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象明彝族“曲子”中的情歌,朴实自然,情真意切,反映和表达了青年男女在生产劳动、生活过程中的友谊和感情,也是男女青年谈情说爱的最佳方式。
象明彝族乡是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勐腊县一个山区乡,人民勤劳勇敢,性格善良朴实,特别擅长唱“曲子”。每当逢年过节,娶亲嫁女,建盖新房,乔迁新居,村里人均要跳笙唱曲子,通宵达旦。今年春节我回到老家象明乡安乐村,巧遇本村的小伙子与外寨小姑娘结婚,再次目睹结婚跳笙对山歌的场面,深受感染。
夜幕降临,热闹一天的山寨开始活跃起来了。在早已布置好的青蓬之下,一群男女老幼围着桌子跳起“三跺脚”。而跳笙唱曲子是结婚仪式中的重要一项,一般要通宵达旦,直到第二天中午,主人杀猪款待客人后,酒席才散。象明彝族跳笙唱山歌,一般先由主人开腔,表示向众客人答谢,如:“喜事忙忙喜事忙,喜事堂中众人帮,有酒有肉大家吃,这份恩情慢慢还”。
客人对主人表示感谢,唱道:“小小桌子四角方,哥家喜事大家忙,八碗八碟我吃去,这份恩情几时还”。
在众人要求下,跳笙对歌开始了。上半场所唱的内容大多为任意小曲,人情味较浓,小姑娘、小伙子都在互相试探对方,不敢冒昧地轻易唱。到了夜深之后,老人基本退场,小姑娘、小伙子在上半场中找到“对手”、“知音”(一般本寨小伙子与外寨小姑娘或者外寨小伙子与本寨小姑娘对唱),所唱内容大多数是情歌,内容丰富,感人至深。开始,外寨一小姑娘触景生情唱道:“三月黄瓜四月青,五月黄瓜不有心,妹子长到十八岁,不见有人来提亲”。
一下子触动了本寨的小伙子,小伙子唱道:“三月黄瓜四月青,五月黄瓜也实心,妹有情来哥有意,蜡烛点火一条心”。
这些情歌展露了象明彝家姑娘小伙粗犷豪放、勤劳勇敢的性格特点,实在可爱。
曲子一曲接一曲,纵情欢歌,此起彼伏,好不热闹。这时只见一个小伙子一时想不起恰当曲子还对方,这就意味着他将“输”给对方。此时,同伙中的其他人马上接过来唱,第二轮跳笙就此开始。
在跳笙场上有时还会出现常为一支曲子而惹得争风吃醋,甚至搅得大家不欢而散的情况,所以在结婚跳笙场中,在唱曲子时特别要注意场合。免得出言不逊,惹怒对方。通常经过一场风波后,小姑娘小伙子又接着对唱,真是深山鸟鸣山更幽,说到心上情更真。和声一浪高过一浪,曲子一曲接着一曲。有些曲子生动、传神,比喻贴切,给人以充分的遐想空间,如一姑娘唱道:“哥是山中松柏树,妹是青藤把树箍,树长一尺箍一圈,树不老死藤不枯”。
男唱:“山头开花山脚香,桥下有水桥面凉,好情不必长相逢,久别重逢花更香……”。
这场跳笙,情未尽,意未了。通宵达旦,纵情欢乐,真是三弦当当,情意浓浓,小姑娘、小伙子沐浴了爱的雨露滋润,与这对新婚夫妇一起共同分享爱情欢乐。在象明,由唱曲子跳笙结为夫妇的还真不少。正如一位彝族老大爷说的“谈情说爱男女事,唱歌跳笙古来兴”。表达爱情,歌颂崇高爱情,是象明彝族曲子中永恒的主题。有很多情歌,一代一代传下来,留给后代,传之远方,这些由民间歌手信手拈来,即兴对唱的流传歌曲,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使人百听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