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我调节学习是学习者为保证学习的成功、提高学习的效果、达到学习的目标主动地运用与调控认知、动机与行为的过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学习,不仅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为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下面,提出若干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以资探讨交流。
一、设置有效情境,在激发参与中调节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知识联系起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设置有效情境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认为学习枯燥乏味的现实难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新旧联系,在矛盾冲突中调节
数学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当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转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例如,某老师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让学生先进行复习,再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试了多次之后,往往会发现原来的计算方法是不对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发现矛盾、寻找联系、自我调节,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小数除法的法则,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三、提供阅读材料,在自主探究中调节
现实中由于一些教师不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及相关材料,课本实际上就是一本“习题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因此,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数学类书籍相对枯燥,难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此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先让学生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接着提问:“我们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并引出学生的疑问:“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不是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下列阅读材料:“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a、b、c、d……任何一个字母表示数,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特定的量常用特定的字母来表示,如常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调整,掌握了该课时数学阅读的方法。
四、引导合作学习,在互动生成中调节
引导学生自我调节的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或产生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或相互启发和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伴协作、小组学习、调查走访等,促使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协作,互相帮助、启发,共同提高,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学生的进步超出最初的预想。
五、设计开放练习,在自我选择中调节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生学习吃力、能力无法完全施展的情况,这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分层要求,特别是巩固练习时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自主选择。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好处在于,能够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的解题策略会大有提高。因此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调節能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让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六、设置超级链接,在拓展延伸中调节
“超链接型数学课堂”就是根据网络语“超级链接”的特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联想到相关知识或活动,从而提高组织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某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确定方位》一课,通过游戏活动复习旧知,然后通过猜想巧妙链接新旧知识,这种方法可以调整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套路,增加了学生的亲近感,增进了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学生还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知识的联系,因此从课内到课外设置超级链接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找到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基本策略,以便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以上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如设置有效情境、加强新旧联系、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合作学习、设计开放练习、设置超级链接等,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桂林临桂一小 广西]
一、设置有效情境,在激发参与中调节
《数学课程标准》倡导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在现实情境中体验和理解数学”,即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与生活情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且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能够将生活经验与知识联系起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从而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设置有效情境的好处是,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意识,真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解决了学生认为学习枯燥乏味的现实难题,可以有效提升教学的效果。
二、加强新旧联系,在矛盾冲突中调节
数学知识间存在着一定的逻辑联系,当学生运用已有经验解决新问题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新旧知识的联系,通过转化,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例如,某老师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一课时,让学生先进行复习,再计算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学生试了多次之后,往往会发现原来的计算方法是不对的,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的是引导学生尝试练习、发现矛盾、寻找联系、自我调节,让学生很好地掌握小数除法的法则,在潜移默化中不断提升学生们的自学能力。
三、提供阅读材料,在自主探究中调节
现实中由于一些教师不重视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及相关材料,课本实际上就是一本“习题集”,影响到学生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因此,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但是,由于数学类书籍相对枯燥,难以激发起学生阅读的欲望,对此需要找到一个可行的解决方法。例如,某老师在教学《用字母表示数》一课时,引导学生用字母表示常见的数量关系,先让学生复习“路程、速度、时间”之间的数量关系,接着提问:“我们可以怎样用字母来表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呢?”并引出学生的疑问:“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是不是想怎么表示就怎么表示?”这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出示下列阅读材料:“在一般情况下,我们可以用a、b、c、d……任何一个字母表示数,但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某些特定的量常用特定的字母来表示,如常用字母s表示路程,v表示速度,t表示时间。”学生在阅读中学会调整,掌握了该课时数学阅读的方法。
四、引导合作学习,在互动生成中调节
引导学生自我调节的一大好处是,可以让学生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或产生新的解题思路和方法,或相互启发和提高。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作为一个数学教师,应该花费更多的精力来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同伴协作、小组学习、调查走访等,促使他们进行交流、沟通、协作,互相帮助、启发,共同提高,从而使不同层次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过程,都能得到不同层次的发展。通过合作交流,发现学生的进步超出最初的预想。
五、设计开放练习,在自我选择中调节
在课堂教学中,往往会遇到一些困难生学习吃力、能力无法完全施展的情况,这时候数学教师应该适当进行分层要求,特别是巩固练习时设计一些可供选择的开放性练习,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情进行自主选择。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情境的好处在于,能够为每个层次的学生提供成才的机会和平台,这样学生的解题策略会大有提高。因此设计开放性的练习,可以让学生的自我调節能力得到提升,最重要的是让不同性格、不同学习成绩的学生都能取得进步。
六、设置超级链接,在拓展延伸中调节
“超链接型数学课堂”就是根据网络语“超级链接”的特征,让学生根据教师的指导,联想到相关知识或活动,从而提高组织教学的灵活性。例如,某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确定方位》一课,通过游戏活动复习旧知,然后通过猜想巧妙链接新旧知识,这种方法可以调整传统的教师问。学生答的套路,增加了学生的亲近感,增进了对数学与生活联系的理解,学生还能更加深刻地体会到数学与知识的联系,因此从课内到课外设置超级链接是很好的一种教学模式。
总之,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核心是引导学生做学习的主人,这就需要从根本上找到引导学生掌握自我调节的基本策略,以便提升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学生们今后的学习做好铺垫。以上从六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在数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自我调节的策略,如设置有效情境、加强新旧联系、提供阅读材料引导合作学习、设计开放练习、设置超级链接等,对于提高数学教学效果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单位:桂林临桂一小 广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