倾听花开的声音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eshi1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语文教师的乐趣之一,是能够听到来自孩子们内心的声音。课堂教学中,倾听这种声音尤为可贵。
  镜头一:我不同意
  学习陶渊明的《饮酒·其五》一诗。学生们背诵全诗,又逐句对诗歌进行了赏析,特别是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更是赏之又赏。之后,联系《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其三》对陶渊明的人格魅力进行分析。不少学生对他“不慕荣利、选择隐逸、超然物外”的精神特质表现出无比的欣赏与钦佩。但是,我觉得,这并不是我所想要的课堂教学的全部。我问学生:“你们还有什么要说的么?”学生一楞,我又说:“能谈谈感受么?”学生们都不知说什么好。是啊,诗歌背过了,语言鉴赏了,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了——还有什么可说的呢?面对沉默的课堂,我无言。好长一会儿,一个声音怯怯地说:“老师,说什么也行吗?”“当然,当然!”我赶忙点头。只见一个平时不太爱怎么发言的小女孩站起来,她说了一番我从来不曾想到的话。
  她说:“我很羡慕、很向往陶渊明的生活,多么悠闲自在!我也很佩服他的这种高洁傲岸、不肯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能够为了心中的那块净土,愤然辞去彭泽令一职,去过‘箪瓢屡空’的生活,这毕竟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但是,我更佩服杜甫。在‘安史之乱’那样的社会中,杜甫没有退缩。他吟唱着‘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吟唱着‘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就算是自己的茅屋‘雨脚如麻未断绝’,他还是想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杜甫才是我真正佩服的人。在黑暗的现实社会中,他没有选择逃避,而是不折不挠,始终在为国为民忧心如焚。他没有象陶渊明那样‘独善其身’!二人相比,老师,您不觉得陶渊明狭隘一点吗?”
  教室里先是沉默,既而一阵掌声。我也被这些话说得怦然心动。学生们在下面交头接耳,不一会儿,分成了两派。
  一个学生说:“我同意刚才同学的观点。杜甫也可以不问世事的呀!但他没有!他时时怀着忧国忧民的悲天悯人之心,四处奔波操劳。‘请为父老歌,艰难愧深情。歌罢仰天叹,四座泪纵横。’这样一位伟大诗人的情怀怎么不令人澎湃万千呢?”
  另一个学生说:“不是的。难道陶渊明没有为民之心吗?他的《桃花源记》写得多好啊!你能说他在逃避这个社会吗?只不过人生多艰,他无力改变自己、改变社会而已!”
  又一个学生说:“那么,他为什么辞官不做,选择隐居?”
  争论激烈起来,各说各有理。不少学生将目光转向我。
  我说:“刚才大家的争论老师感到很高兴。哎呀,这一方面说明大家知识很丰富,另一方面说明你们成熟了,会冷静地分析问题了。(学生笑)但是,我们评价一个人,尤其是刚才的焦点‘陶渊明’和‘杜甫’,不只站在一个角度来看问题,那样就太唯心主义了。(学生又笑)人的经历不一样,感受不一样,所处的时代不一样,对待事物的态度也会不一样。就像‘陶杜’二位,在这里我们不要再争论了。请大家查阅资料,对他们二人做一个全面的了解,然后,再发表你的观点。好不好?”
  在这个事件之后,我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在某些地方的现代感是否少了一点呢?古人洁身自好的精神品质值得学习,但是,当陶渊明、杜甫、周敦颐、范仲淹……这一系列古人同时摆放在面前,我们有没有必要结合现代社会的思想观、现代人的荣辱观、现代人的精神追求,来同学生做一点明确的辨析、来辩证地看待呢?
  我们的教学通常给古人们下定义:“他具有……的品质”,“他……的人格给了我们启示”。这些仿佛已成定论。但是,我们能否将这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直接教给学生?教的结果是怎样?学生会接受吗?这对学生以后人格的发展究竟又会起到一个怎样的作用呢?这样的教学会有效吗?以往我们反对“填鸭式”的教学,那么,这又算不算是一种新型的“填鸭”呢?
  课看似结束了,考试时该怎么回答还是怎么回答。可是,这样的语文课堂教学价值何在呢?
  镜头二:这是谁的错
  师:哎呀,同学们,你看这个小男孩,他一会儿变成一朵金色花让妈妈寻找,一会儿又跟着妈妈到牛棚里试图吓妈妈一跳。多么调皮可爱呀!我们该用一个什么形象来形容他最合适呢?
  生:孙悟空!(众生笑)
  生:哪吒!(众生又笑)
  生:加菲猫!(学生笑得更厉害了)
  (堂上顿时热闹起来,学生们都在兴奋地谈论自己喜欢的动画“明星”。我一看大事不好,赶紧敲敲桌子。)
  师:大家的回答很灵活,也很生动。但问题在于你们还是没有弄清这个形象的真正内涵。老师帮你缩小一下范围,你想想,可不可以从童话或神话故事里寻找一个合适的形象呢?
  (学生思考。)
  生:小天使,长着洁白翅膀的小天使。
  生:可爱的精灵,我在一本书里看到的。
  (学生又开始争论起来。很明显,他们是在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眼看课堂又要大乱。)
  师:大家的讨论多热烈呀!可是,来看看泰戈尔,他是印度人。“天使”是西方神话常常出现的可爱形象,“精灵”是东方神话中的可爱形象。所以,选择“精灵”似乎更合适一点吧?
  (学生们的脸上似乎露出满意的神色)
  但是,我知道,这节课我失败了,而且很惨。
  有两个问题。
  第一,教师的引导很失败。
  第一次引导:“用一个什么形象来形容他合适呢?”这个问题太宽泛了。教师忽视了所要探究的形象本身,忽略了课文所带有的宗教色彩在引导问题中的渗透,导致学生回答五花八门。在一个学生回答出“加菲猫”后,全体学生哄堂大笑,甚至有的拍起了桌子!眼看课堂要乱了!你能说这是学生的错吗?错在教师!初一的孩子稚气未脱,活泼天真,当老师仅仅传达给他们一个“可爱的形象”这样的信息时,他们的大脑立刻活跃起来,五花八门的答案层出不穷。如果教师不是及时制止,说不定连“奥特曼”这样的答案也会有。
  第二次引导:“能否从童话或神话故事里寻找一个合适的形象呢?”问题脱口而出,我随即后悔。难道仅“童话”或“神话”里有“精灵”这个形象,“民间故事”里就没有吗?实际上,教师的这个问题给学生传达了一个错误的信息。
  第二,教师给学生的答案不严密。
  “天使”和“精灵”能用东西方的地域划分吗?假如能行,有没有更好的说法呢?看着某些学生仍带疑惑的眼神,我的心一下子被刺痛了。教师说学生“没有弄清这个形象的真正内涵”,那么,教师是否真正弄清了?
  新课程的理念启发我们,没有最好的答案、唯一的答案,只有最适合学生的答案。那么,怎样才是“最适合”呢?又怎样做到“最适合”呢?新课标又强调:“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是,在这个课堂片段上,我失败了。在热热闹闹的课堂教学背后,真正属于学生的有多少?当浮躁褪去的时候,沉淀下来的知识其实寥寥无几。这种随意式的课堂环节的生成,使教学变成了一件多么无味的事呀!课结束以后心情有二:一为庆幸,二为懊悔。庆幸的是及时控制住了课堂,没有让学生的思维随意的活跃下去,导致课堂成为闹哄哄的集市,使这个环节很快结束,没有造成更大的浪费。懊悔的是在课前备教的时候,把这个“精灵”的问题考虑得太简单了。没有充分顾及到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与知识水平,也没有往深处去细致思考这个形象的含义,以及如何巧妙的引导学生去理解。生硬地将知识概念“塞”进学生脑袋里,不仅难于满足学生的知识需求,更使得教学行为显得多么呆板呀!
  前辈们说备课要“备教法、备教材、备学生”,直到此刻我才明白!此言诚不我欺也!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说过:“我们建立了很合理的、很有逻辑的教学过程,但它给积极情感的食粮很少,因而引起了很多学生的苦恼、恐惧和别的消极感受,阻止他们全力以赴地去学习。”话又说回来,是不是告诉学生们陶渊明的性格特征,告诉他们“男孩像个小精灵”,课的任务就结束了呢?如果不是,又该如何?我们“有条不紊”“很有逻辑的”上了一节又一节语文课,真正能给学生以知识的、对学生成长发展有作用的课,有多少,恐怕真得坐下来扳着指头数一数了!
  最后想到了朱熹的诗:“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语文教学同样需要这样的境界。
  
  司春艳,教师,现居山东淄川。
其他文献
1.It is necessary to try to surpass oneself always, this occupation ought to last as long as life.尝试超越自己总是必要的,这是一辈子都应该做的事情。 1.It is nec
钱清镇中坐落于历史悠久的江南古镇—钱清镇,东接柯桥中国轻纺城,西连杭州萧山。这里人杰地灵,名人荟萃。学校始建于1981年,2000年易地新建,占地80余亩,硬件设施达到省万校标
请下载后查看,本文暂不支持在线获取查看简介。 Please download and view, this article does not support online access to view profile.
泉州历史悠久,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在此劳动生息,简单原始的木竹结构的高台巢居是先民们的居住形式。西周时代(前770以前)属八闽地,先秦以来,汉族人民逐步南移,到此定居
如何在地理课堂教学的基础上提高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我做了如下一些尝试:(1)结合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地理事象。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自然环
李青凇既是佛门弟子,又是诗人。其诗歌渗透了一种深厚的宗教情怀,有一种超脱世俗的对人生的体悟和大爱。他善于在隐逸中冥想,他的作品具有“诗”与“思”的双重品格。 Li Qi
昨天是母亲节,可是早在一个月前我就开始策划怎么给妈妈划怎么给妈妈一个特殊的母亲节礼物。这是我第四次在母亲节给妈妈送礼物了。记得第一次,我送了妈妈一束康乃馨,那时没
2004年第11期的《语文学习》上登有这样一则消息——为纪念语文单独设科100周年,2004年10月8日至9日,在上海金山举行了“中国语文教育高峰论坛”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很多作家和教育家。他们围绕语文课程的建设、专业发展等专题进行讨论。我看到这些专家和教育家对语文教育前景展望的同时,也看到他们对现今中学语文教学现状的担忧和对未来美景的期待。特级语文教师于漪道出了当今中学语文教学所面临的现状,她说“
小明两岁时,爸爸大勇因赌博引起打架伤人,被法院判刑四年进了监狱,妈妈秀英一怒之下与大勇离了婚,把小明留给爷爷,外出打工去了。小明想爸爸,更想妈妈。 When Xiao Ming was
本文简单介绍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木构风雨桥建筑的历史、社会与自然背景,以及风雨桥的几种类型,综述其结构、构造、功能与建筑艺术特征。 This paper briefly introduces 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