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化的距离

来源 :书画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xbb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徐志敏 1961年生于南京,江苏丹阳人。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国画院特聘画家、副教授、镇江画院专职画师。作品入选第八届全国美展,中国美协第十六次新人新作展,中国美协首届、第六届西部大地情中国画展并获优秀作品奖,文化部首届、第八届、第十二届全国“群星奖”美展并获优秀奖,加拿大国际水墨画“枫叶奖”创作展优秀作品奖,文化部北京国际扇面书画艺术大展,第二、三、四届中国画家学术年展,江苏省首届美术节铜奖,江苏七彩世纪中国画大展优秀奖,首届、第三届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画精品展,全国第二届少数民族美术作品展,上海东方美术馆05年第一回展,金陵水墨画传媒三年展,“今日水墨”七、八、九届全国中国画名家作品巡回展,第四、五届南北方中国画大展,07年深圳中华名家邀请展。2009年作品获全国名家扇面画作品优秀作品奖,入选60年60人名家作品邀请展,获中国国家画院主办的“盛世名家”中国画名家作品展优秀奖、作品《午后阳光》(与刘廷龙合作)获安徽省第三届国画大展金奖,入选江苏实力派名家泰州邀请展,被江苏省美术馆、江苏电视台、南京艺术学院、台湾日月潭教师会馆、爱涛艺术馆、山东齐鲁美术馆、烟台现代美术馆等机构收藏。2002年被国家人事部授予“当代中国画杰出人才”称号。2006年被香港嘉德拍卖行推选为中国收藏潜力100家。2006年被江苏省美术家协会评为江苏省优秀青年国画家。
  徐志敏的作品从传统法度延伸并引入了当代绘画的形式及观念,这使得他所展示的情境具备了深广无垠的精神境界。他试图寻求传统与现代、具象与装饰、感观与理性之间的理想距离。在他对图式不断完善的过程中,隐蔽在内心深处的精神活动也随之跃然纸上,成功地完成了物象到意象乃至心象的移情过程。
  站在广阔的文化视野上思考水墨画的发展问题,对中西艺术双向整合,整体感受,并把不同的视觉因素、艺术语言轻松自如地揉合在一起。种种努力使徐志敏的作品具有某种特立独行的品质,富有时代文化的特征,巧妙自然地融入当代文化语境之中。
  在试验过程中,徐志敏以其艺术敏感和特有的灵性,对传统中国画笔墨功能的特性有着到位的理解,并着意抛开早已熟悉的传统笔墨,运用多重复杂的视觉因素,将当代人的审美意识作为语境构筑的基础。表现性的水墨及构成手法,灵动洒脱的笔性意趣,流露出东方式的情调和智慧。对西方绘画不是进行简单的嫁接,而是将之影响表现在水墨淋漓的表层背后,突出一种异化的效果,这也显示出他娴熟的绘画技巧和驾驭能力。中西文化在悠闲散淡的漫衍中交叉重叠,彩墨层次丰富多变,水痕墨气流动洋溢,疏密浓淡,朴野拙厚。既遥接前人,又通贯现代,营造出整体的新意美感,在细致精微中直抒胸臆。他用色别开生面,注意色调、冷暖、互补等对比关系,时而热烈,时而艳雅,彩墨相融,雅致谐调。色彩已成为其画面中一个独立的造型手段,更成为营造画境的支点。随性而写,以色取胜的艺术处理,开拓了水墨人物画的表现空间,给人以审美愉悦的性灵滋润。
  这种新的艺术式样符号化了其内省性的心境体验。徐志敏不拘于对物象的图解式的真实再现,也不是对生活的真实模拟。他淡化了人物形象的清晰性和倾向性,以意象造型突出了人物的心灵性及不确定性,将生活场景的描述与内心情感的抒发结合起来,以适当的空间分离来表达意识的深处层面和对世态的独特感悟,以印象之笔写心象之思。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审视他的视野中所凝望到的一切,人物形象夸张变形却形随意出。徐志敏通过笔下描绘的芸芸众生的生命意向,将作品的精神指向缤纷的世间万态,溶入一片轻柔、浪漫甚至神秘的情绪之中。画面浮游着阮惚的色斑,现实情愫与理想精神在这里重新得到了的诠释。
  徐志敏的画确立在个体的生存体验上。透过斑斓盎然的表像背后,我们能够感受到画家那来自内心的幻觉般的隐喻和朦胧诗意。他让现实与梦幻拥有了诗化的距离。这个充满诗化的水墨文本源于画家对生命漫游的独特体验,也成了我们解读其作品的意义所在。
  徐志敏在当今中国画的发展现状莫衷一是的情境之中,清醒地守望着自己的艺术理想与信念。更重要的是,他使我们看到作为传统意义的水墨画进入当代文化语境的可能性,这也意味着他的艺术语言于当代绘画的价值。
其他文献
永和九年,上巳吉日,少长成集,曲水流觞,赋诗成集,羲之作序。在一觞一咏之间,人人微醺之境,俯仰天地,情随事迁已为陈迹,于是信手书之,慨叹“修短随化,终期于尽”,而成就千古名篇。一篇《兰亭序》,论文,当属古之骈文典范;论书,历代无出其右。唐太宗曰:“尽善尽美,其惟王逸少乎?”  然茧纸手迹已殉昭陵,虽太宗先祖论之“观其点曳之工,裁成之妙,烟霏露结,状若断而还连,凤翥龙蟠,势如斜而反直。”后人不得而知
期刊
本刊讯 由江苏省文化厅、江苏省文联、江苏省美术家协会、江苏省国画院、江苏省文化发展基金会、江苏省中国画学会、南京大学美术研究院、九三学社江苏画院主办。由顾丞峰策展。由江苏省文化产权交易所、南京艺术学院当代视觉艺术研究中心、江苏艺加文化投资有限公司、无锡真赏斋文化艺术有限公司、山东省青州画廊协会协办。由无锡苏珈美术馆、无锡市耘林艺术品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知何堂艺术品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承办。城景·花影——
期刊
众所周知,临摹是学习书法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方式,初学书法必须从临摹经典法书入手,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临摹几乎就是其一生艺术活动的中心,创新只属于少数天才型艺术家。一般人仅仅将临摹视为一个技法问题,热衷于探讨临摹的方法,忽略了临摹背后更深广的文化意义。通过分析一个时代书家的临摹对象和临摹态度与方法,我们可以窥探这个时代的审美趋向和文化精神,从而更深入理解这个时代书法创作的成就与问题。  一、自由与高
期刊
了解一位艺术家,首先应从其作品开始。了解徐文藻即是先识其画,再识其人。新千年以来,我们相继在国内外各种画展中,发现徐文藻的国画。其既深厚华滋又灵动飘逸的风格,在极力保持传统山水画正宗文脉的前提下显示出的个性和创造性,已越来越引起画坛同仁的注意,国画界甚至有人戏称其是“斜刺里杀出的一匹黑马”。  后来,我们了解到徐文藻自幼砚习中国画,自南京艺术学院毕业后,在长期研究水彩画的同时,一直关注中国画的学术
期刊
本刊讯 2014年8月22日上午10时,由中国书法名城(之乡)联谊会和苏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梦·翰墨情——中国书法名城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江苏省苏州美术馆隆重举行。  中国梦是当代中国最具有凝聚力、感召力,最具广泛性、包容性的奋斗目标,反映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向往。此次展览旨在通过书法艺术的形式来生动阐释和弘扬中国梦,进一步推动中国书法名城建设、加强书法名城之间的联谊和交流,促进当代
期刊
高洪啸 祖籍江苏淮安,1959年生于江苏徐州,毕业于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理事,国家一级美术师,徐州师大美术学院硕导,徐州书画院院长。作品曾入选第八届、第十届全国美展,第三届全国中国画展,全国人物画展,第一、二、三届中国“百家金陵”国画展。获中国美协主办“鑫光杯”中国画大展金奖,“新时代”中国画大展银奖、“迎澳门”大展铜奖、“中亨杯”中国画大展铜奖,文化部“迎香港
期刊
萧平先生在海内外素以書画、鉴赏、史论研究著称,但他的書名,较长时间来为画名所掩,且少有专论。古今書画大家中,一种成就被另一种成就所掩的情况,并不少见。远且勿论,近如大画家黄宾虹的篆籀書法,高古绝伦,少有能敌;“草圣”林散之的山水画,苍秀蓊郁,笔笔“金刚杵”;山水画大师陆俨少的書法则风流超拔,远绍晋唐……他们在这些方面的大成就往往被人忽视。其实,萧平先生的書法,尤其是草書,早有人谓“江左无出其右”,
期刊
丁观加1937年11月出生于长江口崇明岛,祖藉山东济阳。1960年7月毕业于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曾任镇江中国画院副院长、院长20年。现为中国书画艺术委员会副主席、中国美协、中国书协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作品参加英、日、法、美、俄、澳、加、韩、新、瑞士及港、澳、台等10国与地区27个大型画展。入选《百年中国画展(1901—2000)》《30年代30家  当代国画家作品集》。自
期刊
中国书法在当代文化场域中的发展主要是通过展厅展示的类“大众化”活动,美轮美奂的作品为先导来推动并完成的。一方面,书法的发展首先是靠作为一个大众化的艺术审美活动来展开,对展览有着严重的依赖性;另一方面,书法的展示活动,虽也有着精英化的倾向,但更是作为一个文化“事件”引起大家的关注和参与来这到传承与新造的目的,它在演绎着“现代”意趣的同时,也具备了现代式的“造星”功能。所以,在当今现代文化的冲刷下,当
期刊
他像头狮子,随时都可以腾跃而起,力拔千钧,有摧枯拉朽之气势!  他有时又静若处子,一言不发,一卷纸烟神游六合,忧郁神秘。  络腮大胡子、齐肩卷发、身材魁梧、豪爽伟岸的漳州人沈惠文绝对是“异类”。在庸凡小气之人眼中,其艺术博纳奇崛的品质绝对是一座雄山,只可望其项背而难以企及。  这位有着坎坷而传奇的艺术经历的艺坛才俊,是当代中国最有代表性的著名书画家,是个大手笔的人!  和沈惠文论艺、悠游、谈国是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