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收入分配问题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紧密相连,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基于这个初心和使命,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探索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造福于中国人民.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仍面临许多复杂问题,深入总结和梳理党的收入分配理论脉络与实践轨迹,对于探索新时代、新阶段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学习党史,深刻领悟党领导
【机 构】
:
辽宁大学 经济学院,沈阳110136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入分配问题与保障和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紧密相连,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生活幸福的重大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正是基于这个初心和使命,建党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一直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努力探索更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以造福于中国人民.当前,我国的收入分配制度仍面临许多复杂问题,深入总结和梳理党的收入分配理论脉络与实践轨迹,对于探索新时代、新阶段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对于深入学习党史,深刻领悟党领导人民奋斗的经济史、经济思想史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自20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德伦理学复兴以来,其就在不断尝试与规范伦理学进行有益的互动,其中,罗莎琳德·赫斯特豪斯站在亚里士多德主义的立场为美德伦理学提供了一种规范体系的解释,她的工作不仅极大地发展了美德伦理学作为规范伦理学的可能性,而且发展了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然而,赫斯特豪斯的新亚里士多德主义美德伦理学在何种意义上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新亚里士多德主义“新”在何处?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的思想资源我们可以看出,一方面,赫斯特豪斯继承了亚里士多德有关幸福、美德和目的论的基本思想以及经验主义辩证法的方法;另一方
至今所见,中原姓氏入闽迁台之相关研究,在海峡两岸先后出现三个研究视角.先是福建地方史研究中涉及的中原姓氏入闽问题,此类研究,最早可追溯到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等闽籍学者对福建民间家族再造中关于“闽祖光州固始”的回应.再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兴起的跨区域移民史研究,尤其是闽台学者对闽南、客家姓氏祖地及姓氏播迁的溯源研究.然后是20世纪80年代,随着两岸关系缓和及闽台同胞寻根活动之开展,由豫、闽、台三地学者共同推动的两岸关系视角下的中原姓氏入闽迁台研究.由福建地方史向跨区域移民史和两岸关系研究视角之转移,总体上呈现
乙未之际,在台湾地区诗歌中出现了大量关于华夏祖先的文学书写,涉及伏羲、神农、黄帝、尧、舜、禹等人,几乎呈现了完整的树状华夏祖先体系.乙未之际台湾地区诗人,在诗中或者以华夏子孙自居,或者采用华夏祖先的名字来命名大陆,或者推崇和向往华夏祖先之世,或者传承关于华夏祖先的集体历史记忆,表现出了强烈的对华夏祖先的认同意识.这种文学现象的产生,源于乙未割台的历史背景,以及台湾地区诗人因反抗外敌侵入而日益增强的中华民族认同意识.
以我国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高技术产业为研究对象,借助DEA-ESDA模型对其2011—2016年的技术创新效率和空间差异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从静态上看,2016年的综合技术效率有所提高,但仍有很大进步空间.西部地区的创新效率最高,且东、中、西部地区的差距在逐步缩小;(2)从动态上看,2011—2016年高技术产业的TFP值在缓慢增长,技术进步不快是主要限制因素;(3)从空间上看,空间自相关性越来越强,其中,高高集聚(HH)向西部转移,高低集聚(HL)型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LL(低低集聚)型主要
2021 年 6 月,作为“2020 年度河南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重点创作项目”并由郑州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此水此山此地》正式首发,与广大读者见面.作品选题新颖,主题鲜明,并从小切口入手真实反映和艺术再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扫黑除恶等新时代农村宏大主题.它是一部精美的乡村振兴画卷,一部真实的农村发展史歌,得到文艺界和广大读者的充分认可和广泛好评.
20世纪80年代早中期到90年代中期,改革开放推动了中国现代化研究的兴起.其中,罗荣渠的现代化理论为确立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现代化史观奠定了理论基础.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21世纪前十年,改革开放的深入推动,现代化研究步入鼎盛期.近十年左右,中国的现代化研究出现微观化、技术化、去历史化趋势.这是现代化理论成功普及、改革实践导致理论内在张力升级,以及国外学术转向的共同影响所致.当前,现代化研究需要重新定向,维持多元、活跃的研究格局.
以"说服/征服"为目的的文化传播,一直是人类社会的常态.20世纪以来,多元文化理论从世俗哲学和文化批判两条路径对这种文化传播进行了反拨,出现了"边缘崛起"的理论倾向;而现代性社会理论也从市场和技术两个方面对自由、平等的价值予以了承诺.但现实的发展却背离了上述想象,社会仍处于分层与喧哗之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为打破阶层固化的文化传播僵局提供了方向,它是对"回到生活世界"这一哲学常识的深入推进.文化传播必须把握住"共同"这一生活的本质,以"共同生活"为新科技集群的入口(场景),通过转变人的情感结构,实现
伴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介入,文化产业集群逐渐突破地理限制,呈现出云端虚拟集聚的新趋势.为洞察我国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形态特征并对其空间解构,本文基于虚拟集群理论,根据条件筛选出31万件数字文化专利,借助OD成本矩阵法发现:我国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呈现出非均衡的地理分布,即在胡焕庸线右侧虚拟合作广泛,而胡焕庸线左侧虚拟合作贫乏.在此基础上,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对我国文化产业虚拟集群的出入度、平均路径长度以及聚集系数加以测算发现:我国文化产业虚拟集群已呈现出自组织、信息传播速率快且聚合系数高的小世界性,故可以通过加
文章根据刘勰“比显兴隐”的论说,从托物言志、立象表意、含无限意蕴于言外等方面论证兴“隐”的特点,认为诗兴的起源为“巫兴”.兴的发展经历了从原始宗教时期的巫术祭祀仪式中的“巫兴”到诗歌之“兴”,再到魏晋审美自觉以后的审美之兴的历程.
国际文化贸易是国际间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输入和输出的贸易方式,也是一个国家获得国际话语权、定价权和控制权的重要内容之一.自2011年以来,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上海、北京、深圳)作为国家对外文化贸易体制的创新实验区,体现了国家推动对外文化贸易的战略布局,创造了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三大基地推动外向型文化企业的集聚和培育,发挥多元市场主体优势,壮大了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整体实力;三大基地加快高端服务贸易发展,推动中高端要素双向流通,为促进新消费作出了积极贡献.它们的经验从整体上显示了中国塑造对外文化开放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