如一股风般咕咕叫着迅速刮到马路的另一侧,消失不见。
  又见柿子树。又见那两位浇水的阿姨。看时间离丰收节的启动仪式还有十来分钟的时间,我犹豫了一下,决定去参加这次的活动。便问熟悉路的阿姨们,果然,在张伯英书院的近旁即有一条路可迅速到达活动所在地:紫山广场。
  三
  我从后面侧门进入紫山广场。
  舞台之外,其余三面均为钢结构网架搭起的三大溜展销台子,被分隔成许多间小的门店,里面各摆有一排桌子,上面覆着白色的桌布,桌上有甜瓜、蔬菜,葡萄、葡萄酒,纸皮核桃,优质大米,胚芽米,有机黑麦精粉,猕猴桃,桃罐头、梨罐头,泡菜、金针菇,蜂蜜,草工艺品,鸡蛋、紫薯、红薯,蚕丝被,园艺,各种特色蔬菜,火龙果,盆景等,据说有五十多种农副产品参加了此次的展销活动。每张桌子后面有一至两个看摊子的农民朋友。
  往舞台那儿看,正中立着一块牌子,上写着:2019汉王镇中国农民丰收节暨铜山区第二届乡村旅游文化节,并注明主办单位、承办单位等信息。牌子两边各立着三个写着大大繁体“丰”字的粮囤,每个上面都用干的玉米秸做屋顶。舞台左侧有一个简易的遮阳篷,是演职人员候场的地方。舞台的右前方不远处,有个像塔一样的东西,上面一层一层的,填满了各种各样菜蔬瓜果,有南瓜、包菜、西瓜、白菜、水果、辣椒等。
  舞台对面是清一色的白色桌椅,前面的是领导嘉宾席,后面的是各村各庄农民分坐的区域,椅背上都注明所来自村庄的名字。
  在大片白色桌椅的后面是几个大小不一的粮囤、玉米堆,有传统的农具、农畜、农用物资等,一些人正坐在这些粮囤的阴凉地里,说话,聊天,等着活动启动仪式正式开始。我就是,拉过桌子,坐在一位女士的旁边,正静静等着开场锣鼓的敲响。
  文艺演出在民乐合奏《喜庆丰收》中拉开帷幕,之后是精彩绝伦的《汉乐华章》。此时,我们已受邀坐到了看台的第一排,那儿一连空着数个座位,大约是有一些人有事没有来吧。
  我得意于这样的安排,虽然坐在大太阳底下有些晒,不过能看得清楚呀。演员们就在不远处,其一举手一投足你都能看得清楚明白。桌上摆放着会务手册、农产品展销一览表等,每个人的面前还放着一瓶矿泉水。不过,坐在第一排还是有一些拘谨的,起初有人做伴还好,后来身边有了一些空位子,就多多少少有些尴尬了。
  几支经典传唱歌曲,一曲歌罢,又是一曲。《好运来》《不忘初心》《阳光大道》……中间夹杂着舞蹈、歌伴舞,民乐、气球表演、十佳农民颁奖礼、启动仪式等。
  不到十一点钟,活动结束了。
  我在广场上流连,看展销台上的产品,啄磨着是否要买一些回去,可因为此后还要在紫山村再转转,就犹豫着什么都没有买。这时刚好碰到一位好友,当下我们决定,此后的采风行程大家一起结伴前往。之前我逛的是西紫山村,东紫山村我们要再仔细看一看呢。
  四


  我们原路折返,从西紫山游步道那儿,穿过紫金山,来到山的东坡。面山而立,清初小说评点家张竹坡的墓碑就在左手边不远处的梨树丛中,上面的“张竹坡墓”几个字为绿树青草所遮蔽,看不太真切。据说,竹坡墓起初是在紫金山北面的,并不在这儿。山北的墓地那儿,主墓前有神道碑,墓地有石人、石马,后被毁,之后才于一九八五年迁到这里。
  张竹坡因评点我国第一部长篇白话世情章回小说《金瓶梅》而闻名于世,二十九岁时染疾身亡。竹坡墓新址周围是大片的梨园,梨树的果子熟透了没人摘,软软地铺满一地。这儿静谧安详,鸟鸣啁啾,蝴蝶翩飞,这世外桃源一般的地方是我们许多人梦想的所在,想必生前身后经历过太多人世挣扎的张竹坡也是喜欢这儿的,有清风明月作伴,日子如水般平静滑过,当惬意无比。
  我们从竹坡书院门前走过。一棵高大的银杏树立在书院门前的园子里,上面结满了葡萄籽粒一样的累累果实,青色的,饱满、水润的,密密麻麻的,像鱼籽一样地挤在一起。我看后自然又是一阵惊喜。
  在此后的行程中,在东紫山村,我们看到的类似的硕果累累的画面远不止这样一幅两幅。需要提一下的至少有三四处之多:
  一处是生长了十几年的柿子树,满树金黄色的小灯笼,十分诱人。我们问树的主人——一位五十岁左右的中年妇女——那么多接近成熟的柿子怎么会没有人摘,大姐说,一个是因为位置在村里较偏僻,另一个是因为她平常在家里没什么事给看着,还有最主要的一个,就是这儿人的素质各方面还不错。
  另一处,是又一树银杏,已结了白果的,表皮如挂了霜,沾了一层糯米粉,柔柔软软的样子,里面也是子孙满堂般一大家子人家。
  还有一棵树,结满了红红的石榴。树下已落了许多,不知道是这家的主人因为工作太忙顾不上摘呢,还是石榴水果太多了,就由着它一年年地自然生长,开花结果,成熟坠落。
  就这样慢慢逛着,当我们从东紫山村上走下来时,看到了近在咫尺的“竹坡故里”,里面经修葺已是焕然一新了。
  ——选自中国西部散文网
其他文献
这个金秋十月,《南国文学》在长江边上的重庆渝中区举办了全国郦道元山水文学奖颁奖盛典及《南国文学》成立二周年座谈会。活动其间,我们穿梭在嘉陵江与长江的边上,游览了重庆大部分的景点。当我站在朝天门码头面对烟波浩渺的长江,我的心是激越奔腾的———几十年来,我还是第一次真真切切走在长江岸上。一个想法油然诞生,我要横渡长江!  这几天的行程,从重庆到宜昌、到屈原故里,从历史到山水,从近代到古代,沿途历史人物
期刊
水乡绕梦  十多年前,有幸畅游了新疆喀納斯。  这里不仅有成吉思汗后裔图瓦人的杳渺传说,还有充满魔幻的喀纳斯湖水怪的故事。然而,能慰藉我漂泊异域心灵的莫过于澄净的喀纳斯湖水。那片神奇土地上的诸多记忆,我似乎早已忘却,但那满湖的碧蓝,多年来却一直占据着我的思绪。  身处大漠,我割舍不下的似乎总是水。对水的这种情有独钟和理性参悟,不仅仅是缘于新疆水的珍贵,更多的是来自对故乡水的初恋。  我的故乡是黄冈
期刊
记忆中的冬天更像是冬天,天总是那么寒冷,冷的钻心,冷的入骨,不似现在,季节模糊的像是一张涂了太多脂粉的脸庞,掩盖了它原有的温度。西北风吹着哨子,尖叫了整整一夜,第二天,地上白了,风掀起一层薄霜,地上有积水的地方结了一层透明的冰。早起的人缩着脖子,低着头,弓着腰,两只手抄在袖口里走路。灰黑色的天空像是一口大锅,扣在人们的头上,阴沉沉的压下来,地面上铺了一地的断树枝。强劲的风把树枝摔落在寡黄寡黄的土地
期刊
丙申年初,闻南地有惠州佳处,心向往之,与挚友相携同行,一路驱车向南,尽兴而归。  一、小渔村与海  对海的向往,从来比爱情更远。  入住的旅店临海,窗下即是海滩。晴雨不同,风光不一。  夜间的沙滩风很大,沙子总细软,浪花拍岸的声音与风声相和,此起彼伏,仿若遥远的絮语叨叨。我们站着不说话,并肩听潮声涨落,思念远方的谁。清晨的海是小渔村风景的一部分,未见波光粼粼,只像一张老旧的相片,也似一纸泛黄的信笺
期刊
麻雀三三两两地在低矮的树丛里觅食,滚圆的身体不时跳跃着,并不时呼朋引伴叽叽喳喳叫着。  几只喜鹊不断从这棵树跳到那棵树上,压得柔软的枝条颤颤的,打闹了一会儿以后,他们倏地不见了,太阳已在西端,三月初的鄂尔多斯高原还是寒冷的,它们可能要回家了吧。  斜阳的光依旧把挂在卧室的阳台照得暖暖的,母亲又坐在这个不足十平米的小屋里看书了。一个书柜,一张写字台,一把椅子——都是纯木、纯手工制作的,三十多年了,这
期刊
自从签了“限时售房”合同之后,一种担忧和疼痛就犹如万千蚂蚁在心头啃噬,我开始夜不能寐。  房子是家安身立命的地方。决定卖掉它的时候,心中那道安全防线就兀自先垮了。即使是因买房而卖房,心中仍然满是伤感和无奈。这种别无选择的割舍,时时让我痛到骨髓深处。机遇有时候对于穷人来说就是昙花一现,要想抓住它,就必须付出更昂贵的代价。  这套房始购于2004年冬季,是我人生中第一个真正属于自己的家。  初到这个小
期刊
在乡下,柴禾是最不起眼的东西,但它却在母亲的手里绽放着不一样的芳香。母亲用柴禾蒸腾出一锅锅简朴而美味的餐食,用柴禾燃烧了一段段艰苦而安稳的岁月。关于农村的记忆中,永远都弥漫着熟悉的柴禾味道。一个锅台,一口大铁锅,一个不规则圆形的菜板,成为母亲一生的信仰,她把人生的光景细碎成一个个充满烟火气的日子。  我所在的农村老家,几乎每家都有后院。每年收秋,以玉米为主的各种庄稼秸秆儿被拉回家后,都堆在后院。到
期刊
十年前的夏天,在西北工作,二十多年没有回老家的我,接到侄子的电话,说家里的老房子有倒塌的危险,让我尽快回家看看。  接到电话后,我立马往老家赶。经过几十个小时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阔别二十多年的家乡。到达老家时,天已经黑了。喝完酒,吃完饭,时间不早了,我就在侄子家洗洗睡了。  第二天吃过早饭后,我让侄子带我到村外转转。  行走在家乡的小路上,抬头仰望,蓝蓝的天空中,有几朵白云在飘荡,不时有鸟儿鸣叫着
期刊
早上我从家里急匆匆地到二五四车库去开车,走到住院部老楼一楼过道的一个楼间门口时,遇见一个老者用轮椅推着比我年岁还大的女士,我主动避让,让老者推着女士先过。当轮椅从我跟前推过的时候,那个女士抬头看着我,认真地说:老师,耽误你了,谢谢!我稍愣了一下,然后立刻回道:您太客气了。  说心理话,我只是收了疾走的脚步停下侧了侧身,就得到女士这么客气礼貌的话语,让我十分感动。她是病人需要照顾,我只是让了让路,而
期刊
红日安顿你心灵的家  冬天的太阳初升时,总是圆圆的、红红的,从东方地平线上冉冉升起。  一条细长的带露树枝从高高的山崖上横伸而出,湿淋淋,颤悠悠的。  红日似沐浴一新的新娘,披着圆圆的红头巾,略带羞涩地踮立枝头,脉脉含情地遥望苍茫大地。  山下的城市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忙绿,依然是车水马龙、熙熙攘攘。  人们行色匆匆,笑意荡漾在每张充满朝气的脸上,犹如这冬天绽放的太阳。  昨夜,你或许为自己经历了太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