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再认识

来源 :教学与管理(中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aceturtl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 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出现的成因
  
  何谓“文化反哺”?著名学者周晓红教授认为,它是指在文化承传中,年长一代向年轻一代学习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它是当今数字化时代一道亮丽的风景,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从社会学角度看,“文化反哺”是一个“反向社会化”的过程,即传统受教育者对教育者反过来施加影响,向他们传授社会知识、价值观念和行为规范的一种自下而上的社会化过程。
  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对教师的“反哺”几乎是全方位的,不仅涉及到文化的表层,甚至也影响到教育价值观的判断和生活方式的选择等。在这场“静悄悄的革命”中,师生教与学冲突的出现,预示了教师传统教化或文化传承模式的危机。随着社会变迁的加剧,以及新课程不断增添了诸多鲜活的新事物、新理念,加之受单一教学或专业的影响,不可能涉猎更为广博的知识,来显现给学生,旧有的教育方式方法、知识、技能甚至价值判断都会悄然落伍,未知事物和新思想也越来越多。而作为新生代的学生,因为年轻和对新事物的理解吸收能力快,他们通过互联网、新闻媒介、课外阅读和同辈群体的沟通交流等途径,从课堂、校园以外广泛地获取知识和信息,层面扩大、不断丰富。在消费层面上,“CD”、“耐克”、“皮尔·卡丹”、“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等都为学生所熟知和认同,在吃、穿、用、住、行等生活层面,只要教师在课堂涉及的都受到他们的“指点”。学生,作为这一特殊的教化群体,在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了解和吸收方面都深深刻上了时代的烙印,站在了时代的前沿,他们思想前卫、观念新潮,在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审美和生活情趣等方面都具有了超前意识,获得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新课程改革的大环境下,作为教育这一领域,社会越来越关注,领导越来越重视,竞争越来越激烈,教学越来越精细,学生越来越难教,教师越来越辛苦。知识更新、文化多彩的迫切性也更加突出地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
  
  二、 新课程背景下对“文化反哺”现象的理性思考
  
  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社会,人们需要终身社会化,一个突出的特点是科学技术渗透到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人们面对所有社会问题,都需要运用多门学科知识的综合能力。教师的知识结构整体性较强,经验成分较大,呈现比较明显的一元化结构。长期以来,教师总以“施教者”角色自居,却忽视学生人文、情感发展,把师生关系定格为“授”与“受”的关系,缺乏教育性,而新时期的课程改革要求广大教师应转换教学视角,树立多元开放意识,开发综合资源。当面对急速变迁的社会和“文化反哺”现象时,他们课堂上常遇见的未知问题和学生个案解答,时有一种压力感和不适应感。怎样教?谁教谁?你要相信,只要现象存在,就有它的合理性。陈独秀在上个世纪就指出“现代教育是学生教先生”,其在教育理念上的远见可见一斑。我们必须承认的是,尽管这一现象的出现并未使教师失去原有的地位和尊严,但客观看“文化反哺”还是在很大程度上悄悄改变了原先僵化的师生关系。鉴于师生之间各有自身的优势,我们应取学生所见之长,补教学之短,教与学互进,缩短师生之间心理的距离,融洽情感,优化教育效果,因为“亲其师”则“信其道也”。不仅如此,事实上,教育的过程乃是师生共同发展不断社会化的过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的同时也使教师受到教育。“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两千年前,孔子如是说。如果说“文化反哺”现象的出现提升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话,那么,对那些辛劳奉献的园丁来说有些不公正,而事实上,这种新型的文化传承模式在赋予学生以自信、知识和力量的同时,也开阔了教师的眼界,提高了他们对这个瞬息变迁世界的应对能力。向学生学习,与学生一起学习,进行民主平等的交流,无形中也缩短了教师与学生的距离,增加了亲近感,促进教学的良性发展。可见,文化反哺理念支配下的教学关系一经形成,即使离开学校,它对师生所产生的影响却是长远的。因为这种关系的建立,已经对师生产生了从认知到情感再到行为乃至人生的一系列刻骨铭心的影响,它必将对双方未来的成长产生积极作用。
  
  三、 新课程背景下“文化反哺”现象教师的应对策略
  
  “文化反哺”现象不容忽视,并由此引发了一个由教师深深思考的新问题,那就是教与学的倒置现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知识流向不再是单向的,而是互动双向的,要妥善解决由这种“文化反哺”而来的教与学的倒置现象,关键在教师。
  1.更新教育理念,实现教学相长。新课程摒弃了旧式的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的随意粗放型——结论记忆式的陈腐教学模式,在育人目标上进行“大变脸”,强调学生在学习中,要掌握科学的知识和技能,注重体验生命的美丽和魅力,感悟生活的美好和追求。这就需要教师以新的思维审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深刻内涵,将角色由主讲人、教导者转变为引导者、帮助者,把学生真正推上“主角”的位置,关注学生的成长,让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做人,使学生获得社会性发展,也就是说,在文化反哺时代,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要从育人、教学以及管理等层面进行转换,为教学注入新鲜血液,补充营养的东西,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河流,不断地筛滤旧知,接受活化新知。同时,还要拓宽自己的知识结构,向学生学习,接轨传媒,勤于读书,深研专业,博取杂家,拥有战略眼光、超前眼光、超前意识,终身学习,尽可能使自己知识结构向新、广、杂、博、深等方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逐步适应社会发展需求,才能适应学生。
  2.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进行合作互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指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机统一,而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教学是一种对话、一种沟通,是合作、共建,是以教促学、互教互学。改变师生关系,通过交往建立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是新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任务。教师能否放下“师道尊严”“唯我是尊”的架子需要勇气。学校的“文化反哺”现象主要体现于课堂教学,而其意旨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和创新素质,此为学生发展进而也是教学发展的根本后劲。没有挑战、没有生命气息、没有知识生成的课堂则是失败的。每一堂课都应该是师生激情相伴、快乐与共、智慧碰撞的过程,是生生、师生信息交流、情感交流、学生人格完善、教师教学相长、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这也是新课程改革的明确要求和基本理念,我们必须不折不扣地落实在课堂上。在课堂这个主阵地上,让学生自主学习、积极参与,张扬个性,挖掘新知,积极思维,质疑教师,互动合作,为学生提供“说”的机会,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述力、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善待他人和倾听别人意见的意识。因为在学习需求和学习动力的驱使下,学生为使自己在同伴或老师面前说得好,所产生理想的归属感和影响力,必须学习更多的知识方能凑效。正是在这种合作互动的师生关系中,师生的交往方式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不再专制,不再是真理的化身,不再是传道授业解惑者的唯一身份,而是充当了“管理者”、“促进者”、“咨询者”、“顾问”、“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师生也就成为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主人。正因如此,师生关系也就建构成了一种“面向未来的、民主平等的、合作互动的、积极创新的新型师生关系”。
  3.站在教改最前沿,寻找教学新的生长点。既然“文化反哺”现象带来诸多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应以科学的心态去研究、去回答、去解决,紧跟形势,跃上平台,向名师迈进,站在教学改革的前沿,汲取新知,拓宽视野,走科研之路。在学习研究上,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深研课程新理念、教材教法和学法、教学思路和模式,研究学生的行为、学习和生活习惯、学习方式,研究“为何教”“怎样教”“教什么”的问题,研究学科整合、专业拓展、知识提升问题,研究师生间的“代沟”“和谐共享”问题。在课堂教学上,要努力寻找新的生长点,发展自己的个性化教学,在“导”上创新,指导学生质疑、存疑,“不惟书,不惟师,只惟实”,为学生引桥、架标,使其尽快“上路”;在“讲”上求精,讲易漏点、易混点、易错点,讲学习规律、思路、方法、技巧和策略;在“练”上求新,设计人文化、生活化的习题,进行典例导引、变式训练。总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力求做好五项基本功,即新教材处理功、教法优选功、课堂调控功、弱生指导功、教学美化功,做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学生学习的伙伴,做一个使学生值得信赖和崇拜的老师。
  新课程背景下的“文化反哺”是素质教育发展的产物,我们并不否定传统的文化传承的作用。但是,单向的文化传承已向双向甚至多向的传承方式迈进,我们不能忽视它的存在,不能不有忧患意识。身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容不得我们懈怠,我们必须理性地迎接“文化反哺”时代的到来,采取全方位、深层次的措施和多角度的眼光正视它,探究它,并借此来实现教育教学的最优化。
  (参考文献本刊略)
  
  (责任编辑关燕云)
其他文献
1977年高考匆忙恢复,当年超过50%的考生不是应届的,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此后高考考生才以应届为主。但到了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我国高校开始扩招以来,复读便逐渐成为一种“气候”,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虽然早在2002年教育部便发布通知叫停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在江西、海南、广东、福建等省公办高中毕业生复读班已被叫停,但事实上,“复读”现象并没有得到有效遏制,反而有愈演
求有效的教育方式方法,一直是学校道德教育努力的目标之一2004年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建议》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都强调,道德教育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受教育者的原则,从他们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出发,采用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道德教育的吸引力道德是源于生活存在于生活当中并最终为了人的生活的,那么,道德教育也必然是与学生的生活紧
2012年《湖北日报》改扩版,视觉效果焕然一新,容量升至96版/周,发行量也大幅攀升。作为一名普通读者,有以下感受:1.亲和力大大提升,服务性显著增强。党报开始变了表情,由严肃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工业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力企业作为推进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近年来其产业发展效益受到了社会各界及人们的广泛关注和
第二批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于今年1月开始进行。这次活动,对于省级以下新闻媒体来说,确实是一次学习教育的良好机会。《仙桃日报》在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宣传
建立了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的二维非恒定微生物动力学模型,针对淹没出流方式、不同的等间隔淹没出流方式和定水头出流方式,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二级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重庆
压缩映射是度量空间与度量空间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应关系,通过这种对应关系可以找到集合X中的稳定点即不动点;通过压缩映射定理知道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可以得到唯一的不动
世博期间上海社区建设充分体现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个主题,为中国社区建设的改革带了个好头。本文将从世博社区建设的经验出发,重点分析中国城市社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以期
主要利用同余式、二次剩余等证明了P≡19(mod 24)为奇素数,Q=97 241 337,(P/Q)=-1时,不定方程x3-1=PQy2仅有整数解(x,y)=(1,0).
听过了许多音乐课,笔者发现大多数教师在教学中目标明确、形式丰富、方法多样、过程清晰、拓展到位、氛围热烈,使人很受教益,感触良多。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课很快被遗忘了,究其原因,也许有些课雷同太多、没有新意,难以留下深刻印象。但有些课可能设计思路一般、教学方法平平,虽然教学流程被遗忘了,而其中的一些精彩瞬间却记忆犹新,难以忘怀。由此想到,作为学生,几年下来音乐课上过几十几百节,很多学过的知识可能