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请相信自己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tgu8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与学生是学校生活中的两大主体,二者之间的关系决定着学校的生死存亡。如果某所学校的师生关系出现紧张局面,那将是校长最大的“心痛”。如今,很多教师抱怨学生愈发难教,学生抱怨老师真是落伍,因此而产生的冲突事件更是此起彼伏,这里出现教师虐待学生的新闻,那里出现学生殴打教师的案件甚至“人命案”。即便如此,这还只是问题的表象,其根源是:师生的感情纽带出现了断裂,而这份感情纽带之所以断裂是因为师生间没有了彼此的信任。
  2007年6月20日《南方周末》报记者报道了一件发生在教育领域的悲剧:一位年仅十几岁的学生方方,因反感老师的长期管束(如动不动就请家长),就对自己的老师痛下毒手。该事件发生后,华中地区某教育专家认为此悲剧的根本原因是:方方自己“目无他人”、家庭和社会对其行为底线一再退让,导致方方如此肆无忌惮,“为所欲为”。这样的分析很难让人苟同,仿佛方方天生就与世为敌!可是据方方的同学及朋友描述,方方一直生活在一个被人遗弃的世界里。如果方方的朋友描述的情况属实,从青少年健康成长需要的角度来讲,方方的家长和学校似乎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与义务。而且接下来方方面临的将是多年的牢狱生活,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他将永远背上“杀师”的罪名,当他幡然醒悟时那又将是无穷无尽的自责……因此笔者认为,在此案件中,方方也是一名受害者。
  也许教师会说:“像方方这样的学生根本就不值得信任。”可是学生也会说:“老师根本就不信任我们这样的学生。”于是,当教师对方方这样的学生不信任时—→这样的学生就会对老师更不信任—→老师对学生越发不信任—→学生就越发“破罐子破摔”—→老师就强行管制—→学生就激烈对抗……按这样紧张的关系发展下去,势必会最大程度地破坏师生间的信任关系。然而当一位教师出现不信任行为或不守信行为时,很容易导致教师的“不信任扩散”(即“晕轮效应”),这将意味着学生对教师这一群体的信任感严重丧失, 并且可能导致收回其他种类的信任。可当今很多教师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不信任行为已经带来了严重后果,而是在那里一味地抱怨学生“变得越来越难教了……”,这恰恰是当今教育领域的悲剧所在。
  
  信任及其价值
  
  信任是社会关系系统中人与人之间顺利、有效沟通的前提条件与重要保障。随着现代化程度的提高,多元因素的影响,当今社会系统变得复杂至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时间和历程相比以往要费更多周折。但是信任能为处理复杂信息赢得时间,从而为适应更复杂的社会环境提供保障。从系统角度看,复杂社会关系下信任更能有地效消减系统间彼此的复杂性并提高沟通效率,使得人际沟通变得流畅、有质量。犹如金融流通领域里信用卡的使用,因为金融系统先予消费者以信任,消费者随之回馈给对方的是到银行里存款、透支等,这是因“金钱透支”而带来的“信任透支”,其实这是“晕轮效应”的正向发展。虽说这种“透支”有很大风险,但因信任能给双方带来时空上的便捷与高效,因此人们愿冒这个险。人际交往也是如此,一味地要求别人的信任是不可能的,信任是给予和提供。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则故事:
  一名劳改犯在外出修路时,捡到了1000元钱,不假思索地交给了看护警察。可是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别来这一套,你们用自己的钱变着花样地贿赂我,想换取资本减刑,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觉得世界上再也没人会相信他了,于是他越狱了!
  在逃亡的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在乘坐开往边境的火车上,因为太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这时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士走进厕所准备关门时,发现门扣坏了,于是对站在门口的囚犯轻声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
  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瑕的眼神,他点了点头,姑娘红着脸进去了,而他像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把守着门。
  就在那一霎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停车时,他到车站派出所投案自首了。
  所以说,对他人无条件的信任,哪怕是一个信任的眼神、一句信任的话语都能拯救一个人的灵魂,能使万念俱灰的人在内心深处激起重新站起来的勇气。
  
  教师信任的现状
  
  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属于比较典型的“可以付诸信任”的社会角色,是一种“助人型”的社会角色,让自己值得学生信任和主动地信任学生是社会规范赋予教师这个角色的行为要求。教师的一个信任行为很容易导致“信任扩散”或“不信任扩散”。比如,很多教师认为学生是不可以信任的,如果哪位教师敢冒“大不韪”去信任学生,一旦出现不如意现状时,其他教师包括给予学生信任的这位教师也会强化“学生不可信”的认识。学生也是如此,一旦哪位学生说,某某老师不值得信任,再加上事实的验证,学生就会对老师的不信任意识进行强化,甚至漫延。一种认识在人们心目中扎下根后,再去纠正它,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于是这种恶性循环状态在教育领域内就形成了一种“不信任文化”,所以才会有“教师与学生是不同战壕里的人,他们永远属于两大阵营;教师在与学生的‘交战’中,如果能够智胜一筹,以智取胜,学生会甘愿做你的‘手下败将’”等说法。试想,把教师摆在敌我立场中,师生间还有信任可言吗?而且这种环境熏陶出来的学生会以发现别人的缺点或错误为乐,尤其是老师的缺点或错误。因为平时老师对他们实施控制、管束,让他们敢怒而不敢言,此时此刻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时机了。再者从教育的长远发展来看,如此互动关系中影响出来的学生只会对社会、对他人不敢给予信任,他们只会保持随时准备“迎战”的警惕心态。难道这是我们所需要的未来一代吗?
  我国学者丁静的研究结果显示:教师误解学生的比例达13.79%,因误解导致教师语言失控的几率达37.93%、行为失控者达41.38%,甚至有6.80%的教师会因为误解而去体罚学生。这些数据表明一个事实:师生间的信任状况不容乐观,他们之间充满着对抗与冲突。问题如此严峻的师生关系状态如果不能引起教师的反思,那才是严重的问题。
  
  教师信任的完善
  
  教师信任是社会系统信任关系中的一种,它是指教师系统中的每位教师对自我、他人、学生的期望及在跟学生互动中产生的一种理解与期望的心灵状态,它包括两种行为:一是对自己的信任,即自我人格信任,二是对他人的信任,即提供信任。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和前提,人如果没有自我人格的信任,对他人根本无法产生真正的信任。因此完善自我人格信任是建立教师信任的核心。
  完善教师自我人格信任是建立教师信任的核心,但决定教师产生自我人格信任的力量源泉是教师个体对自我德与才的充分信任,而这份“德”与“才”又来源于教师对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应具备的能力和责任感的自信。
  才,即教师良好的基本知识与技能,包括教育、教学知识与技能,与学生沟通的知识与技能等,具备了这种能力的教师会对自我充满信心,展现给学生的也是一种阳光形象,在与学生互动时,学生会潜移默化地或直接受到老师的影响,他们会把“有才之士”作为自己努力的目标。
  德,即教师的责任感,主要指教师内心对教育的敬重和推崇,并自觉地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一位有德的教师在行为上是勇于面对该做(或承担)的事情,做值得做(或承担)的事情及有必要做(或承担)的事情。“德”体现的是教师为人负责且诚实的一种态度,在生活中体现的是教师的一言一行:什么时候都能弯腰捡起地面上的一片纸屑,手里的垃圾一定会扔到垃圾桶里,上课从来不迟到,一贯说到做到等。有德的教师能克制本能冲动,对待自己周围的人及环境时,能以一颗平常心对待自己周围的人、事、物。
  教师相信自我是为了更好地相信他人(主要是相信学生),因为教师的一个信任的眼神就是学生重新扬起自信风帆的力量,一句信任的话语,就是学生学习动力的源泉。真正有德的教师是一位对自我的人格进行不断完善且充满自信的教师,也是令人信赖的教师。
  人类会毫无理由地信任知识与真理,那是因为真理具备了被信任的权威和资格,教师要想获得这种无条件信任的权威和资格必须要从自我做起。而且只有自我信任人格建立后,才能为他人提供真正的信任。如果每位教师能首先向学生“透支信任”的话,学生就可毫无理由地信任老师,一旦这种正向“信任扩散”文化形成后,师生间的误会与冲突就会大大减少,两者之间的悲剧就不会发生,教育理想的彼岸也有望达到。
  学生的心灵是为接受一切美好事物而敞开着的,只要教师给予他们信任,他们就会觉得无比幸福,就会渐渐地负起责任,就会努力做好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就会体现出应有的价值。因此要改善教师对他人信任的第一步是教师要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学生观:教师与学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在交往中是民主的,在相处氛围上是和谐的。第二步是尊重、信任、理解学生,教师与学生之间能理解对方,心灵相容、互相接纳,形成师生至爱的、真挚的情感关系。这就要求教师能给予学生自主的精神与行动,相信只要“教师小小的改变,学生定会有大大的不同”。
  
  结语
  
  教师个体对自我专业知识、相应技能与责任感的那份自信决定着教师的自我人格信任,只有具备了自我人格信任的教师才能给予他人真正的信任;反之,他人对“我”的信任又影响着自我基本知识和能力的提高,当自我能力提高了,人对自我就会更加信任,就会更加具有责任感,就会对自我人格更加肯定。
  只有全体教师有了自我信任意识,才能向学生提供真正的信任;只有收到信任的学生,才会成长为健全人格的未来一代;只有未来一代的学生具备了自我信任人格,他们才能真正地信任于他人;只有学生与教师都具备了自我信任人格,师生间才能建立真正良性互动的信任关系。虽然我们今天生活的世界复杂到了极限,但正如卢曼所说:“越是高度分化的社会越需要更多的信任”,教育领域也是如此。■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育管理系)
其他文献
咪唑并[1,2-a]吡啶是许多药物分子的核心骨架,其衍生物具有镇静催眠、抗肿瘤、抗菌等多种生物活性。本论文以铜催化C-H键活化合成咪唑并[1,2-a]吡啶衍生物为研究目标,通过选择性活化咪唑并[1,2-a]吡啶3位C-H键,发展了三个咪唑并[1,2-a]吡啶羰基化反应和一个咪唑并[1,2-a]吡啶自身偶联反应。丰富了咪唑并[1,2-a]吡啶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提升了化合物的多样性。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五味子乙素(Schisandrin B,SchB)是从传统中药北五味子中提取获得。已有研究发现它可以清除肝细胞中的自由基及脂质过氧化物,并可提高肝细胞中抗氧化物酶的表达,但它在皮肤紫外防护的研究中国内外均未见报道。本实验以五味子乙素为研究对象,探讨其抑制UVB对皮肤细胞的损伤及作用机制。目的:探讨SchB抑制UVB对HaCaT、FB细胞的损伤,并初步研究其保护机制。方法:1体外UVB损伤模型制作及
在关节炎、肝纤维化等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巨噬细胞活化分泌炎症因子是其发病的主要特征,而抑制巨噬细胞的活化是抗炎免疫治疗的关键环节。作为细胞因子转导的抑制分子—SOCS1,在组织损伤和炎症性疾病的抑制中起着重要作用。研究发现,在各种类型的肿瘤中,SOCS1的失活都与启动子区域高甲基化有关。为了更进一步研究DNA甲基化在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中的作用机制,本实验通过离体观察SOCS1基因在小鼠腹腔
目的:创面的修复需要各类细胞,细胞因子,细胞外基质(ECM)和蛋白质之间相互协调,这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过程,各个环节相互重叠,相互作用。创伤敷料是治疗创面的一种主要治疗方式,敷料可
目的:探讨系统保留盆腔自主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宫颈癌及子宫内膜癌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82例,将其随机
介绍几种常用的智能传感器(变送器)。 Introduce several commonly used smart sensors (transmitters).
面对不同的新聞现场,面对千变万化的拍摄对象,总会有拍摄感人的艺术作品的激情。当摄影者确定了要表现的主题后,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如何安排和处理摄影画面的构图。每个摄影者都知道构图是多么重要、多么关键。因为在很大的程度上构图决定着作品是否能实现作者的构思,准确地传达作者的情感。  构图(Composition)是造型艺术的术语,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结构配置方法,也是造型艺术表达作品思想内容并获得艺术感
“5·12”汶川特大地震给学校教育留下了诸多思考,而今天当务之急我们要思考的问题是校园生命安全的教育和管理问题。近几年青少年学生的非正常死亡率居高不下,这是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都必须正视并积极解决的严重社会问题。    宣传教育力度要加大,教育内容要细化、深化,教育形式要新化    1.要教育学生深刻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增强珍爱生命的自觉性。人是社会的人,人的生命不属于个人,它属于社会,每一个人
甘蔗对钾素的需要量多于氮、磷及其它营养元素。钾对甘蔗体中各种生理机能的正常进行,和在蔗糖的形成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有关单位经多年的试验证明,在广东几种不同土
目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以大量B细胞的异常活化和浆细胞的异常增生、产生大量自身抗体为主要特征的自身免疫病。泼尼松作为经典的糖皮质激素,是自身免疫疾病的基础用药。许多研究主要从受体角度出发,研究其强大的抗炎免疫作用,但是关于其对于浆细胞分化的作用却很少有报道。本文以MRL/MpSlac-lpr(MRL/lpr)小鼠为研究对象,以泼尼松为研究药物,揭示泼尼松对B细胞向浆细胞分化的作用及部分机制。方法将M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